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被统治的艺术:中华帝国晚期的日常政治》[加] 宋怡明【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Yahmsannga
    Yahmsannga2019-11-29 19:59:40

    中译本的产生过程与呈现样貌,行为艺术般地展示着何谓“被统治的艺术”。

  • 朝凪
    朝凪2019-11-14 18:23:36

    写论文那会儿疯狂读了一批日常史研究著作,《被统治的艺术》以明末军户制度为研究对象,但作者关注的重点在于统治与被统治之间的真空地带:百姓与国家的代理人,代理人与统治层之间如何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在明代,被统治的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能够地道、熟练地掌握国家的语言。宋怡明认为体制会塑造人,而反过来体制也会为人所塑造,在某些时刻百姓会反客为主,“操纵体制乃至扭曲体制”。作为明史研究,从军户制度切入非常巧妙,但其实这样的设定(甚至可以说这种框架本身的“后见之明”)注定带有作者的立场与偏见,在揭示一部分的同时,遮蔽另一部分内容,而二者间的平衡则是体现作者的功力之处。在脚注中看到宋怡明甚至比较了《和谐城乡游》中的神话论述版本,可以说是真·中国通了hhh

  • 鹿鸣
    鹿鸣2020-01-19 22:39:47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福建农村,翻阅各种资料,调查500年前的历史细节。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一本讲500年前历史的书,还有被删节,这是一种怎样的逻辑?

  • 后浪
    后浪2019-11-29 14:21:18

    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教授经典之作,历时八年而成,全面揭示中国古代社会运行机制。

  • sub rosa
    sub rosa2019-12-24 16:21:35

    这本书我先看的英文版,当时买此书很是艰难,美亚上出货出了一个月都没有出来,无奈之下看了电子版的。现在有了中文译本,不管怎么说都是件好事。高晓松、当年明月的推荐还有出版者主推的对象好像是要做成大众书的,我只能从学术书的角度说一下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明代军事史因为资料的严重限制,一直无法打通中央、地方和基层社会,本书利用万里挑一的好资料实现了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明代卫所制衰败,导致明中期倭寇横行,但能详述这一过程的资料非常稀缺;大家都知道卫所军户兼并屯田导致屯田制失败,卫所军逃亡,但兼并了屯田的那些军户家族怎么扩大影响力的事例却不好找。说是“被统治的艺术”,其实说白了就是那些军户豪强兼并土地、扩大家族、转嫁赋役的过程,真的算是“老百姓”的历史吗,我觉得不完全是。

  • 金利来睡衣舒服
    金利来睡衣舒服2020-01-29 10:05:28

    佩服之至。从问题意识到跨学科视野,从提问题的方式到查找档案的功底,均属大师之作。译文和装帧皆为上乘。唯一遗憾是有删减和改动,但出版后记里有交代且删减处在文中有标注,可算良心译本。哦对了,当年明月长达四页的序不知所云、废话连篇,似乎对学术毫无了解,必须痛斥。

  • HBT
    HBT2020-01-18 14:08:55

    自己把被删节部分的英文原文抄上了书,,,

  • 晃晃
    晃晃2019-12-18 21:40:30

    观察明朝,其实是反观我们自己。明朝是封建专制顶峰,之所以能达到这个顶峰,除了皇帝用一系列方法将朝政权力收到了自己一人手里之外,还推行了大量前所未有的社会控制手段,特别是在皇权不下县的传统背景下,明代统治者的权力几乎深入到了每一个乡野角落,极尽所能地控制基层社会,这在历史中历朝都未见到的。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这本书,也可以了解到,似乎无力反抗任何皇权压制的普通老百姓,也被动创造了多种方式来化解统治或软抵抗,以维护和谋求保护自身利益,即使这种保护是十分有限的。这本书里就是把这种日常生活的政治称作“被统治的艺术”,我觉得算是一种挽歌——用现代社会概念来说,已有的“社会”被挤压到几乎没有空间的时候,我们只好被动创造新的社会空间。这就是来自民间的创造性互动,无奈,但有用。

