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俄罗斯帝国史:从留里克到尼古拉二世》(译林方尖碑)米歇尔•埃莱尔【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乐乐粉i
    乐乐粉i2024-02-13 20:10:32山东

    不适合小白。别被骗了

  • para
    para2023-12-13 17:36:57北京

    一翻开就被上册最后的32页64幅彩图震惊了,印刷精良,色彩还原度极高,乌克兰米迦勒修道院的屋顶金光闪闪,一瞬间击中对曾经俄罗斯帝国辉煌又波折历史的想象。 两册厚重的的帝国史并没有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面面俱到,而是着眼于宏观,聚焦于内政外交,从国家和帝国的背景着墨,启发读者自发思考这一背景下的经济、文化和宗教发展脉络。内容多而不杂,细而不繁,将早期的俄国政治史与沙皇政权的发展史徐徐道来。

  • 荆乐堂二爷
    荆乐堂二爷2023-12-22 00:07:27上海

    一部科普俄罗斯“从无到有”的历史巨著。跨度近一千年的历史,让我见识到了俄罗斯的变迁。在欧洲老牌帝国们虎视眈眈的爪牙下,努力成长,中途还遇到了“东方骑兵”——蒙古大军的训练,才有了伊凡雷帝、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大帝。当然了,更多的君主在朝代更替之时,都成了亡魂。本书的叙述有些累人的地方:注释太少,地图更少(这个问题难解决),最关键的是作者的写作手法,似乎是在弹钢琴,非常绚丽的指法,但是,对读者的要求较高,且容易粉转路人。不过,书中提到俄罗斯历史上的许多著名事件、人物都可以成为一个种草的对象,比如“血色星期天”,比如格里戈里.拉斯普京……

  • STARFISH
    STARFISH2023-11-28 08:58:57上海

    值得细细品读学习的俄罗斯历史!碑碑品质保证&张竝老师的翻译YYDS!

  • 重金属海王星
    重金属海王星2023-12-11 14:02:51山西

    市面上介绍俄罗斯历史文化的书并不少见,但方尖碑系列的这一套自有独到之处。 罗斯这个概念登上历史的舞台是从公元9世纪开始的,这也是本书叙述的起点。那时候我们现在既陌生又熟悉的“双头鹰”帝国甚至可以说还并不存在,但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西方”和“东方”一直不断对俄罗斯的塑造施加各自的影响,罗斯人在不断地选择中怎样成为一个我们如今所看到的独特的俄罗斯。 从留里克至1919最后一个罗曼诺夫倒下,作者想要呈现给读者的,是力图还原的真实和尽量多元的视角。讶异并惊喜的是书写的方式并非常规式的波澜壮阔,而是史料严谨的互相印证之中,各方观点的争论之下,一千年来罗斯人步步惊心、徐徐图之的脚步。

  • 殷顽民
    殷顽民2023-12-24 17:44:53湖北

    本书两大特点:一是对早期罗斯史不吝笔墨,彼得一世之前的时代占了40%的篇幅;二是类似日本汉学的写作风格(不是),名为通史,但并不一板一眼地罗列历代史实、追求论述全面,而是非常个人化地着力描摹政治体制的“性格”,包括沙皇、贵族知识分子、底层大众的代表以及同时代外国人的观察,还不时征引苏联时代和后苏联时代的官方历史阐释,揭示俄国人变化的自我历史认知,站在20世纪末俄国历史的延长线上回望沙皇俄国的发展轨迹

  • momo
    momo2024-02-14 05:05:36广东

    内容比较细,但翻译有些问题,也有些错误。这是读过的第二本俄罗斯历史。感觉这个板块还需要继续多读几本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全貌。 最近连续读了阿拉伯,以色列,奥斯曼的通史,感觉很不错,能更立体和全面的看待中东和东欧板块的过去和现在。

  • 条顿骑士列昂
    条顿骑士列昂2024-05-04 19:07:23山西

    涉及的视角比较广博,从立场上来看作者似乎有点偏波兰,有趣的是写作各段内容时作者会点评各种视角的观点,缺点是有时候会关注野史和八卦,某些术语还是有点奇怪,如果能找一名俄国史方向的校对统一下译名的话读起来会更舒服

  • Pinkler
    Pinkler2024-02-10 01:14:57河南

    读了三天,说实话可以入4但我就打3。原著首次出版于1997年算是与时代比较同频,而且本书几乎有一半的篇幅都给了前彼得时期,看作者分析各个俄式学家的观点也很有意思。但翻译我真的只能在宽容的情况下说还行,没有硬伤,但依旧影响观感,看到就来我已经陷入痛苦:我为什么要忍受这种翻译而不是直接去读克柳切夫斯基?

