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暗影中的人》【“马里乌波尔三部曲”之二,获奖无数的《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姊妹篇】[德]娜塔莎·沃丁【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frozenmoon
    frozenmoon2022-05-11 13:12:59

    如果前面还在隐忍着叙述,结尾就是见血的致命一击。一个人为什么会经历如此惨痛的命运,又依靠什么走出阴影呢?刽子手清晰可见,可救世主又是谁?谁也不敢说阴云远去了,因为有些东西又开始凝聚。出版社发给媒体的邮件里说,作者正在忙着照顾从乌逃难出来的家人,无暇接受采访。历史和现实瞬间混在一起。不只那一片土地,还有大片土地也在经历云雨雷电,或许晴朗只是暂时的幻象,只是出生于晴朗天气的人们把这误解成了常态和永远。

  • 乔峰
    乔峰2022-06-20 09:34:34

    听了微信读书的试读。我听书一般还能同时干其他事,比如做家务。 但听这本书时不得不停下手里的一切,有一种永恒不变的痛苦。昨日的今日的明日的,永恒不变的痛苦。

  • 枣枣枣
    枣枣枣2022-04-29 00:03:10

    比起第一本,这本更像娜塔莎·沃丁本人的私人日志:十岁的时候一直抑郁的母亲投河自杀,留下了四岁的妹妹,彼时的父亲还在跟团演出中,于是娜塔莎开启了更加悲惨的少年生活——被同学排挤嘲笑、被老师漠视放弃、被父亲辱骂囚禁、被陌生男人两次强暴......最可怜的是,父亲不知道何为自由,于是也无法给予孩子自由;父亲一生最痛恨不自由和独裁者,而自己却无形中成为了孩子眼里的独裁者。十几岁的娜塔莎·沃丁被父亲抛弃漠视到只能偷偷回家、偷家里的食物吃的地步,看着实在让人揪心,她说“我不知道,如今他是不是对我感到怜悯,也许甚至还有些歉意,又或者,我对他来说已经是个死人,连偷窃也无法让他对我的存在做出回应”。永远不要和敌人和解,不要和这糟糕的时代和解。(这本感情上比第一本丰富太多,看得我一边哭一边气)

  • 南瓜灯烤串
    南瓜灯烤串2024-07-19 04:22:25上海

    关于童年苦难的部分太主观太违反常理得细节 也太长了以至于这些内容更像是个人情绪的发泄或是某种刻奇的吸引目光的手段。作者对于母亲的好奇和追忆是被爱驱使的,对父亲则是被稿费。大量车轱辘话和也许可能令人食之无味,为了掩盖这一点而采用完全没必要的插序更是无语。很难想象这一套还会出第三部……作者很显然已经将过去的日子吐干净了,第三部还能编点什么出来,困惑

  • 颜云槿
    颜云槿2022-05-11 17:55:57

    她让自己流产的那一段描写,不适感就像是鲜血溅到了我的眼睛上。

  • 米粉队长
    米粉队长2022-03-15 14:36:54

    对我而言,只有无止境的堕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甚至在睡梦中,我也觉得自己在不断堕入地狱。

  • Luisiper
    Luisiper2022-03-30 22:55:35

    读到结尾浑身鸡皮疙瘩,如果不是读过第一部简直不敢想象这是纪实文学。很像残酷版《风雨哈佛路》。 这是个几乎纯粹私人化的成长回溯之路,一层层剥开了作者娜塔莎残酷、黑暗、叛逆、怯懦又渴望的童年。间歇停留在回忆夹缝中的才是时代飓风刮剩的余灰。 比起《她来自马里乌波尔》的大,这部《暗影中的人》更小,书里有双重父权压迫:身为女儿对那个沉默、阴暗、暴力、偏执父亲的恐惧和反抗;身为女性对那个极端、不自由、荒谬、冷硬时代的不安和游离。 这本书是把一个懦弱胆怯的娜塔莎从那个已功成名就的大人物身上剥出来,再捧给读者观看。有重度洁癖的父亲残破狼狈地瘫在污渍为开端,以墓园苍白寂静的天空结束。 她身上开了个大洞,我们透过那个洞去窥视这个女孩的内心。没有春暖花开、和解、释然,只是生命随行至此,自有它的出路。

  • 浪漫主义狗1
    浪漫主义狗12022-07-04 23:48:13

    人们一眼就看得出你来自哪里,再怎么逃离也逃不出命运,逃不出所谓亲情的束缚,逃不出寻而无果的恩怨。父亲,同魔幻黑暗的二十世纪一同诞生,一同受苦,最终带着二十世纪那个冰雪红色共和国的秘密一同走入了坟墓。他是否从未想过人的一生其实也可以过得安定、温馨,就像被收养的犹太孩子从未认识到世界上还存在着自然死亡?(夸夸出版社,纸质好好哦)

  • 赫恩曼尼
    赫恩曼尼2022-04-26 12:40:01

    一个受辱之人的一生——他通过高高竖起的语言屏障切段前半生的痛苦记忆,他拒绝幸福、以暴虐对抗暴虐,他为他的下一代留下了一个暴力肆虐的家庭、一个又一个谜团。而这本书、这份记录,恰恰就是某些问题的答案:经历大时代动荡的人何以幸存?一个从未体尝过自由、生存于独裁政权下的人,可能否将自由赋予他人及后代?大事件留给个人的究竟是什么?他们是否可能全身而退?东方劳工的故事,有时也是我们的。

