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我在上东区做家教:一位心理学博士视角下纽约富豪阶层的育儿战争》[美]布莱斯·格罗斯伯格【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喜喜
    喜喜2024-02-21 12:25:57澳大利亚

    作者号称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毕业,就写出这种水平的书。开头不停哭穷,可见学历和眼界及格局没什么关系。有钱人家的孩子卷起来全世界都一样,家长和孩子看着都挺累的,而且再卷干得也是狗屁工作。

  • 恨一
    恨一2024-03-01 15:58:12河南

    唯一用处就是满足了我的窥私欲,其作用大概也就和《纽约娇妻》差不多🥶

  • 橘子和柠檬
    橘子和柠檬2024-03-02 21:08:08云南

    感觉全文没什么章节之间的逻辑,想起什么写什么 很难相信作者是一个教授写作的专业老师

  • 轻微脸盲症
    轻微脸盲症2024-02-20 00:33:36北京

    不算深刻读物,但可以作为信息窗口。能提前规划的生活还是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这个确实是阶层优势,其他的比如中学生竞争强度和中国比其实感觉还好,有意识的努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有益的,所谓轻松且快乐的人生需要太多好运,大部分人,即便是富人,也还是需要付出的。

  • superotter
    superotter2024-03-07 05:50:11美国

    还是另一本书名被翻译毁了的记录上东区学生和父母的书好看,也许是因为那个作者是人类学博士而这个作者是心理学博士。本书总有一种“虽然你们比我有钱但是我比你们更高贵,我对你们充满了怜悯之情”的感觉。

  • 磁瀑步兵曹铁腚
    磁瀑步兵曹铁腚2024-03-07 21:30:59澳大利亚

    有多差呢 就是随便翻到哪里读上十页感觉都是一样的

  • 陈钢
    陈钢2023-12-26 19:27:40浙江

    我对作者评价不高,她的问题在于对看不惯或者是不理解的事情,总觉得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是正确的,别人是错误的。

  • HeliumTrois
    HeliumTrois2024-01-09 21:27:06上海

    作为一个前补习班老师和目前在精英学校教数学的老师,非常能够和作者共情,无论是学生的苦恼还是家长的焦虑和傲慢,都能感受到。但作者也许没有说明的是,所有这些背后的优绩主义以及更深层的现代资本主义,才是剥夺了孩子们的乐趣、将人(无论是底层还是高层)异化为工具的终极原因

  • 喳喳喳
    喳喳喳2023-12-28 20:54:32浙江

    感觉到作者在教富豪小孩过程中受到的摧残:既想挣钱又想站在道德高地来批判他们的生活,内心十分纠结。最后果然离开了纽约。她的批判更像是个人意见。

  • 祝羽捷
    祝羽捷2024-04-27 13:13:18上海

    比爱马仕妈妈那本写得好。博士作者就像奢侈品名牌一样被富人请来做家教,辅导的孩子们成为作者对上流社会观看的万花筒,既看到了对富人的刻板印象,也有部分内容溢出了以往的认知和意料。《了不起的盖茨比》应该是作者最初对上流社会的想象吧,所以才一直用观察对号入座,她也反复强调了这个世界1% 富人们的恐惧,盖茨比的孩子们因为太小就见到了很多巅峰体验(Peak experience)丧失了斗志,还容易滑向毒品和抑郁症。按理说,富人阶层小孩有更多选择,而父母却希望他们能维持和自己一样的职业,更是有男女性别的歧视。新的美国梦还在继续,无法解决是人永不餍足的欲望和虚荣。

  • 溪石月影
    溪石月影2024-02-13 17:20:47湖南

    作者受限于补习家教的身份,既无法多角度去了解他的学生,也不那么熟悉学生的父母,更无法融入那些家庭的生活。对于自己,又不愿意说得更深入。所以我能看什么呢?不过是一些作者当家教的见闻和她的个人理解罢了。建议读的时候放低期待。