  • 在野武将
    在野武将2020-05-07 18:16:27

    这书翻译得真好!当年明月写序差评。导论尤其精彩,之后的章节都比较单薄。并没有写出“被统治”的艺术的厚度,只是呈现出制度之下的人们有趋利避害的特点。

  • 伯樵·阿苏勒
    伯樵·阿苏勒2019-12-08 15:03:30

    其实相比于书名对Scott的致敬,全书其实更靠近“弱者的武器”,而非“逃避统治的艺术”,大体光谱就是逃避统治——吐槽统治(弱武)——利用统治,利用历史人类学的手法把经济学里非制度的故事逻辑重新说了一遍,叙事极精彩——可能相比于当代那些耳熟能详的制度外经济学论述,历史上的非制度叙事魅力更强。结论段从这个制度外逻辑反向回望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视角颇妙,黄宗智、苏成捷、Spivak、迈克尔·曼、戴慕珍&魏昂德信手拈来,真·六经注我~~一共删节7处,对读了一下,3处大概是在中文语境里要保护informant(有一个讽刺腐败的注释反而没删),其余4处语涉当代,但除了最后一段整段修接外(或许也涉及一些线人的问题),不影响理解,读者其实靠脑补完全能猜出说了啥。

  • 大清国的猫托邦
    大清国的猫托邦2019-12-27 21:08:39

    被统治的艺术=制度套利,即利用制度的漏洞来牟利。宋怡明认为被统治的艺术的精髓是阳奉阴违。但是我个人认为他对阳奉阴违的理解似乎有些问题,我不敢说他一定就错了,只是心中有点存疑。他举了数个阳奉阴违的案例:第一,改革开放初期富人发家致富的方式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中低价购买商品,然后在市场经济中高价出售;第二,寺庙以“老人娱乐中心”和“民俗研究所”的名义向宗教管理部门申请批准,从而使寺庙合法化;第三,抗争者以国家语言抗争,以此表明他们并不挑战政权的正当性。但是,我觉得这三个案例都不是我所理解的阳奉阴违。当然可能是我对阳奉阴违的理解有偏差,请各位指正。 @2019-12-27 21:08:39

  • 中世与近世之间
    中世与近世之间2019-12-15 20:18:25

    典型汉学经典著作的阅读印象:生动的故事+范式解读,往往引发的不是历史而是现实的关怀与反思。简单说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传统故事,且不限于“对策”,在作者看来明代的百姓甚至可以在不公开违反国家规定的情况下,在体制内通过体制谋取利益,即“制度套利”行为。本书以军户制度为例说明明朝百姓为国家提供徭役时所运用的策略(优化处境、近水楼台、制度套利、诉诸先例),此种策略即为“被统治的艺术”,也是明代的日常政治。作者力图提供一种突破“专制独裁论”与“自由社会论”的全新明史叙述模式,进而理解明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就此点目的而言本书确实做到了。不过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来看,能够实现反客为主、操纵扭曲体制的人基本属于特殊人群,简言之“刁民”。

  • 陆钓雪de飘飘
    陆钓雪de飘飘2019-12-01 22:42:55

    明代军事制度将个人和家庭移到别处。它迫使一些人离开他们所熟悉的社会环境,再把他们放到新的社会关系和新社群的努力;“解域化”催生了“再域化”。没有担任正军的军户成员努力和担任正军的宗亲保持联系,有时这种关系跨越千里之瑶并维持好多代人。士兵们一旦定居在卫所或负责给卫所驻军提供军粮的军屯,就加入或组织利益群体——通过婚姻习俗、寺庙网络、参加科举制度以及其他一系列活动,这些利益群体最终成为拥有共同身份认同的群体。因此,明代中国百姓的流动导致有些社群被拆散,又把许多之前相互隔绝的空间联系起来,同时使已有的社群经历蜕变,并催生出许多新的社群。国家的干涉行动以及受其影响的人的反应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空间的结构。即使在引起这些变化的制度早就被废除之后,这些改变依然存在;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变化甚至持续到今天。

  • 神威
    神威2019-11-28 18:13:00

    修行28th,启读读到当年明月扬长避短的独特序言时吃了一惊,觉得他有点糊弄事,读完全书觉得他还真挺聪明,作者还真的如他所言,是个实在的肯下笨功夫的人,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方式治史,极为直观的呈现历史上每个大事件都有顺理成章的原因,明朝军队素质的极度退化被此书举出的例子和评述的法条解释的清清楚楚,生民之苦不言自明。被统治的艺术纯属是逼出来的智慧,是中国人给一点生存空间便可适应生存的野草特点的体现,是无奈是辛酸。之前一直不喜微观史学,读完此书发现细微雕镂功夫可以说细致说明白一些问题,体现一些道理,是观其大略做法做不到的,很喜欢这本书,尤其喜欢演义式的七个章节标题

