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看不见的孩子》(普利策奖获奖作品,“这本书比狄更斯更彻底,比奥威尔更绝望”。)安德里亚·埃利奥特【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malingcat2023-04-11 15:50:23上海
一部翔实客观的深度调查报道,一部历时八年的人类学田野笔记,一部融合了个人史、家庭史、族裔史、城市史的非虚构作品,必将以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成为经典之作。本书锐利地指出,美国福利制度,特别是儿童寄养制度,在以空前的速度摧毁家庭,剥夺有色人种的亲权,无效而又靡费,弊病丛生。与此同时,家庭成员间的血缘亲情,师生之间的诚挚信赖,以及陌生人的善意,是暗影之上的烟花,弥足珍贵,分外感人。
- 桃花石上书生2023-04-19 10:30:22江苏
作者以克制而尖锐的笔触,写下一个家庭代代延续的贫困,满目疮痍。在纽约这座财富之巅的大城市,贫穷和富有比邻而居,可贫困却被隐藏在表象之下。发现这个问题,揭露这个疮疤,并指出儿童寄养制度对家庭的摧毁,提出更有效的帮扶方式,这正是一个有良知和见解的记者所能做出的值得人尊重的努力。另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US毒品泛滥带来的灾难。不要责怪书中一直进出戒毒所的人,因为戒毒对于人类的身体本能来说太艰难了。禁绝毒品应该是每个人的战斗。
- 斑点紫罗兰2023-05-18 14:15:24辽宁
这不是一部贫国少女的成功记,而是一部揭露美国社会底层黑人窘迫生活的记录片。一对父母带着8个孩子,飘流式的生活,达萨尼作为家里的长女,却担当着"母亲"的角色,她本来可以逃离这种生活,然而家庭被撕裂时,她又选择回到家里,作为”大家长"努力地聚集家人。这部书反映着美国种族歧视,福利制度和儿童寄养制度的不完善。但我想说,作为父母,香奈儿和无上都是不合格的,不否认他们的爱,但他们没有做出本质的改变,改变生活环境要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福利。
- JO2023-12-22 14:55:49浙江
写得很不错,资料翔实,文字简洁,不构成阅读障碍,内容也很吸引人。但是书里这家人我不同情。外婆47岁才找到工作,都能靠薪水抚养孩子,攒下一大笔钱。夫妻俩不工作,吃福利,生一堆孩子,继承遗产两年祸祸干净,还双双染上毒瘾。大女儿天赋良好却屡次自毁前程。别什么锅都甩给历史和体制。
- momo2024-01-05 00:16:49新疆
相当相当沉重的一本书,作者问:只写孩子怎么样?但这本书也让我看到孩子们成为成年人后的样子,正如香奈儿成为乔安妮一样,达萨尼也会成为香奈儿,去打架、吸毒、成为“红夫人”…我看着达萨尼进入麦金尼,由麦金尼进入赫尔斯,伴随她一步一步离开公房区。却又看着她失控,她离开赫尔斯回到公房区,继续流离失所,一度落泪无法继续读下去,想要质问为什么没有人能推她一把,让她不至于在Facebook上写下“想回去”。可事实如此,孩子们或许会成为父母,这不由达萨尼决定。 被制度摧毁的家庭,被毒品腐坏的个人,一部啸叫着的家族史。
- superotter2023-06-13 11:00:31美国
作者圣母的令人发指。明明是这一家子一次次放弃向上的可能,一次次逃避自己的责任,却怪政府和儿童保护机构不作为。我是不理解让孩子跟着跟着没有工作,无家可归,无法提供食物,无法让孩子有足够御寒衣物,还有毒瘾和心理问题的父母反而是对孩子好这种话。
- 小草2023-12-13 20:01:45海南
如果只读三分之一,我就打五星。后面太腻歪了
- Jo2024-04-09 13:38:52浙江
冗长而无味,好多处地方都看的血压升高,穷固然有社会的原因,但是自身不努力抓住能改变命运机会又能怪谁呢……明知道家里穷,居无定所,还要生一堆孩子,还要吸毒……明明有了很好的教育机会,也通过媒体被大众关注,却一步步又走回父母的老路……很难评。
- 马路涯子2023-08-25 17:08:41山东
作者非常有耐心的跟踪了好几年,没想到达萨尼还是因为打架被开除了,要摆脱贫困阶层是多困难
- 川川川川川川2023-06-01 14:11:38北京
只有研究成果,没有人文关怀。我就奇了怪了,不知道是作者的中产阶层圣母心意淫还是孩子真就这样,眼光过于物质过于消费主义,写孩子的心态充斥着各种攀比嫉妒,一次来唤起读者的同情心或者话题度等等,来增加自己的销量。即便真是如此,他们产生这种心理的出发点是什么?一个真正关心这些孩子心理诉求的作者是不会以这种姿态写作的。一些研究方法是挺好的,但我也不信是作者自己想的,起码地图学就是跟葛兆光那里抄的。
- 回望2024-02-17 16:42:54湖南
看了44%实在坚持不下去了
- 立2024-04-20 17:27:29
不知道是原作者不行,还是翻译不行,没什么读下去欲望
- 青青2023-10-23 18:07:50浙江
美国的穷人:打架、偷窃、吸毒……真的无法理解。
- 萧萧萧萧萧2023-08-08 18:12:16北京
看到最后这一家人折腾一大圈回到了原点,感觉自己看了个寂寞(不是)。有必要把记录过程中每一个路人甲的前身今生都交代一遍吗?
