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厌女(增订本)》上野千鹤子【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亚比煞2023-05-16 09:09:44四川
最可怕的羞辱,不是指着你的鼻子骂你的羞辱,那种羞辱会令你愤怒,你会反抗,你会告诉自己“我不是”。最可怕的羞辱是你已经感觉不到的那种,它已经被你所认同,它已经长进你的骨血,成为你的信念,它盘踞在你和其他人的脑海里,盘踞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里,你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厌女就是这样的东西,它一直存在的如此理所当然,弥散而无形,它已经隐形如空气,所以哪怕仅仅只是指出它的存在,也容易被视为社会规则的敌人和破坏者。读这本书时,一直让我想起杨德昌的《一一》里有个专门拍人后脑勺的小男孩,他说:“我要把你们看不见的东西,拍给你看”,对,厌女这本书,就是把你们看不见的,但却像后脑勺一样重要并如影随形的东西拍给你们看,每个人都应该看一看,你从来没见过却长在你脑子里的那个东西,它到底长什么样。
- narumi2024-02-23 15:19:13四川
阅读的意义在于启发思考 而不是通过他人的观点树立自己的价值观。性别衍生问题是无法以单一视角完全讨论清楚的 这本书的绝大多数读者都陷入某种集体性情绪 这使得交流毫无价值。
- 卡俄斯2023-07-06 19:48:02山东
我自觉从未成为过“父亲的女儿”这一角色,但仍然在鼓励妈妈拒绝社会规训时产生过恐弱的心理。有时女权主义者和已婚女性同样厌女,女性真的很容易内部割席。厌男往往是种情绪,是女性的微弱反抗,但厌女是一种文化,人不会一直陷在情绪里,却总不自觉处在文化中。
- 赫恩曼尼2023-05-16 08:25:31北京
茅塞顿开。1)社会的性别秩序的构成并非“男-女”,而是“男-男-女”,即男性集团之内的homosocial(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构成了男性之间的纽带;而为了维系男性集团的主体性与优越性,需要将女性他者化,视作欲望的客体,加以蔑视,就是“厌女症”misogyny;为了保障男性集团的主体地位,还需清除同性恋homophobia。2)男性的主体化认同无法独立维系,必须依赖女性为性的客体,因此他们终生被围困在蔑视女性与依赖女性的困境中。3)关于性侵犯:加害者都想相信被害者是自愿的,以此减轻罪恶感,于是有了“诱惑者理论”。4)关于儿童性侵犯:无需担心男性主体地位被侵犯,在性活动中控制对方,选择了障碍最小、无力反抗的对象。5)“由于我出生成长在一个厌女症根植太深的世界,我无法想象一个没有厌女症的世界。”
- 雲中隱疏桐2024-02-21 19:44:20内蒙古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一个点,是在谈东电女子事件。里面引用了某位学者的话,女性性工作者的价格是在给男性标价。我拿这个观点去问男友,“如果有身材样貌都差不多而价位不同的女性性工作者,你选哪个?”果然,他避开了最便宜和最昂贵的两个选项,选择了中间档。这不就是对自身价值的认知吗?啊,真是让人恍然大悟的观点啊。
- 布卤2023-05-31 15:41:29辽宁
我比较关注的是性骚扰这部分,这本书真的让我醍醐灌顶、大彻大悟的感觉。以前我以为的性骚扰是,男人的道德感低,在职场或其他场合管不住自己,朝脆弱且美丽的女孩子下手。 不是这样的!性骚扰者会选择在可以滥用权力的时机并且选择不能说不的对象和环境下手。也就是说,不是你穿得太少,不是太美,不是某种误解。 性骚扰是男人对女人的降维打击,即,你终归是个女人,是男人的支配物。事实上,女性成为性骚扰受害者与年龄、容貌、体型无关,智障人士,卧床不起的高龄患者都曾是受害者。男人的性骚扰不来自性欲,而来自厌女。厌女是男人加入男性集团成为真正男人的仪式并终身履行,女人沦为男人性欲望的客体。 所以,问一个问题吧,当一个男人对你说“你真漂亮”,算不算性骚扰?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呢?
