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疯狂旅行者:一种精神疾病的诞生与消散》伊恩·哈金【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幸运浪味仙
    幸运浪味仙2023-10-27 18:25:42江苏

    他又怎么能不算一个疯狂旅行者呢 从一个软件跳到另一个 一个视频滑向另一个 一刻也不能停歇

  • INTJ留尼旺猫
    INTJ留尼旺猫2023-12-21 00:48:32上海

    计划给这个书写个书评。不太明白这个评分是怎么这么高的,不是说这个书不好,是从我的阅读体验来看,这个“体验”其实不算好,因为哈金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说清楚他到底想通过这个案例说明什么。包括封底的几个推荐语,尤其第二个,如果是推荐人自己写的,“污名化”这个词显然说明这个推荐人根本没读懂哈金的意图。在我看来,这部书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哈金实际上在批判福柯式的对疯癫的“话语”解释。哈金的其他几部书在接受时候的最大问题,就是会被认为是福柯式话语的某种翻版。我觉得一直想着与福柯的区别,才能进入哈金的论述。这里最直接的一个区别是:福柯的权力观是把人纳入医学分类,而医生反而是通过医学权力使人避免权力的惩罚。医生是从什么思维做到这一点的?这才是本书的核心。从这个角度说,哈金是一个“反话语”(庸常批判理论)者。

  • 里相玉
    里相玉2024-03-10 12:12:56浙江

    表面上是社会建构论解精神病理学,实际上是历史社会生态点位腾出了紊乱的空间,为吹笛人图式找到了新支柱,感谢哈金

  •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23-11-03 11:36:54安徽

    19世纪末,一位法国波尔多的煤气工阿尔贝突然开始着魔般地沉迷旅行,他不携带身份证件,不知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有时甚至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就这么漫游了阿尔及利亚、莫斯科、君士坦丁堡。阿尔贝被看作是第一位“神游症”的患者。哈金深入剖析了这种“短暂性精神疾病”的发生与消散过程。这种过程绝不仅局限于数百年前欧洲的个案,而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哈金富有创造力地提出分析疾病的“生态位”概念,认为一种疾病生成于医学因素、文化对立、可观测性等多个“矢量”之间,当这些矢量变化时,疾病就随之消散。这个概念有力挑战了疾病研究也是社会学研究中著名的“现实存在”还是“社会建构”的二分法,为我们揭示出某些疯癫行为背后的丰富面向。漫无目的的旅行,可能是一种自我的另类声张,也可能是面对启蒙理性的铁幕无声的反叛。

  • 葉孜
    葉孜2024-01-29 17:30:44海南

    大量的注释没有翻译

  • 于是
    于是2023-10-03 22:43:21上海

    有趣的案例,反映出的不只是医学、精神病学还有文化政治的因素。非常适合长假旅行欲罢不能的国人群体。

  • xxmomo
    xxmomo2023-10-25 14:46:49浙江

    年度最爱

  • Ann
    Ann2023-11-17 12:38:20云南

    有点想成为阿尔贝呢,四处游荡🤔🤔🤔

  • 朵朵小时候
    朵朵小时候2023-11-11 21:09:29北京

    作为临床从业人员,更多的感触其实是:一定要意识到“诊断名称”不是永恒不变的(这恰恰是当下医学教育缺乏的),尤其在科研内卷的今天对所谓的“热点”要保持一定的审慎态度和科学审美。

  • Mephistopheles
    Mephistopheles2023-11-10 22:47:03德国

    虽然在写病态但这病确实浪漫(我也要发病了,按捺不住了)论述到阶级、文化之上也挺有道理(发病人作为中下层社畜,在当年并没有“壮游”的条件,所以确实有种“只能靠发疯而满足旅游欲望”的可能,当然也有器质性的病变)附录中讲永世流浪的犹太人和德国人的游荡癖两段也很有趣

  • 陈钢
    陈钢2023-11-10 16:26:20浙江

    神游症,一个人就像人格分裂,旅行到其他地方甚至其他国家,在被唤醒后,对旅行的一切毫无记忆。在波尔多发现了这一疾病后,在法国境内涌现出众多案例,而在英国却很少发现,在美国甚至没有成为一个医学实体。作者阐述了这一现象的社会原因,并且也阐述了神游症到底是真实的还是社会建构的自己的态度。

  • 阿萌
    阿萌2023-11-09 10:30:45广东

    正文部分略有些无聊,附录倒是很有意思——要不是研究对象深受精神疾病困扰的话,甚至让人想惊叹他的特种兵式脚力……说到“疯狂旅行者”,脑子里出现的其实是wanderlust这个词,有时候觉得作者写着写着也wander off,看的人直开小差。

