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汉字革命:中国语文现代性的起源(1916—1958)》钟雨柔【扫描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星圣2024-03-28 01:12:17山东
完全可以绕过不读的著作。从头到尾不知道在说啥,末章怀疑作者精神有问题,反正和中文学界没关系看不出来是写给中国人读的。发明词语是写作大忌。不说人话。瞎JB比附,短20世纪居然可以这么用,除了时间上的偶然还有没有什么基本的符合人的智力的证据?怀疑作者对文字学七窍通了六窍。华工那章曾经被当作历史学专业英语课的讨论资料,一屋子学历史的七嘴八舌批了一轮,简单来说就是没新意,学文学的没水平。新左派固有的不说人话,我实在不知道中文系语言差到如此地步。我这个评论的写作方式就是和这本书一样,堆积有意义的废话,没有任何层次。还有,基本上是个论文集,缝了几篇相关文章,想要找逻辑,得自己读相关资料,拉丁化、简化字、拼音在书里全部混起来讲的,
- Daytun2024-04-25 10:11:22美国
或许书写一段失败、戛然而止的历史,个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书写者很难避免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审视问题,并且很容易将历史中的角色英雄化。但《汉字革命》中最明显的症结在于,全书在需要体现汉语文字的幽深及与罗马表音文字的不适配时,选择只去介绍为汉字语音化摇旗呐喊的先锋(而没有去讨论不适配在语言学、文化联结上的原因);而在需要引入多元视角(西方、技术、政治的)时,却只浮于非常浅表的后殖民话语,抑或反复援引某一特定理论以作证自己的研究价值(如强调唐兰的提议先于德里达的书写与差异——实际上,两者并没有可比性)。与其说这是一种汉学主义的救世主视角,倒不如说这是一种为了书写这段历史而刻意忽略跨领域洞见的盲视(正如最后周有光在采访中所言:汉字革命从来都是因为技术)。 执意讲述一段历史,只能创造出弗兰肯斯坦。
- 殷顽民2024-05-29 10:43:46湖北
本来预期就不高,加之已有友邻送出一星好评,阅读中就想开喷。在我看来,这类研究实在是太容易在一个格套下量产:明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作者却可以在对考察主题的学科学理略知皮毛的情况下,仅摘出几个代表人物的事迹和观点(由于作者对论争缺乏足够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对这些人物的把握不光片面,还不乏错误),将整个主题简化为三点一线式的英雄谱系,再点缀若干后现代批判术语和似通非通的理论,便铺陈出一部现代性在本土传统面前凯旋或挫败的史诗,冠以一个内里根本不足以支撑的宏大标题。可想而知,这种研究遗漏和遮蔽掉的真知远比它揭示出来的多,如果后继研究者径直援引它的观点,而不是返回一手档案重新梳理加以检覈,便会以讹传讹,误导更多人
- 麦疏云2024-04-17 11:20:50江苏
整了一堆概念,勾连起殖民、统一等诸多外部内涵,看似深刻,实则泛泛。 最搞笑的是,这种书居然还有水军刷分,简直无耻
- 虚心若愚2024-04-09 20:01:09安徽
思路可资以开阔视野,但是有些地方语焉不详,怀疑是否真的需要如此表述。拿汉字革命炒了一盘殖民与后殖民、多元与统一的菜。这种穿针引线,将边角材料以一种明确的线索建构起来,既新鲜却又注定容易引发比附的怀疑。真的有这么大的关联吗?真的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吗? 如果按照所谓的伴随着最高号令一切中止了,那拼音化文字在何种意义上落地了?
