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蛋先生的学术生存》(艺文志·社会)施爱东【扫描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dotchin2024-07-17 18:48:58四川
八卦合集,不看也罢。当然,施爱东正经写文章的时候,写的也是水文,《故事法则》系列都是这样,没有新的故事、新的故事类型,没解决的具体的问题,比如青蚨的得名缘由,度朔君的得名缘由,只有概念化,也就是加理论,搞包装。
- 瑞士永居张vivi2024-07-23 10:20:48上海
点名批评和表扬。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铁狮子坟-小西天的学阀做派,后半部分差不多的手段,一到园子里的人身上,就变成了共同体,大加表彰,就说这也太国际著名双标了吧。以及这本书揭露了很多学界的规则,原意可能是批判,但很可能被当成学阀修炼教科书来逆炼,这儿就这个德性这个土壤。
- 蠊2024-07-28 10:30:46江苏
前半部大骂积水潭学阀做派,看个乐;后半部破而能立,谆谆指导学科建设,总之逆练可成学阀。
- 霍小绿2024-07-16 16:48:08北京
绿老师对本书亦有贡献。。。
- 文在兹2024-08-05 18:43:38山东
充满着诸如“青年学者千万不要奢望上一辈学者跟你平等对话,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想等着你给他们抬轿”(312页)之类让人喷饭的箴言金句。从业必读。
- 豆友2645917292024-08-24 20:06:12重庆
读完发现这是一本讲方法的书,读完有收获。最后的代后记写得很真诚,直面自己的男味。读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质疑爹,理解爹,成为爹。”
- 竹吾2024-08-15 18:11:47四川
开头对钟敬文及其弟子与“老人家”、结尾处对自我的剖析都非常精彩,但中间部分有点无聊:一方面,那些方法论问题大多是老生常谈,没入行的看不出这些“常识”的价值,入行的又不用连篇累牍的说明,只有自己上手做了,才能反应过来;另一方面,作者论述的明显是应然状态,即所有人都有底线意识、学术热情且公心大于私心,然而,现实真的是这样吗?另外,作者前脚刚嘲笑完钟门抱团取暖,后脚自己似乎也再度深陷其中,无非是将互相抬举的对象从老先生变成了几位翰林院熟人,论述过程中的某些认识论也略显落后,常以自然科学为例,说服力相当有限。阅读过程中,心中其实一直嘲笑作者讨论本地“学术生存”竟然能对某些存在熟视无睹,所谓“敢说”也不过尔尔,直到看到结尾,才恍然明白了题目的深意。蛋易碎,但蕴藏生命,身处其中,无非也只能这么自欺而已。
- 宋希於2024-07-17 06:27:22北京
施老师非常真诚。
- 耐克内衣2024-08-11 14:26:09湖北
买了之后一直放着没拆封,结果被学生拆开读了,于是我也愤而读了一遍。这本书推荐给所有学术圈的人。
- 阿墟2024-07-21 14:00:39浙江
虽然有不少槽,但整体而言,骂娘的部分并不多,倒是涉及了不少学术工作中的“术”,从手艺到手腕,无不倾囊。非常适合有志于学科建设的青年弄潮儿。
- 籀门2024-07-24 22:15:39浙江
前半部分以破为主,批判了行业的一些规则和潜规则,确实过瘾。后半部分破而有立,整体语调就显得平和很多。其实正如最后一章所说,这本书不是想要以卵击石,只是想要揭示现代学术作为一个行业的运行机制,但最终的归结点,仍然落脚在“进入学术共同体”,“给青年学者以机会”,“树立问题意识”上,不知道应该说是劝百讽一,还是讽百劝一。这本书说的很多关于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学科现状,比如弱势、理论自卑、极其强调学科边界、“当民俗学什么都是就什么都不是”,换成文献学完全成立。