- 李欣原2023-05-29 09:43:13辽宁
厌女的本质其实是对弱者的蔑视 不仅仅是女性 残障人士 小孩 穷人 甚至动植物 都可以引申为厌 我觉得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人本主义 之后是尊重生命 最后达到人与他人 人与自然的和谐 而厌女 虽然没有主语 但是却把一切有嫌疑的统统打成对立面 窝里斗 很不好
- 高大玉2023-05-16 14:36:51上海
我身边有一些直男,他们不能听到男同,觉得难以接受。看完此书,我更加清楚了他们无法接受的原因,他们怕自己被当成客体,不允许自己有任何“被插入”的可能。 我也想到了曾经发生性关系的两位男人,当我说“我要强奸你”时,他们奋死反抗,不让我得逞,但当我提出“我上你下”时,他们便接受。 本质上,他们都是有些“厌女”的。 反倒有躺在那里对我说“你来睡我吧”的男人,我觉得他们实在是太可爱了,因为他们允许自己是客体,女人是主体。
- mumudancing2023-05-16 14:25:58浙江
增订版重读。依然觉得写得最好的是母亲和女儿的相互厌恶、女性对女性的厌恶部分。在与自我和解(女性自我厌恶问题)上,这本书就已经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和慰藉。
- sundae2024-03-07 10:10:44江西
并不前沿的女性主义理论科普读本的大流行,恰恰说明女性解放要走的路还有太远太远。
- C.Y2023-07-05 23:13:28广东
只要骂男人,就能拥有一群队友;如果在骂男人的基础上能够“引经据典”,就能拥有一群追随者! 看到铺天盖地都是这本书和这个作者的广告,实在好奇到底写得有多好才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但拜读了后是真的后悔与不适!作为一本社科类书籍,作者在表达观点的同时,却没有严谨的社会实验和数据作为论据,举出的例子甚至还包括小说中的人物,说男人的作品里的女性是不真实的,结果自己后面却说“我不是男人,不知道男人心里到底怎么想,但是,我这样推测是有根据的。”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如果把男女之间的关系比作国家之间的外交,那最好的方式要么是和平共处,要么维持表面上的和平,在没有把握取胜的情况下就宣战岂不是傻子所为?何况人性岂是简单能以性别区分的?实在不理解这种人是怎么想的,而且还自认为人间清醒……
- 乔峰2023-05-16 14:01:01四川
认真地说,读完这遍,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所有人。 因为它太好读了。学者的品格,通俗读物的写法,几乎不设阅读门槛。 无论何时意识到普遍存在的厌女问题都不晚,认识它,反抗它。 不再退缩。
- 熊阿姨2023-07-28 13:17:24北京
读新版的体验有点变化,不像上一次读几乎都是醍醐灌顶的醒悟瞬间,这一次除了被点醒,有很多“现实社会中已经有更充分的讨论”,和“这个判断的逻辑是否过于简单?”的疑问。这跟8年里整个社会女性主义的进步有关,读者也是在进步的,上野千鹤子不是绝对的圣经,可能十年后有新的理论和思潮会超过她,这种书内和书外的互动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 川东第一接应2023-05-05 18:07:23广东
写得很一般。借用的各种文化理论比较牵强,输出的不少观点也是狭隘、武断、过时的。既缺少社科研究的规范严谨,也没有走出象牙塔关注到更广泛的女性生存处境。
- 维纳斯2023-08-01 20:49:32福建
也怪我,被某平台的三两句截图迷惑,我还以为是时代的号角……妈的,泼妇……极端女权主义,只会叫骂,臆想!打算这个作者骂的人都写下来了,打算看他们的书,果然这个作者才是傻逼!上一个让我这么讨厌的人还是李诞……
- 我好兴奋啊2023-10-01 17:13:25江西
浅读一遍,有点不太认同以男女来表述这些社会现象,权利永远偏向强者,这样爱意贫瘠的社会也是总有更多权利的强者所压迫的结果罢了
- Sig. Luglio2024-01-20 22:49:46湖北
自去年起第一本没读完就标记读完的书,用不堪入目来形容也毫不为过。应该是20年通过东大开学演讲知道的上野,还托在日的学生买了两本《消費社会から格差社会へ》《ニッポンが変わる、女が変わる》来了解其思想主张;虽然立场不同,但也能理解尊重。但本书毫无理性可言,各种肆意开炮,将群体之恶转嫁成男性之恶,将个人问题递推至普遍恶行,充斥着各种武断的结论和情绪泛滥的垃圾(这一点怀疑是译者的问题,译文和读的上野其他原著口吻相差甚远)。总而言之,本书提出的厌女,不过基于权益斗争产生的恶意的归纳和片面的断言,和历史上的the labor movement甚至是Nietzscheanism一样,会在未来得到修正。先是人,再分男女、族群、国籍…这么简单的大前提,人类还要走多少弯路才能醒悟?也或许永远会被群体之恶所支配。
- 姚瑶2023-05-14 11:28:29北京
第一次看这本书,大概十年前。那时候,心中对于女性主义毫无概念,这本书给我很大震动,是“新”的,如同给我的眼睛放焦,将视野拓宽成广角。如今再看,其中原本抽象的概念都变得具象,能与现实一一印证,我们是慢了一点,但终究汇入了这片海域。增订的部分放在当下,更是尤为重要。其实我觉得,男性们更应当看一看这本书。
- 烟波人长安2023-05-15 11:22:05北京
先粗略翻看了一遍。新版增加了性骚扰和“别扭女子”(aka女性在身份认同和性别认同上的迷茫)两章,也有上野老师新写的序和译者王兰老师的再版补后记,内容就不用夸了,增订的内容里上野老师依然保持着精准和冷静的输出,哪怕是已经在旧版看过一遍的内容,重新再读也会有新的体会,基本上现阶段国内女性在自我觉醒阶段会遇到的所有问题,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答案。
- 撒旦的表妹2023-05-17 11:19:38内蒙古
增订本去掉了副标题“日本的女性嫌恶”,确实多余,这本书里的内容东亚普遍适用。“'厌女症’的现象本来如‘房间里的大象’,因为太巨大、太理所当然,以至于人们反而看不见它,或者假装没看见。” 被奉为经典的精神心理学起源核心是厌女,根深蒂固的、正统的、社会普遍承认的规则从根本上也许就是荒谬的,是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洗脑与压榨,这个认知让人感到无比沉重。但当我们开始思考,从顺从到学会质疑,当下的普世价值观又能坚持多久?毕竟人类拥有文明的时间与宇宙存在的时间相比还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