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成瘾的深渊:大脑暗藏的致命诱惑》朱迪思·格里塞尔【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阿梦2024-06-30 19:47:43安徽
坦白的讲我不喜欢作者这个人,如果她不是生在美国中产阶级,她吸毒、她辍学,她很难成功戒毒并获得博士学位,继而过上身心富足健康的生活的。对毒品、大麻、阿片类药物、酒精、镇静剂、兴奋剂、致幻剂的成瘾问题乍看起来是很美国病的,甚至有些富人病的,让人情不自禁将瘾君子与意志薄弱相关联。然而,成瘾问题首当其冲的刻板印象即是将成瘾与否与意志力薄弱强行并唯一的关联起来,一如人们习惯武断以功绩主义将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其努力程度做因果倒置的关联。成瘾最大的症状是“过多才是刚好”,这是跨地域、跨种族、跨阶级、跨性别都要面对的名为欲求不满的现代病。科学技术将带人们走向哪里?我们是将在一知半解的科学技术中走向人类的自毁,还是将在全面破解生命的谜题中走向光明的未来。
- 姜小白2024-07-10 13:24:13中国台湾
精神药理学的三条定律:1.所有药物起效的原理都是改变已经发生的反应速率;2.所有的药物都有副作用;3.大脑通过对抗药物效应来适应所有影响大脑的药物。从精神病药理的角度看成瘾,跟常规脑神经学专注多巴胺的视角很有新鲜感,第十章《为什么是我?》,身边朋友陷入烟瘾前都是这样自信满满的认为自己没有瘾,能控制自己的量,直到失控,再也停不下来;我用智能手机,也类似,总是笃信自己能约束自己,但总是被屏幕使用时间打脸自己有严重的手机成瘾症状,花了好几年时间才慢慢建立习惯能有适当的时间不被手机支配。从大麻到致幻剂,作者表达细致,比喻生动,警示效果拉满,喜欢这本书的人可以顺便读下《成瘾》(dopamine nation),后者在放纵中寻找平衡,detox部分更启发人实践。
- 韧勉2024-07-08 10:02:23北京
本书作者格里塞尔指出凡是改变大脑功能进而影响感受的刺激,都会引起大脑相应的反应,这种反应与刺激产生的效果完全相反。大脑通过适应每种影响大脑功能的药物来学习。有些变化相对短暂,例如偶尔饮酒的人出现的耐受反应,但重复会加深学习;因此,长期暴露于一种药物,最终会导致更为持久的变化。对于有些药物,比如抗抑郁药,适应其实是治疗的关键。对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产生耐受性,有助于改变病态的情感“设定值”,从而使得抑郁不再是患者的常态。而要是滥用药物,这些变化就会成为实实在在的拖累。随着大脑对被滥用药物的适应,药物刺激多巴胺传递的效果越来越差,使用者必须使用越来越多的药物,才能产生同样的“高峰体验”。成瘾者会妄想再现最初的使用体验,而反复给药则使得大脑越来越适应。
- 王这么2024-07-17 12:09:42安徽
从嗑药少女,到神经生物学家。生动流畅,文采斐然,一本对于文科生来说也很好读的神经生物学科普著作。基因、双亲的人生经历、个人成长环境、时代背景,共同塑造着我们的大脑,而大脑自有其亿万年进化而来自行其是的一套铁律。在复杂混乱的拉扯中,通往生命自由和幸福的路,是那么曲折而渺茫。“药物成瘾”由此成为个体的一种必然选择。而决非什么意志不坚的偶然。 作者以自身的经历和神经科学的前沿知识,打破人们对“瘾君子”的刻板印象,为脱离“成瘾的深渊”带来信心。向着无垠的未知世界一点点探索,缩小我们无知的边界,即使只是傻傻旁观科学家们的奋斗,也让人感到了生命的瑰丽和快乐。
- 闻夕felicity2024-07-15 17:06:19江苏
非常好看。①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本书里有相当一部分涉及成瘾物使用者一手体验的信息非常“大众点评”,作者几乎可以说是基于亲身体验而给出了不同成瘾物质的使用感受点评。这一点从这本独特的结构上也能看出来——你见过几本介绍神经科学的科普是按照“大麻/阿片类/酒精/镇静剂/兴奋剂/致幻剂”来列出全文目录的……?②作者把跟成瘾相关的科普讲得既清晰又好懂,哪怕是有些比较专业的术语也解释到位,既不掉书袋又相当细节和深入。她对成瘾的科普没有停留在成瘾的逻辑本身,而是深入到大脑、或者说神经系统运作的逻辑——至少是目前科学家所知的逻辑。这种知其所以然的科普能带来梦幻联动。
