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第2版)》 (思想会)何伟亚 & 刘明【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von
    von2020-08-26 20:58:25

    这本书里最值得看的是罗大师的那篇序言。

  • 沐浴经年
    沐浴经年2022-03-28 20:12:56

    故宫文华殿「何以中国」展陈列着一只精美的“银胎率珐琅嵌宝石靶碗”,它是六世班禅额尔德尼进京恭贺乾隆皇帝七十大寿(乾隆四十五年/1778)的贺礼。乾隆非常喜欢这只佛教靶碗,命令造办处为靶碗制作了盖子,随后作为供器放置于养心殿。这件礼物和马嘎尔尼1793年献给皇帝的礼物有着怎样不同的意义呢?

  • 这么近,那么远
    这么近,那么远2020-11-11 20:44:58

    “1793年,由英国王室派遣,东印度公司资助,马嘎尔尼勋爵率领的英国访华使团抵达中国,目的是觐见清廷的最高统治者乾隆皇帝。此即清王朝和海上霸主大不列颠这两个欧亚帝国在18世纪晚期的初次正式接触。本书从历史角度审视了两大帝国的这次具有象征意义的会面。作者摒弃了传统针对此类问题的欧洲中心观,代之以一种对称性的叙述,通过详细考察中英礼仪冲突的表象和实质,旨在打破文化中心论及现代性宏大叙述对历史研究的垄断。”

  • 朱颐钊
    朱颐钊2022-02-08 16:18:03

    在世纪之交曾经轰动一时的著作,旨在重新诠释英使访华,尤其是意图「解构」现代性视角所带来的种种滤镜,如通俗上认为的天朝上国狂妄自大等等,并且似乎想要证明清廷所作的决策在其主观角度而言仍然是具有相当现实理性的。读毕全书,应该说,这是一条很有探索意义的取径,但是在这一议题上仍然缺乏「重构」方面的努力,甚至说可能性。

  • 树上的卡夫卡
    树上的卡夫卡2021-12-31 20:12:06

    看到有朋友新年在读这本书,不觉会想到当年上讨论课的时光,啊,那时多么快乐!

  • 正始黄大茶
    正始黄大茶2021-12-31 20:22:51

    依然觉得非常精彩,甚至更甚。

  • 苏易桥
    苏易桥2021-12-05 18:03:50

    打破固有的前理解1&2和塑造新的理解3-前理解1-叙事1-前理解2-叙事2-理解3。这样的结构还是厉害呀,原来在小说和电影领域作用得如此娴熟的叙事手法,用在史学上也很有意思!

  • 梼杌
    梼杌2021-11-29 19:42:53

    对宾礼的大篇幅解读 看得有些枯燥 毕竟这也不是满清特有的…

  • Aroundight
    Aroundight2022-04-16 18:48:41

    真的薄弱……宾礼对于皇帝而言约束力究竟有多大呢?这究竟是与官僚系统的互动还是皇帝的自我意志呢?作者花费最大的论证部分居然说服力很差。我真的觉得作者不懂中国,不懂中国的行事逻辑。后现代的跨文化研究,道理说得都很好,但具体操作真的不行。

  • 洛水湛湛
    洛水湛湛2022-04-13 00:12:11

    引起全球学界轰动的著作,被荣新江老师安利到了,慕名而来...对马嘎尔尼访华的印象源自高一第一节历史课,老师为了给我们打破教科书传统观点的滤镜,大讲特讲“马嘎尔尼访华这件历史上不起眼的小事”(原话),时过境迁,她具体讲的什么我已经记不清了,现在想来她也许是根据这部著作而言的。何伟亚想要解构,但却没有完成建构,这是我对后现代史学表示怀疑的地方。语言我认为是优美的,它本身并不晦涩,难读或许是因为他的思维线太散了。他散我也散,摆烂就能读下去了,虽然行文飘忽,但并不难get到他的point。

  • 慢慢走
    慢慢走2022-10-07 10:41:05陕西

    二刷毕。 老书新读,当初问世看点在于对费正清体系的批驳,即强调清朝多主制(而非单一制),中英双方对彼时国际法均在摸索阶段(其中不乏对清不切实际的幻想),清朝朝贡体系里英方的卑下地位(作为补偿的丰厚礼物回馈与优厚招待),对福柯理论应用下英方名流圈中的“中国意象”。种种因素合流强化了两方对于各自的主权诉求的担忧。看点: 1.从内政角度来看,朝贡关系本质作为一种防御体系 2.基于历史,朝贡体系中,对于西北与东南思路并不相同,前者更受重视,更显敏感 3.英使对于清朝存在不切实际的艺术幻想以及类理性主义对罗马天主教的审视态度(对其无法真实,准确描述的鄙夷) 4.清方对于远国沿中线而行的考量以及英方的误读 5.英方不愿提及的礼仪屈就(叩头≈投降) 6.英方掩饰外交失败的殖民主义叙事。

  • 味像斋主人
    味像斋主人2023-12-26 04:40:03加拿大

    选读

  • 某羊
    某羊2024-01-10 21:11:18江苏

    翻译实在不敢恭维,不过“沿中线前行”所带有的一种熟悉而陌生的阅读体验确实可以算是海外汉学的魅力之一吧~

  • 彦良233
    彦良2332024-02-03 10:10:13山东

    翻译的一般,读得很慢

  • 兌之
    兌之2022-07-01 16:20:12

    历史现场的人多数时候只是在现场,并没有历史感。现在人回望历史时期的人和时间赋予了他们历史意义。马嘎尔尼的来华只是时代性的交流,因为中国在乾隆后的一系列遭遇,尤其后来的民族兴起,这就带来怎么看待这一事件的政治视角争议。

  • 卢梭的问题意识
    卢梭的问题意识2022-07-17 21:19:47

    丰俭适中、按中线而行,是清朝为马嘎尔尼安排的觐见仪式流程,英国人固有的打破常规的逻辑使按程序进行增加了不确定的难度。大清对英国的多变想法报之以常变心态,反复把握自身气度和压制彼方傲慢。打破常例,两大帝国的碰撞,以试探着进行,却以固有观念收场。大清帝国首先在马嘎尔尼的概念里被摧毁,再到半世纪后被英国炮舰埋葬。

  • VersachliChung
    VersachliChung2022-08-30 16:44:27广东

    不同的叙述方式和角度本身也是一种历史 这样才能更好帮助我们理解复杂历史系统

  • 春诵夏弦
    春诵夏弦2022-09-03 15:40:06云南

    反面教材再版。

  • YS
    YS2023-01-04 21:04:50天津

    难读。理论部分都看不太懂,对于业余读者来说太专业。事实部分单薄,还是以西方视角解读为主,中国人觉得习以为常的事放到西方人解读都显得无比邪恶。翻译不算顺畅,增加了阅读难度。到第五章弃

  • 吕六一
    吕六一2023-02-19 12:22:49广东

    作为一个西方历史学家,作者试图在对马噶尔尼使团来华事件的分析中,挑战主流的同时也被中国人所认可的“中国落后保守/西方先进进取”的二元叙述框架(这一框架也被某些西方学者质疑为西方殖民主义作了掩饰),勇气可嘉,惜论述并不十分充分,不过其提出的视角——对传统中国“从一种观赏喜剧式的角度转为文化相对主义的研究”,还是值得关注。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