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科学》(学衡尔雅文库)沈国威【扫描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Florian
    Florian2023-07-18 21:48:31福建

    经典的沈国威,总是“止步于此”的词汇史研究。前两章读他的日语论文时就云得差不多了,说来也巧,就是因为“讲科学”才开始扒这方面的;三四两章比较有些意思,个人对第四章更感兴趣,可惜没有深入展开(第三章写得有些拖沓,不如直接看小结)。

  • 余草
    余草2023-12-18 10:11:33美国

    读的第一本专门的词汇史的书,读完之后确认我还是对概念社会史更感兴趣。主要是我没读出论点是什么。

  • 比港哲啫煲
    比港哲啫煲2024-01-28 22:45:05北京

    三星半,为孙江老师搞的大工程加半星。以词汇学的方法梳理了science进入东亚(经日本到中国),从“一科之学”最终观念化为具价值底色的“科学”一词的历史过程,史料丰富、考证细致,为理解“科学”这一概念传入和在现代中国生根提供了扎实的语词史基础。作者观照到概念史的水下冰山,有意识地介绍了“科学”概念在西方的发展过程,包括同文学对立、科学革命等,碍于篇幅未展开。充分谨慎不以偏概全,认识到译词的固化不是一人之功,日、中学人最初的译词终未广泛传播。作者的根本问题意识在语言学、语汇学的普遍规律及中国语文向现代白话文的转型,“科学”概念流变仅是其中一例,故叙述中也因知识结构等问题有些游移。“科学”被观念化之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五四、新文化和CP的各种运动中都举着“科学”的大旗,也值得探讨。

  • Nathanaël
    Nathanaël2024-01-13 20:43:27上海

    中西的区别在哪里?什么是西学的命脉? 严复说“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严复集》一,2页),一语中的地道出西学的核心是追求真理。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严复提出欲图富强,必讲“西洋之术”。 反观中国,朱熹用“即物穷理”解释《大学》的“格物致知”,这是不错的。 但是,(包括朱熹本人在内)说即物穷理”就是“读书穷理”就不对了。 在书本上穷理,其结果无须也无法检验,故严复说“风斯在下矣”(《严复集》一,29 页) 培根主张自然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认知的源泉,一切自然现象,无论是最低下、最卑贱的事物还是最庄严、最华贵的事物,都有同样被认知的权利,都是人们直接观察、研究的对象。科学的目的在于发现自然规律(真理),而不是审判人类的善恶丑美。

  • 吃蛋挞
    吃蛋挞2023-07-11 20:46:08北京

    很不错的读物,在有限篇幅内免于记流水账之虞。原来在日本接受科学作为science之译词的过程中,井上哲次郎之作用更甚西周。也就专讲严复那一章颇嫌冗长,但考虑到作者的问题意识,到感觉也还好。最后写“讲科学”时代之到来的章节也很有意思。

  • 乾元
    乾元2023-08-06 19:17:40浙江

    怎么说呢,还是在接受器,发展道的国路线上,经济可以掩盖发展中生产的痔疮,但一旦陷入停滞,历史的循环性就会展开。所以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一个人如何在现代混乱的土地上保全狗命。

  • 薄暮秋风起
    薄暮秋风起2023-08-16 00:25:30山东

    中日科学概念引介定型比较研究,日本西学新词汹涌进入汉语的时代的确很有研究价值

  • 朝闻道
    朝闻道2023-06-05 00:31:55上海

    3.5星,额,作者最后一章对概念史理解的阐发着实落入了自己不擅长的领域

  • sanbilly
    sanbilly2023-11-25 22:18:07北京

    学习了。尤其补充了我之前不清楚的日本背景。

  • 秋山雪見🍁
    秋山雪見🍁2023-12-02 22:52:50福建

    以“科学”这个译词在近代的受容展开的研究。学者西周和严复都是取“一科之学”而译词“科学”,但在外来概念的影响下,进而范畴化的“科学”这个词汇渐渐具备了被体系化的诸学的含义,混乱的译词也会在语言社会的筛选下或固定化或各有所司。作者指出译词能否普及、为语言社会所接受的决定性因素往往不在词语本身而在于该语言社会的价值取向。概念是旅行着的,语言是延异着的,而它们旅行途径的地点的环境决定着它们在这里的形象。

  • 伯雍后身
    伯雍后身2023-10-20 12:40:20浙江

    词汇史与概念史本分不开。在科学概念与科学观念的传播与接受的过程中,日本和严复显然是绕不过的两座山。而讲述科学,则隐隐进入了技术传播的范畴。

  • 大马士革玫瑰
    大马士革玫瑰2023-05-12 11:20:14江苏

    简要分析了“科学”概念在日本和中国的译介与流变。重点提出了几个例子,包括日本经学向西学转型过程中的东周等人对现代学术体系的理解和表述,日人“科学”概念以何种面貌流入中国,主要介绍了严复的翻译工作及其影响。不足之处也在于此,局限于个别思想家的圈子,未能进一步探讨“科学”的社会意义,或许也是篇幅所限吧。对于非研究者来说,这个题目略微有点枯燥,而作者又讲得不那么有趣。不做这个题目,只读导言和结语就好了。

  • 罐子不知道
    罐子不知道2024-08-26 21:23:08湖北

    太差了。沈老师已经准备养老了?说难听点,这要是写成博士论文根本过不了答辩,要发论文也过不去。就因为您是沈老师吗?这还是其次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对得起自己做学术的良知吗?好容易名声上去了,是不是作品还是要带领学科风范的???这让不了解概念史的孩子看了会有多误解???又让我们这些做概念史的孩子,看了后能留存多少希望??!!!

  • pinkdress/wy
    pinkdress/wy2024-10-05 15:45:00四川

    各种大段原文引用,因为不是现代汉语,非专业人士阅读起来有点困难,甚至影响到理解他的论证过程。总体值得一读,会再读一遍。 推荐台大ocw上江才健的《科学在文化中的定位与挑战》,可以对照着看,那个是通识课,更友好,有一些书里没有展开讲的内容,比如科学革命对近代科学的形成,在这个公开课上有专门讲

  • Lazy
    Lazy2024-04-08 00:14:34江苏

    当代中国所有以知识谋生者都应感谢三人,一是西儒培根,二是严复,三是南大哲学系胡福明

  • Кобаяасхй Д.
    Кобаяасхй Д.2023-09-07 19:57:26陕西

    读完以后再次标记一下这一本我个人评分十分的小册子,围绕“科学”-“science”的英日对译标准的建立而展开的翻译跨语际实践研究;无论是从概念史研究上还是翻译史研究上而言,该个案研究都称得上精致严谨;史料的考证详实程度和辩证讨论分析深度远超目前翻译圈内肤浅的纯翻译史研究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