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奥尔罕·帕慕克【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帕帕
    帕帕2018-10-19 21:46:46

    人类总是这样,摧毁一切,然后怀旧。

  • 华小受
    华小受2018-04-27 16:15:40

    陆智昌老师的装帧设计依然简洁好看,选择这版是值得的(虽然比上一版贵了很多)

  • changanxiyu
    changanxiyu2018-04-26 22:14:36

    比旧版多了很多大幅照片,可能会有人觉得少了很多想象空间。但帕慕克自己选择的这些浸满“呼愁”的黑白图片,如他“天真地相信”的,传递给读者的情感,近似于那时的伊斯坦布尔传递给他的。对于在想象中已经占有了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的读者而言,这些新的照片像是一种激动人心的犒赏。唯一遗憾的是,书的气味比较重。

  • 森森
    森森2018-05-04 12:30:40

    最值得读的帕慕克作品,书做纪录片一样太漂亮精致了,说不想败一单就不败?可能吗( ºΔº )

  • malingcat
    malingcat2018-05-27 09:06:37

    绝赞!比初版增添230张照片,排版合理,装帧精美。一半是个人传记,一半是城市志,西方他者视域下的荒凉与破败,后来成为一笔东方的精神财富。

  • 霜月落
    霜月落2018-12-08 14:37:23

    “生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随时都能漫步在博斯普鲁斯沿岸”

  • 爱丽斯提亚
    爱丽斯提亚2024-03-26 13:49:47中国香港

    前往伊斯塔布尔前的阅读。其实不是客观的没落土耳其帝国文化研究,而是作者私人的愁怨回忆录。作者说,不要用民族的悲伤解释自己的哀愁;但实际上,这本书是他把自己的焦虑投射给了整座城市。帝国结束后,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整个城市充满了忧愁迷茫、苦于生计的平民,而作者是一个生活优渥,无病呻吟且品行不端的富人。如果想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不要读这本书,你只会读到一个男孩陶醉于自己并不有趣的内心世界。

  • Cambrian
    Cambrian2018-06-08 13:51:13

    帕慕克妈妈已经超讲道理了好咩。她还知道新闻工作者是半文盲~柯布西耶想当画家,却学了建筑。读了两篇就决定下个新版再看一遍,非虚构比小说写得好也是一种杯具了

  • bird
    bird2018-07-03 15:48:22

    你望着过去的照片,就知道要写什么。

  • 萧轶1989
    萧轶19892018-04-18 18:17:33

    增加了一篇很长的新序,外加增加了N多大片级照片,增厚了近两百页。曾经的版本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这个版本颠倒过来,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

  • 柳向阳
    柳向阳2018-06-09 22:52:12

    35 初恋 这一部分终于讲故事了...

  • 恶鸟
    恶鸟2018-06-18 17:41:43

    这次新版完全成了伊斯坦布尔的城市画册,还有很多梅林的异域风情细密画,诺贝尔文学奖帕慕克写土耳其文笔没的说,家族、城市、事件、人物随着旧照片纷至沓来。帕慕克发明的呼愁,比忧伤更特别,想到萧红的愁。

  • обломов
    обломов2018-06-24 12:09:06

    这城,那人,记忆,遗失,哀愁,释放

  • 原应叹息
    原应叹息2018-07-17 23:25:59

    現在的伊斯坦布爾已經沒有“呼愁”了,如今這個城市更加繁華和浮躁,帝國的榮耀也只存在於塞滿了觀光客的景點中。這個版本的圖片更值得一看,但是翻譯還是不變地爛。

  • 互联网废物
    互联网废物2019-01-12 19:05:01

    “一切文明皆如亡者一般短暂无常。就像我们难免一死,我们也得接受来而复离的文明一去不回。” 是伤感贫困的伊斯坦布尔,也是欢乐和幸福的博斯普鲁斯。[2019No.06]

  • 傻乐的猫
    傻乐的猫2018-05-27 09:58:37

    怨妇腔自传代表作。

  • 安德烈大叔
    安德烈大叔2019-04-23 10:44:38

    没落的土耳其帝国始终在东西方文明之间挣扎,很长一段时间内它被西方所忽视,但与东方也格格不入,留下矛盾与破败。城市与家族的矛盾、没落,伴随着帕慕克的成长记忆,帕慕克的笔触琐碎、优柔,浸透着忧伤,这是个人生命与城市氛围留下的印迹。这本书的文字和书中那几百幅图片一样,它们要讲述的并不是具体的事件,而是企图捕捉那种只存在于私人记忆中的孤独氛围。公寓中回荡的争吵、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船、午后燃烧的雅骊、午夜游荡的破败街道、与情人做爱的废弃别墅...帕慕克都抓住了,这些氛围在文字与图片中得到了永恒。“呼愁”是土耳其语中的抽象概念,抽象概念在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理解困境,但文明的独特情绪往往都源于个体相似的孤独、愁思,帕慕克通过城市与生命剖析孤独自我的形成,试图搭建感同身受的理解,他做到了。

  • #暗蓝#
    #暗蓝#2018-07-17 23:12:00

    虽是充满深情的回忆录,但至少有一部分,帕慕克写得冷静、缜密而克制。而正是通过这一部分,帕慕克找到了今时今日的伊斯坦布尔,与记忆中的这座城市的交汇:一座承载着昔日辉煌的古都,荣光却随着现代的步伐早已消逝。然而用于填充这座城市的进步、风光与“呼愁”却统统是舶来之物。从这层意义上说,“伊斯坦布尔”承载的,其实是第三世界共同的想象、记忆与现实。

  • 南悠一
    南悠一2018-07-09 23:33:56

    记忆看见“我”

  • 森雲
    森雲2020-05-01 18:09:48

    新版大赞,增加了很多跨页的大图,人物照片、街景、画作,还真的有初恋那章美术馆里面的《斜躺的女人》,这是我读初版的时候内心强烈期待的——虽然都是黑白的,但这样才与贯穿全书的呼愁相吻合对吗?又仔细重读了写他自己的几章,印证了最近刚读完的他早期几部小说中故事的重叠部分。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