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 捡拾十七位队友的遗骨 捡拾神山未知的碎片 梅里雪山山难30周年纪念 中日联合登山队活动细节披露 遗物影像首次公开》(日)小林尚礼【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ellen
    ellen2021-05-13 17:57:17

    读完非常感慨,一座山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也让更多人联结在一起。看到后记里说村长扎西的女儿在山岳社资助下去了京都大学读书,然后和京都大学山岳社的同学结婚生子,真是感叹命运的神奇。回过头来看,谁能说这不是山的神性呢?

  • 小雨
    小雨2021-02-20 11:54:53

    当我们谈及“梅里雪山山难”,并非1991年山难的孤立事件。它只是一切的开始,陆续牵出了一连串的事件:随后两年的搜救,1996年的第三次攀登,1998年明永冰川涌现出的遗体,2001年禁止攀登,偶发的偷登事件,2010年开始成为户外胜地的雨崩村…… 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更开阔的坐标系里,会发现当我们讲述这些故事时,其实是在讲述“登山文化与神山文化的冲突”,“中日两国关系”,“神山与原住民”,“旅游业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等等诸多矛盾

  • bird
    bird2021-05-21 20:23:01

    引人入胜的纪实调查,同时也是一部出色的自然文学。读的时候想到星野道夫,他们因不同的契机奔赴异国的瑰丽神秘之地,潜心聆听民族、文化和自然的声音,共同观赏着面前的冰河森林。每场灾难不外乎留下一个符号,“梅里雪山雪难”留下的是——灵异、神山显灵。但作为遇难者的同胞好友,小林最初偏信灾难源于团队间的决策失误、政治考量。在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接触人们的风俗饮食信仰、也切身领受雪山的震慑之后,小林发现他的内心从不登峰顶是宗教考虑转化为真的“信奉有神”,那座顶峰再不是用来超越征服的目标,而是一座需要敬畏的“可瓦格博”神山,终醒悟了人这个物种受制于生存环境。散落在雪山的人名封面设计用心,超100页沉甸甸彩图也增添阅读享受。

  • 怪树里
    怪树里2021-06-02 01:58:21

    这次去云南,因为时间关系没选择香格里拉,回程心心念念,想着以后一定要专门去一趟。没想到半个月后被送了这本书,就这么提前出行了。 这几天睡前翻一翻,像间接拥有了一段经历,且丰满程度远胜于我真实在场。其实五一看到网上有旅人抱怨,说雨崩村被开发得不再那么原始,心里还遗憾没早几年去。有书真好,十几年后的夜晚,有幸透过文字,遇见了它过去的样子。

  • 伊夏
    伊夏2021-05-23 14:44:11

    关于白银马拉松灾难,感觉压抑,没有出口,正好手边有这本书,就读一读。虽然不能说阅读有让人纾解的力量(都是人命无法纾解),但至少可以说,人类是在探索及其带来的折堕里整体性地理解自然与生命的。

  • 大路
    大路2021-05-24 20:58:11

    关于藏族人的信仰,这些年通过一些影像记录,阅读和旅行,几乎已经变成一种溶于血脉的情愫。小林在我看来无疑是一位神选之子。在队友们无视大自然的威力而全军覆没之后,只有小林一人似乎被神圣的慈悲之心所垂怜,变成山难以后的“通灵人”,得到机会重返现场,通过一段珍贵的实际生活经历,去亲身体会藏族人的神山信仰,重新认识这座当年不顾一切企图征服的高山,究竟如何能从心智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給人以慑服。小林在山难之后经过多年与当地人的共同生活与内省,方能真正贴近卡瓦格博,看到她的真容。其中细致入微的记录令人感叹唏嘘。如果人能真正带着谦卑之心去体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其实原本可以不必付出如此巨大的生命代价。遗憾的是,更多的人只有在经历大自然的威慑并付出代价之后,才能真正放下自不量力的狂妄,变得谦卑,升起敬畏之心。

