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法国知识分子的终结?从左拉到维勒贝克》施罗默•桑德【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提灯看浮云2023-03-02 22:46:13四川
维勒贝克是个狡猾的介入型知识分子,其真正的目的总是隐藏在书本之外:说他老白男厌女吧,《屈服》让大部分女性生出恐惧之心,说他虚无主义吧,《血清素》又能让人反思法国农业产销的弊病,从而引导人们去思辨,逐渐接受他的洗脑;所以真的只是宗教恐惧么?为什么作者只看到了这点?作者明显带着他的“政见”,是一种唇亡齿寒的悲观主义,与维勒贝克的虚无和犬儒一样,互为镜像。话说,上一个说“终结”的人,已经自己打自己脸了。
- bookbug2023-02-17 10:40:23北京
兼具理性与真诚之作,值得反复阅读与思考。如果把阅读比作一次法餐,前言的开胃菜很抓人,作者自述在阅读中对知识分子的不断认同和颠覆,也是大多数人的认知过程,他撕开的面纱也吸引着我们随他一起思考。导论像汤,不温不火,在缜密的时代剖析和立论基础上逐渐带入全书基调:从德雷福斯到查理周刊,左拉到维勒贝克,法国现代知识分子诞生于恐犹主义的蔓延,终结于不断加深的恐伊情绪。于是引出1-5章的主菜,回溯介入型知识分子漫长的历史纷争,也是全书原本的主体结构。正在发生的查理周刊恐袭事件则让本书多了后两章的甜品(当然味道一点也不甜),也是作者作为犹太知识分子的重要心路。他同时认同言论自由及其限度,反对任何人鼓动杀伐,同样反对以性别出身取向宗教羞辱某个群体。在他看来,知识分子终结于混淆哲学与宗教,以知识之名行反智之实。
- 耐克内衣2023-01-21 12:35:50湖北
缺乏深度和新的洞见,但对于不熟悉相关文献和历史的读者来说,倒不失为一本容易上手的书。作者是历史学教授,但这本书的写法很“社会学”。
- 笨嘴Monica2024-03-10 15:26:08安徽
第一次读法国知识分子的书,因为从来没接触过,书中很多政治名词,派别都不清楚,读起来很困难,也不是很理解,但不可否认作者的写作功底深厚。
- Biomass2023-02-17 06:11:00中国香港
老左派的倔强。写两战之间法国法西斯主义的章节最好。最后涉及《查理周刊》的部分的立场在一些人看来有挑衅性,不过不缺诚恳。看完这本书后更能理解Sand对现代以色列国家的那种别扭矛盾的态度的来源。无根之人,孤单之人。
- 蔚蓝桑2023-11-29 15:36:02北京
评论区里已经有高人指出,作者没有回答“穆斯林在现代的法国社会中,如何真正实现与法国自身社会、文化之间应该如何更平和的相处”。这一点可以结合作者在前言里为自己提出的“辩解”,他坦白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再结合他的以色列三部曲,似乎就可以理解作者的看法了。不过,理解不等同于支持,只会说“不要恐穆”,“不会恐穆”,这能解决欧洲当下的问题?把所有的民族和文化冲突归结于右派抬头,这是不是掩耳盗铃?
- CrytonSH2023-12-24 16:38:11江苏
浅显
- 凉拖鞋2023-02-16 05:46:09江苏
还可以
- 迷惘的人2023-03-12 17:27:21天津
用简明扼要的论述,展现了自启蒙运动以来,法国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们的各自观点、立场和见解。也用线性的时间轴,展现了从启蒙运动开始,法国尤其是巴黎主流知识界思想一步步的转变过程。但是在本章的最后两节,对作者的部分观点不敢苟同,作者以一种双标的视角,只看到了法国右派知识分子对穆斯林移民的敌视,却并没有回答穆斯林在现在的法国社会中,如何真正实现与法国自身社会、文化之间应该如何更平和的相处,形成一种新的法国精神,或者彼此之间如何既独立又完整地兼容。作者都没有回答,作者只是一味指责,右派如何像当年恐犹一般恐伊斯兰教,这只能说是一味地自说自话了。
- 风雨无收2023-03-10 15:05:18内蒙古
“我仍然认为只有批判性的考察与不妥协的立场才有可能打开新的方向与视野”
- sailingday2023-04-19 11:10:04中国香港
祛魅之作,这些年学者传记、知识分子史之类的也祛得差不多了,良心和智识都不能保证正确或历史的好结果
- 又是想开的一天2023-04-20 00:05:40北京
想起了最近外马课老师常用的上课方式——“讲故事”
- 优质梦游者2023-05-27 16:50:24江苏
多激进的变革知识分子,最后都落得一个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想法:不能打破国家的威权,就建立一个知识分子的国际共同体,栖身于疆域之外。
- 坡上猪头鱼2023-07-11 16:10:59河北
是好的,以异文化局内人的视角来审视,虽说多了些情感,但也不失批判内核
- Mědon2023-05-17 15:02:09浙江
x
- 怪櫯櫯2023-07-12 07:39:04广东
巴黎知识分子的特殊地位似乎一直都是一个不断被研究的现象,在一个语言水平本身就构成一种纯粹的意识形态,文化名气始终与社会名气相辅相成的社会,高级文化生产者一直都保有重要的特权,可以说,在法国首都,知识分子一方面继承了弄臣的角色,他们总是可以说出心里所有的想法而不受惩罚,另一方面又继承了祭司的角色,充当信教者与神圣真理的中间人。知识分子的历史是唯一一种由行动者自己讲述的历史。
- 法比不安2023-06-01 17:14:21北京
德雷福斯(介入知识分子的开端)-班达vs尼赞;布尔迪厄的知识分子社会学-左右阵营的象征资本与权力争夺(葛兰西)-特殊知识分子的没落(福柯)-文化保守主义(维勒贝克作为另一面的介入知识分子)。重申了托尼朱特对于批判知识分子群体与福利国家同步发展及法兰西与“剩余世界”互为他者之文化传统的观点,结尾留下无可预言的叹息。
- anewcomingday2023-05-10 12:55:18上海
薄薄300页不到的书读得累死,一部几乎需要逐字逐句认真品读的书。 什么是“知识分子”?为什么如今在各种媒介中很少看到“知识分子”的称呼或说法?在我们这个“专家”遍布的时代,还有没有真正的“知识分子”?读书人是“知识分子”吗? 本书犹如一篇长论文,论证“法国知识分子的终结”。法国历史的各个阶段从来不缺知识分子,作者对法国知识分子如数家珍,对他们的立场观点非常熟悉。“法国知识分子”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在法国的政治、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呈现的特点和作用,被一一剖析。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思考,而且不断地类比。“知识分子”不仅仅法国独有,而“知识分子的终结”也不会法国独有。 说到底,知识分子群体毕竟是“人”的群体。是“人的群体”就脱离不了人性的优劣。这个群体也就和其他任何“人的群体”没有什么大不同。
- echolittlestar2023-05-26 17:01:30江苏
因为读过维勒贝克的作品《血清素》,还蛮喜欢的,但读完这本书关于维勒贝克写《屈服》的初衷后,不得不开始思考读过介入型知识分子的看法了。以及德雷福斯事件的广泛传播,与古巴革命的深刻联系,算是读过拉美历史的补充和延伸。
- 野🦊禅2023-11-20 05:05:58美国
前70%对于非专业人士都挺困难 后面查理周刊是最能relate的部分 算是作者的opinion集合 最大收获是从中找到了一些其他可读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