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最后的礼物》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迷影普拉斯
    迷影普拉斯2022-11-12 14:03:45广东

    没有读完即扔,写的过于刻意,追求技巧编排,头疼难受好一阵

  • 失衡汇报
    失衡汇报2024-04-28 00:33:20中国香港

    太相近而很难不比较所读的上一本,感觉不会再读古尔纳。

  • 时光胶囊
    时光胶囊2024-04-27 22:44:49辽宁

    看了四本以后就越发审美疲劳了,重复性太高了。

  • 乔峰
    乔峰2022-11-20 09:04:09四川

    人类,一种永远都在吃苦受罪的生物。

  • shininglove
    shininglove2022-11-20 16:51:44北京

    诺贝尔,他值得,写异乡人求认同,扎穿了我的心,读后双目刺痛,怅然若失,人生仿佛大梦一场。

  • 琳琅
    琳琅2022-09-29 00:53:30湖南

    我大概,能够理解为什么他能够得诺奖了,虽然本质来说在我看来他大概是不如帕慕克的:我想,古尔纳写得不是真正将自己的思考和感触扎根于那些非洲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混乱、血腥、肮脏之中的苦难的,他写得更像是一种绝对的(种族的明显又直观的差异,奇怪的夹杂着某种倨傲的悲悯)异类在生活中的困境和隐隐来自遥远故乡的根源,他的作品中涵盖着回忆和现实的交织、多线和多视角的叙事以及那种因回忆而造成的痛苦的磨损和减轻感等多种写作技巧,但,他运用得并不算多强烈,不像拉美文学如略萨或意识流如福克纳那样文体就有着压倒人的魄力和架势,而是在给一个单纯的而又简单近乎生活的彷徨留有余地,读来仅仅感到淡淡而又真实的悲哀。我没觉得他写得多好,说到底,他得诺奖大概也不是他个人的天资卓绝,他必然是代表着一个流离于白人国度的群体而得的诺奖。

  • 应物兄
    应物兄2023-04-15 20:48:30江苏

    惊了,比《赞美沉默》还好,好得难以置信。||和《白牙》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同样是写初代移民和二代移民,古尔纳的功力无疑要比扎迪·史密斯高很多。多线叙事,阿巴斯、玛丽亚姆、贾马尔、汉娜,过往与当下、记忆与现实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网,细腻展现一家四口的移民生活与心理,娓娓道来父亲埋藏半生的秘密和母亲童年的伤。《赞美沉默》姊妹篇,前者讲述为何寻根,后者讲述如何寻根。||整本书在写法上和鲁敏《金色河流》异曲同工。

  • nga
    nga2024-04-27 15:26:32广东

    蛮喜欢这种平静中的深刻,娓娓道来的节奏,舒服

  • wanxu吖
    wanxu吖2024-04-26 16:00:01广西

    yes 读完了 第一部看完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的作品 我的感受是没有写出自己身世的那种纠结困顿感 身为一个移民 可能我没有共情到那种地步而忽略了文字中的一些细节

  • 徐卫青
    徐卫青2024-06-21 14:06:26浙江

    第一次了解古尔纳是渡边老师在他得奖后的一个视频,古尔纳出生于桑吉巴尔,东非沿岸重要贸易口岸,人口混杂,有土著、印度人、阿拉伯人等,母语瓦西里语。二战后,坦桑尼亚成为一个独立的共和国,种族和部落冲突不断,印度人和阿拉伯人被排斥、屠杀。古尔纳作为阿拉伯人申请了英国移民,在英国生活超过50年,为后殖民主义教授,用英文而非母语斯瓦西里语发表作品(对于一部分母语写作的人来讲,甚至算不上真正的非洲文学)。 读《最后的礼物》,除了颁奖词“毫不妥协并充满同理心地深入探索着殖民主义的影响,关切着那些夹杂在文化和地缘裂隙间难民的命运。”所阐述的后殖民主义移民身份认同和身份焦虑,还读到了家庭关系、女性命运、婚姻、死亡、存在主义等。但整体来说缓缓道来,不激烈、不惊艳,也不想再读第二本了。

  • 妻夫木聪
    妻夫木聪2022-11-13 00:07:51北京

    这心理描写真是精彩绝伦!译后记也非常赞,宋佥翻译的太棒了。

  • 陆支羽
    陆支羽2022-10-27 14:16:29北京

    4.0。1.他人越老,心头的愿望有时就越幼稚。他活得越久,他的童年就离他越近,越来越不像是对他人生活的遥远幻想了。2.在所有人都被无休无止地灌输了两三个世纪他们和他是如何不一样之后,你还能指望怎么样呢?或迟或早,这种差异的含义就会体现在一个眼神中,一句话语中,或是某些人过马路的一幕场景中。3.他们是一个流浪家族,一群没有家族联系与责任的漂泊者。4.搬家是一个破产与失败的时刻,一场在劫难逃的败仗,一次孤注一掷的逃跑,从可怕的狼窝逃入更可怕的虎口,从有家变成无家,从公民变成难民,从一种尚可忍受,甚至心满意足的生活遁入可怕至极的境地。5.当人世间正在上演着这一切,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之时,我却坐在那棵菠萝蜜树下剥花生。还有大海本身,闪着十足的凶光。怒涛汹涌时,它很可怕;海色绝美时,它也很可怕。

  • blowdy
    blowdy2022-11-12 17:45:55广东

    想啥呢竟然指望能看到不无聊的移民小说

  • 闪闪
    闪闪2022-11-09 18:29:08四川

    200多页,看得很慢,很多地方都需要思考,很棒!

  • 释槐鸟
    释槐鸟2022-11-11 00:50:56浙江

    读这本书的时候,摘取了很多喜欢的段落,并且总是让人想起陈志勇的图像小说《抵岸》,温柔且具有矜持中的那股涌动人心的力量。这本书大概属于严肃文学了,文章平实记叙,故事结构搭建得很有序列。除父亲的零星意识流之外,语言较为严肃,但单就某些段落来看,仍旧属于那种越嚼越有味道的东西。故事中的父亲象征意味挺浓的,他从非洲偷渡到英国,从一个国度到另一个国度后失语了,记忆与语言都变得凌乱不堪。文末最后一章的前半段是父亲的自白,可以先看最后一节,大家参加了他的葬礼,属于一代移民的记忆便归整为一个魂灵,那种处在两种文明时游离的状态终归于平静。

  • Lance
    Lance2022-11-17 13:47:01上海

    逃离的远方

  • 陈文华
    陈文华2022-11-18 11:00:24新疆

    人生中快乐是短暂且无意义的,而那些经历过的痛苦却能深刻到改变余生!

  • Margery
    Margery2022-11-20 15:00:03陕西

  • yioyio0321
    yioyio03212022-11-20 19:08:54浙江

    吃不准可出现的太多了 话说译后记的三个例子真的有那么冒犯吗

  • 夢裡花落
    夢裡花落2022-11-20 01:44:05上海

    诺贝尔奖得主的小说 政治意义与文学故事并存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