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苦厄的终结》(真实版《悉达多》,一个青年长达十年的寻求自我安顿之旅)潘卡吉·米什拉【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丢二2024-03-19 13:04:34浙江
非常精彩的一本介绍佛陀的书。吸引我的不仅是佛陀的生平部分,还有作者的平凡出身和经历,以及他的问题意识。PS:简体版存在一定的删节和改写。
- 新京报书评周刊2023-11-01 13:53:32陕西
有“全球百大思想家”之称的潘卡吉·米什拉以“苦厄的终结”为书名,记述了自己多年对佛陀及其教义的追寻与理解。米什拉生于印度,受过良好教育,以作家为志业,从最初认为佛陀只是印度教众神祇之一,到实地探访佛陀诞生地,再到理解其生平、教义,米什拉在不断靠近中日益理解着佛陀教义的意义。不过,米什拉并非要成为一个当代的专业佛经阐释者,他在书中确实解释了何为“四圣谛”“八正道”。但米什拉写作的重要性在于,他把对佛陀教义的理解放置在更宽广的语境中,比如他为了比照而在书中引用的康德、尼采、叔本华、等人的观念,而且米什拉熟悉欧洲、印度、美国的历史与时代困境,对各类激进意识形态、革命行动也了如指掌,由此,米什拉对佛陀教义的追寻便呈现出一种广阔的视野,最终,如他在本书的结尾所说:“我在自己所处的世界中遇见佛陀。
- shisan2023-12-22 11:12:30上海
人总禁不住对自己不理解的东西滔滔不绝
- 渡边2023-08-23 12:37:23江苏
立足印度与西方之间,现代与历史之间,以个人经历、史料汇编和社会思考三条线索,尝试通过追溯佛陀的生平,来探寻如何在一切崩塌的今日,获得佛陀所言的终极救赎:即唯一值得追求的精神目标——脱离苦厄。最动人的,并不是重申了佛陀的伟大教义,而是作者作为一介凡夫俗子的所有困惑,他尝试各种思想解药,渴求从佛陀处找到答案的焦灼感,对世界种种现状的悲观,都令我感同身受。作者的文笔非常适合写游记,书的首尾那些玛舒波拉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即便这种探寻注定没有答案,我们仍滞留在“漫长的星期六”,但这探寻的过程仍有其疗愈效果,如同作者重返玛舒波拉的感受一样,“我可以在那里找到熟悉的面孔亲情友爱和慷慨大度,还有或许只对被连根拔起的人而言必不可少的错觉,一个永恒不变的存在,一段稳固长存且清晰连贯的过往。”
- 新经典2023-07-10 14:21:57北京
“全球百大思想家”潘卡吉·米什拉作品首度引进!这是一场为理解佛陀而开始,以认清自我而结束的十年之旅。从喜马拉雅山麓的村庄,到不再辉煌的佛陀诞生地,从商贸大厦与露天排水沟并存的德里,再到暴乱不断的克什米尔,米什拉在这个充满愤怒与冲突的时代思考苦厄终结的可能性。
- 酷酷河豚2024-02-26 22:17:49浙江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作者用自己多年的尝试告诉大家矫情的人生是无解的。文笔是不错,但是精神内核不咋地,看完这本书本身也成了我苦厄的一部分。。。
- 奥兰多2024-02-03 17:19:49福建
写的还行,就是真没必要写这么多,一个题围绕着能写一堆。
- momo2024-02-14 14:25:05甘肃
感觉一般,是游记但是又多了很多作者的自我感受,有点教导的意思不是很喜欢
- 煎饼果子赛高!2024-02-15 19:26:10湖南
属于写得可以但没必要写这么多的书
- HeyMarjorie2023-08-25 00:41:47广东