- 三清喵2024-07-22 11:25:02河南
哈哈哈哈,凡夫只能个案吐槽目前人文领域的诸多怪像,大佬早已系统考察如今学术江湖的明暗规则。最好玩的是,施公所举的事例,多是他的同行师友,不知道这些大佬看到会不会破防。😝贫喵略微眯眼,发现他重点言及的民俗学界同辈大佬,有吕微、陈泳超、刘宗迪……大概有头有脸的一派之尊都被点名了~🙉期待施公日后研究一下“学术妲己”“学术嫪毐”“学术赵高”“学术优伶”“学术世家”😛
- wumingzhi2024-07-21 17:41:48北京
为“蛋”加一星。比李连江的著作更适合理解中国。
- 紫曦2024-08-02 23:36:45山东
猛地一读好笑,仔细一想凝重。为什么民俗学研究的种种经典议题(祖师崇拜,礼物互惠,箭垛式造神)能够套在学界身上无缝完成自身反讽,也许正是因为任何一个所谓“界”都是一些根本性的东西操演出来的,没有新鲜事。以为在纸上,实际都在其中。作者显然也看到了结构之内一些更难以撼动的东西,所以才有这个意味深长的讽刺:“能引得一群鸭子跑过来跑过去的,永远不是那个头脑最清楚的哲学鸭子,而是手里拎着一桶鸭食的心怀叵测的饲养员。”正因如此,后半部分的“术”的部分,以及评论中有人指出或许有青年弄潮儿逆练,其实都已经被前半部分微妙地消解——内封都说了,这是《葵花宝典》。非常欣赏作者的真诚与勇气,或许最大的勇气是后记中承认自己还不够勇敢,只是一个较真的普通人。
- ⽢⼼从逆2024-09-20 10:13:44北京
想看料的人感觉只需要看头两节,但这些料基本也都被人贴过书影了。觉得本书作者的角色一直在「观察者」「布道者」和「爆料者」之间跳跃,导致本书内容始终处在描述学科构成、分享治学经验与透露学界生态彼此绞缠的混沌状态,对本书主旨伤害不少——那些治学经验与理念是无法让人「生存」的,和其他内容混在一起反而会觉得有点道貌岸然之感。或许作者可以考虑重新布局,将三者分开,先讲个人可以努力的治学本分(针对有热情的新人),然后再讲观察出来的学科组成,最后点明学界生态(针对打算长期以此为职的人),能稍为改善。
- Vinland2024-08-13 15:44:54山东
反思精神不错,但作者似乎写着写着就从对学科现状的人类学考察变成了逆练学术的葵花宝典,并且写的也是水水的。最让人有兴趣的是其中对学阀作风的吐槽,但篇幅很少,而且受限制于业内身份,最终也是“和光同尘”,一笑了之而已。
- 草虫2024-07-29 08:24:42北京
习惯性地拆开封壳。只见实际的封面,正面赫然六个大字:“儒林葵花宝典”。再看背面,“学术丛林守则”。大笑~
- 林窗2024-08-16 21:16:47德国
不读也罢。概因自己一度离书中的一些圈子很近,一些故事也曾现场听过,一些潜规则聪明人都不再屑于去说,读完只是觉得和李洱的小说一样无聊。学术圈也就是个草台班子,看破规则或玩法只是其中的一环。作者本人在访谈中不断重复,他不建议贫寒的年轻人从事学术,同时又说这是一本写给普通青年学术工作者的书,他自己曾经是一个县城青年以及学术体制的幸存者。这让我怀疑,这究竟是在劝退,还是真心在传授“葵花宝典”?
- 半闲斋2024-09-10 09:09:15安徽
施老师已经把北师大和中山得罪遍了哈哈
- 万水千山皮皮虾2024-08-24 19:13:11北京
聊发一噱,格调不高。对积师某学派(或者说失去了灵魂人物的过气门派)火力全开,打死老虎以团结更多人。或许论正大勇猛,还是得看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