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谁都不正常:文化、偏见与精神疾病的污名》(抑郁症不过就是心着凉了而已)罗伊·理查德·格林克【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小透明2023-07-22 18:12:32天津
8.5。“我emo了”“我ptsd了”“我有些强迫症”,在日常生活中,精神疾病术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这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污名行为。然而污名现象又是怎么来的呢?污名现象来自社会制定的理想形象,“在世界上的几乎每个社会中,种族、宗教、阶级和性取向的定式都是诸多污名成因中最为常见的因素,社会长期以其为准则,来歧视和边缘化偏离理想标准的人们。” 污名和心理疾病往往会产生联系。按照定义,心理创伤是人在情感上的困难,“疾病的产生是指这种痛苦持续很长时间,并不断干扰你创伤事件之后的生活。” 在作者的解释里,心理疾病被污名化是因为市场价值的思维方式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而“这种以身体的适应作为‘正常性’的新定义,与资本主义对大规模高效生产和消费的关注完美契合。”
- malingcat2023-04-11 10:42:17上海
需要!
- Llorando2023-06-15 12:31:18加拿大
第一次在豆瓣买书看。有些地方翻译的不太通畅但是不影响理解。引用书中一句话作为短评吧:精神疾病和污名化机制是同时诞生的。我们在内化外部价值观的过程中污名化着自己,这是我们羞耻感和自责的来源。
- 呆呆鹅2023-08-11 14:58:59安徽
2023【29】比较通识,阅读体验反倒是开头最好。核心在于资本主义和新教伦理对精神世界的界定和影响。列举了一些简略的精神分析流变史。关于战争的内容偏多。总体较散乱。
- Embrace_V2023-07-29 17:53:36广东
精神疾病是socially constructed。隐藏会带来污名 只有坦率能消除他。当社会想要禁止一种现象,就应该展开讨论,否则就无法证明禁止这种现象的正当性。当ptsd变得通俗,似乎这个术语变成了被用来赢得痛苦和不幸的合理权利的工具。没有这个标签痛苦就得不到认可。
- 这么近,那么远2023-06-01 12:42:19上海
“时至今日,在世界各地的不同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挑战刻在精神疾病患者身上的这种污名的烙印。从贝瑟莱姆收容院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从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到战争带来的命运之变,从被割裂的身心到“电痉挛疗法”的魔杖,人类学家罗伊•理查德•格林克汇集家族四代人的研究成果,展现了人们在与精神疾病“污名化”斗争的曲折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和遭遇的持久挫折。”
- baichi00382023-05-19 09:42:49广东
这本书与其说是精神病探究,不如说是展现一个借着“正常之名”,对不符合“正常规则”的人群的污名化,从而进行迫害的一段艰难困苦的历史。从残疾人、精神病、心理疾病、各种性向……在愚昧和邪恶中,成为一代代无辜的牺牲品。然而,真要细究,谁都不正常。时代在进步,但是还是有很多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在折磨着他人,尽管这样,“如果文化曾经将无名现象和精神疾病联系在一起,那么,文化肯定也能使它们分离”。你我都需努力。
- 枫叶无双2023-05-23 08:01:51湖南
作为一种由精神疾病延伸出的社会现象,“污名化”的表现形式很多,作者在文中旁征博引众多精神医生、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由于是对社会中一些“不正常”现象的详细描述,更让我们了解到社会群体对某些社会现象、生活习性以及心理和行为障碍的真实面目以及深层次原因。
- 子不语2023-05-23 09:07:36上海
对污名化历史的梳理
- 冲浪用滑板2023-05-29 17:54:34江苏
值得推荐,作为入门通识科普书读来也很有趣。作者本人及家庭环境也相当特别,最爱看第一部分,关于女权的讲述意外地多。“如果文化曾经将污名现象和精神疾病联系在一起,那么文化肯定也能使它们分离。”
- 洛2023-05-09 12:14:55北京
