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疯狂旅行者:一种精神疾病的诞生与消散》伊恩·哈金【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幸运浪味仙
    幸运浪味仙2023-10-27 18:25:42江苏

    他又怎么能不算一个疯狂旅行者呢 从一个软件跳到另一个 一个视频滑向另一个 一刻也不能停歇

  • INTJ留尼旺猫
    INTJ留尼旺猫2023-12-21 00:48:32上海

    计划给这个书写个书评。不太明白这个评分是怎么这么高的,不是说这个书不好,是从我的阅读体验来看,这个“体验”其实不算好,因为哈金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说清楚他到底想通过这个案例说明什么。包括封底的几个推荐语,尤其第二个,如果是推荐人自己写的,“污名化”这个词显然说明这个推荐人根本没读懂哈金的意图。在我看来,这部书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哈金实际上在批判福柯式的对疯癫的“话语”解释。哈金的其他几部书在接受时候的最大问题,就是会被认为是福柯式话语的某种翻版。我觉得一直想着与福柯的区别,才能进入哈金的论述。这里最直接的一个区别是:福柯的权力观是把人纳入医学分类,而医生反而是通过医学权力使人避免权力的惩罚。医生是从什么思维做到这一点的?这才是本书的核心。从这个角度说,哈金是一个“反话语”(庸常批判理论)者。

  • 里相玉
    里相玉2024-03-10 12:12:56浙江

    表面上是社会建构论解精神病理学,实际上是历史社会生态点位腾出了紊乱的空间,为吹笛人图式找到了新支柱,感谢哈金

  •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23-11-03 11:36:54安徽

    19世纪末,一位法国波尔多的煤气工阿尔贝突然开始着魔般地沉迷旅行,他不携带身份证件,不知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有时甚至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就这么漫游了阿尔及利亚、莫斯科、君士坦丁堡。阿尔贝被看作是第一位“神游症”的患者。哈金深入剖析了这种“短暂性精神疾病”的发生与消散过程。这种过程绝不仅局限于数百年前欧洲的个案,而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哈金富有创造力地提出分析疾病的“生态位”概念,认为一种疾病生成于医学因素、文化对立、可观测性等多个“矢量”之间,当这些矢量变化时,疾病就随之消散。这个概念有力挑战了疾病研究也是社会学研究中著名的“现实存在”还是“社会建构”的二分法,为我们揭示出某些疯癫行为背后的丰富面向。漫无目的的旅行,可能是一种自我的另类声张,也可能是面对启蒙理性的铁幕无声的反叛。

  • 葉孜
    葉孜2024-01-29 17:30:44海南

    大量的注释没有翻译

  • 于是
    于是2023-10-03 22:43:21上海

    有趣的案例,反映出的不只是医学、精神病学还有文化政治的因素。非常适合长假旅行欲罢不能的国人群体。

  • 恶夫
    恶夫2024-03-09 15:22:05北京

    文笔有机锋处(151页“他们是人类的良心,但做起事来和人类的良心一样糟糕。”),但是叙述的结构有些乱,不过观点很直接的,“五个问题 五个答案”,而且表达了对当代还保留在诊断标准中的解离性身份障碍的怀疑,不像一般文科出身的写作那样模棱两可。

  • 梅舟
    梅舟2024-03-22 14:31:23浙江

    我们总是在人类中探求疯狂,而鲜有在疯狂中理解人类。或许在被归为类属时,人就无法摆脱被定义被建构的命运。我们身蕴疯狂,而害怕遭受放逐。

  • southvine
    southvine2024-03-11 16:32:34江苏

    看了目录想到去年读的福柯《理性时代疯狂史》 其实对于后文“德国人的游荡癖”part我比较想看到关于本雅明的拱廊街闲逛者的叙述或是分析。我比较关心的早期精神病研究时期对疯人的待遇问题几乎没有被提及,感觉很可惜。 很惊讶于一个多世纪以前的资料文献能够保存如此只好,但仍然含有大量作者本人的猜想,前三章还是比较有章法的,到了后面感觉作者已经不知道自己想要写什么了。 男性能够肆无忌惮地选择“漫游”是否也有家庭社会环境因素,女性当时的劳动得不到保障,被”囚禁”在家中,已经基本丧失了外出“漫游”的可能性,成家后更是被孩子和家务限制住 相关书福柯<疯癫与文明>;戏剧<马拉/萨德>

