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是家人,也是凶手:绝望照护者的自白》【日】NHK特别节目录制组【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Shirleysays
    Shirleysays2024-06-11 23:45:43北京

    #🍋说书# 看哭了,想起了爸爸照顾半身不遂的奶奶二十多年。奶奶去世两年后,爸爸诊断为抑郁症,其实奶奶在世时,他就患病了,硬撑着,也不是多爱奶奶,就是觉得那是责任。爸爸六十八岁就去世了,心脏病。他可是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呀,从沈阳考到北京,会几国语言,写一手好字,会吹号能指挥乐队,考上过话剧院,在日本进修两年。可他的正当年都用来照顾他母亲了。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对奶奶起过杀心……如果有,我也会原谅他的。

  • 此情书加印了!
    此情书加印了!2024-06-09 11:07:40山东

    这本书用纸很舒服,不太白,不刺眼,比较轻。 两个小时的阅读,跟以前NHK关于老病穷死的书一样,体量不大,干货不少。 我陪父母老去,贴身伺候倒没有做过,都是爸爸一人亲力亲为——他太伟大了。后来他体力渐衰,对妈妈的照顾做不到像以前那样周到,就提出升级护理等级,把部分照料职责交给专业护工——这是明智的。 所以我看到书中走投无路的照护者,纠结于不麻烦别人,受困于经济负担,就觉得自己太幸运了。上天的配置是有偏心的。 社会的支持,我们跟书中情形也差得太远太远,需要做的事还有很多,老龄社会已然存在,无法回避,这是每个人的现在或明天的必然,无一例外。

  • 四火火火火
    四火火火火2024-06-19 13:49:03山东

    几乎是每两周就会发生一次的惨案,最亲近的家人成为杀害者与被害者的关系,正如书中所说,照护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NHK做的相当有社会意义的专题,照护,人至暮年身患无法控制的疾病,不仅是自己的煎熬,也是家人之间互相的折磨,经历过美好时光之后的苦难降临,一切过往的幸福都在消解,无论是伴侣还是儿女,都会被随时崩溃的辱骂和莫名的叫喊折磨到临界点,如何建立起社会体系下照护人群之间的互助关系,让它们不再只是宥困于各自家庭的孤岛,成立稳固持续可交流的平台,让这些照护人走出心灵的阴影与那些背负相似阶段命运的朋友手牵手,互相深切的共鸣与支持,无法解决的生老病死问题就不必再纠结,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年轻人会变老,老人会走到死亡终点,它们被摄影机记录下故事的命运也可能是未来我们中某个人的未来,勇敢直面,拯救自己。

  • Eva
    Eva2024-06-16 22:57:14广东

    可曾想每两周就发生一起“照护杀人案”。NHK特别节目组围绕照护杀人专题展开调查采访,发问“我们能做什么”。11个案件中多有老老(配偶/年长子女照护父母)照护,照护对象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或行动不便者(摔倒后出现腰部骨折无法独立行走或脑梗死后遗症的半身瘫痪)。照护者饱受身心双重压力,兼顾照护工作与日常起居。照护级别上升、患者无法认知照护者,疲劳积累,或被照护者要求协助谋杀,都让照护者走向弑亲边缘。养老院需求量大、排队人多、私立机构费用高昂以及日本推行居家照护都让状况雪上加霜。夫妇不愿分开、一家人不能免去照护责任,不给别人添麻烦,层层压垮照护者。社会似乎有“女性理所当然负责照护”固有成见。另外,怎么定义“照护疲劳”呢?大照护时代,是该有第三方介入关注。照护是社会共同责任,不必靠照护者独自苦苦支撑。

  • 忘灌鱼
    忘灌鱼2024-08-10 16:13:24北京

    困境有哪些,该如何解决?提升照护困境可见性的一本书

  • 独乐乐
    独乐乐2024-06-12 22:14:44山东

    全是阿兹海默症患者的照护者,想想真是没办法,衰老失智是多么可怕,如果能够选择,那就有尊严的离开吧。

  • 渊渊花
    渊渊花2024-07-02 21:47:36福建

    “真的只有我自己才知道到底有多难,谁都没法理解我的苦处。儿子要工作,女儿也要带孩子。警察那时候跟我说,‘要解决问题,一定有比杀人更好的方法吧’,可我当时真的就是没办法。” 我理解~

  • 一碗汤面
    一碗汤面2024-08-13 12:03:32北京

    感觉可能是我们的未来吧。看的时候就想起之前老人摔倒骨折,父母照顾她,真的是三个人一起痛苦。照护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艰苦旅程,至死方休。

  • 海风
    海风2024-08-20 12:07:24北京

    地铁上看哭了。对日本照护杀人问题,剖析得很深。这并不是个案的一念之差,而是系统性的传统价值观重压、种种社会配套支持体系不完善的长期作用。 本书的核心问题是:照护不是个人责任,而是社会共同责任。理解并不是为杀人者开脱,而是通过对照护者的心病切实关注,设身处地去和照护者沟通,寻找解决办法。在已经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的日本,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加害人或受害人。 【虽然寻找答案并不容易,但通过我们的不断报道与传播,相信总有一天能找到解法。怀着这样的信念,我们将继续报道下去。】 日本是中国的一面镜子。这些问题迟早我们也要面对。

