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南国多秀士:唐宋之际的东南士人与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时刻人文)黄庭硕【扫描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努力学习的某喵2024-03-09 17:28:06广东
4-5星之间,修改自作者2013年硕士论文《唐宋之际的东南士人与政治——以杨吴、南唐为中心》,很优秀很规整的硕士论文,好读无障碍,字里行间能感觉到学生气息。本书关注的是唐末、杨吴、南唐政权与东南士人,“外缘政治影响”与“内在文化趋力”两条途径很清晰,即政权和环境加诸东南士人发展的影响,以及东南士人自身的文化发展。书中呈现了大量东南士人案例,正如作者所说是一种近于“群体传记学”样貌的研究,用细密的实证研究建构更为具体的图像。不过也因此,有些地方显得有点冗余。写五代十国的书不多,本书可以补充一些空缺,推荐阅读。
- 妙玲悦读书单2024-03-29 21:26:27广东
南方士人的兴起现象,早自唐代后期便已显露端倪。不过,唐末距宋初尚有百余年,两个阶段的状况自不可能全然相同,更何况横亘其间的还是极其动荡的五代十国。
- ly的读享生活2024-04-30 10:13:05浙江
材料之丰富,结构之严谨,语言之清晰,都堪为论文典范!大赞。
- tytjoy2024-10-02 23:18:43上海
2024年的新书,感觉全书比较好的地方是,从唐末东南士人对科举和从政的感观到动荡的藩镇格局,再到文质化加深直至文官政治,政治格局的变化引起东南士人的前途,地位,作用的变化,社会中崇尚“学”的风俗渐强,文化成果随之璀璨,为宋朝相当程度打破阶级固化,促进社会流动性打下了基础。 可见经济重心南移虽是根本,方式中央集权弱化,人才不再北聚,偃武崇文政策都为南国秀士的涌现提供了相辅相成的推动力。 主线流畅,中间有些啰嗦,数据详实,不算非常有吸引力,但有一定代入感。8.5分。
- 磬夏2024-06-12 12:41:14湖南
从唐末-杨吴-南唐时期入手,解释为何会“南国多秀士”。主要还是徐温开始到李煜为止这期间统治者对于文臣的重视,平民百姓相信科举的“至公”,所以才造就了这段时期文化的昌盛,也就有了之后宋朝官员中东南人士占主流的情况。
- 你最好来点真实2024-03-18 15:50:47安徽
从朝廷与文士的双向互动来看吴唐史,没想到作者硕士期间就能援引这么多史料写出这样的好作品。佩服👏
- 佬猿2024-04-20 14:43:10浙江
对五代十国历史不太了解的最好搭配《南唐史》和五代十國史一起看否則會有點吃力。
- 基图执剑守捉人2024-08-06 11:16:29浙江
前两章颇有些老调重弹,后两章讲杨吴与南唐的文治转向与文官政治还是颇见功夫的。十国的材料本来就缺乏,作者能利用传世文献将这个文治转向的过程揭示出来算是一篇颇为成功的硕士论文。
- 谭复生2024-08-21 12:57:31上海
其实就是杨吴南唐简史,南方再一次被北方征服,但从此南方文化上征服了北方
- 剑疏(已黑化)2024-10-14 22:11:59山东
有电子版了就简单翻了翻,写的还不错,就是感觉没啥意思。“执果索因”,从北宋一路追溯到唐末,看唐宋之际东南士人如何崛起。前两章读起来舒服一点,后两章似乎变成以“文治政策/文官政治”为主线的杨吴、南唐史,其中一些阶层分析表格不错。总体上来说没读出什么新意,中文系气息比较浓厚。收获主要是种草了一些日本学者的论著。有点太强调政治面向了,东南士人在艺术、巫风、释道一面感觉还有很多可说的。
- 江州穆瑾2024-09-06 01:06:18四川
