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辨色视朝:晚清的朝会、文书与政治决策》李文杰【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云归
    云归2020-11-26 16:55:05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季中央政府的文书流转、政务运作与制度变迁研究”优秀结项成果。老规矩,上网下论文。观察政务决策运行机制,很有意思。看得出作者对现实的关怀。拿到书之后看了导论和结论,一些从制度运作出发的观点很有启发。

  • DRYJIAYOU
    DRYJIAYOU2020-12-19 15:57:06

    作者将晚清制度史纳入到了明初以降数百年来削弱相权、严防权臣的制度脉络之中。因为晚清小皇帝的出现,军机处在决策上的位置大为提升,皇太后、皇帝大多依赖部院大臣的议覆,绝大部分的国事批答、政策执行仍然依赖原有官僚机构,往往展示了一种“集体决策”因素,而且在重大政务上还依赖于种种会议。而会议上的集体讨论为了平衡各方,且防止政策失误的责任连累各方,文书则朝向最平庸的方向靠拢,最终成为“虚应故事”。辛酉政变的制度史渊源就在于八大臣侵夺了皇太后所代表的君权。晚清的军机处改革与议会讨论也是如此,对责任内阁的抵触除留恋权力外,亦有防止权臣专权的考虑。这种“清朝化”理解外国制度不应简单化理解。皇族内阁更类似于中书门下,而袁世凯内阁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君主立宪,皇帝成为虚君,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君主立宪而非君主专制。

  • 流惜子
    流惜子2021-02-24 17:32:30

    如其他友邻所述,本书使用的方法放眼古代史特别是中古史的研究中并不新鲜,但基于文书流转的制度考索运用到晚清史则立刻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效。晚清是一个新旧交替的特殊时代,然而由于当下学界的画地为牢,使得近代史学者倾力于关注“新”的一面,却往往忽视了晚清同样是传统王朝的一部分,仍在传统国家的制度逻辑中运转,不从此着眼,缺失了古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方法,恐怕会严重影响对晚清史的理解,作者的成功尝试,未尝不是对学界的一次提醒。此外,作者对晚清史料之烂熟于行文间历历可见,文笔又相当流畅生动,就阅读体验来说也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

  • 栗子有毒
    栗子有毒2021-01-23 00:35:35

    白嫖。1 从制度和文书来分析几场晚清的几场著名政斗,确有加深理解之效。作者还是延续原有的思路,只不过原来是总理衙门现在是军机处。 2 顺治 康熙两朝的理政是各取洪武的一部分,顺治是亲批题奏,康熙是御门听政,加起来就是完整的洪武模式。洪武与之不同的是太子太孙在其中起到一个审核后下达的作用。可以说,清初抛弃了晚明的理政方式,拥抱明初,但晚清又回到了晚明,其中就是王朝发展的规律。 3 不认同作者的某些观点,君相矛盾没有必要看的那么特殊,难道大清亡了君相矛盾就不存在了?醇王是不是太过软弱,我觉得不是,这是父爱啊。而且要哄一个独裁者高兴的困难在于,高兴的尺度永远是她说了算。

  • 不封不树
    不封不树2021-01-22 10:45:55

    史料运用不错,于政局人情亦有见识。只是对清中晚期政治制度有关论著吸收过少,从头至尾频频引用并批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和白彬菊《君主与大臣》,滥而无味。

  • 部局
    部局2021-03-21 15:55:01

    功力深厚,晓畅易读。开会发文背后政治的逻辑,清朝中央治国理政纪实。

  • 姑苏有雪
    姑苏有雪2021-01-03 00:47:49

    本书的研究范式放在唐宋断代已不新鲜,但在明清史中确有亮眼之效。

  • 中世与近世之间
    中世与近世之间2021-03-04 23:17:28

    配合《日暮乾清门》阅读更好,本书从清代文书的形成来看决策的过程,清代勤政的君臣如何造成近代的困局?作者认为晚清的决策接近于有效范围的精英主义的民主,说明了君主专制的弹性所在,但这也只是形式上的,反而成为合理决策的障碍,因为御前会议实际上只有位高权重者才拥有奏对权力,理性平和终究受到限制,个别极端事件中,统治者实际上只是以集思广益为名利用众臣名义为自己的决策背书而已。且大部分国事批答依赖于旧官僚体系的经验,在既有的框架内完成流转与决策,皇帝个人的主观意愿实际上改变不了什么。总之集体决策不等于合理决策。晚清却少有有视野有魄力的军机大臣,这与军机章京选人与职能拘泥于传宣上谕注重书法工楷有关。清人在理解西方的议院时有着自身的侧重与知识背景,并习惯用中国式的会议奏事来加以比较,实际有很大的偏差。

