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阿拉伯人的梦想宫殿:民族主义、世俗化与现代中东的困境》福阿德·阿贾米【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Yen
    Yen2023-10-23 18:43:26上海

    這本書讓我頗為失望,行文邏輯相當散漫,像是散文硬拼出一本書,且觀點了無新意,讓人讀如嚼蠟。而且從後面的發展看,這本書根本就抓不住時事的真實脈絡。就是本討好西方讀者的應和之作,水平還不高。

  • 柏拉图的猫
    柏拉图的猫2022-12-02 00:55:19四川

    这本校对很有问题,出现父子人名弄错的情况。需要对阿拉伯的六日战争有所了解读起来才更顺。书里写的是阿拉伯但处处都有此地的影子,没有对客观和理性的追求的仅仅学到了城市化和消费主义的西方现代化表皮,结不出文明的果子,只会带来更严苛的反扑。原著的英文标题要更好一些,现在又何尝不是90后的奥德赛。

  • 那年秋天
    那年秋天2022-09-17 22:52:10浙江

    本书从阿拉伯知识阶层的角度分析阿拉伯世界的政治与历史。 毫不客气的说按作者的描述阿拉伯的大多数知识分子是一群比政治家,商人更保守的,死守阿拉伯民族主义,绝不妥协的顽固分子。他们所秉持的“梦想”即所谓“阿拉伯人的梦想宫殿--阿拉伯民族主义”,真的是个梦想。首先阿拉伯人在宗教上就是四分五裂,教派间互相抗衡冲突,其次各个独立国家分别有自己的利益打算,三、世俗派和宗教派也是纷争不断。因此根本不可能一致对外。他们不顾现实,一味只为抵抗统治者和美国,唯有继续和以色列为敌,他们才算克尽忠诚。才算对得起心里奉为真理的观念。

  • 张清蕴
    张清蕴2022-08-11 06:19:25

    不是很喜欢这本书的写法,对书中部分观点保留意见。给五星除了是被字里行间透露的深情所感动,也诚如阿贾米所言,阿拉伯人的视角和声音太少 (读到引用的阿拉伯诗歌很触动,国内没有像样的阿拉伯现代诗选) 原书出版于1999年,正是包括阿拉伯在内的亚拉非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的20世纪落幕之际。副标题《一代人的奥赛德》,一代(世俗)阿拉伯民族主义知识分子的“艰苦的跋涉,漫长而充满危险的历程”。向我们展示那个曾经充满朝气与希望然后走向失落的年代,“梦想宫殿”最终还是成了一场幻梦。如今21世纪已经过了五分之一,我们见证了阿拉伯社会“更黑暗”的时代。“阿拉伯之春”彻底失败了……阿贾米用“西西弗斯”形容埃及的国家历程,或许也适用于整个阿拉伯社会吧。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真正的曙光还需走多久才能看见呢

  • 阿盏
    阿盏2023-11-09 15:53:52上海

    不知道是不是阿拉伯地区复杂的权力角逐史和晦暗不明的现状塑就了作者同样混乱的讲述风格。对于一个外行读者来说,作者把阿拉伯军政界的几代人物和文艺界的众多思想者穿插讲述,如果不了解那些只言片语背后庞大的时代背景,真的很难理清个中关系。而且作者这群流亡异国的阿拉伯裔文人让我想到了郁达夫,同样面对一个衰败分裂的故乡,可能除了絮絮叨叨地哀叹国之不国,也无法多做什么了。

  • 邓安庆
    邓安庆2022-08-12 15:18:05

    正如作者在序言里所言,”要争取现代化,阿拉伯人关于政治的想象就应当超越原先的敌对关系。“但说起来容易,实现何其难也!20世纪以来的阿拉伯史,是一定要放在全球史的背景下才能理解的。传统派与改革派的根本性分歧,世俗主义与神权政治的矛盾冲突,本土与西方的对垒,愈演愈烈的民族主义……每一个问题到现在都没有很好的解决,甚至更趋严重,战争此起彼伏,阿拉伯知识分子的忧思显得分外切实。

  • 秋山雪見🍁
    秋山雪見🍁2022-11-13 18:40:57福建

    “新的财富改变了阿拉伯世界的格局,沙漠里的阿拉伯人和半岛上那些石油国度从此占据了政治舞台的中心。不过,文坛的中心并未迁移到波斯湾沿岸地区和阿拉伯半岛。于是,这片严肃古板、心怀嫉妒的沙漠地带不愿相信知识分子及其产物(也就是文学);反过来,知识分子也不认可这些石油王国的成就”。本书关于黎巴嫩和两伊、埃及的过去、困境与未来就文学和历史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而到了本书的最后,作者也表明了对于阿以和解前景的期待:阿以如同沙尘暴里的灰尘一样,早已无法分辨彼此。

