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文字的力量:文学如何塑造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马丁•普赫纳【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大椿山
    大椿山2019-06-30 11:25:17

    终审老师花了更长的时间来看这本稿子,最后说:“你们一定要把这个作者的书都签下来!”这给人的感觉就像《食神》里的评委把黯然销魂饭吃个精光。文学似乎只属于少数人,它是“无用”的,但这本书在说实际并非如此,历史是在文字的锤击下被铸成我们今日所见的样子。难得的是,作者写得激情澎湃,这样强力的叙述其同类还有《疯癫与文明》《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个国王因为掌握了文字而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几位智者意识到文字的咒术而拒绝写作,一个即将陨落的文明全力保存自己的文学,新兴国家以文学寻找自己的身份认同。文学被写下、被传播,于是历史由此诞生,文明由此诞生。

  • 格瓦拉
    格瓦拉2019-07-12 16:13:38

    文明是时间刻度下凝聚出的精魂,而文明通过文字被记录下来。文字的力量使得文明得以保存、延展、持续。4000年来,文字每时每刻都在记录文明铺陈的历史,塑造文明的根基,充实填满文明的内核,影响文明的走向。这本书分十六个章节,向我们展示激动人心的文字的力量。

  • 五山
    五山2019-07-12 17:14:39

    这个书其实蛮有意思,原名是the written world,也就是“书写的世界”,贯穿全书的除了文学作品,还有书写技术,比如说最开始的口述、抄写员、纸张出现、古登堡、以报纸为代表的媒体、印刷机到现代技术。书的另一条暗线是书写技术的革命。

  • 陆钓雪de飘飘
    陆钓雪de飘飘2019-07-24 12:47:00

    Martin Puchner将文字的故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由小群体的抄写员主宰,只有他们能掌握早期困难的文字系统,并因此掌控那些从讲故事的人当中收集的文献,比如Epic of Gilgamesh、Hebrew Bible、Iliad、Odyssey;第二阶段,这些经典文本的影响力逐渐增强,那些富有感召力的教师对它们提出挑战,比如佛陀、苏格拉底和耶稣。他们公开抨击神职人员和抄写员的影响力,其追随者则发展出新的写作风格,这些文本可称为teachers' literature;第三个阶段,独立作者出现,先是模仿古老文本,再是像紫式部、塞万提斯那样创造出新的文学体裁,小说最为重要;最后的第四阶段纸和印刷技术广泛使用带来批量生产和大众文学的新时代,报刊和海报传单随之而来,富兰克林自传和共产党宣言

  • danyboy
    danyboy2019-11-15 14:33:13

    相当不错,写法很有启发。1、主要内容是通过16部(类)文本来描写人类书写的历史,分四阶段,文字(书写)掌握在少数抄写员的实用阶段、教师(先知)创造思想和宗教的教化阶段、个体(作者)写作的阶段、书写工具和载体逐步进入信息化的阶段。2、但上述主要内容只是本书很小的一部分,作者并非描绘一个线性的发展历程,而是呈现一个不断回溯乃至循环的书写世界,在书写上没有科学式的发展,所以本书最后呈现出的图景仿佛回到了书写的最初。3、本书的写法很有启发,综合了多种文体:描述文本背景时是非虚构、介绍作品时是文学史、分析作品时是理论研究,最后还有作者的一段旅行记,涉及的学科不止文学,还有文字、印刷出版、传媒等,使得本书成了一个趣味非凡的综合写作文本。读罢,我很想如法炮制,就中国古代文学写这样一个作品,很想,跃跃欲试!

