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身份认同:我是谁?我们是谁?我能成为谁?》(深刻认识你的社会身份,发挥个人;集体更大的力量)杰伊·J·范巴维尔 & 多米尼克·J·帕克著【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
    .2024-02-25 09:31:04葡萄牙

    科普通俗读物,感觉靠这本书可以养活一些学习公众号

  • 吹梦无踪
    吹梦无踪2024-01-15 21:33:06北京

    很容易读,也很有意思。

  • 弥生
    弥生2023-12-29 16:22:44北京

    虽然豆瓣评分只有6.8,但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是很通俗的入门书。身份认同的意义不在于党同伐异或是获取某种特殊便利。而是用于了解并接纳自己的每一个面向,并与他人产生联结。

  • 甘杉子lite
    甘杉子lite2023-05-23 14:33:25中国台湾

    的确有很多有趣的小实验,但是我感觉实验和论述内容关系很松弛,并且论点重复性强。作为社会心理学家来说,两位作者我无可置喙,但是写书确实不太行。

  • 胖紫
    胖紫2023-05-16 17:16:08山东

    对于这本书的内容,书名总结的已经很清楚了,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帮你剖析你作为个体在社会上的多重身份,以及和你相同群体所共有的特征,以及你想转换身份需要具备的因素,条例清晰,逻辑严谨。

  • 金星势力🌈
    金星势力🌈2023-05-17 09:55:30浙江

    简直就是故事会大全集,整本书的系统支离破碎异常松散,作者真的是找了一堆相关不相关的故事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梦回初中看读者和意林的日子

  • 哆啦大胖
    哆啦大胖2023-05-29 01:11:23辽宁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作者认为,一个人的偏好会受社会身份的影响,某种意义上,社会身份就代表你这个人。当社会身份挠到“需求”之痒的时候,人们就会格外重视这些群体。人们看重的心理需求主要有三个:归属感、独特性和地位。社会身份是一个强大的工具,但是我们不能让这个工具过于死板,成为一种枷锁,而是要多去拓展更多可能的身份,与更多人产生联结。当然,我们也不能肆意使用这个工具,因为这个工具可能行善也可能行恶,我们需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身份所带来的影响,做身份的主人而不是奴隶。社会身份是一个强大的工具,但是我们不能让这个工具过于死板,成为一种枷锁,而是要多去拓展更多可能的身份,与更多人产生联结。当然,我们也不能肆意使用这个工具,我们需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身份所带来的影响,做身份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 哭之笑之
    哭之笑之2023-05-19 12:05:49浙江

    读这本书的起因是我好奇有没有更多多元的身份认同研究,比如星座身份、mbti身份等……我们对于我是谁的理解越来越多元了,而传统的身份认同研究主要是种族、国家、宗教、性别、性向等等,我觉得有些out了。 打开这本《身份认同》,一开始是有点点无语的,因为英文标题(The power of us:Harnessing our shared identities to improve performance,increase cooperation,and promote social harmony)和中文标题(身份认同:我是谁?我们是谁?我能成为谁?)很不一致。 但是读了大半后我觉得这个标题没问题,这本书确实是研究身份认同的,而且不同于文化研究,是社会心理学角度的研究,整本书几乎全是用实验作论据。

  • 且耐清贫读我书
    且耐清贫读我书2023-05-25 09:43:26北京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 钱自由
    钱自由2023-11-02 08:22:19英国

    群体身份。很多实验是第一次看到,但是内容不太连贯,章节太散。

  • 寒寒寒蛩
    寒寒寒蛩2023-12-20 14:55:43重庆

    关于social identity的社会心理学、社会神经科学的科普读物在国内很少,本书是不错的补充。 这书在美国得了不少奖,能这么快就被译过来,挺让人惊讶。但作为这个小领域的专业读者,我认为它写得太零散了,没有花精力去讲理论(如在首章借着minimal group paradigm讲social identity theory),而是在尽力把尽可能多的实证研究塞进去。二位作者可能觉得这样写更适合大众吧。但不讲明白social identity的理论基础,就很难从更高的视角来解读相关实验。如,了解identity leadership theory有助于理解对Millgram电击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从social identity视角出发的新阐释。专业读者建议多翻翻注释,其囊括的文献十分丰富。

