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为什么?社会生活中的理由》(“21世纪社会学之父”查尔斯•蒂利写就的优秀通俗读物,顶尖社会学者对日常生活的有力透视!) (智慧宫系列)查尔斯•蒂利【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子洛
    子洛2020-10-27 16:09:40

    这本书再版了,很好。如果孤立地看这本书,好像没什么意思,无非就是抽象整理出了我们作为理由给定的物种给定理由的四种方式。但如果放在蒂利整个学术历程中看,会发现意义非凡。蒂利偏爱文末提出来的“高超故事”,这一点从他之前的研究著作中可见一斑。

  • 慌张
    慌张2020-10-07 20:32:03

    给出理由的方式:惯例 故事 准则 技术性说明 大多数人是好奇需要寻找生活中的各种理由的,那么能给出好的理由说服别人就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技术准则如果能包装成高超的好听的故事可以大幅度提高普通民众的智力水平,也就是科普 所以说这是一本介绍如好沟通好好说话的书

  • 千与千寻
    千与千寻2020-11-10 19:33:19

    【角度新颖,买纸质书!】理由给定模式分为“惯例”、“故事”、“准则”以及“专业表述” “惯例”与“准则”的解释力来源于程式(formulas),涉及适当性问题,“故事”与“专业表述”的解释力来源于因果关系(cause-effect accounts),涉及可信性问题 “惯例”与“故事”属于通俗一类,“准则”和“专业表述”属于专业一类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选择不同的理由给定模式,或“确认”某种现有的关系,或“修复”这一关系,或“宣告”某种新的关系,或“否认”某种关系的存在 理由的给定是一种自我呈现,这种呈现总是通过与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而展开的

  • 哆啦大胖
    哆啦大胖2020-11-18 22:24:58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过去我们都觉得,给出理由,是要解答问题,是要在逻辑上形成闭环。但实际上,更多的时候,理由只是安放了问题,不一定解答了问题。它只是在情感层面形成了闭环。因为,我们天生就需要理由,这是一个必须被满足的本能。作者特别强调,在社会层面上,理由是在理由、行为和关系,这三个因素的互动中发挥作用。在社会层面,理由影响行为,行为影响关系,理由、行为、关系,就像是一台机器里三个咬合在一起的齿轮。理由一旦启动,其他的两个也会跟着转动。这本书分析理由,是为了提出一套社会学研究的思维框架。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它既可以作为一种理解社会的新视角,也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增强说服力的好方法。

  • 太白兔
    太白兔2020-11-27 20:14:21

    这种把无意识的语言习惯——根据场合和听众转换所用理由(问题),变成分类清晰的研究的书真有意思。

  • 不是
    不是2024-05-04 14:22:37山东

    方法论

  • #暗蓝#
    #暗蓝#2021-02-09 09:14:31

    采取何种理由进行说明,并不取决于事实,而取决于解释者与听众的关系。而沟通不畅,往往是关系判断的失误,譬如在本该本等的关系中诉诸威权。理由给出的失败,其影响既在一时一地,同时又会影响到信任、形象等诸多方面,而这本身也是对关系的改写。蒂利对作为故事的理由颇有信心,认为故事可以更好地与大众沟通,增进理解。但“说故事的人”却又不是谁都能胜任的。太多故事,反而会造成理由贬值,带来信任“萧条”的危机。

  • Jimmy47
    Jimmy472024-03-13 06:08:04黑龙江

    得到听书 首先讲了理由公式,就是“X为什么做Y”。具体来说,理由可以分成四种:惯例、准则、故事和技术性说明。接下来,我们说了,理由的作用是定义关系。在社会层面,理由在理由、行为、关系这个三个因素的互动中发挥作用。 最后,这本书分析理由,是为了提出一套社会学研究的思维框架。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它既可以作为一种理解社会的新视角,也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增强说服力的好方法。

  • windyli
    windyli2022-04-04 18:03:43

    翻译还是怪怪的。给出的理由有惯例、故事、规则和技术性说明四种,给出者和接受着的关系决定了可以给出什么类型的理由,通过理由的给出可以重建、修复关系。例子偏多,讲理较少。书中有大量的例子,但有的时候我没有抓到它跟理由的关系。

  • Joy
    Joy2020-12-26 12:36:14

    浅显易懂,果然是高超的故事。(笔记:惯例 故事 准则 技术性说明;理由的给出形式取决于双方关系)

  • alexllln
    alexllln2020-11-09 09:45:27

    【听】【四种理由】惯例,准则,故事,技术性说明(如学术论文说明破窗理论)。【理由定义关系】在社会层面,“理由-行为-关系”是互动因素。【理由的维度和应用】如911事件,不同学者会从不同维度给出理由,而距离事件由远及近(在中国看到新闻、在美国看到新闻、朋友亲历、本人亲历,政府给理由,学者给理由,民众找理由)会有不同宏观/微观层级的理由,但理由框架都可以是以上4种(惯例、准则、故事、技术型说明)组合而成。*注意另一本《为什么》作者朱迪亚,就是关于技术性理由的说明。

  • Away Away
    Away Away2020-11-01 10:45:52

    开头很吸引,然后看不懂

  • 柠檬小河马
    柠檬小河马2021-04-04 19:43:32

    读得有点卡壳😭我的理解能力跟不上专业名词的更新速度

  • JuneFirst
    JuneFirst2022-03-01 12:25:08

    佩服 结构化的功力

  • momo
    momo2022-03-04 10:49:24

    kindle,序、代译序占1/3。911,发生了什么?行动的人这么做的理由?其他人为什么没能阻止?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人们如何共享、交流、争辩和共同修正既有理由。人们给自己或他人找理由并不是因为对真相和自圆其说的渴求,而是协商自己的社会生活,讲诉自己和理由的倾听者之间的关系。给出者和接收者在确认、协商、修复他们之间的适当关系。4种理由:1惯例-疏忽迟到开小差的理由。2故事-因果的解释性叙事-包含责任归因和道德评价。3准则-法律宗教条纹荣誉判定的理由。4技术型说明-行业专业知识。12通俗-理由普遍可得,34专门-依赖话语训练。理由直接确定给出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关系,关系不平等

  • 卡斯帕爾的浮雲
    卡斯帕爾的浮雲2022-01-29 15:57:02

    三星半。惯例,故事,准则,技术性说明,给出各类社会实例并找出合理的理由,其实是一种多视角的社会思考。“几乎每个专业群体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如何将通过专门的准则和技术性说明得出的发现、建言和解释,以一种可信、可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但在撰写面向一般读者的出版物时,他们别无选择,唯有尽力压制或简化自己的专业技能。高超的故事对他们也很合用。”确实,给出者和接受者的关系,是很难达到平衡的。

  • Dussardier
    Dussardier2022-01-23 14:00:14

    学习钧鹏译

  • Cheng
    Cheng2022-01-23 19:58:42

    因为好奇为什么所以读了这本书,文献类的书籍不求能懂,能愉快的翻阅了解就可以了,羡慕那些搞学术的人。

  • run run run
    run run run2021-12-12 23:02:18

    看完后翻了下微信读书里的评论

  • momo
    momo2022-01-13 05:59:01

    看到社会科学家跟我有一样的困扰,心态平衡了很多。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