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永远在上》(世间罕有的孤独天才,强烈致瘾的神奇佳作!《纽约时报》年度图书,两度入选比尔·盖茨年终书单,备受乔纳森·弗兰岑、村上春树等文艺界大咖推崇!)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渡边
    渡边2022-06-02 11:02:14

    这是华莱士生前最后一部短篇小说集,原书名oblivion《遗忘》,本版我加入了《永远在上》一篇,并征得华莱士文学基金会同意改作书名,目录排序也重新调整,全书由国内翻译华莱士最多的青年译者林晓筱全新翻译,并附万字长文译后记,对解读全书极有帮助,建议先读后记。作为本书责编,之所以大费周章更名重编,只是因为,我不想DFW被“遗忘”,我希望他“永远在上”。献给DFW。

  • blueshadow
    blueshadow2022-12-20 10:31:59美国

    读的时候我在想:作者正在经受折磨。现实正在膨胀,就在这么点的面积里,怎么能塞进这么多名词,直至象征性的眩晕和沸腾?

  • louiseishere
    louiseishere2024-03-18 00:13:58山东

    书本身4星,短篇的顺序安排加一星,每个短篇都像小小的寓言,读到《遗忘》时与前文猛然呼应,像对古典音乐一知半解的观众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高潮迭起的部分,到了《灼伤之子的转世》,文字有实实在在的灼伤人的实质的热度——在这种紧压着胸口、喘不过气来的感受里,读到《美好的昔日霓虹》。我简直都无法呼吸,床头柜上散着过去几周聚会剩的烟盒,投影仪在播放张悬的《喜欢》,正唱到“而我不再觉得失去是舍不得”,时间恰巧是午夜,我想到昨晚这个时候,我在值夜班的间隙看到高危药品的柜子,里面码着一排氯化钾,就在那一瞬间犹如大海浮起的白色泡沫,我想到假如,假如能借此离开呢,但是,另一个声音也悄声告诉我说,别再说了。音乐会停止。

  • 月の出
    月の出2023-12-05 15:28:32上海

    「Forever Overhead」对“恐惧”的呈现非常细腻,表面上描写了一个小男孩从“准备-等待-到达”跳水板的“恐惧-克服恐惧-恐惧”的心理过程,真正的恐惧实则指向的是“长大成人”,无论是强调那一天为男孩的十三岁生辰,还是对生理上男性性征的描绘,对于第一次经历如此重大变化的他来说,“恐惧”无疑是最首要的情感。在这个层面上,“受难”可视为青春期的另一个代名词。“恐惧”和“受难”是连接「Forever Overhead」与短篇集《Oblivion》的两大节点,而不是“遗忘”,这是我不太赞同译者将oblivion译为遗忘的原因之一,oblivion似乎更意指a state of being unconscious,小说人物多处于分神或出神的状态,多线叙事也要求读者进入此一状态。

  • 安提戈涅
    安提戈涅2024-09-27 16:32:40云南

    读后还是觉得同名短篇《永远在上》最好,《灵魂并非铁匠铺》的隐喻感最强。很多作家都尝试过第二人称的叙事(何塞·多诺索的《两封信》、福克纳《押沙龙》里有部分……),华莱士的第二人称是比较成功的。本学期短篇小说课阅读材料之一。

  • frozenmoon
    frozenmoon2022-08-19 16:16:29北京

    第一次关注到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是因为那部电影《旅行终点》。大卫像枪花乐队里的Axl Rose一样,戴着头巾包着长发,在自家门口安静地扫雪。故事里的记者紧张兮兮又兴致勃勃,他和女友在沙发上读大卫小说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厚厚一本,两人读得屏声静气又大呼神作。之后真的读到厚厚的《系统的扫帚》时,只有一个感觉:根本读不懂。相比而言,《永远在上》好读一些,即便它还是拥有不分段也没有标点的几个整页的叙述,但囿于篇幅,它更易于进入。看一段:每当一个或多个男人轻轻调整办公桌椅……椅子的轮子就在毯子上留下了对称的胀开痕迹。这是神经质的艺术家才能写出的细节,它映射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大卫是一个看见荒诞的惨烈的生活本质的人,这样的人不可能继续生活在虚妄和矫饰的生活表象里,所以他的结局很可以理解。

  • 鹿为马26
    鹿为马262022-10-16 18:39:34上海

    读其中几篇时有一种感觉,作者似乎将人的精神疾病症状转变成了一种特有的叙事模式,以此书写后911时代个人与集体的创伤体验。在与外部环境的对峙中,主人公封闭内心、悬置自身,以解离体验般的疏离口吻与真正的伤痛绕道而行。然而,越是试图将痛苦驱逐出意识的领域,世界就会成为一个噩梦般的漩涡将他深深卷入。华莱士像一位恐惧和痛苦的建筑师,他拆解人类遗忘的过程,捕捉语言与意识的纠缠,将感官记忆图景进行极速压缩和内部剪辑,最终搭建出一个定格痛苦的场所。最令人惊叹的是,他能奇迹般地“将任何人说过、想过的一切折叠起来,爆裂成一个巨大的、组合起来的、瞬时的声音”,这或许是他在“遗忘”的时代中重塑自我的一种方式。