  • 不文艺的文科男
    不文艺的文科男2019-07-12 17:10:59

    切口比较新颖。原以为是一本文学书,但作者通过16部经典作品巧妙解析了历史发展的四次突破,串联起磅礴的世界史演进画卷。普克纳是个充满热情的人,自己重走朝圣之旅,这本也不失为一本有趣的文学旅行指南。

  • cicada
    cicada2019-09-05 11:29:36

    很多人认识不到这本文学史的一个特别之处:你是中国读者,觉得中国文学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偏爱,它在对你喊话。但是,它根本不偏爱中国读者。即使你来自南美、俄罗斯、伊朗、北非,也会有类似的感受。

  • #ArtfulDodger#
    #ArtfulDodger#2020-03-10 22:40:21

    内容相对比较浅近,但是作者实在太会挑文本和挑故事了,很容易接受他把文字书写作为一种技术的视角来重新考察文学史。作者的选择肯定有疏漏,但是根据本科生课程写成的书这种吸引人的浅近反倒是优点。翻译也贴近原文的行文,除了把册子本/codex翻译成了抄本这点有点影响理解之外,其他时代都很可读。

  • 倦牛刍草
    倦牛刍草2019-07-03 22:49:07

    思维和文学所探寻的边界,也是人类活动的边界。

  • 莱布尼糍
    莱布尼糍2019-12-09 20:42:41

    “唯一能保证文学存续的是持续使用它:一部文本需要保持它与其他事物的足够的相关性,被每一代人翻译、抄写、转码和阅读,从而超越时间持续存在。是教育,而不是技术,能保证文学的未来。”

  • blueshadow
    blueshadow2020-02-25 14:55:06

    这本书的一开头,就设定了从地球之外的视角。时间、空间都凝聚在遥远的一个球上。 作者有志于建立一种“世界文学”的角度。 一方面是技术的流动,一本书从材料,概念,到制作工艺,是全球推动的。 另一方面是思想文化的流动,有了文字,思想和故事的幽灵有了载体,保全,传承,相互启发。 比如《伊利亚特》对于亚历山大,《波波尔·乌》对于副司令马科斯,圣经和种种宣言之于世界。都令人感慨,感动。

  • かおKA.O
    かおKA.O2019-07-16 17:25:57

    从另一个角度讲述历史的故事,很精彩!并且还讲了造纸印刷工艺的发展,随着人类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书越来越容易得到,越来越容易被出版,但是作为作者,无论如何要写好的内容啊!不然真的辜负了文字的发展历史。

  • Dead Fingers
    Dead Fingers2019-07-12 16:51:52

    年度期待,真正的思想之作!与绝大部分文学主题的“盘点”和“清单”类作品不同,深入浅出地梳理了经典世界文学背后的文化脉络和思想价值,以及解释了它们为何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本质原因……

  • 金利来睡衣舒服
    金利来睡衣舒服2020-03-01 11:15:10

    从头到尾、逐字逐句重读了一遍之后升级为五星。近期最佳读物,读来沁人心脾。

  • Phoebe Jin
    Phoebe Jin2019-08-22 08:08:21

    特别喜欢紫式部的故事

  • malingcat
    malingcat2020-05-26 10:30:58

    直接译成“写就的世界”也好,理论基因在于歌德的“世界文学”,而理解为中文意义上的“文学”又太狭隘了。作者试图概述“文字文化与世界文明”,并且有他编辑的6000页《诺顿世界文学选》为基础。这么大的野心,聪明地以16个分主题呈现,有视野、有细节、有文化阐释,作为哈佛通识课教材,还必须要有政治正确,所以《共产党宣言》、非洲、后殖民地都必须有专章。有一些小细节不太准确,比如富兰克林是殖民地邮政副总长而不是总长,但是对于这么宏大而凝练的著作何必苛求。开卷有益,本书应该作为本科生入门书推广。

  • 明海 🐾
    明海 🐾2019-11-19 19:27:01

    需重读,跟着读

  • 不懈不戒
    不懈不戒2020-02-11 18:01:17

    像是易中天和余秋雨的结合体:可有可无的「我曾到此」式行走,与通俗流畅的「博采众长」式故事重述,趣味程度取决于你对这些故事的熟稔程度。整体框架和代表作品的选择还是挺不错的。

  • 饭桶羊233号
    饭桶羊233号2019-07-12 16:34:17

    很难想象一个缺失文字的世界。这本书恰好将文字的力量完全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讲述了一个被书写的世界,看到了文学与文明间的交互作用,让人惊喜

  • 我是卢俊
    我是卢俊2019-09-12 01:22:30

    或许应该翻译成《书写之书:文学的力量》虽然直译叫《书写的世界》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