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新语往还——中日近代语言交涉史》[日]沈国威【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亚古兽2020-11-01 17:10:33
与陈力卫老师《东往东来》对读。
- 小豹子2020-11-15 20:16:13
中国近代语言发生了极大的变动,是受到了西方的影响。但西方是如何影响中国的?还有严复我们一直评价他是一个著名的翻译家,但是他许多翻译的词汇并没有流传下来,这是为什么?对此,学界此前一直泛泛而谈。作者对新词语的传播路径,各种新词语传播的方式与最后的胜出及其原因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令人收获颇丰。 虽然有些东西,比如有些词汇是由明清时期传教士发明,但在中国走向没落后,又在日本重获生机,再传到中国。可见中日西方之间的新词语传播是多么复杂,尚待后来者,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探究。不过作者对此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算是功德无量了。
- Stadtein2021-02-24 23:46:42
虽然标题只提到了中日词汇交涉史,但实际上由于这个题材的广度和深度本书几乎可以算得上一部汉语近代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论述新知识的新词的历史。考证广博,论证有力,可能唯一的不足就是因为语言史题材的缘故需要大量引用原文稍显重复琐碎,一般读者可能会觉得有点难读,特别是还夹有文言文、日文和英文。本书揭示了近代中国记录新概念新知识的名词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汉字文化圈,特别是中日两国共同利用汉字创造新词的历史。当然,语言的交往必定与文化的话语权有关,而表达西方来的新知识新概念的汉字新词的传递方向有一个中→日到日→中的变换。汉语在近代的变化之多寡远远超出它在前几千年的变化,了解这个变化的缘起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汉语和汉字本身。
- Iyan2021-04-17 23:34:04
研究和论证非常扎实,比起立足于近代西学东渐,变法图强瞬息万变的社会背景下去看词汇的演变,不如说以词语为切片去重新观察那个时代,日本兰学家的治学精神的传承依然可见。最喜欢第一部分还有第三部分有关古城贞吉的部分,没意识到现代中文词汇会有如此多的日本词源
- 小蒋不素小蒋2022-03-17 23:39:55
太学术了 不适合我
- 木六2021-12-18 13:45:29
非此专业生徒者不可窥门径--中日流向词迄16C末至1880s 兰学家二手转译居多 1980s后又有零星; 日中流向词甲午至五四新文化为一高峰 改开后又有大量日语新词流入汉语; 中日互动词则多为日本使用中国典籍词做译词 词侨回归
- Lyre2021-10-31 16:52:30
原来现代汉语这么多词汇是从日本来的,好多习以为常的文字和词汇,背后竟然这么多故事,想去看看更早的佛教翻译对中文的影响了。虽然是语言学的书,但是从侧面带来了好多对当时社会历史环境的新理解。
- 武谷持2021-12-31 17:47:35
非常有趣和扎实的研究。
- 李叔恒2021-12-01 22:40:59
书是好书,只不过我买错了,我想看的其实是评论区提到的另一本
- 咸浣熊2022-01-15 19:39:42
实在,也有边界感。
- 无明2022-01-11 11:03:27
看了一小半。
- Florian2023-04-02 23:25:40福建
工具书式反复阅读。
- 魂杰2023-11-17 21:57:57广东
没啥规律性的洞见
- 晴信2023-11-30 16:05:55江苏
匆匆翻过,不从层次意义上的词汇考古,不是我的兴趣所在,但也有点不明觉厉吧。沈老师是关西大学教授,似乎退休了吧。
- 保罗2023-12-09 19:01:52江苏
读了挺长一段时间的,因为这方面了解的还很少。一来自己是英语专业且学习过多门语言,二来近期一直在读各类语言学方面的著作,三来其实一直很感兴趣的就是现代中文中日语的影响这一课题,四来作为苏州人及日语学习者其实很早就意识到两种语言的亲缘性等各类因素,让我对此书特别感兴趣,而本书给我的提醒又指涉到了维特根斯坦关于语言的各类观点。 的确,语言是带有力量的,这种力量就是语言背后的观念给使用者所带来的新世界观的塑造,而在近现代史上,作为另辟蹊径的日本还是在现代化上走在了中国的前面,所以虽然很多人不喜欢日本,但就好像张之洞一样,出口张口说的还是日语词汇,而有趣的是,当初热烈支持大家留学日本的也是张之洞。 甚为遗憾的是,传教士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准备,在很多方面还是被日语汉字所取代
- 伯雍后身2023-12-10 08:19:02浙江
副题“中日近代语言交涉史”非常贴切,是了解现代汉语形成的一部佳作。
- 莫莫咖2022-09-20 15:13:29湖南
有意思
- 药居士2022-04-25 21:19:34
严肃、专业的研究。现代汉语中“日本名词”素为话题,而此作道本清源,可谓全矣。近代中文词汇之演进有三阶段:西方传教士、严复等本土译者、日语。而日语能后来居上,反客为主,其用心可鉴。王国维言“(翻译西方名词)日人多用双字,不能通者,更用四字以表之,而中国习用单字,精密不精密之分,全在于此”。而严复翻译追求训雅,然不合“文言一体”之趋势,其淘汰非雅俗之辨,实乃时势所然也。
- 魚野川2022-11-02 09:22:01上海
选一本六百页的书写读书报告...呃...我没事闲着的
- ミナミ2023-01-09 00:34:19安徽
东亚文化圈遭遇近代西方文化时知识的流向恐怕是文化能力的体现。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观点,日本在近代学习西方相比于中国是个十足的优等生,可不是嘛。西方传教士费尽心思,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先驱的煞费苦心最后还是东瀛人在乎。横在中国“士人”心中过不去的坎还是祖宗之法啊,一直思考是否“雅训”,甚至借用人家现成的东西也显得那么别扭,很好奇自近代化以来国内士人是否真的有过文化不自信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