读书,先不说增长智慧或者弘扬什么,先摘掉无穷无尽的那些有意识无意识带着的“有色眼镜”吧。 谁都不正常。正是由于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使用“正常”这个概念来判断我们可以接受或排斥哪些人进入我们的社会圈子,所以现在,我们应该认识到,“正常”这个概念是一个具有高度破坏性的臆想。 没有普通人,谁都擅长一些什么,不擅长一些什么。
- Alucia2023-05-10 02:29:05湖北
感觉冗长且新意有限,很多理论泛泛而谈,只提供了一种现有文化的阐释结果,局限在了精神科学内部,而实际上如果提供更全方位的历史细节考察的话,可能会得出很不同的答案。比如,精神病医生为什么对病人提供明显是邪恶的疗法?他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朝鲜战争比越战的创伤应激严重?中国军人或者朝鲜军人的ptsd情况如何?这跟战争的历史细节有什么关系,例如滥用药物?军队的同性恋行为是否是因为他们难接触到女性?精神分析医师的治疗依据是否有其合理性?如何更细致地区分有自主行为能力的有障碍的人物和确实无法融入社会生活的人?但这些东西在书中都混杂了起来,给人的感觉是毫无反思地接受了diversity这一流行的主题的统摄。除非这本书是50年前的,那么我接受……最后,零零散散有些例子还不错。
- missing2023-05-18 22:29:20浙江
以“污名”视角切入的西方精神疾病的发展史,读下来的体验介于学术和科普中间。最受用的是关于孤独症的部分,大自然向来是优胜劣汰,孤独症作为“异常”的存在,对于孤独症患者来说恋爱结婚异于他人,可是为什么在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孤独症相关基因依旧存在,这说明孤独症作为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方向在代代更迭中被保留下来,同时也表明当代社会中的“正常”本就是“不正常”的说法。大自然都可以求同存异,包容一切;作为其中的一个物种的我们又为什么要追求所谓的“正常”。(再说了当今社会中哪有什么“正常”😐)
- 秦南秦2023-05-24 06:42:13浙江
“不是我生病,而是我的大脑。精神疾病的污名现象就像看到影子一样,它也告诉我们视觉对于感知和知识的重要性。 柏修斯需要一顶隐身帽来追捕妖怪。我们却用隐身帽紧紧遮住眼睛和耳朵,以便可以否认妖怪的存在。3.5星
- 普鲁斯特起床了2023-05-25 11:30:28
成长的路上遭遇过很多暴击,完成了学业,完成了从未成年到成年的过渡,也许是一种心理韧性。书中还提到不应该区分身体和心理的疾病,两者是一体的。要改变疾病的污名化,需要一个更开放包容具有同理心的社会。
- 姜糖2023-10-02 13:31:27北京
翻译啊翻译,不忍卒读。
- 避难所_2023-10-05 15:16:19北京
又被新京报书评周刊推书诈骗…… 写得太循规蹈矩太无聊太啰嗦太重复 偶有几句较为不错的观点,但都淹没在海量的论据当中
- 随安2023-10-22 12:41:39上海
写作风格通俗易懂,好读
- 自有我在2023-04-08 20:22:56江苏
如果说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精神病人,或者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多多少少的有一些精神疾病,都属于不正常的人,那么我们能够坦然接受吗?答案也一定是“不接受”。我们都会自认为自己是正常人,而精神病人就是和我们完全不同的一群人。 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这是漫长的历史时期对于精神病不断污名化而最终得到的结果。那么这个过程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会有着这样污名化的过程呢?我们现在又在去除污名化的道路中做出了哪些成就呢?最终的成果又如何呢? 罗伊·理查德·格林克,乔治华盛顿大学人类学教授,他通过大量人类学调查,结合着自己对于精神疾病的反思,创作了这样本人类学专著《谁都不正常:文化、偏见与精神疾病的污名》,带我们走进精神疾病前世今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为未来提供更具建设意义的参考建议。
- 此账号是狗2023-04-14 15:37:10上海
污名现象是一种判断,它并非发源于污名现象的受害者,而是来自污名现象的制造者。这些人用道德理念的聚光灯去严酷地照射那些遭受痛苦或是被认为非常与众不同的人,而后认为确实能看到他们自己照射出来的阴暗的一面,并错误地将其视为真实。精神疾病的概念也只是一些框架,而且是一些暂时的框架,正如所有形式的疾病一样,它们存在于历史的动态之中。如果文化曾经将污名现象和精神疾病联系在一起,那么,文化肯定也能使它们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