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战争、法律与现代世界的形成》[英]琳达·科利【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韧勉2024-05-05 23:04:25北京
本书的出版十分应景,作者琳达·科利指出美国影响欧洲发展,乃至是世界政治演变最重要的遗产并非是独立宣言的起草,而是美国奠定了一种通过不断制定新的宪法,通过一次次的宪法修正案的提出,为其政权统治人民提供更为全面的全力保障,从而维持其政治统治的操作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女性的权利并没有随着社会进步而更加自由,反而因为规章制度越来越设限,权利一点点被剥夺。这种通过制宪运动的统治模式后来在欧洲,尤其是拉丁美洲与日本被大量践行。科利隐晦的表达了拉美一段时间内长期的军政府统治,以及二战时期某些国家、甚至某些国家进入战争模式就会采用所谓特殊体制,均与制宪运动的推广存在紧密联系。
- Cooltree2024-05-05 23:01:39上海
宪法的形成 一部全球史。先在的标题显然是编辑的产物。历史叙述的张力范围过于宏大。可以看到多位历史学者的思想足迹。包罗万象肯定是全球史的特色 但更需凝练。 几处翻译谬误,不失为一部有深度的作品
- 修女姐姐2024-05-10 19:53:51上海
看着好累
- 唐子书2024-05-26 15:36:29河南
本书重点是 warfare 和 constitutions 的联系,这种关系参与了 making 现代世界的过程。书中通过对欧美非洲、太平洋岛屿等各地政权建立宪法过程的探究,论述了战争对宪法形成修正更迭的强大推动作用,也指出宪法对某些战争的动机、必然性、合法性的构建和支持。作者明确阐述了 constitutions 的工具性,同时又怀有面对“圣谕”般的皈依心理,或许因此在论证成文宪法的必然性上略有不足;对中华文化圈研究的缺失则使研究范围的“全球性”和视角的“客观性”有所打折。对日本的论述也带有较重的个人意识色彩:对日本政治思想与成文宪法方面的努力和影响给予了肯定,但赞誉日本二战时的侵略行为“客观上对未来独立运动有必要助益”的观点却需谨慎对待。研究视角新,内容较充实,系统性略差,观点辩证看。
- 陆钓雪de飘飘2024-05-17 20:04:28山东
印度的记录显示,日俄战争之后,一些家庭为新生儿取了和得胜的日本海陆军将官相同的名字。印度领导人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后来回忆(至少是选择去回忆),“日本人的胜利激起了我的热情,我思索了印度和亚洲摆脱欧洲奴役,获得自由的问题”。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自17世纪以来不断遭到俄国蚕食,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疯狂地收集日俄战争的影集,珍藏在伊斯坦布尔的宫廷图书馆中。此时在英国控制下的埃及,民族主义者、律师、记者穆斯塔法·卡米勒在这场战争发生后就用极大篇幅加以报道。日本最终获胜只是确认了他对这个国家和1889年明治宪法的慕之情。他写道:“日本令我们惊叹,因为这是第一个利用西方文明抵制欧洲帝国主义对亚洲所谓'保护’的东方政体。”对当时的一些人来说,日本战胜俄国是极受欢迎的事实,因为这似乎逆转了压倒性的种族等级制
- Pecari tajacu2024-06-24 09:12:16日本
为什么不用原标题呢?
- 虾米2024-06-25 10:32:27上海
本书迥异于别书的一个突出观点是,作者认为成文宪法的制定与革命、共和思想、民主制度、国家建立、民族主义的兴起,关系不大,而与战争尤其是大规模陆海混合战争,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战争作为催化剂,使得上述说到的革命、共和……等等,变得突飞猛进,愈加激进。作者指出,相对于抽象的思想转型,混合战争引起的是更为具象的实打实、肉捶肉的现实需要:宪法作为交易,男性公民被科以更重的赋税、兵役、劳力,作为补偿,他们得到投票权,女性则被排除在外。但成文宪法也是一把双刃剑,倒逼国家按照自己所作的承诺作出政治和经济上的重大改革,否则将面临来自国内外更大的压力。这本书的另一特点是打捞起加勒比、南美,尤其是太平洋和非洲的宪法实验,它们在性别、种族、信仰方面有着远比西方更为包容和进步的面目,令人击节赞赏。
- 刀叢中的小詩2024-06-13 23:06:21北京
《战争、法律与现代世界的形成》——现代文明的普世价值是如何形成的,以战争破之,以法律立之。几百年来,法则天下之公法,可谓浩浩荡荡,势不可挡,在多元中形成共识,从欧洲逐渐蔓延到世界各地,乃至太平洋诸岛。本书提到的康梁,保皇虽保皇,对于宪政颇有卓识。1903年,梁启超在日本,发觉凡是权力都可以形成专制,无论君主与民主。君主不论,民主体制亦有两种可能,它可以是宪政的,也可以是专制的。专制与非专制,一以宪法之有无为断。对应专制的不是民主,而是宪政。后康有为在辛亥革命后见诸法律之蹂躏,睹政党之争乱,慨国粹之丧失,认为共和必不能行于中国,办一杂志名《不忍》,的确如此。
