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人类大瘟疫:一个世纪以来的全球性流行病》[英]马克·霍尼斯鲍姆【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私享史2020-05-12 12:02:10
读《病毒星球》时我说过:“无奈从生物学的角度区区病毒实在没啥可写的,原理大同小异,从流行病学和传染病学的角度来写才会更有料。”那么这本书显然击中了后一句,这才是面对疫情时大众最需要了解的知识,一气读完!不过从流行病学切入仍然会存在叙事逻辑上的重样(毕竟存在“规律”),但作者已经非常努力地去让叙事生动了。总的说来,作者提出了两大要点:一方面,是科学界每一次面对新病毒,都有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这中间会遭遇无知或自大的挫败;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发展造成的对地球原有生态的改变以及新技术的层出不穷,让那些原本不怎么跟人类打交道的细菌病毒可以大量滋生或更容易接触到人并快速传播。前一方面大概是可以进步的,比如新冠就很快鉴定了,而后一方面只要人类不改变发展模式,悲剧就会不断上演。新添的新冠一章纯属应景。
- 别的羊2020-04-15 08:57:10
看完这本和另外一本大部头,真切体会到了系统的知识还是得看书而不是看报道/纪录片。
- 诸葛福媛2020-05-09 13:27:15
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纪录片、系列新闻报道的历史剪影合集。作者能像记者一样讲故事,也能像医史学家一样扒史实。牵涉到很多细菌学、病毒学和流行病学的干货,都写得清楚又亲民,这种科普写作的风格值得吾辈学习。 PS:人类仿佛在一百年里进步了许多,但拿新冠和西班牙流感对比一番,就感觉我们确实在不断前进,也在不断作死……
- 闻夕felicity2020-05-21 00:15:05
《人类大瘟疫》是我“新冠时期特别书单”上的最后一本。读到它的时候,生活已经基本恢复了正常,虽然这种正常是一种勉为其难、噤若寒蝉的正常。关于公共卫生、医学、生物学、生态学的科普我会常态化地继续看下去,但我很庆幸这本书是我“新冠时期特别书单”上的最后一本,因为这本书无论在内容还是视角高度上,都特别适合总结前面的所有阅读。
- 韧勉2020-06-16 22:50:34
本书看似是对20世纪以来世界大流行瘟疫疾病的防疫科普读物,介绍包括蓝死病、鼠疫、鹦鹉热、军团病、爱死病、SARS、埃博拉和寨卡,甚至应景的加写一篇新冠及其应对,实则作者对每一种病症在发现、治疗、灭杀与预防过程上升至医疗史层面的反思。作者指出大流行瘟疫让世人认识到医学的局限性,大流行病的加速进程是20世纪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关键动因。大量人口聚集在狭小且不卫生的空间内,为新兴病原体的扩增和传播提供了理想条件,过度拥挤会增加病原体传播的风险。国际旅行和国际商务的繁荣帮助微生物扩散。另外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其中部分病毒的耐药性增强,如艾滋病和寨卡病毒他们或许几十年前就被世人发现,但是这些病原体入侵城市人民生活空间的路线更缓慢迂回。很多疾病的传播过程都是未解之谜,故而世人在面对瘟疫前要永远认真且心存警惕。
- 糖紫2020-09-19 20:20:27
新的病毒、新的瘟疫永远都会冒出头来威胁人类社会,人类的应对却没有多少不同,历史总在重复。(不太喜欢本书每一章内纪传体的写法,显得时间线混乱,西方传记作家通病式文体,总有故作神秘的故事开头、对个人特征的过多着墨和对无关细节自作聪明的臆测,有点冲淡有意义的信息。)
- 沈一贯2020-06-25 10:20:46
文风像《众病之王》,但是过于散乱和啰嗦了。三个教训:1、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流行病一定会再来。2、与自然和谐共处,守护生态平衡。3、谣言比任何病毒传播更快,恐惧是瘟疫的最大帮凶。
- 茶煲2020-11-30 21:46:37
今年看了不少疫情相关的书,《世纪的哭泣》《1918年之疫》《血殇》各自说艾滋、大流感和埃博拉的爆发,类似“单行本”,政治、经济、社会结构背景均有分析,或细致或远观或生动,各有特色,总体来说偏人文。《张文宏说传染》则是“科普向的合集”,按传染方式细分,将传染病一网打尽,逻辑清晰,语言简单。同为合集,《人类大瘟疫》偏重人文,更多关心疫情背后的爆发原因,尤其是“人”的因素,颂扬无惧无畏的医学工作者,也同样为人性中的傲慢自私所担忧,如同作者所说:“天启日益逼近…却并未来临”。虽然受篇幅和体谅所限,单个疫情的内容不如“单行本”丰富,但依然是震撼的,细菌的发现,病毒株的分离,疫苗的研制,哪一个都是惊心动魄的,实验室里的斗争,颇有点儿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意思。
- 喵吉诃德2020-05-30 17:35:04
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库这本《人类大瘟疫》书中作者以时间线的方式,选取了9例特大传染病案例,回顾了一个世纪以来人类与病毒相生相杀的历程。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重要人物的行为,重现疫情暴发时人们所做的准备和应对历程,加上对各个学科的研究和发展的描述,为我们从多学科的角度完整地呈现每一次疫情大爆发的全貌。
- 陆钓雪de飘飘2020-05-30 20:17:11
One hundred years of panic, hysteria, and hubris. 我们不该因为人类在某些大瘟疫后幸存,就无视自己曾经的傲慢与纰漏。回首瘟疫史,在纪念人类展现出的智慧、力量与勇气的同时,我们也不该忘记那些痛苦的离别、牺牲和哀愁。Anatomy of Satire.