  • 良人归来
    良人归来2022-11-19 11:11:31北京

    还是那些纠缠不清的老问题,没什么新意。

  • 暗室
    暗室2022-11-17 20:54:42日本

    阿拉伯+民族主义 似乎有点可笑。译者后半部分不给自己加戏后 整体翻译好了很多。我真的很讨厌一个作家写自己身边作家的事情,也讨厌一个导演拍电影圈的那点破事。满是自怜自叹。

  • 露馅汤圆
    露馅汤圆2022-11-19 23:52:34江苏

    “阿拉伯民族主义的神话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光彩,它的忠实信徒已四散离去。知识阶层如果要怪,也只能怪自己。是他们自己罔顾现实,未能认清政治世界的本来面目。他们的声明与诉求与权力的冰冷逻辑格格不入。他们的政治理想如同脆弱的蚕茧,在那残酷的十年之中被撕得粉碎。他们虽指责巴勒斯坦民族委员会充斥着阿拉法特的忠实走卒,巴勒斯坦“真正的国士”是被排挤的异己群体,但这没有什么用。虽然阿拉法特成了专栏口诛笔伐的对象,但他毫不在意。他不客气地回击了这些批评:他掌管着一个政权,必须为其前途负起责任。他要带领全体巴勒斯坦人,将“纸上的家园”变为实实在在的立国根基,这才是他的使命。”

  • 夕颜
    夕颜2022-11-15 12:47:40江苏

    补记夕颜小号09/24。以千年前教义指导阿拉伯现代化生活,失败很正常,支持世俗化又多以文艺界人士居多,纸笔辩论怎么抵得过极端分子炸弹与暗杀。当权者迫于宗教势力,一步步往后退,埃及如此,黎巴嫩也如此,地上天国没有蜜与奶,只剩下血与火了。

  • 椰子桂花酿🍨
    椰子桂花酿🍨2022-11-20 21:54:50北京

    前天刚刚看完这本书,今天世界杯伊朗那场震耳欲聋的沉默就让人震惊。阿拉伯和伊朗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的,几乎任何一种制度和观念他们都经历过了,尝试过了。在神权,宗教,世俗,资本主义,集权之中几经挣扎。但世俗化在今天对他们,尤其是对于悲惨的女性仍然艰难重重。无论如何他们没有放弃抗争,自己的国家还是要自己来救,真令人敬佩。

  • Eric
    Eric2022-11-21 14:13:58北京

    四段文章:黎巴嫩,两伊,埃及,巴以,构成了阿贾米脑中阿拉伯人梦想宫殿的柱石。行文的拳拳赤诚之心让我想到了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思想先锋的群像又让我想到了拉美的《救赎者》们。从内部打开了理解阿拉伯世界的一扇窗。

  • 十
    2022-11-28 10:37:15广西

    失望之余,人们生出了强烈的怀旧心理,怀念那个自由过渡时期的政治氛围。那时候的政坛充满生机,媒体活跃一时,文人与艺术家创造的精英文化璀璨夺目,女子获得了解放,踊跃跻身于政坛、文化界与新闻业,个个直率敢言。埃及社会人口多、担子重,眷恋已然失落的光辉岁月是很自然的。但是,这种怀旧之心还另有一层用意:为了发泄对于当下平庸的公共生活之不满。

  • 不语
    不语2022-09-18 23:51:55四川

    对阿拉伯作家几乎完全不了解,但针对知识分子与政客的切片式分析,得以让人窥见一个世纪的阿拉伯思想演变,虽然最红也没有解释那种仇恨与极端主义从何而来。

  • 十一孩小
    十一孩小2022-09-17 21:24:37江苏

    重新了解一个民族、一片地区、几个宗教、若干国家还有无数纷争。

  • 猪小凡
    猪小凡2022-09-22 09:16:26浙江

    赞叹下译者,这本书的翻译真的蛮好的。段落的安排,阅读的节奏,精准的遣词造句,都不太像「译著」,读起来非常流畅。

  • 鹿兕兕
    鹿兕兕2022-09-22 14:48:17广东

    作者在最后写他为本书阅读了大量文献,通过最后两章可以看出作者应该是看累了或者写累了,阅读体验体验直线下降。结构松散混乱,一个作家接着一个作家,前面写过的后面又接着写。 另,P96最后一行有错别字。

  • 闲云
    闲云2022-09-15 15:03:45北京

    意外好读的一本书,三百多页短短几天读完,不得不首先感谢作者和译者,用这么顺滑美丽的文字呈现这段充满伤痛的岁月。作者从描述几个知识分子的生平开始,以点连线,勾画出那片陌生的地域和那里的人,那些人的梦想如何破碎,现代的进程又是如何在各方作用下遭遇刹车转入宗教政治的窄门。哈利勒哈维的死令人唏嘘,那是一个向着战争、冲突表达愤怒的决绝的手势,也是哈维这样的人保持内心高洁和尊严的绝望的姿势。他是个诗人,他的倔强和不服,他的坚持和风骨,比才华更耀眼。

  • lanunu
    lanunu2022-09-22 16:26:41浙江

    动荡的年代,何时迎来和平,一切都是未知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