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幻象》(流行文化研究开山之作,普利策奖得主的超前预言,在真相被遮蔽的时代如何清醒生存)丹尼尔·布尔斯廷【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mumudancing
    mumudancing2023-09-11 12:00:17上海

    “国 jia目标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幻觉——但可能是我们时代最流行的幻觉之一。而我们真正的问题都是个体的问题。”

  • malingcat
    malingcat2023-07-11 08:26:00上海

    难以想象本书出版于1962年。60年过去,我们还是生活在洞穴里,被幻象所吸引,也被幻象所欺骗。布尔斯廷创造了“伪事件”“图像革命”等关键概念,本书启发了《娱乐至死》《景观社会》《消费社会》。布尔斯廷将看似分散的新闻、明星、景观、竞选、广告等组织起来,底层逻辑是大众对于变化的不知餍足、对于图像的深度入迷。新传学院的学生应该一读。

  •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23-08-20 11:49:09安徽

    信息爆炸带来的焦虑、蓄意策划的假新闻、伪事件、从造星到塌房……在这本出版于1962年的书中,布尔斯廷探讨了20世纪中叶美国流行文化发生的变化,今天看来却像是对当下的精准预言:“明星的坠落甚至算不上悲剧,因为他只是恢复原形,重归本来的无名状态罢了。”“图像革命赋予了我们能力,将所有体验都变成某种精神的口香糖,它们的甜味源源不断,带给我们被滋养的幻觉。”“现代建筑并不一定最好住,但肯定最上相。”“越是孜孜不倦地想让自己‘知情’,他们就越多地被伪事件蒙蔽。”布尔斯廷承认,他所批评的一切,正是基于人性的倾向和弱点。这些他自己身上都有。但他仍然坚定地提醒到,必须先发现自己的幻觉,而后才能意识到我们此前一直在梦游,付钱让别人用幻觉来欺骗自己。

  • 卡尔斯坦
    卡尔斯坦2024-04-26 14:17:28浙江

    世界是一盘巨大的预制菜和一台永动的复读机。

  • 居无间
    居无间2023-11-08 18:54:36上海

    “我们创造的世界越来越像一面镜子。我们的名人反映出每个人的形象;遥远的“冒险”不过是我们的投影,只是我们让自己准备好去期待的东西,如今我们还能用钱雇人做准备。形象本身成了彼此模糊的镜像。”

  • 灰狼
    灰狼2023-09-21 08:58:15重庆

    这本书说的就是我们在1960年代就已经进入了后真相时代 证明了事实总是先于理论表述50年

  • 真心速冻
    真心速冻2024-05-06 14:49:16北京

    启蒙《娱乐至死》《乌合之众》,成书于李普曼年代的讨论“伪事件”的畅销书,涵盖编造的新闻、合成的英雄、预先造好的观光项目、同质化且可以互相改编的文学艺术。对于旅游“用形象检验现实”的解读很有趣。中介化社会的二手时代、机械嚼食而不知其味的精神口香糖等破而不立的批判观点和出发于美国梦的主体性使其具有局限性。缺点:作为常识性写作其内容对于新传内部不再新颖;没有分析图像本身,而是分析现象,颇为市场化,“媒体并不独立于其他社会建制,而是更大的权力与经济生态的一部分。”

  • YUANYUAN
    YUANYUAN2023-08-24 21:08:52贵州

    1962年,博物学史学家的丹尼尔·布尔斯廷所著的《幻象》首次出版,这本对图像革命催生的人类伪事件的各个面向——榜样的丧失、名人的崛起;旅行者的丧失、游客的崛起;实体的丧失、影子的崛起;理想的丧失、形象的崛起——做了全面批判的书,很讽刺的,放在61年后的今日依然没有过时(甚至是有过之无不及)。这是书籍的幸,社会文化的不幸。

  • 刀叢中的小詩
    刀叢中的小詩2023-09-13 23:40:08北京

    《幻象》——这本写于六十多年前的书,依然适合于现在,其间不乏振聋发聩之语,我们依然生活在巨大的幻象之中。对于一个日过白扯过靶子编过空龙门阵养过小鬼的人来说,生活在一个信息疯狂爆炸的时代,很多生活之外的杂音,在消费主义的陷阱之中一点点地影响并侵入到我们的思维和某种生活里去了。它在意识的边缘,促使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去接受幻象,接受平常生活里不可能听到的某种咒语,它让我们不自觉地跌入别一世界,那个世界什么都有,唯独没有自我。

  • 桃花石上书生
    桃花石上书生2023-07-28 10:28:29江苏

    “制造这些充斥我们体验的幻觉成了生意。”“伪事件:不是自然发生;主要是为了被报道或者被再现;与现实基础之间的关系十分模糊;它的目的是一则自我实现的预言。”“我们不再能接受朴素的现实。”“我们的新世界,被制造出来让我们逃离单调的现实,不出意外地变得千篇一律,而且看来再无从中逃离的可能。””必须控制自己的期待,必须让自己准备好接收从外界而来的信息。第一步就是开始怀疑。“