- 洋葱2020-05-18 00:59:37
很喜欢这个作者讲事情的态度,把刨根问底的过程一板一眼地展示出来,废话少,“1918大流感的一百年以来几次典型的传染病”这个选题范围也非常恰当,回溯了科学事实的探索过程,也没有忽视文化与政治对疾病发展的重要影响,事实在印证他收集到的结论。
- 枸橼酸锂大九2020-10-27 09:44:00
无亮点的流水账纪实文学,不停的罗列,强行惊心动魄,关于科学的事情写的又过于不专业,人文思考又太平庸;蹭热点的出版,附的那本新冠小册子简直太敷衍了。从头读到尾,好像美国人替全世界扛下了所有重要传染病,但实际呢?。
- 羽落弦2020-05-12 12:34:06
瘟疫从未远离。历史给人类的最大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 danyboy2022-06-17 14:23:28
以非虚构的叙事,讲了二十世纪以来的若干次大流行病,在故事里逐渐呈现人类医学特别是观念的进步,可以说每一次都在吸取上一次的教训,但又承受着未知情境下新的教训。比起短短一百年前,人类的今天已经足够幸运和安全了,我们需要的不断迎战,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观念,任何“终结论”都可能带来灾难。
- 经济人读书会2020-07-02 18:45:16
沈大园推荐:这本书的原版副标题叫“一个世纪的恐慌、歇斯底里和狂妄自大”,能看出来瘟疫故事的中心是人而是病。作者引用萧伯纳的话,“一种疾病特有的微生物不一定是它的病因”,提醒我们应该关心传染病爆发的环境和社会诱因。环境失衡,官僚体制,传统观念,我们要面对的永远不只是病毒,还有我们所有的历史。
- 万人迷!2020-12-14 08:43:44
从第一段开始就令人不忍释卷。好书!
- 书茗2020-06-06 11:09:39
2020.6.2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起源于美国,当时杀死了大约5000万人,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到了传播作用,人类对病毒认识不足也加剧了疫情。直到今天,人类对于病毒及其变异性显得方法有限。 鼠疫中,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皮肤呈现深蓝甚至黑色,所以又名黑死病)死亡率60%,通过跳蚤传染,肺鼠疫则会通过空气人传人。天使之城洛杉矶1924年的鼠疫流行,很大原因是政府没有进行必要的隔离,与今日何其相似啊!
- 波洛2021-06-04 10:50:26
过誉,在我看来算是相当流水的纪实作品,自然科学而且是涉及到追踪和反向推演的流行病学,居然全书没有一张图表,加上每一篇都有大量的人物出现,看的一头雾水。之前看微生物的书就有所了解,目前我们所了解的微生物只是相当少的一部分,当人类继续扩张生存空间时,不可避免的与更多未知的未知接触,那么发生新的流行病的可能性就是永远存在的。书中医疗组织以及其他相关组织的领导者,在面对新爆发时多少都会失去当初作为一线人员的果决,这点倒是挺泛化。
- Island.€ 🐱2020-10-21 16:25:06
1/蓝死病 啊……不否认内容很丰富,但是就是涉及环境经济卫生等各个方面,文本显得有些乱,没有理顺。目前看到是以梳理历史为主,作者的主要观点还不够突出。 2/鼠疫。小小的跳蚤真吓人啊。 3/ 鹦鹉热 看睡着了…… 4/5/ 军团菌 寻找传染源头比破案还要难 6 艾滋 就算是没有艾滋,同性恋也会被其他东西给污名化 7/SARS 非典真的太厉害了…… 8/埃博拉 吃野味都是啥玩意儿传统文化 9/寨卡 蚊子蚊子快走开…… 把这个流水账看完了,序言的雄心勃勃要上升到社会政治和文化上的目的,在正文里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内容还算充实,但很多地方过于冗长,用语和文字也只能算一般。
- fishbird2021-09-08 21:17:45
讲了军团菌、大流感、鹦鹉热、SARS等各种流行史,估计有删减。另外大瘟疫大多是肺炎,呼吸道感染,因为飞沫传染是影响最大的,传染最快的。看完觉得有点恐惧,人命很不值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