本书实际上是讨论杨吴政权的研究,作者指出东南地区的文化虽然经历了唐代开发,但并未能够一枝独秀,反而是唐末混战使得东南地区脱颖而出,为后续北宋提供了制度和文化输入。即杨武吴早期创立并未重文轻武,反而是徐温父子掌权后,因为其非战将出身,所以需要依靠文士,同时为了削除唐末以来的州主制度而重用文臣,进而开始了文官政治的先潮,也为后续宋之文治提供模板,同时得益于南唐二主的影响,使得东南地区文化有了繁衍的温床,并非像北方一样,一切以干戈为主。东南文化在宋初输入北方,成为南国多秀士之文化根源。
- 一步向前的勇气2024-05-04 06:59:05浙江
主要讲述唐末到北宋初年,朝廷内部东南士人岀仕的情况,较大篇幅讲述的是杨吴和南塘两个时间段,资料比较丰富,对初步了解这段时间的历史有帮助
- Lee2024-04-25 14:42:19浙江
1.唐末东南士人在科场与文坛活跃,且绝大多数是寒素子弟,登第后也难以到达高位。唐廷通过科举与仕宦维系与东南士人的政治认同。 2.杨吴政权实行州长政治下的州镇自辟,士人举用因地而异。而杨行密的主州并没有给士人足够重视,杨吴士人往往对辟用他的州长有较强认同。 3.吴唐之际的江淮集团逐渐摆脱武质色彩,转为文臣集团主导的政体。(政治力推动,也有社会文化基础)但徐知诰也将文臣置于可控范围,其子李璟不同,即位后文臣集团权力膨胀。
- 知北游2024-03-29 20:08:51上海
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是中国历史研究的经典论题。本书着眼这一经典论题,具体考察了五代至宋这一过程是怎么逐步实现的。
- 启风2024-03-27 09:25:08北京
主要看了吴-南唐的部分,五代十国时期君主削夺武将兵权是常规操作,大都是因为自己以割据起家,怕手下人照猫画虎,徐温父子则不同,他们在杨吴无军功无兵权,更只能依靠文人。徐温父子执政时期不主动对外用兵,原因之一也是担心武将借战争坐大。
- 慢慢走2024-06-16 18:14:22陕西
笔下江南西东道,远瞻唐宋北南风。本书思路可与《走出五代》共读。 描摹唐宋之际,四海多艰,东南士人逆流而上之轨迹,着力剖析黄巢之乱后东南士人由贵及贱,自枢入乡,弃武从文,北士南迁之因。 相较科举的起落(“殊不知三百年 来,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望之继世”),在个人看来,南宋人修撰的《南唐书》史事分析更具问题意识,即“南唐一朝建国转型之途于后世有何影响?”其中文治政府之建立,南北(宋孙)党争对于理解两宋制度,宋初形势大有裨益,甚至让我一度怀疑“宋承唐制”是不是承南唐之制。 其中,三、四章待二刷。
- Perserkatze2024-07-05 13:05:57浙江
基本按照时间顺序讨论了东南士人从唐末到宋初的各种变化,唐末史料多用《唐才子传》总觉得有一种幸存者偏差,杨吴到南唐的很有意思,谈到文官集团变迁,实际说了很多杨氏/徐温藩镇内部构造,对地方州县的控制,选举制度和中央文官制度的建立,如何从藩镇变成割据国家又再向宋初演进,可以和这一时期北方藩镇以及五代进行对比。
- 钟绿2024-08-02 14:17:07北京
史料搜寻之功可钦,然观点湮没于中,忽明忽灭,不免令人生出“质胜于文”的感悟,乃至为了“南国多秀士”这一曼妙题目下少见腾覆回转之论而惜惋。
- 夏颜秋的小时光2024-06-13 11:44:48天津
岁月更迭,朝代变换,留下的是灿烂的文化。这本书讲述的是东南士人的群体印记。然而,透过这一群体,却可以看到生生不息的传承力量。在书籍最后,还有100多页的史料附录和征引书目介绍,可见作者写作之严谨。
- 苏野2024-06-19 22:48:26江苏
扎实、清晰的基础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