  • 湛泊
    湛泊2024-07-07 12:10:01福建

    阿尔茨海默病像一个慢性杀手,悄悄地将一个完整的家蚕食得千疮百孔,乃至血流成河。 他们是患者的老伴、子女、兄弟,他们任劳任怨地照护着患病失智的亲人,为此不得不辞了职,不得不将睡梦献祭给长夜,不得不把所有的时间与患者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可日久天长,盼不到头的照护像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你自始至终都得不到任何正向的反馈,同时得面对亲人病情恶化后更加繁重的照护挑战。这不仅要消耗大量的金钱,还会摧残你负重的精神。而你无处可逃,孤立无援,直到抑郁的情绪怂恿你走上了绝路——将刀口刺向患病的亲人。这显然是一个两败俱伤的不可逆的悲剧结局。 法律严惩了这些罪犯,但NHK记者试图揭开犯罪背后的动因和真相,对其中不少判决提出了合理的忽闪着人性光辉的质疑。而常规的求助者“申请机制”能否转变为社会向照护者“主动帮扶”呢?

  • 六
    2024-09-06 09:02:33江苏

    相当沉重的主题。但制作组充满人文关怀的叙述并没有让人过于沉浸在这一主题下的冷酷和严峻,反而感到的是忧伤、无奈、反思和淡淡的温暖。 家庭真的像个带有不确定因素的魔咒。一瞬间是天堂,一瞬间是地狱。天堂或许短暂,地狱却有可能永恒。当事人的做法,其实也可能是出于求生的本能。死亡是沉重的,要是能有和谐体面的结束方式,其实对于当事人和受害者,都是结束折磨的最好方式。只是,在自身神志不清,不能独立理智决定的情况下,他人又是否有权力决定生命是否终结? ……真的是很复杂的一个问题啊。很想了解下我国的这类情况。

  • 阿柴
    阿柴2024-06-19 15:52:59河北

    在肉眼可见老龄化程度一日高过一日的未来,这类事件是一定会越来越多的,这本书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好几个案件都很有力量,当事人说出了很是震慑人心的话。只是整体书写还是有些太浅淡了一些,如果能有柴静写《看见》的水准就好了。

  • 2024
    20242024-07-24 11:47:38河南

    很好的一本书,这个角度的切入基本还是可以的,不过每个地方其实涉及的并不深刻,这本书大部分是在讲这个故事,并希望人们得到思考,自然而然的,也让我联想到了,农民自杀调查那本书,对于社会的现实总是特别复杂,不在其中,很容易看的太表面。希望能从更深的角度去“理解”、“思考”。最后,也描写到了正在采用的方法,我也很好奇,在中国这样的情况是如何的呢?我记得之前在b站也看过类似的医疗节目,医院收了好多这样的老人、日复一日的照顾他们,有的子女不怎么来,有的子女经常来,那一刻,他们又在想什么呢?

  • 陈紫莲
    陈紫莲2024-06-22 21:05:21福建

    看完更确信一件事,女性若以无怨无悔付出半生攒福报的心态嫁人生子以求灾祸老病时得丈夫或子女的照顾,结果恐怕要大大失望。书中案卷显示,繁重的照护压力下,男性杀妻的概率是当中最高的。

  • let
    let2024-08-15 00:18:49北京

    有些困境是无法被解决的,对大多数平凡人来说。

  • 牝雞司晨
    牝雞司晨2024-08-14 09:15:55河北

    从我上小学开始,妈妈就开始照护我姥姥,一直照护到了大学。小的时候,我理解不了妈妈的抱怨,看完这本书,我第一次理解了妈妈的痛苦和无奈。

  • 活幻の廢物
    活幻の廢物2024-09-22 16:24:50天津

    在醫院讀這本書真是更難受了。陪護和育兒同樣是需要多人幫助才能完成的事情,但前者比後者更難,因為人的常情就是疼小不疼老…姥姥這次住院有感。

  • 月中人
    月中人2024-09-30 17:32:28浙江

    看的一直哭,因为自己是照护者所以感同身受,杀人是不对的,但是照护者的问题的确是很难被看到和解决,同时更因为中国根本达不到日本、英美等国的养老福利而感到愈加绝望。 “逃避照护家人的责任并不会被判刑,反而是哪些没法狠下心撒手不管却又无力继续照护下去的人被追究了刑事责任。从道德角度来说,我觉得前者才更有问题。” “我们的社会没有充分关注照护者。然而,今天他们也在拼命照护着家人。” “照护不是个人责任,而是社会共同责任!”

  • 进击的大小姐
    进击的大小姐2024-07-25 15:41:52天津

    灰暗角落 应该给予高度关注 将会成为世界普遍问题

  • shirasume
    shirasume2024-06-27 21:18:10上海

    好奇在家庭观念更传统的国内这种情况如何以及是否有人调查。没经历过照护,但作为曾经的照护者的晚辈,已经感受到了那几年间密不透气的压力。书中写到的照护者(也是所谓施害者)的心理,复杂又无力。对一位女士的话语印象最深刻:她的父母曾经都是她照护的,现在已经去世,但这位女士没结婚,也没有班上,她好奇自己活着的目的。站在她的角度思考,试图去想象她那些照护父母的日子,对于她的问题的答案,我也想不到。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