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寻找亚洲:创造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豆瓣8.3高分推荐!一次中国知识界里程碑意义的思想操演!在中国之外、西方之外,还有其他我在抵抗西方霸权的意义上是必须的,更重要的是突破欧洲中心论的约束,重新解释被单一化的历史!】孙歌【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索马里
    索马里2019-11-01 09:35:55

    下半年读的最有启发性的一本。后半部的内容之前较少接触,她关于白永瑞、白乐晴的叙述非常精要,同时也是让人得以摆脱(中国、日本)中心主义的必经之路。关于冲绳问题(民众的情感逻辑和意识形态的分野),抑或中韩两国作为国家实体和在反日背景中有较强感情连接的政治实体的冲突 ,如此艰难而重要的知识现在却似乎更难抵达(缺乏历史责任感或想象性的迷恋“国体”)大众了。

  • 芽菜咸烧白
    芽菜咸烧白2019-10-21 17:23:19

    实话实说我的阅读感受,我看到的是一种批评,很有力度和深度,但是又很隐蔽和婉转。是有收获和启发,虽然读起来不容易。

  • 愚公∞
    愚公∞2019-11-11 15:56:45

    孙歌,社科院研究员,第二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本书依然是其对于日本学者“亚洲论”的综述,特别是第一章亚洲意味着什么,就是对于日本学者关于亚洲想象的论述。所以,这本书的名称与其叫寻找亚洲,其实不如叫,日本学者的亚洲想象综述,可能更加接近于本书的内容。本书作者综述了日本学者关于亚洲的想象,大体上,就是将日本放大了,第一需要面对于来自于欧美的现代化挑战,第二就是亚洲需要构建出自我的认同,日本人为何要如此,其实仔细考察,就知道这是日本作为一个边缘岛国,自己很清楚无法代表整个亚洲,来与欧美交涉,但是他的现代化进程,有需要东亚国家的支持,但是这种支持在日本人那里就变成了大东亚共荣圈,其实就是构建出日本与东亚各国的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从而完成日本对于东亚地区的代表。这个本身就是日本扭曲的思路。中国就是中国。

  • 惠山老翁
    惠山老翁2019-12-05 23:09:17

    孙歌用十分艰涩的语言求索了“亚洲”意象新的普遍性可能,然而这个看似公允和美好的“可能”在现下的时局中显得是那样虚幻和滑稽。

  • 沈镜迟教国文?
    沈镜迟教国文?2019-12-04 07:03:58

    解放后出生的女学者我愿意叫一声先生的,孙先生算一位。最近自己在香港问题上的反复,以及华为事件,让我一直反思。原来东亚已经有这么多人和我思考过一个问题了,而且非常深入了:什么是真正的亚洲和亚洲价值?它如何在已经内在了的美国价值观以及物质存在的前提下生长出来,并顺便消解西方的伪普世价值,使之真正成为人类思想的财富之一而非利弊兼有的半毒药。我再给孙先生补充一点:其实日本非常强大的内亚研究传统里还有一波通过上溯到蒙古帝国来在中国之外扩大以东亚为中心的世界体系的企图,杉山正明如此高评蒙古帝国、森部丰如此看重粟特系突厥,并将五代甚至赵宋算作征服王朝,其实都有一点削弱中国大国优势的用心。对白永瑞、白乐晴两位韩国学者肃然起敬,后者对分断的解说很深刻。东亚因为其复杂,只能成为五岳剑派吗?

  • ample
    ample2020-05-14 21:15:58

    写得最称手的还是日本的部分。可惜孙歌老师的文风有时候真是能很坦然地把无聊写得很无聊。

  • 斐君
    斐君2019-12-06 13:40:55

    2015年写北双“陌生的亚洲”主题的评论时就在想,为什么自己读到的后殖民理论中,关于构造亚洲主体性的内容如此之含混,后来才意识到准确的描述并非“含混”,而是“悖论”。这个困境如孙歌所说,有点像是她在接受了“平移的普遍性”这一主张之前的状态,如何重新理解普遍性,并在容纳差异的前提之下重新构造?问题一旦来到了这个方面,以往阅读经验中的那些空无的指向就都找到了靶子。