  • 老欧
    老欧2024-01-15 16:00:25河北

    有些好看,三星半。临床上确实从来没见过…也可能是到处游荡去了,逮不着⚆ _ ⚆

  • 苏小若
    苏小若2024-01-24 20:34:02湖北

    和同期另一本书一样,书皮下的硬壳有我喜欢的装帧。最近也还挺需要理性来中和一下傻乎乎的我。我并不是很喜欢,于是赶在要把看过的书搬回家之前,”读完”了。是看到了有趣的历史文化,笔者分析的角度也清晰。就是,翻来覆去总觉得,一切如同语言的玩物,虽然也许世界的真实本来就很简单。

  • 陈点点
    陈点点2024-02-29 12:40:00广东

    对精神学不感兴趣或狩猎少的读者来说,阅读体验比较差,通篇读感像一篇精神学研究论文。

  • Unmensch
    Unmensch2024-02-11 02:49:03美国

    这本书非常好,好就好在可以几乎作为《作为形而上学的心灵哲学的无价值性》(没错,仿照尤利乌斯的那本起的)用来研究北美心灵哲学这种弱自然主义的研究范式的普遍性倒是非常好的。这本书非常差,差就差在伊恩前三章走汉学路线,第四章笔锋一转走宋学路线(亲爱的读者,是不是想到了还原与给予呢?)在文本学考察上,伊恩认为 “神游症流行的过程中存在某种神经学上的生物因素在当时由于相关仪器和技术的缺失”P174,在义理架构上,伊恩希望诀别福柯与激进社会建构,形而上学式地重复了这么一个社会空间,一个拉克劳式的公共空间与生态链,那么作者只能是填补皮尔式式的美国式实用主义: 说到底还是要解决医学范式如何在某一时代中成为时代精神,又并不成为先验先天的,又是纠正者可以矫正的,那么就只能继续匹兹堡学派对黑格尔的沿用…(做注脚

  • 上里巴人
    上里巴人2024-03-23 20:43:38上海

    前面正文部分过于学术了,后面的附录和文献更生动一些。不知道在现代医学体系里面阿尔贝的疯狂旅行者状态会被诊断为什么?双向吗?精神分裂吗?

  • Hugh
    Hugh2024-03-08 13:25:16上海

    读到22%弃,被书名吸引,被枯燥晦涩的内容劝退,感觉附录会有趣点

  • xxmomo
    xxmomo2023-10-25 14:46:49浙江

    年度最爱

  • Ann
    Ann2023-11-17 12:38:20云南

    有点想成为阿尔贝呢,四处游荡🤔🤔🤔

  • 朵朵小时候
    朵朵小时候2023-11-11 21:09:29北京

    作为临床从业人员,更多的感触其实是:一定要意识到“诊断名称”不是永恒不变的(这恰恰是当下医学教育缺乏的),尤其在科研内卷的今天对所谓的“热点”要保持一定的审慎态度和科学审美。

  • Mephistopheles
    Mephistopheles2023-11-10 22:47:03德国

    虽然在写病态但这病确实浪漫(我也要发病了,按捺不住了)论述到阶级、文化之上也挺有道理(发病人作为中下层社畜,在当年并没有“壮游”的条件,所以确实有种“只能靠发疯而满足旅游欲望”的可能,当然也有器质性的病变)附录中讲永世流浪的犹太人和德国人的游荡癖两段也很有趣

  • 陈钢
    陈钢2023-11-10 16:26:20浙江

    神游症,一个人就像人格分裂,旅行到其他地方甚至其他国家,在被唤醒后,对旅行的一切毫无记忆。在波尔多发现了这一疾病后,在法国境内涌现出众多案例,而在英国却很少发现,在美国甚至没有成为一个医学实体。作者阐述了这一现象的社会原因,并且也阐述了神游症到底是真实的还是社会建构的自己的态度。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