  • 橙黄
    橙黄2023-05-09 13:35:44江苏

    DFW的文字可译性太弱了,这和译者无关。整本小说集读来有一种窒息感,一种被压倒感,庞然却无甚意义。

  • 恶鸟
    恶鸟2022-03-28 13:36:30

    华莱士的小说从来都不算好读,一个文本长句和不分段,第二他的百科全书式知识、数学和辩证哲学的三位一体,第三他的天才和神经质气息,这本翻译很不错,尤其《遗忘》系列,建议先看译后记,我看完译后记又重看了开篇《永远在上》

  • 鼠
    2022-03-21 20:51:51

    尼采说健忘之人亦是有福之人,可渴望遗忘却和刻意追求睡眠质量一样往往适得其反。是什么让人渴望遗忘呢?来看小说吧,概括难免庸俗化。华莱士真的很喜欢在短时间里塞入庞杂的信息量来表现人物意识,《永远在上》最早给我这感觉,《哲学与自然之境》再次印证。海量的信息提供了某种在场感,又让我们仿佛直接走进了人的内心,在《灵魂并非铁匠铺》里就是那个阅读障碍同时又好像有超忆症的人,在《黏糊糊先生》里是分析师,很多篇都是安排了角色和叙事相符的身份。重点不只是事件更是视线、思绪。

  • xxxRRRRx
    xxxRRRRx2023-02-16 22:10:16加拿大

    我嫉妒这种充分感受和记录碎片瞬间的能力

  • StaudiNGer
    StaudiNGer2022-12-21 22:30:31江苏

    读这本书,我真的好痛苦好难过,完全不知所云。读这种天才作家的书,愈发愈觉得自己就是平庸的大多数。也愈发觉得作者的痛苦,要在大多数人不是天才的俗世度过一生。

  • 没头脑
    没头脑2023-02-23 23:19:24湖北

    一种费力但又上瘾的阅读体验,不知道为什么偶尔会想到林奇的电影,并伴随着镜头的不断拉近和放远,有些晕眩。信息的密度非常大,每个故事都在一个瞬间或者一个有边界的场景上无限展开,令人惊叹。华莱士的确在展示钥匙孔背后的巨大房间,以一种几乎被推到极致的方式。而他一直以来的幽默、诗意、琐碎、全面、复杂的辩证再次呈现,让人目不暇接。但其中最动人的,仍然是极度诚实的心灵剖白。

  • 知白守黑
    知白守黑2023-03-15 20:20:03安徽

    粗读了一遍,比较喜欢灵魂不是铁匠铺和美好的昔日霓虹。可以放几年再读一下。

  • Cactus🌵
    Cactus🌵2023-03-16 17:15:13辽宁

    目前出版的DFW简中小说里最好的一次翻译。除了让人视觉上感受到词语黏糊糊的《黏糊糊先生》和“读者受难”的《受难频道》之外,特别好读的一本了。最后的两篇难得窥见DFW真情的一面,边读边叹气...唉

  • arnan
    arnan2023-04-17 15:00:17四川

    跟不上作者,对我来说太难的一本书。

  • 万物皆可咸蛋黄
    万物皆可咸蛋黄2023-05-17 20:51:24江苏

    打消了啃infinite jest的欲望

  • 香波
    香波2023-05-26 13:30:34江苏

    在受难频道卡住,然后重看一遍。

  • 苍白的国王
    苍白的国王2023-07-14 15:53:34浙江

    第一篇选择《永远在上》我觉得很妙,犹如英雄交响曲第一乐章开头的两声全奏和弦,赋予全书最初的节奏。接下来的篇目围绕“遗忘”来写,每一篇都十分精彩,我折服于华莱士天才的构思与对繁复细节的描写。“遗忘”这一动作或者行为恰恰需要清晰记得这一前提,而之所以需要遗忘,或许是因为恐惧、对存在本身的焦虑、对暴力前意识的排斥等等,但在华莱士冷静的笔下,仍然有一丝温情,他对这个精神失落的后现代世界的一点期待。 感谢林老师的翻译,这么难翻译的一本书,很敬佩。

  • 纯Jun
    纯Jun2023-07-12 13:07:44河北

    开头那个印象鲜明的,所有人都要爬上去,所有人都要跳下来的,永远向上和向下的跳板,是本书最大且唯一的支撑点。华莱士确实是个天才人物,然而我更羡慕美国当时欣欣向荣的出版界,毫不犹豫地出版那些冒险性的实验文学。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