  • 韧勉
    韧勉2019-12-04 18:31:44

    本书取自孙歌教授学习日本思想史以来“亚洲”这一概念政治文化史层面的四篇长论。亚洲这一概念虽然由西方列强提出,但是长期作为政治理念灌输思想的只存在于日本学界。她的思想历程以梳理诸位提出“亚洲”理念的日本思想家他们各自的学术贡献伊始,继而思考他们以亚洲理念为基础,对中国思想史根本性质的学术成就。孙歌指出只有当一个国家走出地缘边界,需要寻找政治共同体时,需要用一种概念为其在国际环境中生存,找寻政治共通性。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这种需求,印度就没有,因为印度次大陆就它们一个国家。中国最初也是内向性发展,也没这个需求。后来有一个儒学国家的理念,但也今天的东亚理念并不重叠。后来是韩国更需要东亚理念,日本也只能辐射到东亚领域,于是迫使中国开始思考东亚概念,继而重新以独立视角思考亚洲概念及其政治应用。

  • 经济人读书会
    经济人读书会2019-10-03 11:45:56

    读下来感觉作者力图克服旧普遍性弊端所依托的哲学资源略为狭窄,导致思考过程极其艰辛,就好像哈贝马斯说的“想在主体性哲学内部击破主体性”,其实作者所说的将新普遍性作为理解的媒介,已经触碰到了哈贝马斯交往行动哲学的边沿,所以对于作者想要处理的这个方法议题,如果换一种哲学思路的话,可能会让思考过程变得更轻松一些吧。

  • 历史理性
    历史理性2020-08-22 04:14:08

    本书优长在于删繁就简,集中体现作者“亚洲”思索的轨迹。不过具体到对“亚细亚主义”和亚洲区域认识的理解,还需要重新回到思想史经验本身。

  • 烹饪鬼才
    烹饪鬼才2019-12-04 20:43:53

    虽然不容易读,很多细节也没弄懂,但有一种“越读越明”的感觉,能基本感受到作者的主旨和真诚。附录太精彩了,关于冲绳和金门的叙述真是很厉害的洞见,日韩知识分子也确实让人钦敬。一边读着这种费尽心思寻觅和解的文字和构想,一边看着充满矛盾对立的现实和大众,一方面有强烈的伤于撕裂的心情,一方面又能汲取前进振作的动力。五星不是基于我对书內知识通透的掌握,而是基于它给我的力量。

  • #暗蓝#
    #暗蓝#2020-04-24 17:50:24

    亚洲问题太过复杂,一本书自然无从解决。但这本书提供的原理却意义重大。全书最有价值的,或许是第二章附录部分对几位韩国思想家的剖析——比起中日思想家无法割除的中心主义想象,韩国思想家更容易以冷静的态度“寻找亚洲”,而处在“分断机制”之下的韩朝关系也让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更具现实性。而当他们提出分断作为一种机制的原理时,我们就不难得出结论,哪怕是“统一”,都不是解决韩朝问题,乃至亚洲问题的最好方案,因为统一仍是加深分断的做法。唯一的道路是和解,但和解的根本又是理解“个殊性”——没有个殊性的普遍性并不具备理论力量。普遍性不是目的,而是途径;寻找亚洲的意义也不是形成单数的亚洲,而是理解彼此,驱散阴影,最终理解自己。这需要正视复杂问题之复杂的勇气,但这种勇气,可能正是我们所缺少的。

  • cicibourquoi
    cicibourquoi2020-01-01 12:13:36

    读的磕磕绊绊待日后复读,书总是会越读越多打开一本发现更多旁枝有待展开,在这本书里发现的是日本学者竹内好

  • 照夜白
    照夜白2019-12-01 22:35:14

    第一章对日本学者对亚洲问题的综述和梳理有参考价值;对作者提出的相对欧洲,亚洲正是多元的才有其价值,表示一定程度的认同,但是还是迷惑在于既然不存在普遍性,那如何阐述所谓“亚洲原理”,它不应止步于所谓的“新的普遍性”;“普遍的,必须是多元的,而且是不能被直接统合为一元的多元。而只有当发展中国家多元化的政治视角真正形成的时候,欧美的普遍性叙事才会恢复它的本来面目,各自成为世界史多元叙事格局中的一元——这个曾经由竹内好在半个世纪之前提出来的设想,在今天又一次成为问题。也正如竹内好所预言的那样,把包括欧美优秀价值在内的人类思想遗产上升为全人类的“普遍性”价值的工作,需要亚洲来完成,因为,在来自西方的暴力之下崛起的亚洲现代史,才真正具有对于多元性格局的需求。”