  • 薛宝钗的冷香丸
    薛宝钗的冷香丸2023-12-11 18:15:02山东

    本书以时间为轴线,跨越千年,以统治古罗斯国家的第一个王朝留里克帝国开篇,止于20世纪初“二月革命”爆发导致罗曼诺夫家族的倒台。从辉煌的崛起,到荣耀的顶峰,再到不可避免的衰落,细腻描绘了俄罗斯帝国的历史变迁。这期间,俄罗斯从一个相对落后的中世纪封建专制国家,逐渐转型为世界领先的强国,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俄罗斯帝国的视角。在主题与观点方面,书中对于俄罗斯帝国一些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的描述和评价是较为客观公正的,作者不仅关注帝国的政治军事成就,还涉及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至于叙事结构与写作风格上,在严格遵循以时间跨度为基础的原则上,不同的历史阶段皆有所跳跃,这样的方式使得整部著作的叙事结构鲜活而生动,富有感染力……

  • 赤羽
    赤羽2023-12-12 19:52:03北京

    好像我们的世界史中,俄罗斯是突然在彼得大帝的时候进入了我们的世界。那彼得大帝之前呢?之后呢?这个问题在上学期间并没有解决,直到读了俄裔法国作家米歇尔·埃莱尔的《俄罗斯帝国史》才算有了一个基础的认知。 这本书分了两部分,上部分是从862年,留里克统治诺夫哥罗德开始,一直写到第三罗马,彼得大帝登场。下部分是从彼得大帝写到尼古拉二世退位,整整1000多年的历史。《俄罗斯帝国史》的副标题叫从“留里克到尼古拉二世”,了解一战的可能对尼古拉二世相对更熟悉。而留里克确实是比较陌生的。

  • 初晓
    初晓2024-04-15 17:55:31山东

    一部沉甸甸的著作,其内容可谓精彩纷呈。 读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俄罗斯历史,还能了解其历史上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喜欢俄罗斯历史的,不要错过。

  • 南南的书斋
    南南的书斋2024-04-12 10:56:55江苏

    大部头期待

  • Aurora
    Aurora2024-02-14 15:29:15江苏

    终于看完了这部大部头书。主要讲述俄国的政治史,有些地方确实很晦涩难懂,让人觉得在看高中历史课本。指出历代沙皇执政理念:一是加强中央集权;二是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的历史,真是有奋六世之余烈的味道,即使战败失去领土,也在后代沙皇的手中重新夺回。而随着形式变化,俄国获得小罗斯,且奥斯曼帝国逐渐衰落,俄国又以第三罗马为理念渴求着黑海和沙皇格勒。而到底是先南下获得黑海周边领土还是先向西面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也成为沙皇扩张时候思考的问题(虽然最终都达到了)。

  • 晓木曰兮历史系
    晓木曰兮历史系2024-01-03 04:06:18福建

    20世纪初,在沙俄即将崩溃时,试图挽救帝国命运的首相斯托雷平曾经喊出过一句口号“请给我们的国家20年左右内外稳定的时间,20年以后,俄罗斯将变得让你们都认不出来。”苏联解体后,这句话也被用来承载很多俄罗斯精英的复兴梦,包括普京也曾经公开引用,并在互联网上讹传为“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普京是在2000年初任俄罗斯总统的。无论从“一世而道更”的规律来看,还是俄罗斯所认同的可以在20年稳定期后崛起的时间线来看,都到了不破不立的时间点。而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苏联解体最大的损失就是让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两个同宗同源的民族,成为了独立的民族国家。与关系一直良好的白俄罗斯推进一体化,用强力手段逼迫逐渐倒向西方的乌克兰“回归”便成为了俄国重新崛起的最重要标志。

  • Bob Dylan
    Bob Dylan2023-12-18 13:33:16江西

    149有点小贵

  • 婧然的大理书房
    婧然的大理书房2024-01-08 20:51:29云南

    碑碑几乎永远不会让人失望!好看!等我旅行回来写书评~

  • 连祁
    连祁2023-12-30 20:35:58湖北

    封皮好舒服!!!!! 补:确实不同的研究都有自己的偏向,怎么可以让自己走上正确的学术道路,并且得到别人的承认呢?同学说得好,自己写着高兴就行! 学法语不仅有助byzantine研究,too for russian his

  • 豪华七对11
    豪华七对112023-12-13 20:35:29北京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在欧洲我们是亚洲人,在亚洲我们是欧洲人。”这句名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古老帝国曾经的进退维谷,或许现在仍旧如此。对于一个俄罗斯人来说,过去是极端脆弱的,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他们恐惧面对那些记忆深处的悲怆与荣耀,假如一定要进行回溯,也只愿意为国家的强权政治欢欣鼓舞。而对于一位作家而言,直击历史的意义就在于进入时间之门,重回过去的政治。俄国人为什么不承认“诺曼人来访”?他们对拜占庭与鞑靼人的矛盾心态又说明了什么?当一本《伊戈尔远征记》摆在面前,为什么对手稿内容的争议远远超过传记本身?顿河草原上出现的蒙古大军,又怎样成为罗斯人冲破现实桎梏的工具?冲突贯穿着整个俄国历史,直至今天。它无时无刻不在表明着那些古老习俗的威力。一切都在改变,一切又都没变,唯有第聂伯河的滚滚激流,寂静无声。

  • Q
    Q2024-04-12 20:51:27江苏

    很功利地着重读了尼古拉一世之后的部分,作者对复杂的思想观念梳理也非常透彻。十月革命的巨变是一个里应外合、渐次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弥赛亚思想到村社崇拜,再到新人煽动暴力革命的变化,还有沙皇在外交军事上的失败、农奴改革的仓促潦草共同酝酿出了革命。尤其喜欢“新人们”这一节,写的像小说一样(褒义)。译者对俄语词的处理不好,全部都是按照原文采用拉丁语化的法语词,个别特殊俄语词还好说,俄语参考文献也是这样感觉有点偷懒。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