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郑雅君【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乔峰2023-06-06 09:29:25四川
单看书名就可以和《我的二本学生》对照阅读。 已经同样是top大学的学生了,依然有如此巨大的无法弥合的差距。 我不太敢说这个差距是阶级差距。 否则又被扣仇富的帽子。
- 等等等等2023-07-04 01:13:05美国
读前言导师推荐和作者导论,对显现出的学术严谨性颇有些期待。读完不得不说时失望的。旁征博引,给学生归类,贴各种fancy标签:目标掌控模式,直觉依赖模式,自主驱动,机会主义,价值归顺... 然后呢?读者只要不装外宾,书中所有现象和结论都早已熟知。说难听点也就几篇公众号的水平。 基础教育失衡,出身导致眼界缺失起跑线远。原因是通透的,那该怎么办。大学教育和市场需求越发脱节,原因是什么,其他国家高等教育怎么做的,有什么经验教训。为什么努力又聪明的学生按部就班完成教育却找不到自己也找不到出路。如果社会做不到,能否大学本身对学生提高容错率,鼓励在校期间探索开发自己的志向兴趣。这些我期待的展开都没有。最后寥寥几句给寒门学子的建议也无聊得很,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社科学术作品这就是可以拿出来夸的吗?我不理解。
- 行止2023-07-09 00:32:15安徽
正统学术研究方式和扎实的田野调查是很必要的。(但我其实觉得本书是用复杂的学术模型和语言把几句话就能概括的道理包装成一百倍大
- Nelly.L2023-02-24 11:25:00上海
中国本土版《出身》+《寒门子弟上大学》,作者的质性研究做得很扎实,结论引人深思,建议所有大学新生都读一读。中国的特殊性在于,体制-市场的二元精英职业路径其实给寒门子弟留出了一定的“弯道超车”空间。我会很好奇,如果这项研究是在2020-2022年做的结果会是如何。
- 想faker怎么做2023-05-27 16:14:38安徽
极好的一本书,可惜现在已经大学毕业三年了。正如书中的直觉依赖模式,我浑浑噩噩度过了大学时光,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大三的时候跟风考研,考研失败,错过了招聘,去了一个私企,工作了几个月辞职了。 万幸的是,在私企的工作经历,让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后来进入了体制内,觉得是我想要的生活,但是基层的上限太低了,努力去更高的平台吧。 还有,要做一个目标掌控者,多一点“功利心”,多与他人沟通。 建议高三学生、大学生、家长、老师都看下这本书,真的有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 :)2024-01-15 20:43:32河南
《只选男的研究》《只选择成绩排名在前50%的学生》这种车轱辘话来回说的论文能优秀还能出书再次证明国内大学教育的恶心之处了
- 不列颠剑圣2023-07-25 13:12:10上海
先射箭后画靶的典型。布尔迪厄的学生每年都聚在一起把祖师爷的话翻来覆去复述一遍,这可不是“文化资本”再生产么
- Gallifurry2024-04-08 19:49:11浙江
采样很随意(第一阶段为了所谓“控制社会性别影响”把样本对象仅限于男性,第二阶段又自我推翻加入女性去验证第一阶段得出的结论,实在是目的不明的混乱设计),对“出路”的理解也非常局限,大量套用布尔迪厄把互联网大讨论也能得出的通俗结论复杂概念化然后称之为搞学术,我会从导论乃至导师序言就开始头痛。 正文就差写明清华和复旦了却假装匿名,较为幽默。
- 别辩经我害怕2023-05-24 16:28:58福建
这种分类学叙事本质上就和那种星座与性格一般,你是一个balabala型的学生,你就会擅长做balabala事情,你的未来会balabala样,但是实际上呢?但是书火肯定是有它的道理啊,因为大部分中产过得都不开心,就喜欢整这种星座运势,然后合理化自己的诸多行为
- PJGuardian2024-01-27 12:10:37山西