- 万人迷!2024-07-04 02:04:39湖北
高水平之作。谈古论今,而且是真正的全球视野。
- KCRISS2024-07-04 04:34:52加拿大
看封面这尿性就知道是后浪,删掉Constitution一🌟不送
- 雾凇2024-05-19 23:47:09北京
很好的主题,讲述成文宪法和宪政制度的世界发展史。 作者主要分析在海陆混合战争即战争的规模扩大、范围呈现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由于战争负担加大、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性更强等剧烈后果,促使欧美亚非等诸多国家逐渐开始制定宪法、进行政治和社会改革,印刷术也促进18世纪中叶及以后成文宪法、法律文本的传播和在世界范围内的互相借鉴。其中,不乏像拿破仑这样利用宪法作为扩大帝国工具之人,但世界各地涌现出的大量宪法文本虽然寿命未必长久,但确实传播了新的思想,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认知,促进了现代世界政治制度和格局的形成。
- 竹汀瓯北西庄2024-06-04 06:04:20河北
琳达科利是我最近非常非常喜欢的学者,正好前不久才读过繁体字版,这次就草草读了一遍。原书名是the gun the ship the pen,枪炮(战争)船舰(全球化)与笔墨(印刷业),汗青堂反而把副标题当成主标题,并且“宪法”烫嘴不愿意提,看了一下翻译问题挺多,有些可能是故意(我想多了就是机翻)。作者以七年战争开始以案例的形式归纳出一个成文宪法的诞生模式:因战争产生殖民地,殖民地赋税问题引发革命,革命之后形成新的政权,随着新政权而来的是新的成文宪法,而全球化使得这个模式在十八世纪传播到全球各地,印刷业的发展又让宪法成为一个由上至下的全民性政治号召和动员。读过的琳达科利的两部作品都是有真正全球史眼光的作品,我都很喜欢,这本书里更直观的感受是“文明诞生自野蛮”,由血腥的战争而产生代表文明的宪法
- 把噗2024-06-01 17:25:49北京
枪 船 笔 现代世界的形成
- 阿梦2024-05-16 09:00:01浙江
以宪法作为技术看宪法对于海地、美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哪些促进作用。宪法不同于前宪法时代的法律的重要差异在公民的概念,以及通过纸质印刷宪法对国民进行的大规模的政治动员。公民这个概念并非近现代的发明,它一脉相承古希腊对公民的偏颇定义,将公民限定在特定性别、种族的人身上。宪法好像较前宪法时代的法律更文明、更进步,具有不断自我完善的空间,但也为朝令夕改留下余地。
- 仰望与思考2024-07-31 12:54:23河南
内容还行,哪怕是被删减之后,这本也还是值得一看的。唯一不爽的就是翻译不行,很多地方翻译地云里雾里的,读上几遍都还读不出个所以然。还好微信读书上有位热心读者给标记出来,阅读体验才显得流畅一些。感谢这位热心的读者做出的贡献。
- 极度蓝旋风2024-10-29 14:23:44上海
写得比较混杂,不过有些新颖的视角有点意思
- 殷顽民2024-05-06 13:57:49湖北
《英国人》是我逢人必推的佳作,这本实在无力吐槽,如果往后这本评分比《英国人》高,那我只能说如今豆瓣也就这样了
- metrics2024-07-10 22:47:22海南
战争促动宪法的传播,宪法固定战争的成果,船舶是全球化的管道,也运输宪法。作为一部全球史,写得有些散,几个事件在不同章节反复出现,译本也是很大的问题。
- sojeuhe2024-08-17 15:05:21广东
有点难评的一本。首先法本身就是大众寻找最大公约数通过让渡一部分权利而达到让绝大部分人享受稳定生活的一种民众公约,而战争的本质又何经济与权利等一系列复杂的东西强相关,所以嫁接到“战争成就了宪法”这样的论点就有点可疑,毕竟法律是主权人的共同意志,而战争并不是;其次别的国家关于宪法的起源和订立另说,日本作为其中一个典型案例不禁让人怀疑作者真的有关注日本嘛,对于二战后这个主权都丧失殆尽的国家宪法真的可以辩证地看。最后,书中没有任何关于中国的法律演变论述,就敢说全球视野,真的笑死…
- 泛泛读书2024-06-08 12:47:58江西
《战争、法律与现代世界的形成》这本书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战争、法律与现代世界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框架。它让我们意识到,在现代世界的形成过程中,战争、法律和文化等多个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今天我们所处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