原以为会是一本和悉达多类似的传记,或者是作者的心灵游记,但实际上却是一本充满了浩繁史料和佛陀生平故事,以及宗教历史、世界历史的思考集。在这样的一个世界和当下去读佛陀或许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是佛陀精神里的理性和慈悲,正是当代人无比缺乏和需要的一种特质。贪嗔痴的烦恼确认是一切“苦”的根源,但如果真的把他们全部铲除,我们将要面临的也许就只有比解脱更加骇人的空虚。但这并不意味这我们不能为着控制这三种烦恼而付出最大的努力。
- 耐克内衣2023-09-27 01:26:50湖北
好看!一本悲天悯人的书。作者不愧是写作高手,此书的译笔也极为老练。
- wangxxl - 米兰2024-01-16 14:18:33浙江
不只是佛教,还讲了很多印度的历史,西方的历史,再加入自己的游历,信息很多,读完感觉过于繁杂了。
- 陆钓雪de飘飘2023-07-22 16:26:35浙江
在佛陀看来,有德性的生活尽管极其重要,却只是禅修的前期准备;而禅修,是古希腊哲学未知的体验。佛陀认为,通往涅槃的修行之路分三个阶段:戒律、禅定、智慧。持戒养德只是第一个阶段。在他看来,无须禁欲苦行而能安贫乐道地过活,就是一种真实、平静的生活。简言之,道德自律可以创造适宜的健康心境。它为禅修者建立了达到专注与平静状态所需的最低条件,在此状态中,行者能够始终清晰地意识到周身的外在环境,及其自身的行为乃至内在的精神状态、体验和思想,乃至这一切随时间推移所展现的结果。与任何一种心理训练一样,禅修也能让行者不断获得新的感悟。它展示了人是如何因为渴求短暂、无实、有缺陷的事物而陷入痛苦。规律性的禅修会将这种新的观察方式转变为一种习惯,让人从世间的诱惑中脱离,安住于深邃的平静状态:这就是一种崇高情绪的体现。
- 印奥采2024-01-18 19:47:35广东
掺了一点佛教史常识的“文化苦旅”。
- Kariko2024-05-12 16:53:26云南
人唯有基于对自我的认识,逐步摆脱看似必要之物的束缚,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 马戏团🎪2023-07-11 14:39:38上海
将佛陀的故事和自己的旅程穿插起来写,是有点挑战,结果融合得不错,行走会带来思考和新视野,但苦厄并没有它的终结,佛陀所说的无常才是生活的底色吧。
- 恶鸟2023-07-11 16:10:36浙江
有点啰嗦的朝圣之路,但对佛陀的理解还是踏实的,心怀广大异象,而按部就班
- Crystal2023-07-14 22:38:29上海
五蕴皆空
- 信心不逆熊先生2023-07-15 08:04:54江苏
作者尝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佛陀的思想能否缓解当下人们因当今世界的政治无能而产生的痛苦?个体的视角中,这持续的“苦厄”,究竟有没有可能得到片刻的终结?”作者原本以为佛陀如果伟大,那么这也只是属于历史。但是最后却发现“直到花费更长世间,储备更充足的知识,也积累更丰富的阅历之后,我才终于意识到,佛陀堪称一位与时俱进的当代人。我看到了佛陀的救赎之道为世人创造的未来。”佛陀当年拒绝成为王的身份以及觉悟后也没有试图成为政治领袖时,他可能意识到,与种种大规模的社会改造活动相比,诸多个体精神的内在觉醒对于人类的幸福来说才是更重要的。书的开头很冗繁,熬过去就好了。
- R.2023-07-13 22:30:53北京
开头略繁冗,后半本极精彩。作者调动了丰富的知识经验,从被湮没的印度历史中,追寻作为思想家的真实佛陀,对照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的个人意识觉醒和历史进步观(及其带来的灾难),以及印度充满血泪的现代化进程,迸发出有效的现代启示。无常的不只是世事,也是不断生灭的“自我”。真正的救赎无关任何乌托邦的构建,只能从个体的醒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