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文学之冬:1933年,希特勒统治下的艺术家》[德]乌维·维特施托克【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null2024-03-09 16:00:02广东
真正惊心动魄的是每章末尾的「今日要闻」: 「柏林今日新增流感患者超过1000人」 「2名共产党员被纳粹分子围殴,其中1人在警察局不治身亡」 「纳粹党高层担任当地警察局长」 「冲锋队袭击了一处聚会,3名共产党员被杀」 「街头枪战10人死亡,其中1人是在自家窗口观看时被流弹击中身亡」 「纳粹党以43.8%的得票率获胜」 「希特勒被评为科隆市荣誉市民」 「纳粹党在警方保护下,在街头焚烧反动书籍」 「冲锋队不再将罪犯交给警察,而是关在自家地窖或临时集中营里」 「第一座集中营建好,可容纳220名囚犯」 …… 讽刺而残酷的是,2024年的巴勒斯坦民族又是否有足够多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能活到战后,向后人讲述饱受虐杀的犹太人反过来对别人所进行的疯狂虐杀呢?——这一现实为本书增加了额外的沉重的时代意义。
- 时间之葬2024-02-17 16:54:56云南
只需要六周,一个人就可能永远失去自由乃至生命。90年前的这幅群像,实在是栩栩如生又具有镜鉴意义,希特勒上台之后,有人坚决抵抗,有人心怀幻想,当然还有人主动迎合。面对危险的时局,有人果断出走,有人不得已时黯然流亡,还有人像祭品一样留在本土。即便是这群最具才华和修养的人,在这样的突变时刻,其zz观念都可能幼稚得可笑。
- 黄海禺君2024-03-22 15:57:07广东
每个人都知道寒冬即将来临,每个人都知道,如果不走的话会面临厄运,但人总是容易有侥幸心理,也总是难以割舍原有家国的一切。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读这本书,对于今天的我们还是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读史可以明智,但是也需要配合上足够的行动力,纸上谈兵高谈阔论,却无法保全自身,不会变成烈士,只会沦为个人意志取代国家意志下的惨死鬼。
- 远子2024-04-08 10:31:46重庆
是真实的历史,但更像针对当今世界而写出的可怕寓言。在读者的印象里,作家通常是那类对变动之时局有深刻理解,甚至有预言能力的敏感人群。而本书呈现出来的作家们的迟钝、迷茫与妥协有力地打破了这一神话。当然就算你猜到了结局,也并不意味着你能规避风险。流亡也是需要社会关系的,当雷马克、托马斯·曼、布莱希特借助几通电话就能逃之夭夭时,那些住在柏林“艺术村”的无产阶级作家却只能等待被搜查、拘捕和杀害的命运。但不管怎样,本书还是以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了解政治和历史(即拥有现实感)对一个作家有多重要。当你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你就会逼自己发明更多的新路。
- 文无第一章会之2024-04-05 10:33:06浙江
不要抖机灵,不要耍个性,不要觉得找不到你(doge)
- 胡小猴2024-04-02 14:37:09江苏
这本书竟让我联想到《流动的盛宴》,可以称作暗黑版、恐怖版、人心惶惶版《流动的盛宴》。读这本书,是一场心灵的冰桶挑战。
- 阿吉2024-03-30 15:38:25江苏
所有的政治颠覆都以话语权的争夺和意识形态的灌输为先,所以首当其冲的总是艺术家和文学工作者。这本书就在讲纳粹掌权后任何对民族主义和极权统治持反对意见的文艺工作者会面对怎样的命运。大网逐渐收紧,自由一点点丧失,生存也岌岌可危。本应能狠狠震撼到我,可惜我是个见多识广的中国人。
- frozenmoon2024-01-19 16:49:55北京
只需要一个年假的时间,诗意就被狂热取代。在系统性的暴力与躁动之下,文明之声太过弱小,优雅与尊严像个笑话,艺术家们即便创造过再伟大的作品,除了死走逃亡别无他法。这本书的语言里有一种紧绷的节奏,不蔓延、不展开,冷静得近乎冷酷,在最悲怆的时刻戛然而止,悲剧的意味就升至顶端。人类能记住灾难并阻止其再度发生吗?恐怕只是愿望和童话。