  • 欢乐分裂
    欢乐分裂2023-01-02 15:56:21上海

    如果说母系的《她来自马里乌波尔》着眼于宏观式家族回溯寻访,那么父系的《暗影中的人》则更聚焦于无比苦痛的私人体验,读来俱是浓重深厚的苦液——扭曲的父女关系始于记忆之初的殴打,从此终生蒙受被父权桎梏的阴影,一道仿佛是被刻上受罚烙印的诅咒;在父亲坚如磐石的沉默中,三缄其口的空白时光藏匿着“一个生活在两大独C政权束缚下的人”,一对在历史巨变边缘流离失所的怨偶,一些无法破茧的往事——因为不明了“自由”的涵义,因为处于身份混杂的尴尬处境,势必要继续在暗影中舔舐“来自俄国父母和德国环境的双重沉默”,直到最后一张空白照片结束这种徒劳的相互折磨。 比起前作层层剥茧式的震撼,这本偏直白,提及母亲的投河、和妹妹在童年期被迫分离、以及结尾的部分,都太痛心了,要活着是多么艰难。

  • 粟冰箱
    粟冰箱2022-05-01 11:21:38

    这对父女令人心酸。女儿对父亲有意识的记忆始于一次殴打,似乎奠定了这段关系的基调,“我自己才是那块永远清除不掉的污垢,而他只好亲自动手铲除。”母亲的投河更把他们推入一种无法破开的暗影。女儿在枯淡贫瘠的青春中用荆棘织她的囚衣,父亲则用失语来筑他的高塔。全书在作者的少女时代和父亲的临终两条时间线上来回穿插,仿佛是借着生命的流逝审视他们。命运很残酷,把两个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捆在一起,又让他们彼此隔绝。给年老的父亲脚上擦润肤霜那个细节很触动我。最后两章写得太好了,汗毛倒竖。

  • 华之敖
    华之敖2022-04-01 10:50:15

    《她来自马里乌波尔》为母亲树立了文学纪念碑,《暗影中的人》则为父亲拍了一张空白的照片,也再一次将自己拉回那个狂暴的、噤声的、时间睡着了的黑暗年代。战时,他是东方劳工,战后,他成为流离失所者,娜塔莎自己则是战后一代,是无尽压抑与沉默的苦难的女儿。这次没有宏大的背景,有的只是私人的日常:没有天日的生活、扭曲的父女关系,以及似乎永远静止了的时间。俄乌战争之下,又会有多少个娜塔莎,多少人的表针永远停止了行走。

  • 新星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2022-04-01 16:28:31

    “马里乌波尔三部曲”之二震撼上市!“每个个体和家族都是国家政治的样本。”沉默、暴力、反叛,一个家庭的分崩离析,几代乌克兰人的世纪悲歌。聚焦流离失所者,书写战后东欧日常,与世纪同龄的父亲,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夹缝中的平民灾难实录。

  • 沈西
    沈西2022-05-11 00:53:13

    對母親的書寫,從大畫面看到時代洪流對一個人的吞噬。回憶父親的這一本,是微觀的切膚的疼痛。父親將漫長一生的大部分經歷都獨自咽下。暴力使他沈默,扭曲變形,也徹底改變了他和女兒們以及女兒們之間的關係。

  • mona
    mona2022-05-11 13:16:35

    2022年第14部,和母亲那部不同,个人史调查的部分戛然而止

  • 啊呜
    啊呜2022-05-11 10:55:08

    在不同的政治力量、意识形态、文化脉络拉扯之中,人确实容易变形。不过作为人,总应该有一些基本的良知或者坚持来振作自我。选择从暴力的受害者沦为暴力的践行者(再次印证在男权社会中,即便地位最低的男性也比女性的层级高),对作者的父亲,我一丝同情或怜悯也没有。

  • Endymion
    Endymion2022-05-11 17:31:45

    “他的沉默始终是我拿笔抗争的对象,从一开始就滋养了我的写作欲望。” “过去,他用暴力将我禁锢在身边,现在,他则用自己的痛苦和无助把我锁住,这比他过去的强行占有更让人难以反抗。” “这样的救赎之举只能由爱完成,靠怜悯来助力,而我对父亲并不具备这种感情。我是一个注视他死去的守卫者,仅此而已。” 这将是无法驱散的阴影。irgendwo

  • 潘达
    潘达2022-05-11 20:34:29

    看前半本时感叹这俄裔少女的艰难生活来自早早自杀的母亲沉默暴戾性情诡异的父亲 当视角忽然切离 才想起 哦他们的人生更加不幸 all weird behavior of individuals may trace back to miserable experiences dont you blame stateless people blame dictator‘s tyranny

  • 文航
    文航2022-05-13 09:56:02

    阅读的过程中,父亲的形象越来越模糊,娜塔莎的身影渐渐变得清晰,从一个个困境挣脱又再次陷入泥潭,似乎永远没有走向光明的希望。当然能写出这本书和之前读的《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就已说明往事已成过去。

  • 菠萝吖
    菠萝吖2022-05-18 08:55:21

    集中于上一部中出场不多的父亲,表达与描述手法更熟练,前面一些部分有穿插回忆到上一本书的内容...不同于母亲家族的牵绊,父亲更像独自在黑暗中挣扎。结局部分又痛又仿佛有光,未成年时期一直挣扎的作者总算有了相对安稳生活;一生从没有感受到的自由的父亲,暗影中的他,在棺材重启时亲近自然、感受自由…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