  • Fleurs.哼哼
    Fleurs.哼哼2021-06-01 09:44:04

    从横断山脉,向东俯瞰,跨过盆地,平原,迈向太平洋。从藏民,汉族,到日本人。一座山,将无数人的命运牵连,将时间线从分秒无限扩展。人性对未知的向往和挑战是从兽性到神性的横切面,人类对巅峰的渴望和欲望是从爬行到直立的标杆。 小林尚礼朴拙的语言,将刻苦铭心的山难平铺,蔓延为人与自然。 看时我满脑子都在疑窦:卡瓦格博峰尖是否真如当地人所云,存在着我们未知的存在。 看后我又看了几段相关的纪录片,更深地坚信:人类不要再征服这个那个地口出狂言。 从青稞到转山,从虔诚到祭奠,从作者的青葱的记录到逝者白茫茫的遗言,人类终究无法战胜自然。

  • 番薯藤
    番薯藤2021-05-26 10:33:31

    前几天刚看梅里雪山日照金山的视频,突然发现还有这本新书,迅速买来通勤读完,久久不能释怀。 其实知道梅里雪山是因为马骅的《雪山短歌》,其中写山间桃花,神山大雪,带到91年的山难,当时只是粗浅的知道并没想深入了解。直到看完小林写的这本,回头才发现马骅当年就在明永村教书,也见过小林。围绕着梅里雪山以及卡瓦格博实在是有太多神秘的往事,三十年后,明永冰川倒退近千米,最后一名队员的遗骸仍未确认;曾经执意想要登顶的小林,也在一边搜寻遗体一边拍摄的当地生活之中,体会到自然和藏民文化的融合;作为从未亲临现场的读者,我也因而心之向往。 书中除了小林的大量雪山藏民摄影作品,还有登山队员离世前拍摄的照片,都是从冰川上搜寻到的胶卷洗好而成。心中祈愿的同时,对生杀予夺的梅里雪山,怀抱着更加崇敬的感情。

  • 木卫二
    木卫二2021-06-06 15:23:31

    尽人事的山岳部同仁,保持神山信仰的德钦藏人,在自然流转中,一次次寻找。从起初的对抗与不解,建立起信任情感,深入了解卡瓦博格。三十年前的山难⛰,以几种不同的时间速率流动着。全球升温导致冰川提速流动,冲下来了支离破碎的登山队遗体。旅游开发的现代浪潮,由另一个方向,以民宿酒店观光游,冲进了梅里雪山的山谷。

  • MaY°玫
    MaY°玫2021-05-25 08:19:09

    一口气看完。「曾经的登山目标梅里雪山,已经变成了心中的圣山卡瓦格博。」 PS:我曾经对雪山毫无概念,在乐府文化的「雪山书系」里渐渐爱上了雪山和那里的植物。如果纸张能改一下会更好,现在的纸在灯泡下面看会有点反光。

  • 几时上山
    几时上山2021-05-29 20:13:00

    太惊喜了,本来冲着登山文化、梅里山难去读,却跟着小林认识了神山脚下的昼夜和四季、四方圣地人与神的边界、不远万里前来转山的信众、冰川与干热河谷,还有在传统与现代化间斡旋的藏族人——这样的阅读体验恰如小林初来时带着不甘、怒火与延迟的丧恸,只看见梅里雪山陡峭的山脊,而后却认识了卡瓦格博神山脚下孕育的生命和风景。书中的冰雪世界太叫人心驰神往,仿佛下一秒就要叫人跌落其中,站在高山之巅向下俯望,身体也会如此被地心牵引。晚上睡前,特意把书压在其他书下,生怕卡瓦格博怀抱的魂灵会随着风哨声奔涌而出。

  • 天山童姥爷
    天山童姥爷2021-06-01 18:28:49

    最喜欢的还是作者谦卑的心态,和对“非我族类”平视、理解的角度。

  • 流水小铁
    流水小铁2021-06-29 15:35:33

    久久不能平静。一些东西深埋在心里。

  • 熊阿姨
    熊阿姨2022-04-12 11:24:42

    夜里读到最后,有点震动得起鸡皮疙瘩。二三十年后,冰川还在吞下又吐出人的身体,人的半辈子过去了,小林尚礼每年的寻找变成了一种苦修,对遇难者,对遗属对他自己都是超度。看到扎西村长女儿受资助在日本留学成家,人虽然在冰川前渺小,但敬畏、忏悔、友爱的感情总是宏大的。