- drunkdoggy2024-05-04 18:28:12山东
大部分女性都非常勇敢;大部分做过记者的作家都非常清醒和坚定;更喜欢罗特了;很多著名大作家都让人失望;让人失望的人往往在战前战后都过得很好,他们会像变色龙一样变幻粉饰自己的立场,即使托马斯伯恩哈德也不清楚贝恩在大历史中的真面目;历史正在上演世纪轮回,连每天增加的流感病例都与现世如出一辙;他们多么惧怕文学艺术尤其是讽刺啊(握笔的人是多么有力量啊);“我要留下。就让他们来抓我吧。我考虑很久了。我要留下。”留下的人被历史遗忘了名字,但总有人会记住TA。
- 灵儿在教书2024-03-25 09:06:07福建
“太多太多的作家沉默了,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决定所有人命运的转折。”
- 祝羽捷2024-02-10 13:53:03上海
原来接近日记体,读得心跳加快,很是紧张,也许正因为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这种时间的紧迫感才渗透在每一个情节中。1933年的德国冬日,独裁统治下的作家、艺术家们经历了命运的转折。这段历史不仅关乎那些被迫逃离、牺牲或在逆境中求生的个体,而是深刻揭示了当个人在历史性时刻面临抉择时的艰难。本书旨在还原历史现场,通过艺术家们的日记、信件,展示他们的亲身经历,反映了试图捍卫法治和民主之人的遭遇。它揭示了在纳粹压迫下,如何从不知所措到最终的政治顺从,以及这一过程中艺术家群体的精神丧失和道德沦丧,从而引发对现实选择和精神价值的深刻反思。
- 云破月来啥弄影2024-03-25 15:52:38北京
看得胆战心惊的逐帧快放断裂史全景图,魏玛时代现代文艺的多元繁华一朝覆灭,纳粹雷霆暴击下文坛凋残风云四散,流离与退守,陨落与迷狂,从此远望当归,从此笔墨泣血,从此愁肠永结
- 万有引力2024-01-26 00:12:48广东
我们必须等,等一个取决于诗的质量,而非政治狂热的时代; 这是德国文学的冬天,也是全世界寒冬的序幕。
- 法妹儿2024-03-25 12:37:46上海
构思巧妙,叙述聚焦,标题的冬天,对应着所叙述的1933年冬去春来的时日。后记里托多洛副说的好:如果对过去的回忆,被用来在邪恶和我们之间竖起一堵不可逾越的墙,那么回忆就毫无意义。
- 耐克内衣2024-03-11 01:52:03湖北
把很多熟悉和不熟悉的名字串了起来,现场感很强。确实,对于身处1933年现场的人来说,历史的走向是他们无法看清的,其实此刻的我们不也是一样?
- BBpanda2024-04-16 21:34:50日本
且看谁跑的快
- 格瓦拉2024-03-20 10:25:13四川
1933年小巷 寒冬彷徨 世界在纳粹的前进下惊慌 打字机继续推向 接近危险的那下一行 诗歌笼罩了惨淡的雾 飘向枯萎的树 沉默的对我哭诉 菩提树大街上的女神像 冲锋队员的臂上 鹰徽的徽章 微亮 无人愤懑声响 深夜的拜访 邪恶 在勃兰登堡的月光下 血色的开场
- AngeticalBiz2024-04-07 19:56:29辽宁
时代本身才是最好的恐怖作家。明智审慎地趁早流亡、犹豫逡巡到最后关头、打定主意为信念殉道、甚至满心欢喜地养鬼吃人,面对解开封印的恶魔,人们当然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做法,然而那个最诱人的词:抵抗,却只是一种奢望。声音将淹没在无数的声音中,高举的手将被利刃斩落。更不必说,平凡的日日夜夜,堕入烈焰四起与血色盈天,其急骤可能超出任何人的想象。置身宁静的黄昏之中,即使察觉光的消失,也无法断言不过一片乌云蔽日,还是长夜来临的序幕。更何况,那黄昏里夕照拂过,虽有凉风吹袭,依旧温柔得教人不忍逃离,又无边无际到让人难以逃离。
- Laputa2024-04-25 14:46:34北京
知识界自由表达的共识一夜之间就可以消失,尤其是文学院的两次会议,考验每个人的底线,和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如出一辙
- 西峰秀色2024-02-13 19:13:53北京
帮我慢慢合上《文学之冬》长舒了一口气。这本仅300页的书。所带给我的是历史的厚重与思考的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