  • 我把帽子正起戴
    我把帽子正起戴2024-01-05 18:13:19四川

    晚清制度史研究的佳作。

  • ly的读享生活
    ly的读享生活2021-01-02 16:13:59

    《日暮乾清门》之后,读李文杰的第二部著作,刚下单了《中国近代外交官的形成》。很好的年轻学者。

  • 智术师
    智术师2022-06-19 22:16:30

    晚清政治制度史研究必读书目,内容十分精彩。

  • 「樹木希林」
    「樹木希林」2024-03-18 00:20:01广东

    非常特别的分析角度,诚可改名《晚清宰相制度研究》(不是)作者从制度本身及其变迁出发,将赞襄大臣制度,议政王制度,垂帘制度等因时因地出现的变化“置入”到两千年以来的君权VS相权的大历史分析中。严防权臣权相崛起,本就是皇权的共识,乃至可以说垂帘制度挽救了皇权危机。畅快的文笔也让本应枯燥的制度史研究更加生动。例如勤勉的光绪帝却无法改变国际大局,让人痛心。沉疴遍地,举步艰难。“聚一班懵无学识老耄颓唐之大臣,宜乎其聚讼盈廷而毫无结果也”。比起之前注重“大事件”和背后的“主义与革命的萌芽”的描写,诚可谓是很“新颖”的近代史研究佳作。

  • SRKW_Haruki
    SRKW_Haruki2024-02-11 04:29:42上海

    專心致志,精益求精。毋徒襲其皮毛,毋競騰其口說。

  • 赫喧
    赫喧2024-01-21 12:04:05贵州

    看这本书,第一次具体、详细地了解了清朝的朝会和奏摺制度的流程,还有触及其他一些部分,虽然本书主要主旨肯定不是这个,然对于我的作用是这样的。

  • 醒木
    醒木2024-01-14 23:33:06山东

    政务的运作离不开文书与会议这两个关键的因素:清代文书从题本、奏本到奏折的变化,反映了君权的集中和扩大,具体体现在对文书阅览的优先权、对文书批阅的主动权、对文书下发的定夺权三方面(我自己总结的);清代的会议则由于奏折的发展,导致御门听政的衰微,但后期垂帘听政加强了统治者对廷议的倚重,特别是在处理外部危机时,大范围的商议既可以减少君主承担的责任,也可以消解清议引发的对立冲突,达到文官集团的统一和稳定。

  • 奇浓嘉嘉普
    奇浓嘉嘉普2024-01-12 23:11:49陕西

    资料翔实,读完思路很有启发,感觉能围绕其中一些内容再写几篇论文。

  • Graf von Linz
    Graf von Linz2023-12-25 15:25:17北京

    好书,内容很全面,对于史料的考订也很详细,对于理解清晚期奏折制度颇有效用。清末政治研究,格外不能忽视在史料形成过程中史料的诸多版本,亦需详细校勘比对,审慎得出结论。

  • 狂而无依
    狂而无依2023-03-24 16:44:48北京

    进入到了权力的日常运作层面

  • 小老太
    小老太2023-03-21 19:51:16陕西

    围绕朝会和文书展开,史料之细致令人喟叹。又新又旧,文书运转、制度实践等等考察在古代史中或是常见的门路,把清放在古代史延续的视角,并不奇怪,反而可能更贴近清制度的“多见”面貌,而不是兵荒马乱中的“少见”场景。 军机章京那章印象颇深,还有文书行政和辨色视朝,后来再补记

  • 春秋
    春秋2023-03-18 17:55:06广东

    值新旧之际,重总署、洋务等西事,而略朝会、军机等旧制,实后人之常态。李文杰老师的研究恰恰注意到了原有制度的力量。今天的晚清史和清史仿佛不是一个学科,但时人可不会如此觉得。清代制度史的考察对晚清史研究依然重要。此外,该书很好地结合了制度史与政治史,从制度与文书运作的视角出发,剖析祺祥政变、光绪亲政、丙午改制等重大事件,展现了文书和机构运转本身的生命力。诚然,很多政治运作脱离了典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政治史脱离于斯,恰恰相反,在原有规范之中的博弈和妥协,也是政治运作的一大内容。又比如清代皇帝专制一说,此言或为不虚,但也要看到奏褶批阅之中“先例”“议覆”的作用,这使皇帝的权力施展也多了一层“规矩”,毕竟治国,岂能儿戏?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