  • 细雨流光
    细雨流光2023-11-14 10:24:12河南

    疾病从来都不是疾病本身。当学界还在对疾病是“现实存在”还是“社会建构”争论不休时,作者已经提出要从“生态位”的角度对疾病进行思考,认为神游症成为一种医学诊断是以医学分类学、文化对立性、可观察性、疾病的释放四个方面为矢量的。 其中对于旅行的讨论比较有意思,对于中产阶级来说,浪漫的旅游代表着逃避之心,而对于底层社会来说,流浪是可耻的,意味着对规则的破坏,是一种反社会行为。因此,疾病具有阶层性。 另外,一种病症被实体化后,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即可免除,除非这一疾病是由于道德堕落所导致。因此,症状的医学化,可以帮助人类化解烦恼——为烦恼提供“科学”解释及解决方案。但同时,也成为人们施展权力的场域,一些不符合主流观念的行为,成为被限制、约束、讽刺和规训的对象。

  • the Tree
    the Tree2023-10-20 06:27:03黑龙江

    在接触到这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精神类疾病也有可能是暗示的结果。而在医学进步的过程中,一些疾病竟然会随着社会风潮的改变而消失,另一些会被推翻重建。

  • null
    null2023-10-29 22:11:13广东

    前半本完全可以撕下来扔掉……什么经院心理学啊…… 后半段很魔幻,非常非常像是一个设定在黑暗中世纪的解谜恐怖故事的叙述……

  • 汉尼拔妮娅
    汉尼拔妮娅2023-10-28 21:39:06四川

    塞巴尔德似乎完美契合这一浪漫主义气质的病征,无论从身份还是写作风格上: 失忆、神游、旅行。作者本身也把这种疾病的兴起、消散过程和犹太民族离散叙事进行并置,读者脑海自觉蒙太奇:作为病人/不洁者的逃离,创伤/失忆,以及被浪漫化的复国运动。可以说,“文化极性”是左右个人与民族(People)身份乃至命运的重要因子,说到底都是19世纪布尔乔亚社会/帝国主义语境下权力关系的另一种表述。文案描述过分轻巧了。

  • 蓟川
    蓟川2023-10-11 15:53:47中国香港

    神游症确实只在书上看过,临床上从来没见过,但为何在19世纪法国会有那么多神游症患者?到底是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转变,还是分离性障碍的表现形式受到社会文化影响发生变化,又或只是当时的法国精神科医生格外关注这种现象?哈金这本书的局限在于仅靠历史文献无法区分这三种情况,只不过生态位概念倒也同时适用,无论是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表现形式还是社会对特定疾病的关注,都易受社会文化影响,因此对精神疾病的历史研究某种程度也是社会文化史研究,更重要的是明白我们当下的社会文化也在塑造当下的精神疾病图景,五十年后若要写同类型书,大概主题就会是抑郁、双相、自伤、厌食等。可与《创伤的帝国》对读,也期待《Rewriting the soul》中译,分别是ptsd和多重人格的生态位分析,巧的是这三个疾病在国内都很少被诊断

  • amitah
    amitah2023-10-11 20:51:30北京

    现代社会奇奇怪怪的精神疾病日益增多且有复杂化趋向,这是真实的“疾病”,还是过度医学化的结果?当一种病症被确立之后,是否暗中起到诱使有相关症状者迅速滑向这一方向的助推作用?哪些疾病与道德相关?“神经官能症”,既是现实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

  • 竹吾
    竹吾2023-12-12 22:49:50四川

    开篇将病人和医生的生命史同时纳入考察的方法就足以让人有所启发,对于研究本就处于模糊地带的短暂性精神病极有价值。正如附录一所述,最终呈现的诊断与论文很大程度上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相较于实存或是建构,挪用的“生态位”概念确实更有说服力,但或许接近于一种多元的弱建构论。在作者确定的医学分类学、文化极性、可观察、释放四个维度中,文化极性作为一种回溯性诠释,恐怕很难作为一种可供准确判定的向度。第一部分主要讨论的是医学史视野下的漫游症的产生与发展、争议及最终消失,在司空见惯的福柯式话语分析外,更加切近19世纪末的知识背景;第二部分主要集中于某些特定的主题,如潜在的反犹主义与在德国的变异,以小见大,很有见地。最后一部分是相关诊疗记录的汇编,由于对弗洛伊德相对熟悉,感觉其中很多内容可以作为精神分析的案例。

  • 流月
    流月2023-12-15 20:40:13日本

    当闲书读的但So illuminating!! I love hacking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