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焚书:知识的受难史》(智慧宫)理查德·奥文登【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loveherby2023-11-28 21:22:33广东
看看这本书的内容再看看大陆版的书都要阉割 不觉得好笑吗
- null2023-11-11 23:51:19广东
作者视野这么窄,就只记录西方历史中那么几件破事,也好意思起个这么大的标题…… 另外一个有趣的细节:作者描述了东德对知识自由的钳制,却只字不提西德在吞并东德之后,大规模焚毁马列著作的「焚书」行径,哈哈哈,这书的名字不是叫《焚书》吗? 比起被焚毁的书籍,更可怕的,似乎是作者这种片面陈述事实甚至隐瞒史实的春秋笔法吧——如果记下来的历史净是些歪曲虚构的假话,那留着不烧又有什么益处呢?
- 宝木笑2024-02-19 14:05:14山东
焚书,更多的可怖性在于这个行为本身的符号性和象征性。奥文登详细记录和阐释了这种可怖性背后的深层内涵。这种行为不是个体行为,而是一种群体行为,是一种统治意识控制和规训的胜利——无论这种统治意识是政权属性还是宗教属性,体现出群体对某种意志的顶礼膜拜。从英格兰宗教改革运动对修道院藏书的打击,到德国纳粹开展的焚烧犹太典籍运动,熊熊燃烧的烈火映红了群体兴奋的脸庞,他们坚信自己行为的正义性和正当性,他们坚信自己正在做着一件“高尚的伟业”,他们甚至感到了某种自我升华和跃迁,他们为自己竟然可以堂而皇之地批判和破坏知识和思想而欢呼雀跃。从这种意义上说,焚书是人类最可鄙的双赢之一,是镰刀和韭菜的荒诞狂欢。本书唯一的遗憾也许在于,没有将外延延伸至当下的网络环境——网暴等现象又何曾不是另一种模式的焚书?
- 青灯夜读2023-09-10 16:40:20内蒙古
想起了中国古籍十大厄运 (1) 秦始皇焚书坑儒 (2) 项羽纵火攻秦宫 (3) 汉王莽焚典籍 (4) 董卓发乱燔荡洛阳 (5) 刘石乱华洛阳再燔 (6) 梁元帝悉焚天府书 (7) 安史叛乱掠长安 (8) 靖康之乱,金人劫典籍 (9) 清帝大兴文字狱 (10) 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 无论古今中外,水火虫蠹都是知识的受难史。只能希望书中提到的那些情况不会再出现,但终究这可能只是一种奢望。
- 后浪2023-07-14 10:58:36北京
“哪里有人放火烧书,最后就会有人放火烧人。”
- 新京报书评周刊2023-08-21 11:44:05安徽
理查德·奥文登的《焚书》讲述的是一个个令人心痛的书被毁灭的故事。本书的作者揭示了一个事实:历史上大多数毁书暴行并非出于愚昧与狂热,而是有组织计划的恶意为之。就像古代世界最丰富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中的数万书卷被占领者下令分发到四千多个浴场当作烧水燃料,直到六个月才烧尽——如果没有足够的执行力与耐心,这样的大规模的毁书行径无法完成。同样,1933年德国柏林大学生的集体焚书“狂欢”,则是这些青年学生为了讨好新政府而精心策划的一场具有宣传目的的表演。1992年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下令用燃烧弹炮击波黑国家与大学图书馆,则是他摧毁波斯尼亚战略的一部分,他企图通过毁灭那里历史与文化的知识宝库,来抹除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
- danyboy2024-06-22 00:54:57北京
这里所谈论的“书”,并不仅仅是书籍,还涵盖了档案、手稿等。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会特意毁灭这些呢?不仅是对思想的敌视,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试图抹掉一个族群的记录、一段历史、一些记忆;不仅是统治者、侵略者、敌对者所为,还有一些是作家对日记、信件的销毁;也不仅是愚蠢者的无知,更有聪明人的心计。总而言之,焚书是一种对历史的修正,从而试图修正未来。
- bookbug2023-08-17 21:46:52北京