- 蠊2024-07-01 06:20:27江苏
不知道是真外宾还是装外宾,都让他唐完了。充斥着阐释的暴力。作者不是很懂文字学(史)和语言学(史),从而对知识精英的知识背景不甚了然,导致思想史的分析涉笔便错,肉眼可见的丁真。分析唐兰非得拉郎德里达。用「语音中心主义」架构全书根本不合适。具体写作充满着臆想。一系列戏剧中唯一脑子清醒的是陈梦家。结果唐兰一章,对陈的描述简直无异于凌辱侮蔑,一似毫无心肝。就这居然还拿了列文森奖,还有人刷分。
- 水木君2024-04-13 14:04:05江苏
引用史料十分繁复,但很多时候不甚清楚章节逻辑及论述层次。语言过于生涩,甚至产生了“陌生化”,还有大量出现的“语音中心主义的二律背反”,实在难以理解。
- 不知道了2024-03-05 18:48:43北京
延续汪晖在《兴起》的工作,以语音中心主义为主轴的叙述。其实不必要用很多概念,本质上就是实用性与语音中心主义规定下的科学性的较量,以及连带着的民族形式与语音中心主义的现代性的较量(即所谓二律背反),在钟雨柔的叙述中,汉字革命似乎实现了对语音中心主义的超克。但这没有解释的问题是,从拉丁化开始左翼主导的新文字为何最终通过了一个本质上自我否定(方言)的方案,汉字拼音化说到底就是京音化。京音上升、普遍化的过程不就是在中国内部复刻了语音中心主义由拉罗由区域性上升为全球性的暴力过程吗?这个地方性的消解/反消解在我看来是汉字革命内置的一个关键议程,但却没得到充分论证,因此四星。
- 之徽2024-02-18 22:56:31北京
(其实另开了文档记评,但也来补个评。)尽管建构性强且不可免地存在若干史实上的粗糙之处,但此书展现出的视野、抱负与训练依然远胜若干打一星二星者手舞足蹈、姿态欠佳的傲慢攻击(而非学理商榷)。所谓“成体系”的论著总是建构性越强越易遭遇质疑,这也是可以想见的代价。(希望未来我也能有不悔少作的愿心和勇气…
- 养鸡场客卿2024-07-02 10:05:00北京
华章程度很高,鞭石出血,抓铁有痕,从僵死的冷板凳档案里硬生生拷打出中国批判理论。问题也已经被批评的很清楚了,一个是对史料进行预先拣选,凡支持论证的便采纳,凡反对论证的便割去。一个是拿着答案凑过程,控制论/庶民/形声字作为语音中心主义的外部,先推理后归纳的痕迹昭然。最后的老同志作为几个时代的遗民,在时代新人发明家草拟的供状上画押,原来历史向来是一只贱虫,不打不招。
- cxsunny2024-04-27 08:38:57湖北
觉得跟打一分的人看的不是同一本书。为啥老盯着后殖民,作者讨论的是书写系统的殖民和反殖民的问题,还没到后殖民呢,急啥呢。再有,拉丁字母的技术破产说得很清楚啊,不就是第一章么,难道理解难度有这么高?最后一章讲唐兰和陈梦家的部分,我读起来也完全是同情之理解,很精彩的理论分析,而且引用合规(都是唐、陈自己的文字;包括短二十世纪的定义也很清楚),怎么就被扣个帽子叫瞎说呢?汉字现代化的激进主义果然是个敏感话题。但是关键问题是:不是作者无视汉字的表音功能(这书的出发点不就是要解释为啥这么简单的常识也挡不住汉字革命的脚步),是主张废汉字的人选择相信汉字不能或者不足以表音。难道钱玄同、鲁迅、黎锦熙、郭沫若、赵元任不懂语言学(古)文字学?另,文字文学双生革命有启发,可引。
- たんぽぽちゃん2024-07-09 16:16:23四川
理论框架一看就是刘禾的亲学生,基本没有超出刘禾批判“国民性批判”的思路。也就是说理论层面我不认为本书有什么突破。所以刘禾的书我不完全认同观点但也会给五星,而这本给不了高星。 和鲁迅相关的部分作者在乱说。鲁迅破恶声是为了批判书写学、反语音中心主义吗?唐兰陈梦家的相关论述多多少少都有类似的问题。仿佛历史人物都是和某些主义进行缠斗。对历史太隔膜了。所谓主义,不过是作者想象的空靶子,进行了一些自嗨的不痛不痒的批判而已。
- Angry Oliver2024-03-25 13:04:49上海
很多术语和概念没有说清,很多地方戛然而止,部分段落陷入作者感性的发挥。
- suzumiya2024-02-21 13:36:40河南