  • 汗青堂
    汗青堂2019-11-29 10:23:54

    汗青堂今年年终收官的重磅作品,经过很多的波折终于出版。本书以明朝的军户制度出发,讲述了福建地区一个又一个家族在面对高压统治之下的政治智慧或者政治艺术是如何巧妙运作来谋取自身与宗族的利益的,跨越数百年的讲述,堪称非虚构的“《百年孤独》”。本书各种资料和案例以及结论都是作者宋怡明教授通过田野调查取证而来,本书的内容稀缺而真实,希望大家能在这本书中读到过去,更能启迪未来——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才是真正以民为本。

  • 安提戈涅
    安提戈涅2020-01-11 18:40:06

    记得王汎森写明清史的时候就很着重用了德赛托的日常生活政治抵抗的概念,本书只不过把这种权力后坐力的试验田放到了明代的兵役制度里,一如作者所言,他要谈论的不是兵役制度本身,而是其中折射出的官民互动——民众怎样用小技巧消解和对抗宏大权力的压制。而本书主要使用的方法就是官方史料与私家族谱两种叙事的对勘,这两种叙事恰恰是官方权力与个人日常生活权力的具体化表达,在其上,福建地区的宗法制又与整个帝国的兵役制构成了更大的对冲与勾连,在多重户籍中摇摆与避难的明代马丁盖尔的故事很有意思。第三章提及出海移民问题,可以再参看李伯重的研究,他更早更全面地描绘了明代向东南亚地区的移民进程。

  • 邓安庆
    邓安庆2019-12-17 15:26:07

    好看。兴致盎然地看完了,充分满足了我对于日常政治的好奇心。虽然写的是明朝军户,读来却毫无隔阂。因为人性总归是相通的,趋利避害,在既有的制度下一方面表示顺从,一方面千方百计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这个搁到哪个时候都是一样的。从这点出发,作者运用大量家谱、地方志、口述史等民间资料,挖掘出正史看不到的民间面向。那些被埋没在历史灰尘中的民众声音,被我们听到了。作者做的工作,很有意义。

  • 欢乐分裂
    欢乐分裂2020-03-10 18:17:02

    典型的论文写法,框架严明,整体架构上互补成就,每章节都有结论陈述,为支撑观点而践行的大量田野调查,举例详实且在字里行间颇有历史回温的余味(各种小人物的身影在宏大背景间的游走富有意味);辅以世系家谱、路线图表,独特的切入视角,译文很舒适。所谓“被统治的艺术”,选用“日常政治”这个概念来表达民众在制度的约束下,如何通过微妙而克制的平衡、富有谋略的生存智慧以及剑走偏锋的冒险行为,在被动服从和主动反抗之间,达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对军队的“解域化”与土兵及其家属的“再域化”是一种介于政治与日常的互动/抗衡,联姻成为军户融入当地社群的手段,利用“体制之间/规管定位与现实处境之间的差异性”实现制度套利。最有兴味的是关于「家族」概念,征兵制折射出的宗族观是中国社会源远流长的等级观念和秩序感。

  • 赫恩曼尼
    赫恩曼尼2020-04-02 21:40:19

    表面上是在讲明朝卫所和军户制度,实则是透过一个个普通人与国家制度斡旋、博弈的过程,来谈以下问题:1.普通人的日常政治不是公文、法律、声明,而是在与国家正式代理人与非正式委托人的互动中,通过制度套利,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2.所谓“被统治的艺术”极为复杂,不可仅用顺从或反抗来界定。3.中央赋予地方以运作空间,其实是想通过“集权的简约治理”节约成本,并以此收获地方秩序;4.前现代社会民间的自发组织和非正式机构,构成了地方社群强有力的凝聚力,现代以后,由于要将中国打造成现代国家而废除了这些机构,“此乃中国在20世纪遭遇诸多创伤的缘由”。——能把学术专著写得生动易读,又有几十年在福建的田野做基础,以平视的视角对待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太难得。不过请高晓松推荐、当年明月作序,实在是朋克。

  • 小手冰冰凉
    小手冰冰凉2019-12-04 22:48:12

    #潜规则学##基层共谋学##真·弱者的武器#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