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少年照护者》【日】每日新闻特别报道部采访组【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kokomi
    kokomi2024-02-21 17:24:16浙江

    老龄化的后果

  • 国王KING
    国王KING2024-01-30 11:39:10广东

    似乎很难想象一个这样的世界,稚嫩的孩子们承担起了过重的承认,被迫放弃了童年,提前成人。然而这样的事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别具一格的非虚构创作。

  • Mason
    Mason2024-03-10 09:23:38浙江

    就像后记所说,写实太少,写了很多无聊的所谓“业内”内容。

  • 狗腿子
    狗腿子2024-02-18 01:56:09广东

    日本的纪实作品不断在表明,当他们了解知道一些社会现象且需要为之努力改变的时候,他们是真的会去行动起来,哪怕这件事到最后没有办法去做好,他们也想为所处的这个社会做点事,我就特别佩服这点

  • 阿梦
    阿梦2024-02-21 16:56:28湖北

    【与木木共读一本书NO.171】在这个人被异化得进一步是产品,退一步是工具的现代社会。世俗意义上的幸福生活是不允许有意外发生的生活。祖父母、父母亲、兄弟姐妹,但凡一位家庭成员身心失能,在提倡儒家孝道的东亚社会,原本应该被照护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就会被架上成年人因经济问题、人力问题空出来的照护者的位置。人们习惯将此归为个别情况而非社会问题,视而不见少年照护者照护家人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在社会前进的队伍里掉队这一结构性的问题。一个良好的社会是会为弱势群体不断完善它的法律法规、福利制度、社会职能,在人跌倒的时候及时地扶人一把。分配正义不仅包括物质类的收入、资源、位子,还应包括非物质类的权力、机会、尊严等等。这是少年照护者系列报道的报道初衷,也是持续跟进体现出的未来希望所在。

  • 想像你一样优秀
    想像你一样优秀2024-02-24 22:16:44广西

    这本书是讲少年照护者的,就是家里发生了一些变故,未成年不得不照顾生病的家人,从而在学业和家庭里挣扎,他们十几岁的肩膀扛起了成年人的担子,被影响的不止是学业和健康,还有未来的职业之路、人生的选择。 这本书后面编排比较混乱,原来这个节目组做这个节目换了四拨人,不过还是值得一看。

  • 薄荷绿
    薄荷绿2024-03-10 15:22:46山东

    接受采访的年轻人最想告诉在照护家人的湍流中挣扎的少年照护者: 如果你不能善待家人,不是因为你不够好,千万不要自责。 不要独自负重,肯定有人会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如果你不想吐露心绪,就不要强迫自己开口。 好好珍惜身边的朋友,做运动、听音乐,珍惜你喜爱的一切。 总会有人拥你入怀,所以,要心存希望,不要放弃。

  • 心悦良言
    心悦良言2024-03-11 14:41:21广西

    他们就像被人遗忘的天使,在天真无邪的年纪却要肩负起家庭的重担,他们的事迹未曾得到人们所熟知,他们的辛劳也未曾得到人们所理解。 阅读本书之后,或许我们更加应该了解他们的生活,熟知他们的状况,帮助他们摆脱这样的生活困境。 每个人都有权利去怀抱自己的梦想,或许他们并不想被知晓,但需要被看到。

  • 云深不知处
    云深不知处2024-03-03 22:13:27四川

    为什么日本的少年照护者这样的累。作为发达国家,日本深受新自由主义影响,个体承担了许多无需自己承担的责任,身处东亚社会,日本又深受儒家社会伦理影响,个体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有着“长者为大,孝为先”的家庭文化,最后加上日本传统中的不给别人添麻烦。这三样杂糅在一起就产生了文中的少年照护者现象。想到了非洲的少年照护者,一家10口人挤在一个逼仄的房间,几岁的儿童就要照顾弟弟妹妹和长辈,但为何他们自己不觉疲累,身为穷人,他们的时间是最不值钱的,又不用接受教育,每天有充足的时间来照护他人。身处内陆深处,穷乡僻壤,资本主义的影响体现在个体身上还不是那么强,没有外界的各种诱惑,作为照护者心理上自然不易因为对比而失落甚至抑郁。话说,童年少年的概念本身是现代社会才有的,所以少年照护者这个概念完全是多余的。

  • 此情书大卖!
    此情书大卖!2024-02-25 21:04:13山东

    一项政策出台的过程。我们也有这样的过程,但基本都是宣传的时候大家才知道,一般都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过程,如果没有调查记者的存在,公众不会知道其经过。刊登出来的,基本都是结果。没有公众参与但是涉及公众利益的政策,过程需要透明。希望这些过程不再是内部流转的秘密,而是调查讨论乃至争吵斗争的结果。希望看到我们自己的这样的书。

  • 闻夕felicity
    闻夕felicity2024-01-26 14:23:05美国

    未成年人被迫“撑起一个家”,照顾因病或精神状况失能的父母和祖父母、或是拉扯更为年幼的兄弟姐妹。“少年照护者”,Young Carer,这个词终于给了这些孩子一个名字,一个身份认同,从而让更多身处困境之中、孤身挣扎着的孩子们得以识别自己的困境、看到解决的希望、发出呼喊,也让更多想要帮助他们的人(无论是公职人员、教育从业者、社工还是普通的好心人)得以围绕这个核心身心探索帮他们缓解压力、分担责任、替他们赋权、拿回他们自我发展的机会和资源的方法。菲力浦·阿利埃斯曾经在《儿童的世纪》里梳理了儿童期作为一个概念是如何在中世纪之后才出现的。作为一个普遍社会现象的“少年照护者”让我不禁怀疑,后工业化时代造成的贫富差距分化、传统家庭的分崩离析是否已经给中世纪末以来才被珍视和保护起来的孩子们敲响了丧钟。