  • 我啃安尼维尔🌬
    我啃安尼维尔🌬2019-12-07 18:30:17

    寻找亚洲,是为了寻找一个可以成立的论述范畴。亚洲最初是西方为了强化自我认同给予的概念,移植色彩浓厚。孙歌从日本近代以来亚洲论述梳理了两种亚洲。一是符号理念(相对完整可独立论述),二是实体(人文地理空间)来说,亚洲是无法被整合的。从福泽谕吉的“脱亚入欧”到冈仓天心的“亚洲一体论”(二者都基于民族危机感,前者提出脱离亚洲,后者则赞美爱一统),竹内好眼中日本近代以来反复以“脱亚”和“兴亚”做椭圆式运动。更重要的思想史脉络是“风土”,更为在地的实践(和辻哲郎、梅棹忠夫以及京都学派代表滨下武志川胜平太)。白乐晴等韩国学者提出要绕开国家基本单位,在民间实现亚洲的连带感。中国之前是缺乏亚洲意识的,但因为日韩对东亚的关注(因为历史的边缘效果身份,危机意识强)迫使其面对这个课题。

  • 大雄
    大雄2021-03-21 21:39:48

    孙歌反思了“亚洲”概念:是欧洲命名的;地域之上的风土各异;缺乏成为一体的信仰/思维/社会模式基础。在“东亚”上体现更甚:中日韩三国存在相通性但又具有内部背离的张力。因此孙歌对“普遍性”产生了质疑,并强调了个体和特殊的价值,推导出一种新的普遍性,即特殊存在之间的共同话语,并应用于亚洲的“原理”上。孙歌对亚洲的寻找结论是相对主义,但这个相对主义仿佛又陷入一种绝对,放大个体后以至于无法再使用亚洲概念了。这是认识的视角,并不是实践的方法,他没有给出答案。

  • sirius_flower
    sirius_flower2021-01-03 14:54:55

    孙老师并未以一个技工和专门学家的姿态囿于所谓思想史研究 而是从亚洲的实体与观念两个方面串起了日本近代思想中的亚洲论述 并以此为基础思考超克西欧现代性道路上对相对主义和本质主义的二次超克去最终探寻超越西欧启蒙并基于(以亚洲为方法的)多元实践与风土的新普遍 本书在日本思想脉络中的穿行格外精彩 倘若可以直接对话启蒙以来的西方思想就更好了。其问题从亚洲是怎样的转向什么亚洲哪里是亚洲 以寻找一种多元特殊中的普遍逻辑(作为思考更广域问题的方法)并通过韩国的夹缝视角透视出中日东亚意识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白乐晴提出的突破对强势西方知识模式的顺从式阅读很有意思。新的访谈和文章以附录形式加到相关章节以补充正文论述的方式挺好的。用这本书来标记新年再合适不过了 新年的新即在未知的模糊中探索而非在已知的光照下重复

  • 土星照命
    土星照命2020-05-17 16:45:11

    还是读书太少,不能很好理解书中的很多内容,下一步起码把提到的文章书籍看了吧。

  • 蒂姆德普
    蒂姆德普2020-03-28 11:26:08

    孙歌老师用并不学术的语言,表达出相当具有革命性质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对源自欧洲近代霸权政治和霸权思维的反抗,为亚洲原理奠定了“差异才是普遍的”相对主义诉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的普遍性思考方式,这确实是一个惊人的对西方普遍性思想的翻转,通过对普遍性的重新理解,将其界定为个殊者之间的理解媒介,是差异状态下个殊者的开放性自我,真正建立起另外一种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完成了竹内好等人未竟的事业,利用这个原理,可以进一步推进到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创作领域进行阐述,或许都会有新的发现!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