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牙齿的证言》(美)塔尼亚·M.史密斯,程孙雪子【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目童森森2022-12-08 22:57:15四川
讲的牙齿的历史。想看牙齿健康的绕道。
- null2022-06-12 01:48:59
主要是没什么有趣的研究结论,所以读起来中规中矩。
- 白狗2022-12-21 22:01:41北京
一本论文综述,yawn
- 眷念太阳的鱼2024-03-17 20:42:04四川
还是可以吧,了解了一些关于牙齿的历史,
- 胖咂 (˘•ω•˘)ง2022-07-13 11:43:21
可以感受到作者有充分的知识储备,但叙述能力比较差,讲的顺序也很迷,略跳跃
- 飞花弄晴2022-08-13 21:01:27
干货满满甚至是脑洞大开的一本书,很多问题虽然没给出结论但呈现了最新的研究思路、方法和观点,看起来很过瘾甚至有点烧脑,也对一些惯常说法提出了质疑,牙齿中隐藏的秘密和谜题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最后要给像作者这样杰出的女科学家们点赞!
- 衡铁锤2022-08-28 22:26:48浙江
这本书读着读着,我就有一种“欢迎加入奇怪知识大家庭”的感觉。所以接下来我想列一个奇怪知识书单,科普类的,既不是读来做研究,也没有什么过分感性的艺术创作,这是属于科学爱好者的浪漫——在非学术的形式下非常认真合理的讲述基于科学的有趣之点,虽然它们真的没什么用处,但就好像肥宅买了一堆手办堆在书架上一样,给我带来了精神的愉悦!(换言之,这本书我没办法解释,只能说它有趣的点散落各处ヘ(・_|)
- 韧勉2022-08-18 15:19:17
本书作者史密斯指出科学家在近代人类演化的思考中,面临的一个首要挑战就是判断能否用非遗传的原因来解释我们观察到的变化,例如行为或环境影响。我们已经确定,农业的广泛普及和工业生产食品已经对我们的生理和解剖特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牙齿。这种影响包括龋齿、阻生和牙列不齐等问题的急剧增长。如果不了解这些行为在过去1万年间的变化,我们很可能错误地得出结论,认为牙齿演化得更容易患龋齿了。而实际上,这是一种细菌演化到了这么一个水平——可以利用我们饮食行为的变化。
- 陆钓雪de飘飘2022-07-19 11:15:27
雷纳·格伦和他的学生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来完善终极的测年方法——铀系测年和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法(ESR)。当研究人员无法确定有机遗迹、埋藏化石附近的火山层,或者原始人类遗址中被烧过的工具年龄时,就会打电话向他求助。铀系测年的基本原理是,使骨骼组织坚硬的矿物也会被动地吸收埋藏环境中的天然铀元素。要判断某件物体被埋藏的时间,科学家要先测量进入样品中的放射性铀和钍同位素。就像碳14测年那样,这些同位素的比值能够提供化石骨骼或牙齿的年龄。铀系测年只能用于不超过50万年前的人类遗骸,而且只能提供最小的年龄,因为在积累到能被测量的铀元素之前,骨骼和牙齿可能已经被埋藏了几百上千年。随后,雷纳和同事转而研究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法,使结果更为精确。这种方法的基础是,天然放射性活动会在原子层面上影响牙齿。
- 璃人泪@20112022-06-28 11:16:24
喜欢收集小朋友的乳牙,原来上面记载着独一无二的故事呀
- 岂能无怪哉2022-06-19 21:52:01
真的是一本看的人很牙疼的书。有很多牙齿(包括龋齿)的化石,还有蛀穿的颌骨。通过把牙齿磨成薄片进行观察人们发现了牙齿具有日生长节律。也就是说,每天发生的事情都能够被记录在牙齿的生长线上。甚至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每8~12小时也会形成牙釉质和牙本质。人们的乳齿和第一臼齿中包含着“生物学出生证”,让科学家们能够判断出史前孩童的年龄。了解牙齿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已故成人的年龄。微小的童年疾病和营养状况都会在牙齿上留下记录。童年时期的饮食特征更是会永久保存在发育中牙齿的化学组成里。本书不仅介绍了灵长类的牙齿相关内容,还介绍了牙齿的演化史。从鱼类身上简单的锥形钉状齿到哺乳类动物形形色色的牙齿。而对牙齿干细胞的研究也可能会给牙齿修复领域带来新的突破。
- 莫2023-03-20 11:19:36陕西
2023.3.18
- 普恩普恩2023-05-08 20:41:39上海
还不错,被作者科普了很多有关于牙齿的历史——记于拔完第一颗水平阻生智齿后的第三天
- Sin.È ⛰️2023-06-13 13:03:50江苏
还是跳跃的散文辣~
- 困死鬼2023-06-20 15:37:55广东
太专业了 有点乏味
- 李玉米2023-08-20 23:23:17山西
我想看的一点都没有讲。关于牙齿能体现人的出生地,饮食习惯,记录很多东西,一点都没提
- 闻夕felicity2022-06-24 11:32:59
我一直觉得树木有年轮这件事很浪漫:在世上所经历的五六百年的丰饶与艰苦通过一个年轮显形;时间,看不见摸不到却始终制约着我们的这一重维度,以生命经验的形式摆在我们面前,历历可数。所以当作者告诉我,牙齿也是“自然界精妙绝伦的计时系统的一部分”时,我忍不住wow了。其实在《识骨寻踪》里我就见识过用牙齿来判断个体年龄和生活史的做法。本文的作者在这本书里也常常cue到这部描写法医人类学家的美剧,只不过,作者作为一位专门研究牙齿的人类学家,总是很耐心地给我们剥离大众文化对人类学浪漫化的想象、不吝从纷繁复杂的科学事实中给我们描述全部真相。科学和真相总是复杂的,尤其是关于演化,我们缺失了太多的关键证据,而新的技术和结论总在刷新我们的认知。读这本书更接近真正的科研的体验:管中窥豹、盲人摸象,真相朦胧却让人兴奋。
- YoPeebs2022-07-18 21:09:35
等年级稍大一些得再看看。现在只能感叹自己没有这样的环境罢,没有“充满激情的秃顶的显微镜学家”和“飞奔着穿过校园给鲍勃看”的校园生活。
- Sakura2024-08-18 21:28:33四川
思考了相当长时间该如何评价本书——这是一本看完第一篇忍不住下单给牙医朋友分享、但看到第二篇那陈词滥调的演化学内容又不得不一键取消订单、最终第三篇则勉强拉回了全书主题和平均水平的一本书。作者的主要学术背景使得本书的着眼点及出发点更多的焦距在了生活史这一背景下。根据本书,古DNA的保存时间也是有极限的,在理论的理想情况下是580万年左右;另外牙齿的生长线是个相对可靠的基础参照指标,只是要获得起来并不容易(书中倒是详细的讲解了女性尼安德特人会四处迁徙这一结论的论据,牙齿和心理应激创伤能被联系在一起,的确是一种“突破天际”的创新);最后,现代人类对于牙齿的使用和几万年几千年前的人类已经有了较大的差异了,以至于牙医时不时提起的“咬合不齐”这一专业术语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只存在于理论模型之中。
- ☁️在青天水在瓶2023-04-03 20:13:29广东
有点散乱。 但是有趣也是有趣的,通过牙齿,得以窥见几百万年的人或者类人或者动物的一角。 不过全文看下来,觉得关于牙齿的研究还有很大进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