- 无非2024-07-07 22:31:42浙江
作者从自己亲身经历的吸毒、戒毒,虚无的堕落和救赎出发讨论成瘾问题,所以也是科普问文里非常特别的了。悦读性强,没有那么多研究堆砌,所以很好读。而且与一般的神经科学著作不同,也更多关注了社会机制层面的物质滥用等问题。这些植物制剂其实很像生物病毒,一直都在寻找合适的宿主,但它们的目的从来都不是生存,而是毁灭。
- 赫拉扎德2024-07-16 17:11:26上海
如果你对成瘾类药物感到好奇,那么真的很推荐读一读这本书。作者本人在成为神经学教授和药物成瘾学者之前有着多年的药物成瘾经验,几乎所有能想象得到的药物她都嗑过一遍。这样的个人经历真的很难得,我以前碰见的研究药物成瘾的人真的很少会自己去嗑药,看到太多药物造成的破坏性,在生活中反而是烟酒不沾的。因为有独特的经历,作者不光在书中可以把成瘾药物对于神经递质作用的过程讲解的很清晰透彻,甚至还能结合自身体会告诉你嗑可卡因、抽大麻是什么样的体验。让我身为读者,一边阅读一边都觉得好幸运,能够见证一个从绝望深渊爬出来的亲历者用科学严谨的形式向大家诉说深渊之下,她所见证的事物。
- 耐克内衣2024-07-13 14:48:38湖北
写的是药物(包括酒精)成瘾,问他日常生活中的瘾,比如玩手机。结合作者个人经历的讲述确实大大增添了可读性。最后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对成瘾有责任。
- 游啊游的游2024-09-21 10:44:53北京
书中在提到酒精时,用了“重锤”一词。朱迪思·格里塞尔说,对于神经系统而言,酒精是一把重锤,通过作用于遍布大脑的众多靶点,酒精几乎可以影响神经功能的方方面面。那些常把“小饮怡情”挂在嘴边的朋友,警醒吧。
- danyboy2024-07-30 00:26:45北京
为了挑战作者,这本书我都几乎都是在酒后读的
- -2024-07-24 16:29:10浙江
在理解了成瘾者的体验背后的机制后,便不难看出除了死亡和长期戒断,再没有其他办法能够平息在每次暴露的间隔期内产生的那种要命的渴求。 等到行为完全受病状左右时,大多数成瘾者会在妄图满足那永不满足的欲望中死去。
- 超认真嬉戏2024-08-26 11:44:35上海
相当优秀的一本讲述关于成瘾的书籍,在我已经看过的同类书中,这本绝对是数一数二的,翻译丝滑流畅,内容充实饱满。唯一的缺点是对于成瘾的解决方法的内容太少了,但总体而言仍瑕不掩瑜。
- mumudancing2024-07-08 10:29:51上海
之前曾在《来自民间的叛逆》中读到关于成瘾物质是美国官方有意推动普及的历史,十分震惊。这本书里有不少案例数据,也可以帮助了解现实。但是真正解瘾的物质有吗?纯靠意志力吗?我表示怀疑。相对于化学反应和心理素质,艺术、体育这些“致幻剂”可能是更好的替代品。
- 扭腰客2024-07-25 16:55:05上海
难得的深具人文关怀之作,作者并未否认“成瘾性药物”的危害,也绝非为“瘾君子”开脱,而是从“我们都是复杂而脆弱的人类一员”出发,不但说清楚了“成瘾”的生理性原因,而且还指明了“上瘾”的心理性原因,归根到底是人类的神经在现代社会承受了太多非正常的刺激,从而让精神类药物狞笑着乘虚而入……
- 无他2024-07-30 00:28:30四川
看完以后会发现,每个开始上瘾的人都觉得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是多么可笑。但意识的奇妙之处在于,意识与自然身体的和谐同步。而一种机械论立场的身体——通过药物上瘾和试图去除上瘾的整个机理——实际上是无法理解这种和谐同步的。
- X3162024-08-03 14:13:17江苏