是我喜欢的选题和写法,围绕西方焚书史写知识的受难,目的是提高公众对保存知识重要性的认知。尽管古今中外焚书动机各异,但对文化的抹杀是最直接的原因。在中有秦孝公与始皇的两次或明法令或统思想,有梁元帝无能狂怒迁恶于书,有乾隆明修四库暗焚异端;在西有宗教改革各自视对方为异端邪说除之务尽,有英格兰远征军火烧华盛顿国会图书馆震慑征服,有二战德国对鲁汶大学的两次焚毁和对整个犹太文化与宗教实施的从人到神之毁灭,有塞尔维亚在萨拉热窝对波黑国家与大学图书馆的轰炸和对整个波斯尼亚文化的根除。书中还写到文学作品的焚毁(克伦威尔信件、拜伦自传、拉金的日记)与抢救(如果说休斯对普拉斯文学遗产的删改是精致的利己主义,布罗德对卡夫卡遗愿的拒不执行则是莫大的勇气和远见)。作者说知识的保存归根结底是对未来的信心,深以为然。
- ドーナツ2023-08-19 21:43:18河北
读之前多好奇多期待读之后就有多失望
- 印記城的郝川2024-03-14 14:43:28
一顆星扣在刪減上
- 蓬蓬2023-06-21 08:55:37中国香港
智慧宫022。牛津大学主图书馆馆长理查德·奥文登汇集多方资料,讲述三千年来人类焚书和救书的辛酸血泪史:从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式微到宗教改革对英国修道院藏书的打击,从拜伦的手稿被毁到违背卡夫卡的遗愿。除此以外,本书也提到信息时代数据保存的隐患,如腾讯和阿里巴巴等巨头公司对用户数据的不当使用。作者也向整个社会提出倡议:凝聚制定公共政策的共识,并为这些重要的知识保存机构争取该有的资源。
- 贫贱忙卒2023-08-10 22:02:21江西
可以和书籍秘史一起看。
- 韧勉2023-08-11 16:01:18北京
本书是一本探讨知识档案留存与消亡历史意义的出版文化史著作。作者理查德·奥文登指出知识文献档案的保存与流传具有五点社会效应,第一,它们支持整个社会和社会内部特定社群的教育。第二,它们提供多样化的知识和思想。第三,它们通过维护关键权利和鼓励决策中的廉正,以支持公民的福祉和开放社会的原则。第四,它们提供了一个固定的参照点,允许人们通过信息透明、核查、引用和复制来判别真相和谎言。第五,它们通过保存社会和文化的书面记录,来帮助社会确认其文化和历史身份。当文献被毁灭时,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重要历史人物的研究深度都会收到伤害。当一份珍稀文献重新大白于天下,又会改写历史。21世纪数字档案的兴起延长了文献的寿命,但是复杂的数据信息与加密模式对于档案留存又是一把双刃剑。
- 凯莉杏菜☁️2023-07-15 23:06:39北京
我的第一部译作 嘻嘻嘻嘻嘻嘻嘻嘻😬😬
- Tlacatecolotl2023-08-12 13:08:12浙江
和预料中的内容不太一样,不过也蛮有意思的。购于本地图书大厦,曾经暑假经常在里面蹭书看,这样的日子已过去好久
- 鲸背月色2023-08-14 20:20:13贵州
没有一本书是“神赐”的,没有一个人进入你生命的时候说好了必须是暖融融一团欢喜,他们都携带着心碎、愧疚和浪费的钟点。
- 巴特2023-08-15 07:59:54云南
大失所望!!!
- HeliumTrois2023-08-14 16:56:33上海
每一个章节其实都可以做很多深刻的讨论,不过书的最后一些章节对于电子信息(网页历史、社交媒体信息、电子档案等)的保存的讨论值得特别思考。 背景:这本书正好看完于河北出版社图书因为洪水损失惨重和上海书展即将开幕之际
- 尤里卡2023-08-09 21:19:50河北
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梳理了“知识的受难史”,从亚历山大图书馆的日渐式微,到英格兰宗教改革运动对修道院藏书的打击,再到纳粹政权对犹太书籍的焚毁,书籍的受难史,也反映出了人类文明曲折的发展史。就像海涅所说,“哪里有人放火烧书,最后就会有人放火烧人。”因此我国秦朝有“焚书坑儒”之说,焚烧的是书籍,是知识,本质上则是对人类文化的打击,也是对人类历史的逆反。
- Me I am Gabriel2023-08-08 22:56:53贵州
古有焚书 今有pao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