  • 北
    2021-06-03 09:46:26

    我还是热爱读非虚构,真实里的心路历程更能让我去靠近和体会。故人、圣山、信仰、跨国界跨民族的交流碰撞,深刻地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路与心路。作者言:“无论何种文明都不是金钟罩,人类始终与其他生物一样,不过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而已。”走进真正的自然,人才能从根本上找到自己在这个地球中的位置,才有机会摆脱在自以为是的“人”的世界中带上的狭隘与自大的枷锁,获得某种更大的自由。雪山系列之三,一定还是《白马雪山》读得最为激爽澎湃,《梅里雪山》虽然是日本惯有的内敛细腻风格,仍有数次泪目、停顿思考之机。

  • 陆钓雪de飘飘
    陆钓雪de飘飘2021-05-29 22:34:46

    藏族餐食里最有特色的当属被称为“佳”的酥油茶了。酥油茶是在煮好的茶汤里放上酥油,再在茶桶里充分混合后饮用。像汤,有牛奶和盐的味道。将高原作物青稞籽实炒熟后磨成粉制作的糌粑,也是藏族传统食物之一。一般的吃法是用酥油茶搅拌后食用,但也有人直接吃干的糌粑面。用石碾把生态作物青稞磨碎而成的糌粑,有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和浓郁的味道。明永这样温暖的区域还有用玉米面做成的糌粑,玉米糌粑稍带有一点甜味。除此之外,还有小麦面粉做的薄饼“库瓦”、猪肥肉盐渍后做成的“帕夏”等,也都是传统食物。

  • Shirleysays
    Shirleysays2021-05-24 09:20:15

    #🍋说书# 这是一本关于登山运动的反思之书。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的征服欲不断地膨胀。在梅里雪山山难发生,中日联合登山队十七人殒命之后,作者内心产生了“到底谁才是人类生存的背景”的疑问。在数次返回梅里,找寻遇难者遗体的过程中,作者实现了攀登山,敬畏山,亲近山的思想转变,也彻底承认了山有神性,不是用来征服的。作者渐渐成了一个懂得转山的外国人,并与当地藏民接下来深厚的友谊。说到与自然的关系,现代人类最重要的可能是收敛,而不是发展。推荐~

  • 阿甘
    阿甘2021-06-04 10:18:54

    在登山途中凝望峰顶的感觉,比登顶后,感受更强烈。想去看看卡瓦博格。

  • 粟冰箱
    粟冰箱2021-06-18 18:54:40

    以搜寻在山难中丧生的十七位友人的遗骸为主线,以小林尚礼本人融入中国当地生活、捡拾卡瓦博格这座神山的“碎片”为辅线(两者反过来也未尝不可),写了明永村的风土人情、社会变迁、生与死、人与自然……小林作为一名摄影师,不仅照片美丽,笔法也非常好。最后,小林通过捡拾神山的碎片治愈了自己曾经从它那儿遭受的伤害,并完全接受了这种信仰:“神山者,生之源也。”两条线在此完美交融。可我很好奇,小林能这样跟神山和解,其他遗属对卡瓦博格的态度是怎样的呢——也许永远只是澄澈然而无情地站在他们的生命里,一个冷漠得近乎辉煌的死亡意象吧。

  • 滚球球
    滚球球2021-06-22 16:41:40

    2021上半年所读书目number 1。作者真情实感,译者功力满满,出版商印刷用纸都良心。利用5个小时一鼓作气读完,有好多处忍不住泪目。村民阻挠登山、命运似乎冥冥注定、村民嫌弃地运送遗体、扎西信赖小林的原因、干热地带的仙人掌、对卡瓦博格的敬畏、松茸对特有香气、麻风病父子、生病的阿尼、旅游业发展、现代化侵袭、藏地生死观、扎西女儿白玛次木留学京都、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思考描写都令人感慨万分。我不再想攀登卡瓦博格峰了。不对!是认为“谁都不可以攀登卡瓦博格”了。这句话是与自己的和解,也是几年来最大的心得。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