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看不见的陪伴:与微生物共生的奇妙之旅》【法】马克-安德烈·瑟罗斯【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麒麟
    麒麟2024-01-28 23:04:27北京

    如果我们不读这种透彻的书籍,总觉得很多自然界的事很搞笑,但读了,忽然就找到了原因,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吧

  • 横转中子星
    横转中子星2024-01-25 16:59:25辽宁

    微生物与生物的共生关系是一个各取所需的过程,比如乌贼就在晚上利用可发光的细菌来吸引自己的食物。与此同时,作者给我们讲述了很多微生物的结构,以及它们共生的不同方式。在此基础上也描述了这个领域研究发展的历史。虽然作者已经尽可能的以通俗的语言加以描述并展现科学知识。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依然还是感到有一点晦涩(可能是由于有些专有名词不了解所至)。在作者看来,这种生物的共生关系与生物界的依赖性有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共生关系,这种关系从生物产生直到现在都可以发现其踪影。其也不乏体现为一种生物的“社会性“。

  • amitah
    amitah2024-02-05 21:15:21北京

    忘了谁说过类似的话: 我们生活的世界只占宇宙全部空间的百分之五,还有百分之九十五,是我们看不见的。就微生物而言,确实如此。

  • 迢递
    迢递2024-02-22 17:57:03上海

    作者马克-安德烈·瑟罗斯被后记作者、法国植物学家和生物学家弗朗西斯·阿雷戏谑地称为“MAS”,这一看起来就十分宏伟的名字在西班牙语中意为“更多”,如同对马克广博学识的生动演绎。他将难以肉眼观察的微生物从存在形式、生活方式到影响作用叙事的笔调徐徐道来,让抽象尺度的世界也变得直观而生动。

  • 渡水崖
    渡水崖2024-03-22 11:31:18河北

    “物种生活在一起的代价是影响对方进化”

  • Hansen
    Hansen2024-02-27 08:12:31河南

    作者肯定知识渊博,各种菌类的作用描述的很详细。但是读起来有点枯燥。只认真读了受控于微生物的人,以及酒和发酵食品的微生物。 不同教育背景的女人的阴道菌群不一样?太离奇了。远离抗生素。

  • 我有长颈鹿
    我有长颈鹿2024-02-16 21:13:06天津

    太奇妙了,我知道微生物无处不在,也知道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书中关于微生物的很多作用和例子还是震惊到我了,想到我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里面的线粒体是一种内共生,我就觉得,我不是我了。

  • 我本善良~
    我本善良~2024-02-05 13:43:47北京

    阅读本书是对微生物世界的一次“正名之旅”,从微生物和植物、动物(包括人类)的“共生”经历来看,这是一种惊人的链接,也许当我们可以一分为二的看待微生物的时候,我们才会更好的互相陪伴吧!

  • 尤里卡
    尤里卡2024-02-06 18:03:04河北

    作为一部科普著作,本书不同于枯燥乏味的教科书式著作,而是语言生动幽默,内容通俗易懂,作者还运用大量案例,帮助我们理解微生物的世界;哪怕对这一领域不了解,只要是抱着求知欲和强烈的兴趣,也可以读得津津有味。

  • 威尼斯男人
    威尼斯男人2024-01-30 15:15:42江苏

    当瑟罗斯博士喝下那杯咖啡的时候,他或许并没有意识到那些微小生命的存在。然而,正是这些看不见的陪伴,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它们既是自然界中的一份子,也是我们身体中的一部分。正是这种共生关系,构筑了我们与微生物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我们生活的世界,存在着无数的生命形式,其中一些甚至在我们不经意间与我们共生。它们是我们的微生物伙伴,与我们一起经历了数亿年的进化历程。我们的肠道、口腔、皮肤都有微生物的存在,微生物不仅仅是我们身体的病原体,更是我们健康的守护者,它们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增强免疫系统,甚至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 比格尔
    比格尔2024-03-18 17:50:04上海

    本书翻了翻,学到的一点启发就是,互惠共生,在贫瘠和恶劣的环境中更容易形成。

  • 屎总不够黏
    屎总不够黏2024-08-25 22:04:16浙江

    太有意思了。深入浅出,又分享前沿资讯。

  • 栉海
    栉海2024-08-15 12:03:40美国

    一如后记所评,作者几乎将微生物捧上万物的神坛。不过又有何不可呢?采取中庸而畅销的观点,且时刻注意读者是否跟上的科普读物,也并没有那么的“有趣”。

  • 风间
    风间2024-10-07 21:40:01福建

    书本身的内容不错,也不会过于专业而让人望而却步。但和多数科普书籍一样,还是被拉胯的翻译拖后腿了。书中闭着眼睛的直译随处可见,甚至有些语句还不如机翻,看的时候气的很想甩开不看,但又舍不得书中的干货,于是只好捏着鼻子看下去。 书本身四星,翻译扣1星。本想扣2星的,考虑到书不算薄,还是算他苦劳吧。

  • 疯狂大帆船
    疯狂大帆船2024-08-17 20:19:46上海

    相当硬核的关于科普,内容很正,甚至探究到共生的本质和对进化的影响,这个比一般“身边的微生物”的写法高级了很多。然而这书不好看,一方面深度内容(估计用了不少从句)暴露出翻译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在于为了把主旨说清楚,尤其是混搭“微观”的线粒体和“宏观”的真菌,这种“不搭界”如何科普挑战很大,作者的思路就是不得已必须事无巨细,这种写法可能赢得学科基础的读者的颔首,但是对只是想入门的人来说,恐怕主线早就迷失了吧。

  • 格鲁
    格鲁2024-06-16 22:07:13辽宁

    书是好书,讨论的问题是有趣的问题,译文不通顺,中间有一部分还好,首尾章读起来让人很难过。

  • 发条君G
    发条君G2024-06-29 23:01:05辽宁

    19世纪的时候,一种凭经验的种植方法出现了:只要在苗圃里引进些欧洲的土壤,或者直接把在欧洲已经生根的幼松带去,其生长就会正常进行…人们一开始不知道,后来才意识到是因为引入了土壤里的微生物,准确地说,是对松树生长至关重要的真菌。松树在19世纪被引入非洲,20世纪20年代被引入亚洲一些地区,并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到达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南部。地里的真菌的确是和松树的根结合了,这种结合的重要性我们会在后文谈到(因为在当时,我们还弄不清楚树木如何从真菌获得营养)。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土壤里没有适当的真菌,就没有松树。我们跨越山海,才弄明白一个肉眼看不见却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依赖关系,那就是:植物依赖着占领它们根部的真菌。

  • 阿罗德斯
    阿罗德斯2024-07-01 22:12:11北京

    非生物爱好者还是不要读了 不是说书不好,是真的没兴趣 话说我为什么买它来着

  • 無
    2024-09-12 07:08:14江苏

    这个选题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也非常详细冗杂,作者真是写综述的逻辑,行文非常规整。问题是…太干了…不掺水服用多少有点噎

  • 真命天子
    真命天子2024-08-07 07:08:03陕西

    奇妙的世界我们不知道的还有很多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