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群體思維》麥可.龐德【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失控的群體思維》封面图片
书名:失控的群體思維
作者:麥可.龐德
出版社:方言文化
译者:
出版日期:2020-8
页数:/
ISBN:9789579094672
0.0
豆瓣短评

当当正版

淘宝购买

京东图书

全网资源

内容简介:

─── 英國心理學會 年度選書 ───

英國皇家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奔走全球多國找出「惡之平庸」成因

十八歲青少年,如何變身恐怖的自殺炸彈客?

溫馴普通人為何殺害百萬猶太人,甘心當納粹劊子手?

答案出乎你的意料之外!

「群性」是人類演化結果,無人可倖免!

疫情恐慌、物資搶購、群眾暴動、銀行擠兌、經濟泡沫……

一切動盪的背後,全來自看不見的「群體情緒傳染」!

「情緒傳染量表」,只需1分鐘!

測出你多容易受人影響

身邊發生的這些事的原因,你將得到解答。

#嬰兒一出世便會追蹤母親臉部表情,你知道嗎?

#真的有「夫妻臉」,原因是什麼?

#遭遇急難時,你該隨眾人逃跑,或獨自逃生?

#日常優雅之人,置身群眾立即變身粗暴狂人,為什麼?

#人人都怕死,卻有人選擇壯烈犧牲的英雄行徑?

#股民為何會集體狂買或狂賣,導致股票急漲或形成股災?

全球奔走多國,找出「惡之平庸」、「平民英雄」的成因

英國皇家學會首席研究員的本書作者麥可.龐德,一路從加薩的難民營,走到埃及開羅街頭;從古巴的關塔那摩灣來到美國佛蒙特州林木蓊鬱的山谷,透過許許多多的真人實事,以及舉世權威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的科學考證,試圖為人類難以捉摸、多變有趣的群體行為找出答案。

龐德博士發現,人類為了生存而演化出「群性」,這本能讓人們難以忍受孤獨,也很容易受到他人影響,做出異於常人的行為模式──炸彈客犧牲自己造成無數死傷的恐怖攻擊;二戰納粹泯滅良知殺害數十萬猶太人;一般常人甘願冒著生命危險拯救陌生民眾、同袍而成為英雄;以及人們會在何等壓力下泯滅良知,做出驚世駭俗的惡行……。

難免疫的「情緒傳染」,社會動盪的背後真相

許多人自以為凡事盡在掌握之中,命運就在自己手上,然而經過作者的查證,事實上卻正好相反!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都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左右我們的穿著、喜歡的音樂、吃的食物食量、投票選擇以及金錢投資,牽動我們的情緒起伏,甚至是改變道德觀念。

「情緒傳染」是自發性、不假思索的模仿傾向,讓許多人產生同樣的思考與行為,這也導致人們想法和行為受到周圍的人所支配,影響之深遠超乎你我想像。社會諸多的大規模動盪,包括疫情恐慌、物資搶購、群眾暴動、銀行擠兌、經濟泡沫等,幾乎皆源自於群眾情緒傳染之故。如今網路社群媒體,如推特、臉書以及YouTube的大行其道,更大大地擴張情緒傳染的力道。

群眾運動與民粹逆流,政客操控民眾的 3 項工具

「獨處時,他可能修養極佳;但一旦置身人群,他就成了野人。」當人們身陷群眾當中,很容易受到情緒傳染而性情大變,這也提供政客操控的大好空間。

許多極權統治者比方列寧、史達林、墨索里尼與希特勒等人皆深諳此道,運用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提出能讓群眾信服領導者的三項工具:認同肯定(affirmation)、反覆宣傳(repetition)、傳染擴散(contagion);加上充滿魅力、令人崇仰的個人特質,就可以輕易收服人心,而歷史也證明,這麼做確實會催眠群眾處於大腦癱瘓狀態而任其擺布。

「從眾群性」與「自主獨立」的平衡思考

作者麥可?龐德從事心理學及人類行為研究近二十年,在他這本經典代表作當中,你將能從中學習到如何管理社會的驅動力與人性弱點,並利用它們來達成目的。譬如在企業組織當中,與其讓員工相互競爭,不如設法讓他們開心地打成一片,更能有效提高生產力。

雖說人類群性很容易導致社會的動盪不安,並也並非全無有好處。人類的群體生活帶來互助合作、勞務分工以及共同抵禦掠食者和敵人,在物競天擇的機制中獲取更有利的生存條件。這也說明人類為何生來就渴望社交連結,也能解釋孤單寂寞所產生的譴責效應。別人的存在或許會引致我們走上歧途,但沒有他們,我們可能會被推入更黑暗的深淵。

人類基於生理與心理需求成為群居動物,孑然孤獨只會造成精神與身體的傷害而難以長久生存,人們該想與該做應如麥可?龐德所言:「該學會何時順應群眾或是當個獨行俠、如何從聚集大批民眾的緊急事件中全身而退、如何透過自我覺察,幫助我們勇於對抗歧視、如何成功號召眾人集思廣益、如何面對孤獨與疏離,以及如何避免團體迷思隱藏的風險。」

目  录:

序言

Chapter 1 情緒變色龍

一如變色龍會隨著環境改變身體顏色,我們也會主動模仿別人。這種「情緒傳染」現象不只帶來讓銀行倒閉的擠兌潮,也導致害怕搶不到iPhone的「果粉」們聚在店前暴動。

Chapter 2 群眾心理學

深受巴黎公社起義衝擊的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他的名著《烏合之眾》中寫道:「獨處時,他可能修養極佳;但一旦置身人群,他就成了野人……。」

Chapter 3 惡之平庸

為惡者常被認為是心理病態或精神混亂,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從納粹劊子手艾希曼,到爭議極大的米爾格倫實驗與史丹佛監獄實驗,在在印證漢娜?鄂蘭所謂「惡之平庸」。

Chapter 4 平民英雄

人們始終懷著英雄就該無所畏懼、十項全能的迷思。但針對英勇及利他行為的研究顯示,那些不顧自身安全、甘願失去同儕認同而挺身相助的,通常是普通到令人吃驚的一般人。

Chapter 5 患難兄弟情

戰爭或是戰備訓練,提供了養成強烈群體依附所需的一切條件,但戰場並非這股強大力量唯一的發揮空間。患難兄弟不僅見於戰鬥部隊,在紐約市消防局也能發現他們身影。

Chapter 6 生命共同體

對於研究行為學的人來說,探險家是很值得觀察的類型。他們動機強烈,沉迷個人目標的追求;但極端條件的限制下,不得不在「隊友」與「獨行俠」兩種角色間適時切換。

Chapter 7 凝聚團結的恐懼

一如《星際大戰》中尤達大師對年輕天行者的告誡:「恐懼是通往黑暗的道路。」當兩個群體的對峙日益緊張,恐懼會使其中一方先發制人,衝突一觸即發。這就是「霍布斯陷阱」。

Chapter 8 看不見的陪伴

外在的孤獨並不等同於心境上的孤獨;當一個人面臨困境時,決定他能否堅持到最後一刻或頹靡不振的關鍵,很大程度取決於他所抱持的信念。

結語

致謝

資料來源

圖片出處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