感觉就是把大家已经知道的事实用社科的话语包装一下讲出来,也没有讲出具体有效的解决方法。
- 明落2023-05-17 21:02:34浙江
根据精英大学生出路分化的差异,作者将有目标-手段的行动力和意义感者理论化为“自主驱动者”,有行动力但意义感不强的是“机会主义者”,这两类往往比“迷失无从者”和“价值顺从者”在世俗意义上更成功,而后两者往往拥有比前两者更劣势的家庭背景。有的人在Gap中寻找“意义”,而有人在深刻的不平等中匆匆迷失。因此,作者说“论文大体上还是讲了一个再生产的故事”。布尔迪厄的再生产理论依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但我却分明看出了隐含在“再生产故事”中的希望,那就是高等教育对人的塑造和人的能动性。她也严谨地说明这些抽象化的类型在具体的人身上是流动且相互交织的。“迷失无从者”和“价值顺从者”都可能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转化为“自主驱动者”。也许教育虽不完美,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仍然是缓解不平等、促进社会流动的最好方式。
- 不严肃不团结2023-10-25 08:58:29河北
象牙塔里做学问的人,看到的世界就那么大。在清北复交里面选择采访对象,冠以大学生之名,总结出两种类型,然后探讨出路之谜,显得迂腐又无意义。
- Jaryang2023-06-06 15:42:42湖北
大多数质性学者最后都毁于对行动的类型化。。。。
- MoonBomber2023-10-23 17:27:38瑞典
书中不少采访对象的(或许是充满优越感的)说话方式引起本人严重不适...;「仅选取学分绩点位于同班前50%的同学,以控制被访者的学习态度和勤勉程度 」……一个对社会教育体制进行考察的社会学研究在抽样时竟然默认了对社会现行教育体制的认可,两星改一星;整本书将近三百页,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半个字的没提没分析,就好像北京上海的学生从小接受更优质的学校教育是理所应当的一样;个人认为尽管《我的二本学生》不是学术专著,但其学术价值远高于这本。
- mioooy2024-03-05 01:50:56英国
学术人放社会学屁真是哈哈了,一本大面积引用bourdieu的书大概率不具有阅读价值
- 浦原2024-03-06 18:46:35浙江
建议列入高三必读书目
- 明天出走2023-06-05 15:07:04广东
把阶级的优劣势作为起点,带着结构局限出发,具有资源优势的学生表现为“目标掌控”,反之是“直觉依赖”。而在教育过程中,能动性的体现在于最终实现了从直觉依赖向目标掌控的转向。 诡异。首先,结构和能动本应交织在过程中,但铺展了很多结构背景,看似非常在地,其实大词说完,根本没有探讨对社会现实的预设和自身价值观念的破碎以及重建的过程中,个体选择如何嵌入结构,能动性的施展如何被结构形塑。受访者对媒体幻灭,对学术体制失望,一点没延展讨论,不可说的部分可以处理得更好,再次也是保持沉默,而非提些不痛不痒建议。 其次,幻灭后,积极重建、犬儒、皈依主流、持续迷失。四象限区分几乎没有任何超出同一性状态理论的洞见。且回应这种分化可以完全绕过内生性因素吗,感觉抄点estj和infp人格特征也能完成这个分类工作
- 十六2023-08-12 15:10:06浙江
有点为归纳分类而写的本末倒置感,内容也颇有车轱辘话反复讲的累赘感。样本量和抽样方法都值得商榷,更别说放出来的几个案例显然是更具坐着结论“标签化”的样本,但访谈内容还是挺鲜活的。 最尴尬的点还是在于需要读此书的人很难在合适的年龄读到,而能读到此书的人身边经验已经秒杀此书……
- Chase2023-04-16 01:36:16甘肃
作者的踏实、自省与谦卑令人感动。“正是那些曾死死攫住我的困难,常常将我推向自己认知世界的边缘,提醒我看到那些熟视无睹的预设和偏见,使我的心灵更加开阔。”共勉。
- 夜白2023-06-09 09:00:08北京
现实意义大于学术意义,对个体层面的价值大于对结构层面的价值,推荐给每一个在方向上感觉迷茫、痛苦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