  • 渡水崖
    渡水崖2024-02-26 21:15:24河北

    不要生……

  • 东林皆石
    东林皆石2024-03-02 21:54:11浙江

    日本每日新闻特别报道部采访报道少年照护者的境遇与心声:“在家庭成员需要照顾时,承担起成年人应尽的责任,如做家务、护理家人、给予家人情感支持的未满18岁的少年儿童。需要照护的家人常为身患残疾或病重的父母、年迈的祖父母,也有兄弟姐妹或亲戚的情况”“低出生率、人口老龄化、经济衰退、生活压力巨大…少年照护者的出现,可谓这些问题集中爆发的结果和缩影性呈现,这不仅是日本的社会现状,也是我们或许尚未关注,但已然存在的事实”

  • kobe
    kobe2024-03-02 15:58:57北京

    在中国这个问题也会越来越严峻。

  • 连木木
    连木木2024-02-21 16:56:31北京

    【与阿梦共读一本书No.171】在其他纪实书中读到过相关内容,所以其实有所想象,然而还是被他们的存在率惊吓到。而且正如书中反复检讨到的,这种现象并不简单是贫穷、低出生率、人口老龄化等产物,它还关联到地方共同体弱化、社会意识度缺失等结构性问题;而通过细分类别,祖辈、父辈和兄弟姐妹的照护都不在少数,同时也并不应该仅以照护者是否成年来做硬性切割(可是真的有很多小学生啊泪目)......采访小组历时3年,从地方到全国做着一点点的铺开、推动和努力,属实难得和可歌。

  • 陆钓雪de飘飘
    陆钓雪de飘飘2024-02-06 15:15:34浙江

    三重县一名33岁的女性在十几岁的时候,不仅需要照护小自己一岁、患有脑积水的妹妹,还要照护患有老年抑郁症的祖母。这名女性的父母均患有疾病,因此,照护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每天除了上学,她还要给妹妹做饭、洗澡、换衣服,她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自己怎样才能不痛苦地死去”。不过,“因为学习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事情,所以,我用学习来调节自己的心情。另外,朋友们的友情也是支撑着我活到今天的动力”。福冈县一名35岁男性的父亲患有脑瘫,母亲患有小儿麻痹症,妹妹患有不治之症。他从记事的那天起就在帮忙做家务。由于不能兼顾学校的学习和照护家人,他患上了焦虑症。“没日没夜地照护家人的生活让我痛不欲生。不知道人们是否能够想象,在这世上还有像我家这样的家庭。”他在信中写道。在读者来信中,也有来自被照护者的信件

  • kido🖖🏻
    kido🖖🏻2024-02-06 13:39:31北京

    这不是《无人知晓》,却也是没有被社会广泛关注到的“未成年人照护祖辈”的少子化社会问题。这些孩子的困境除了需要舍弃童年被迫长大,更难的是这种照护行为往往被看作是“孝顺”而无法获得外界帮助。

  • Eva
    Eva2024-02-07 00:35:30广东

    勉力在激流中奋进不往下沉。建议联动《看护杀人》《失智失踪》阅读。在少子老龄化的日本社会,有一群人被掩盖在社会的阴影里,成为“透明的存在”。他们是原/现少年照护者,即挑起照护年老体弱的长辈(特别是认知障碍或行动不便的)还有照护弟妹(不容忽视)重担的未满18岁的少年。照护工作占据了他们很大部分时间。其身心健康也因照护时长+被照护者的情绪波动变得疲惫不堪。他们年纪尚轻缺乏社会经验,误认为这是理所应当揽下的家庭责任,加之“家丑不可外扬”,让具体照护情况几乎不被学校和社会各界可见。学校老师可能忽略个别学生成绩下降,逃课请假或睡眠不足的异常情况,也不清楚学生放学后的家庭情况。种种因素使得照护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渐变得不堪重负,甚至出现看护杀人的悲剧发生。采访报道让他们变得可见。望对症下药提供援助让曙光再现。

  • 麒麟
    麒麟2024-01-29 23:05:53北京

    《少年照护者》这本书偏纪实,把这个问题,从记者的发现,到深入调查,到努力引起全民重视,到出台福利政策帮扶,整个过程讲述了一遍,写的非常平实,让人能看进去,也能看到他们的努力。有一句话我感觉非常对,就是,“能发声的人问题还不算严重”,你看现在网上各种声音,什么权吧什么主义吧,你记住,那些能喊的往往还不是问题最严重的人群,真正的苦难的人群,连发出声音的机会都没有,有那么一群人能去挖掘这些苦难反映这些苦难,去捞一把,这些人才是真菩萨。我觉得这本书不错,值得看一看。

  • [已注销]
    [已注销]2024-02-07 18:35:30江苏

    以后不能看这些致郁系的书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