  • 新经典
    新经典2023-07-13 17:29:28北京

    普利策奖得主丹尼尔·布尔斯廷经典作品《幻象》,中文版首度引进!流行文化研究的开山之作,启发了《娱乐至死》《景观社会》《消费社会》。全面剖析流行文化和大众传媒,从虚假新闻到造星运动,从文学改编到广告营销,回答你对当下生活的种种困惑。如果你不想被幻象愚弄,一定要读读这本书。

  • bookbug
    bookbug2024-01-11 15:34:48北京

    布尔斯廷所有代表作中,《幻象》是唯一没有被译介过来时就常常被引用的。这本因尼克松与肯尼迪选战电视辩论触发灵感的传播学著作总结回顾了20世纪上半叶美国目睹之怪现状——从事件到新闻、从宣传到包装、从名人到英雄、从选举到作秀,从梦想到幻象等领域的“制造”历史,不仅创造性引入了“伪事件”、“知名度”等后来被收入词典的开创性概念,让“因其名气而出名的人”成为“名人”最著名的定义,更影响了波兹曼、波德里亚、居伊·德波等学者的研究之路。而且,这本出版已逾六十年之久的作品也成了日后诸多新闻和传播事件的预兆,特别是在当下消息源泛滥成灾假新闻真伪莫辨的年代。在布尔斯廷的总结中,伪事件的特点如下:更戏剧化,为传播而策划,有利益驱动,更好理解,更易讨论,更方便见证,提供公共话语,可几何级数复制及衍生等。

  • blueshadow
    blueshadow2023-08-03 10:09:32北京

    60年代的镜像与当今的美丽新世界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不过媒介化,二手化,一以贯之。但想想吧,60年代后来发生了什么?年轻人追求真实,砸碎镜像,不惜死于疯狂。因此,文化的希望,要么是向外突破,要么就是内在的觉醒。 伪事件,是个重要的好词儿,很美式,也很全球化,演变到后边,就是更破碎的“后真相”。

  • 痰盂林
    痰盂林2024-02-25 23:04:55广东

    考据翔实 旁征博引 也和21世纪的人感受一致,有加速倾向 人是相信的动物,加上 有 才是抓手 用最感官 轻松的方式俘获人的眼睛 耳朵 嘴巴,就已经俘获它的心 越来越快速,规模化,个体已经不再重要,大众在合谋,资本更加狂欢 真相已经不再重要,一切都不可追溯,信息早已过载,选择和选择“不”是一种权力

  • 此木
    此木2024-01-31 20:12:25安徽

    有见地,但讲太多就后续乏力了,很多金句,较为毒舌。

  • 九月
    九月2024-01-21 18:02:01上海

    前互联网时代、甚至是前家庭彩电时代的媒介批评。原来那么多经典作品都在本书的延长线上。译介到国内有些迟了,本应与公众舆论、理解媒介、娱乐至死一同组成新闻学院必读书目四巨头。时至今日,追捧伪事件、名人、流行、形象的情况非但未见好转,反而随着技术进步愈演愈烈。语源考据十分难得,从旅行到观光是新颖的视角。种种先见之明仍然引人深思。

  • 书香辟雍
    书香辟雍2024-01-31 21:38:57广东

    2024年1月31日,留给《幻象》。在幻构的自我世界里,虚假变得真实,真实变成虚假。非虚构的反而被层层虚构解构。“大数据了解你。”活着活着,身份被固化,艺术被浅滩化,生活数据化,工作被点线化……原本鲜活的生命失去生机,原本柔软安宁的心变得焦躁游离,原本蓬勃的事业变成断档刹车……“无常是苦,乐对无常。”

  • April's day
    April's day2024-03-06 19:38:39广东

    虽说是读的非常快的一本书,但不是说本书毫无意义,全篇废话,相反,只是书中所讲的新闻业的伪事件,广告带来的幻象问题,在这个互联网甚至自媒体世界已经成为惯例,读起来简直就是现实的翻版,无方向感,以及草台班子等等

  • 登高自卑
    登高自卑2024-05-05 13:13:03北京

    搭配《娱乐至死》《拒看新闻的艺术》等一起食用更佳,都是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人类的生活和思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如何重新认清现实,回归现实。 这本涵盖的领域更广,涉及生活方方面面。不过最让我感到惊讶的就是作者提到的旅行者与游客、文学形式的消解与崩溃,这两章给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重新看待旅游、阅读和影视改编。

  • Way
    Way2023-07-22 08:20:21中国香港

    1962年的书,就已经对未来的社会做出了精辟的预测。这本书为后世很多本书和很多的概念提供了源头。而所有这些的源头,就是人类自身的贪婪,对现状的不满意,对极限的无止尽追求。读的时候,还是会因他不留余地的斩钉截铁而吓退几步。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