- 麋鹿2024-04-13 23:11:06湖南
很少看这样的纪实文学,原来贫困在发达国家也并不罕见,甚至还挺常见;固然无上和香奈儿也有做得不对的,让整个家庭陷于贫困之中,但问题最大的还是制度性的种族歧视以及僵化的管理系统,帕帕离家出走之后的情节看得令人揪心,也无法指责达萨尼的选择,只能说逃离原生家庭并不是想象得那样简单
- 牝雞司晨2023-12-07 10:25:30湖南
读完之后心情好复杂,像读小说一样顽固地希望达萨尼一家能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但事实是真实的苦难永远不会迎来“大团圆”。贫穷从琼恩开始代际相传,但贫穷完完全全是由制度带来的。看着达萨尼一家一次次在希望后失望,一次次想努力生活,但总是会突然跌入谷底。真的好绝望。之前还会不理解,总是会问,“为什么不找工作?”“为什么总是xd?”,但看完达萨尼一家的故事后我才察觉到这些问题都好傲慢。在无家可归,肚子都填不饱的极端困境下,xd、暴力可能是他们唯一能发泄的途径。前几天看了《看不见的伤痕》,看到了由于制度的不力,很多家暴案发展成了枪杀案。看完这本书,又觉得,制度在该发力的时候不发力,不该发力的时候使劲儿发力。而一个人的命运在制度面前又是那么无力。另外,我选择新闻学的动力再加一。
- 小楚2024-08-17 17:14:05湖北
语言细碎繁琐,理论性过于薄弱,但仍不失为了解美国贫困的一部鲜活作品。作者跟踪记录八年,为我们呈现了贫困如何被再生产的,儿童救济制度本身或许该为此承担责任,但不负责任的父母才是罪魁祸首。想起一部很励志的电影《风雨哈佛路》,剧中的女主Liz与本书的Dasani一样有着反复吸毒的父母,依靠救助为生的家庭,也被主流媒体关注报道过,时常无家可归,只是不同的是Liz凭借机遇与努力最终摆脱了困顿自己的阶层。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或许是肤色,从Dasani一家的遭遇来看,贫穷与种族密不可分。
- 耐克内衣2023-04-24 02:18:06湖北
写的是纽约,一座我生活了十年的城市。我也认识甚至深交过几个高中未毕业就去工厂工作并曾吸毒的朋友,见过或听说过“底层人士”的生活和挣扎。这是一本从各方面说都很厚重的书。
- 两串小灯笼🏮2024-07-11 16:29:32浙江
读了六个小时读完了。我只想说I feel you 被迫离开家的感觉是被流放。保护自己的方式是保持缄默或者挥舞拳头出言不逊。你恨父母的无能可你也爱他们。家不是房子,家是人。大部分父母虽然不足够好,但更不足够坏到让你彻底离开他们,所以你被推远,也还是要回家。
- 盖浇屎2024-07-07 18:21:48上海
荣登丧气绝望排行榜榜首了。“完全没有上升通道”上升是什么呢?在已经定好的游戏规则中不上则下不进则退,不想参加游戏呢?由于客观描述的真实性更加绝望。呼吸新鲜空气都无法保证更不用说上升了。为不断重新靠近危险品的夫妇生气,同时,社会结构和机构的正义大旗压在每个个体上让人无法呼吸。怀柔政策让有毒的关系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