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制造儒家:中国传统与全球文明》(美)詹启华【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王好猎2019-06-27 13:54:08
这书是得了专业学术奖的,美亚上的普通读者评论,能当专业评论看么。这才叫故作耸人之谈呢。
- 攸川2020-05-25 16:23:21
被豆友的介绍“中国版《东方学》”骗了。。。如果说主题是通过耶稣会传教士与儒家的遭遇,来讨论基督宗教乃至西方的self-constitution。那么下篇就显得很脱节。属于很娴熟的学术操作,历史意义不大,可惜了这么优秀的翻译!
- Rafa2020-02-19 12:11:53
没看多少就觉得看不下去了…也不是不好,就是觉得行文太过啰嗦了,对选题也不是很感兴趣:这种百分百的中国传统,用文明接触和文化冲击的视角来解读,总觉得有些牵强,对我们中国人也没有特别大的意义,或许西方读者会觉得有趣吧~ 翻译非常良心,译者总能在读者最需要了解名词原文的时候给出英语和拉丁语单词对照,真是有心了。
- 小喜鹊的拍嗝师2020-03-04 22:24:56
1992年的论文出版,作者基于明末传教士来中国传教时需要借助中国对应人物,加以宣传基督教的合理性时,塑造出的孔夫子形象,继而在清末民初的第二次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将儒家的形象与开明文化产生对立的情绪中进一步塑造。全书后半部分又对“儒”这个词汇的中国历史演变有所阐述,但是问题就在于汉语的单字既是词汇,也是单字,单字的释义最初源自文字构成,但是全书并没有对“儒”字的古文字形成、流变加以分析,故而这种分析路数非常的欧洲基督教旨主义,并没有从中国本初设身处地的思考,汉学式隔靴搔痒过于典型。
- 弗洛伊德2022-07-24 15:04:35
太过于学术化,没有什么可读性
- 孟诸2024-04-05 19:48:34浙江
五星给译者。作者不懂中国当代文化,中文水平也不一定多好,但是洞见不错。
- 吕畅九2020-06-09 04:47:55
@2020-06-09 04:47:55 @2020-12-20 15:16:42
- 境外势力大猫咪2021-11-27 13:41:31
真是我见过最好的翻译,水平高且负责。相比之下,作者Jensen本人的很多细节错误,从导论把“文明卫生单位”中的“文明”误读成“中华传统文明”,到后面把“不一孔子”翻译成“不只有一个孔子”,不免让人怀疑其汉语水平是否真的胜任本书的课题。所以本书其实研究视角上的价值要大于研究内容本身:指出现当代语境下对古典的溯源考据其实是对考据者的时代的反应和重构。在这一点上,利玛窦和胡适对儒家的再解读具有某些相似,在于他们都试图证明中国与西方文化传统的同一性,而有趣的是,利玛窦在前民族主义时代的重构儒家让自己进入了中国的身份之中,而胡适在民族主义时代的重构则试图让中国成为西方。胡适的尝试多少让我联想到以河殇为代表的八十年代,而作者将这种尝试解读为对民族主义的超越则是颇令人怀疑的。
- 吃竹子的小绵羊2022-11-27 03:19:36意大利
过去乃是异国他乡
- 頨譞2024-03-11 16:12:55北京
儒家学说在西方的接受史实际就是以“孔夫子”为核心的文化翻译史、形象建构史。欧洲来华传教士作为最早的一批“汉学家”,可以说制造了一种类似于“西马”的“西儒”,这一反向视角对于思想史研究颇有启发意义。作者有意,译者有心。
- 不足方丈2024-03-08 17:33:27上海
方法论是有启发性的,但过于依赖阐释,举证不充分。另外,行文枝蔓啰嗦,读起来有点痛苦。可惜了一流的翻译。
- 李清医2022-07-02 00:01:54
“制造”这个词越来越“时髦”了,但是在时髦意义下又有被泛化的趋势。对“儒”本身的历史解构与思索确实深得我心,其中关于“现在”或者“过去的今天”的儒学源流考据亦是分析得鞭辟入里,精彩纷呈,知识储备与史料援引也相当规范。
- 德雷斯罗萨2023-12-14 18:46:37北京
Confucious与confucianism的塑造
- Voltigeur2023-03-07 23:21:43四川
儒不仅是被耶稣会教士简化为中国性、五四运动以后亦然。儒教和孔夫子的诞生本身就是一种东方化和自我东方化的过程。
- 破浪潮2020-11-17 12:10:26
翻译合格了,热泪滚滚。
- Swching江湖骗子2021-01-10 16:03:21
此书虽获得学术奖项,但就普通读者的阅读体验来看,二元主题的分离现象严重:前半段几乎可以单独成书,作为耶稣会在晚期帝国的身份认同与对“儒”、“孔夫子”的再造,切中了标题的manufraction一词的意义;略显疲惫的后半段竟直接跳到民国诸家对儒起源等问题的讨论,读的不免吃力。虽然后半本仍有挑起本人兴趣的地方,如最后一章讲的胡适,但恐怕和制造儒家没太多瓜葛了
- 朱颐钊2023-01-17 14:47:54北京
上篇主要讲17世纪和18世纪欧洲人有关儒家的接触史和接受史,颇有精彩之处,可作为本领域的leading book,包括许多词汇的翻译上。下篇谈及章太炎、胡适等人,则不免稍显乏味。能看得出,译者十分用心。
- 梼杌2024-10-13 16:03:43甘肃
前半部分比较有见地,探讨了来华传教人士对孔夫子形象的塑造及其背后的宗教、文化意图。后半部分分析很细致,对章、胡二人文章和观念的讨论很深入。
- 小宝2020-12-20 15:16:42
@2020-06-09 04: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