  • 李布白
    李布白2023-04-10 14:02:19北京

    身份认同在中文语境下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研究话题,专门将人置于群体环境之中讲述社会身份认同的书,这应该是第一本。其实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中就简短地提到了我们要如何利用身份来提升自我的影响力,但受限于主题,他浅尝辄止。这本书则非常详尽地探讨了何为社会身份认同,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它。这是一本在当今这个越发极化的社会中非常引人深思的书,二位作者的论述也富有趣味性,引用的例子颇有点醍醐灌顶,时不时就会让我产生“哦!原来我平时会产生这种行为/想法是因为这个!”的感受。这是一本让人能更深刻地认识自我、认识自我所处的环境、增加人生智慧的书,看完之后,你会对一个群体正在做的事情有更深刻地认识。

  • 冻篝
    冻篝2023-04-20 21:25:25广西

    谢谢~

  • 自有我在
    自有我在2023-05-06 18:40:59浙江

    关于身份认同还有着其他很多内容需要梳理,两位心理学家总结着所有相关的研究,并把结果呈现在我们读者面前。那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本书《身份认同》,了解我是谁,我们能够成为谁?我们怎样更好的认识自己?做出最正确的决定吧!

  • 明哥
    明哥2023-06-21 08:56:04江苏

    1. 作者认为,一个人的偏好会受社会身份的影响,某种意义上,社会身份就代表你这个人。当社会身份挠到“需求”之痒的时候,人们就会格外重视这些群体。人们看重的心理需求主要有三个:归属感、独特性和地位。 2. 社会身份是一个强大的工具,但是我们不能让这个工具过于死板,成为一种枷锁,而是要多去拓展更多可能的身份,与更多人产生联结。当然,我们也不能肆意使用这个工具,因为这个工具可能行善也可能行恶,我们需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身份所带来的影响,做身份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 非虛構
    非虛構2023-09-26 17:33:21北京

    身份認同不再是一個根的問題,和拔出自己的根、把自己從社會的監護中解放出來不一樣,起錨既非不可逆轉,也不是什麼決定性事件。只有在我們不再是我們現在所是的情況下,我們才能變成別人,所以我們必須永遠拋棄我們先前的自我。因為新的選擇源源不斷地出現,不久之後,我們就會認為當前的自我過時了,令人不滿意,讓人不舒服。改變我們之所是的能力也蘊含著解放的力量。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這仍是人們的箴言:重新發明你自己! 當然,這一策略並不新鮮:遇到困難,掉頭逃跑。不過,新鮮的是,通過從產品目錄中選擇一個新的自我來逃離自己的慾望。起初向新的地平線邁出的自信腳步,很快就變成強迫性的常規套路。解放性的你可以變成別人,變成了強迫性的你必須變成別人。這種義務的必須感,和人們追求的自由可不像,許多人也因此發起了反叛。

  • 闲人
    闲人2023-09-25 23:58:22广东

    太学术,内容充斥着不明所以的案例,可读性有点差

  • conge
    conge2023-10-03 02:49:09美国

    https://c.im/@conge/111166914712146323 我给本书差评。首先,身份认同约等于偏见,这种偏见会影响个人的大脑功能,自动忽略感官信息,选择部分信息进入意识。 其次,与某种群体,观念,意识形态,想法的认同,可以造成内部的凝聚和对外界的排斥。 第三,对身份认同负面作用的解决方式,作者认为要消除对异见的压制,鼓励异见,鼓励匿名提建议,鼓励容忍。 第四,面对身份政治带了负面影响,作者的建议是建立新身份,重新建立高一层级的统合身份。 作者提到的对米尔格拉姆的权威服从实验和津巴多监狱实验的新解读,挺有意思。说明人群中总是有人自发的反对权威,不总是与权威进行身份认同的。如果要我举例的化,一些对新冠疫苗反对的人就有这样的的质疑者。 我不喜欢这本书的地方,是在学术之余……

  • 喜欢哈哈哈的马
    喜欢哈哈哈的马2023-12-19 21:00:27浙江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将“身份认同“的特征阐释地较为清楚,通过心理学实验揭示并验证了身份认同的功用体现。污名化与身份歧视并非源自遗传,更多是被外部建构的。在此意义上,对于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个体而言,我们的多面身份在不同情境下被激活,嵌入在不同场域下的“物竞天择”规则。对于集体关系中的我们而言,在不同情境下建构共同身份是将“他们”转化为“我们”的有效方式,以此整合团结为内部力量,推动自下而上的变革。整体上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小书,且对个体在复杂社会中如何建构并应对自己的多重身份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力。

  • 无限粒子
    无限粒子2024-07-17 21:19:52河南

    懂了 不断暗示自己拥有新身份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