  • 叶酱
    叶酱2024-04-24 15:36:43泰国

    作为纽约上流社会二代的家庭教师,作为得以窥见了完全不同阶级的生活状态,没有最卷只有更卷。大概我作为读者和作者有一样的疑惑,为什么财富自由的家庭不能让孩子去学艺术读历史,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而是让孩子跟随自己的脚步,去华尔街去当银行家,一步都不能偏离家长规定的轨道以免阶级下滑,好多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和心理问题。(突然感叹生在普通家庭也有普通家庭的好啊)大部分篇章有点雷同,最后一章还不错。

  • 山野
    山野2024-01-10 17:56:09湖南

    阅读过程中的疑惑是:第一,难道作者现在这样的口吻不是一种道德高地的特权吗?我没有你们有钱,但你仍然需要我来完成秩序感。第二,作者一直强调自己没有涨课费,而且也谨慎接单(带学生),好像要和那种要很多钱的老师区分开,这样的区分有什么必要吗?

  • 我爱的人都姓李
    我爱的人都姓李2024-04-22 16:54:18澳大利亚

    作为一个语文家教写作水平实在太烂,章节内容没有逻辑,也没有故事性,就像记流水账, 可能是确实生活其实也就那样没什么波澜、不如按照每个小孩来写还更规整,好好的话题硬是给写烂了

  • 娓娓一笑
    娓娓一笑2024-02-17 20:13:21西藏

    真的看不出来作者学过心理学和写作,有些段落甚至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之前看过铂金包那本书,对比起来虽然是从不同视角讲富人生活,但其实没有提供更新的东西。国外的月亮并不更圆。

  • X
    X2024-09-03 10:19:43黑龙江

    作者这种假装不在乎的样子真的很僵硬;心理学博士可能没学写作,写的这流水账换个高中生也能来;“上流社会”掀开一角,但由于作者视角过分局限,也没能力去挖掘一些深度的内容,就只能呈现出这种,非常符合刻板印象的无聊内容。

  • fishbird
    fishbird2024-07-19 15:14:03北京

    这本可以配合《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 : 一个耶鲁人类学博士的上东区育儿战争》一起看,后者是富豪自己的角度来讲述,前者是外人的角度来讲述,可以进行一下交叉验证,看看到底怎么样。看评论很多人评价说深度不够,确实深度有限,但是以心理学的知识非要去写社会学的书,恐怕也不太合适。这本书最重要的一点是描绘了上层阶级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包括了老钱和新贵,究竟是怎么想的,怎么过得,怎么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和阶层里和茧房里。对比中国一线城市,尤其是北京海淀区的这些新贵们,鸡娃的特点和出发点都可以对比一下,很有意思的。

  • tuppence
    tuppence2024-02-18 17:48:20北京

    可以和《出身》一书互为对照。对于美国特权阶层的教育途径和理念,从校内到校外如何开展堆砌。是的,我们看到了,如何利用资源的不断堆砌和运作,确实可以达到阶层不下滑的目的,但是中间留下的是伤痕累累的一代人。某些时候,我们的教育正在复刻着这样的路径,毕竟样本是活生生的。确定还要这样卷下去吗?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超高压超前学习的尽头是什么?在这个时候看到这本书,无疑是振聋发聩的一记警钟。

  • 四百击
    四百击2023-12-30 23:05:11安徽

    比我想的有意思,即使是美国,中上阶层的家长也和海淀家长一样“鸡娃”。作者可是实打实在上东区做过一百多个孩子的家教,而有人仅仅因为和藤校学生聊过天就觉得比作者更了解这些上层阶级的孩子,也是很有意思。

  • 阿深
    阿深2024-01-23 22:30:27山东

    从第一章开始,就能感觉到作者的字里行间有一种模糊的mean, or aggressive, or picky,读到后面终于明白,难怪如此,孩子有特殊障碍,而自己每周六天要穿梭于各种上东区家庭工作赚钱,那种身心俱疲感,以及时时刻刻都要重复体验永远无法克服(可能是根本都没有可能去尝试)的压倒性差异。更像是一本上东区教学体验日记。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