深陷酒精、毒品重度成瘾十余年的女孩,摆脱成瘾,攻读脑科学、神经学博士,获得学位并写了这本书。非常惊人的经历。作者从成瘾者角度讲述了自己13岁就开始酗酒直至毒品成瘾的经历与痛苦,又从科学家角度清晰地阐释了各类成瘾物质导致成瘾的原因和对大脑起的作用。美国的药物滥用似乎远超我国,但这种趋势正在逐渐遍布世界。因为我在青少年时期也见到过身边无数同龄人尝试K粉、摇头丸之类的毒品,而那已经是20年前的事,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和压力增长,这类问题只会增不会减。最后作者提到环境对成瘾的影响,我认为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 如何生活2024-08-04 19:29:06浙江
作为一个轻度的酒精依赖着和重度的苯丙类镇静剂依赖着,不得不说,这本书很真实,极大的缓解了我的心理压力。 任何一种药物成瘾都是通过作用于神经递质进行的,阿片类、酒精、镇静剂、致幻剂、兴奋剂,这里面受体和作用机制就不一一赘诉了。大脑针对药物进行的补偿性反应,使大脑的基线水平提高,譬如内啡肽成瘾,则内源性内啡肽很难再达到愉悦的水平,多巴胺也是,阿片类药物的患者会不停地需要药物逃避戒断反应。 最后,作者总结所有成瘾的原因,脱离那些熟悉的成瘾环境、脱离那些触发因素,不要沉溺于绝望,所有的成瘾都是逃离自我的一种渴求,这个观点跟《上瘾五百年》一模一样。
- 左思2024-07-15 09:40:31河南
2024年7月15日读毕,这是一本融合理性、感性视角研究成瘾的好书,尤其作者本身具有多种物质成瘾的经历,这使的这本书可以深入到成瘾者的内心深处,从而加大了研究的深度。其一,科学研究的关键是发现好的问题,然后寻找数据解答问题,从而使问题迭代深入,得出更有深度的研究结论。其二,人或动物为什么会成瘾?人会同情患者,而排斥成瘾者,为什么会这样?成瘾是不是完全是基因造成的,文化情景的进化会不会影响脑的化学反应、生物信号传递,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其三,作者认为丙肝可以用药物治愈,但是成瘾根治很难。主要原因是成瘾的影响因素在脑和基因中只占一部分,更多的影响因素在情景中。
- 小斑2024-07-18 00:16:00浙江
翻译文笔像机翻偶尔有语意错误。对常见成瘾性物质的分类和成瘾机制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但是完全不推荐它作为这类型的入门科普读物。由于作者本人曾经是瘾君子,对违禁物能带来的身心感受和戒断反应有切身的体会,生动细致的副作用是——会引发好奇心(比如我),作者曾深陷毒坑却成功自救还学业有成的案例会让一些对自身意志力认知不足的人心存侥幸。我曾经每天喝酒,但量控制得很好,一直以为自己没瘾只是”喜好“,直到一次生病,发现自己一整天在纠结怎么才能在一天里既吃头孢又喝酒才决心要戒,先降低度数然后降低量然后用无醇啤酒做欺骗性间断,花了一年多才控制住,期间还有反复。我那时对自己的意志力有了新的判断。如果没有同时具备以下两种经验的话,就不推荐本书:1、成功戒断过咖啡、酒、糖、油炸物或者游戏等;2、看过《中华之剑》。
- 也兮2024-08-19 17:36:44四川
超级喜欢看这类讲解通俗易懂又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科普书籍,虽然药物成瘾离我很远,但是就如心理疾病是个连续谱,极端与常态是没有明确界限的,人是如何成瘾的,大脑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与化学物质的相互影响,也同样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如果真的靠嗑致幻剂就能解决人一生需要面对的四大终极困境:死亡、自由、孤独和无意义,这究竟是承认人是被脑内化学物质控制的动物,而不曾拥有独立思考和自由意志的灵魂,还是说,也只是大脑麻痹意志的另一种逃避?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痛苦与快乐相生相伴,追求其中一个就一定会被迫获得另一个。 如果人生的终极意义就是变得幸福和快乐,那么嗑药就好了,人的尊严又何在呢? 是不是会变成《美丽新世界》那样,被幸福药丸soma操控的人类,心甘情愿被药物所驯服是不是也是对生命的藐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