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封面图片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

词条内容:

 
文学:资治通鉴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他一度觉得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想取其精华,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后,上呈朝廷,引起宋英宗的重视,1066年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1084年书成。

 
文学:资治通鉴

成书之时,北宋的第6位皇帝、英宗的长子神宗赵顼已经即位。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资治通鉴》,并亲自为该书写序。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文学:资治通鉴

《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还有刘恕、刘攽、范祖禹,此3人都是宋朝著名的史学家。刘恕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深的研究。他们分工合作,最后再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

 
文学:资治通鉴

司马光精心定稿,统一修辞,《通鉴》文字优美,叙事生动,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不过《通鉴》是编年体史书,《史记》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文学:资治通鉴

《通鉴》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姬午时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柴荣时,涵盖1362年,成书294卷。此书是为了巩固当时的封建政权而编,这就决定了此书的内容主要是政治史。因此,司马光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有所发展,他把历史的君主根据他们的才能分为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类。

 
文学:资治通鉴

除政治之外,《通鉴》在文化、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均有记载。在文化方面,上至先秦的儒学、阴阳、纵横五家等代表人物和学术主张,下及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以及魏晋玄学的盛行都有记载,对于儒、佛、道之间的斗争也有叙述。对西汉以来经学的发展,典籍的校理,都有较系统的陈述。著名的文人学士及其作品也有记载。

 
文学:资治通鉴

书中也注意关于经济的记载,因为田赋和赋税是封建经济的首要问题,因此,对于商鞅变法,文景之治,北魏孝文帝的均田制等都有记载。在科技方面,记载最多的是历代的历法。其他如天文学、地理学、土木建筑(如秦代的长城,隋唐的长安城和洛阳城)、水利工程(隋代的大运河)也有反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