绝对的佳作,虽然对汉字革命具体变动细节着墨不多,但对其限度:由拉罗字母体现的语音中心主义与其召唤出的追求平等和人各有己、得发心声的矛盾做了极为深入的检讨。许地山《玉官》中女主人公经由字母体闽南语圣经的得语与在作者文本中声音的消隐构成了新文字和语音之差别的限度,晏阳初启蒙教育与华工傅省三出自自身的语体文对一战批判性检视之间的重叠与落差,叶圣陶创作倪焕之与文心的限制与转变,以及唐兰在拼音框架下重构形声字作为拼音实现的文字学/汉字书写学实现的对语音中心主义的内爆,作者对这几处的分析都堪称精到。 相较而言,本书更多彰显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现代追求的二律背反,而王东杰声入心通则见民族国家形构中的调适与张力。 然而若要超乎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作为时空体的叙述极限,还应思考到的,则是革命之中的多重声音与多重时间。
- 味像斋主人2024-09-04 13:56:01四川
3.5,总体上是优缺点特别明显的作品。理论分析前沿而大胆,事实勾勒上却多片面。如果想了解近代汉语言改革的话,还是去看王东杰那本《声入心通》吧,此书最多是对王的一点补充(毕竟多一些底层视角)。此书最大问题还是作者野心太大却没有很好回应,许多事情既想勾勒一段历史但是使用的材料都非常有限且片面,没有综合来考量。如果去掉那些企图勾勒历史的叙述而留下那些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其实也不太影响其核心立论中对语言中心主义悖论的批判。一件吊诡的事是,此书(某种程度上靠其后殖民理论)拿了西方知名学术协会aas列文森奖的荣誉提名却在中国的书籍评论平台拿不到八分,恐怕能揭示一些深层的西方学术问题出来。另,部分评论上升到人身攻击也不对,多少洋人汉学家有误读的?也不影响其地位。骂的那么难听多少有些“抑制女性写作”了。
- 森木三2024-06-13 21:18:51加拿大
从语言出发的文学研究,只是把文本与历史情境放置在同样的分析纬度下,自然会出现对“书写的主体与对象”的思考:语音中心主义只不过是对勾连起(摧毁?)虚构世界与现实历史进程的一条线索,但简中读者读不懂理论也难说很懂什么是历史书写但就是如此自信的学习态度真的令人羡慕
- 川萍2024-07-15 14:04:25上海
文学史著作。作者钟雨柔,多伦多大学东亚系副教授。本书英文原题“汉字书写学”,即全书论说对象。作者认为,从赵元任始,至唐兰终,中国语文发生了一场“汉字革命”,即试图扬弃汉字以走向文字现代性的历史过程。这一历史过程以植入语音中心主义为起点,经由瞿秋白、许地山等学者作家的阐发,与20世纪上半叶的五四白话运动与文学革命双生合流,最终到50年代以摆脱语音中心主义、创造以形声为核心的汉字书写学为终点。这场汉字革命的另一产物是以华工为代表的大众书写的兴盛,暗合了20世纪世界史发展的革命与赋权母题。本书立旨宏大,但理论比附多于恰切。如以思想史为定位,则材料匮乏、理据不足;如以文学史为定位,则文字文学更新发展的具体历史过程在各章节中完全消隐。作者用力甚勤,但对议题相关的理论、史实方面的运用和重建多有遗憾之处。
- 撄宁2024-07-12 14:11:25广西
出乎意料地好读,作者能从众多驳杂的史料中建构出一条汉字书写学的生成路径,并在德里达之先提出了一种民族形式的反语音中心主义(唐兰)。一开始看到书名以为涉及语言学知识太多,没敢读,直到朋友读完分享推荐,整部著作的叙事十分引人入胜,字里行间的用词都能感受到作者的才华横溢。
- 芬兰国王2024-06-19 21:54:59湖南
建议编者案增加名词释义,比如汉字罗马化、拉丁化,字母普遍主义,语音中心主义等,毕竟很多读者是抱着文化好奇来读,开门却被繁复的英译中生硬词汇堆叠搞懵。 前面很生涩,像意式浓缩要一口口咂,后面却出乎意料变成了叙事文,冒着奶泡的卡布奇洛虽然轻松,但总带着分裂感,甚至还讲到了陈梦家唏嘘境遇。 个人觉得挺受用,没网评那么糟糕。
- 某羊2024-02-12 16:51:39山西
读《汉字革命》的时候难免会想起另一本相关著作《中文打字机》——后者印证了本书尾声部分周有光的总结:“从来都是因为技术。”而在技术的演进过程中,汉字所经历的种种,则构成《汉字革命》的讨论主旨:以“语音中心主义的二律背反”为线索展开的近代汉字革命史,所呈现的实为近代百年间中国社会观念的发展与转折史——对自我文化由肯定而否定而再度接纳,其中既包含技术的因素,但世界革命潮流与民族观念的重塑也确实不可忽视。值得一提的是,“二律背反”引发的“汉字革命”之“内爆”,既是本书在阅读过程中带给读者惊艳体会,同时也难免让人怀疑其戏剧性是否过度,但无论如何,读下来确实是一部有人情味的研究,尾声和后记尤有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