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销声匿迹:数字化工作的真正未来》【朝九晚五的全职就业逐步瓦解,在线工作得到的却不是自由;什么才是灵活就业背后的真实世界和应对之】玛丽·L.格雷(Mary L. Gray) & 西达尔特·苏里(Siddharth Suri)【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文禾斗
    文禾斗2020-11-12 21:05:18

    幽灵工作人员跟传统全日制雇工是两个极端,但这种分化在所谓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是不断进行了,本书其实探讨的基本上是伦理上的问题,最后所得出的一些建议实际上都是一些为了缩小幽灵工作人员与传统雇工之间的差异的措施,整体上看,未来传统雇工的人身在时空上的解放与其工作内容在近乎原子层面上的分化与整合,是不可避免的。这既不是好消息也不是坏消息。

  • Deetz
    Deetz2020-11-28 14:10:22

    补一个微小的评论,这个研究是微软研究院支持的,是研究院的giving programs中的一部分。

  • 江海一蓑翁
    江海一蓑翁2020-11-18 20:34:04

    世纪文景推出的主打科技对当代和未来人类社会影响的丛书——“日心说”推出的第一部译著,讲述在人工智能和全球外包的大时代背景下,隐藏在计算机和互联网背后灵活就业的网络辅助工作者及其相关产业的生态。如果说麦克卢汉发现了“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话,那么上述姓名、面目、情感等均被隐去,并被简单化约为一个个网络编码符号的工作者,则演绎了“人异化为媒介的延伸”的命运。本书基于详细的田野调查和出色的非虚构式笔法展开论述,在借助于左翼思想资源,对这一群体的原子化、离散化和非稳定化生存状态予以展现和批判式关注的同时,也对其代表的产业新模式和全球资本主义运行管理机制的新特点,予以价值相对中立的梳理和探讨。读完最为期待的,是这一主题的中国版非虚构作品的问世。

  • 千与千寻
    千与千寻2020-11-18 19:24:33

    学互联网新概念 玛丽·L. 格雷(Mary L. Gray)人类学家、微软研究院新英格兰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与社会中心研究员,2020年度麦克阿瑟奖获得者。 本质上,这就是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的大环境下,产生的一种劳动力套利行为。繁琐枯燥的,没有人愿意干的工作,用平台的方式分发给一些欠发达地区的人,不只会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还让欠发达地区的人有一份之前从来不敢想象的收入。 通过API,雇主他们不需要知道API背后的工人们都做了什么。他们甚至不会知道哪些任务是交给机器完成的,哪些任务是交给工人完成的。雇主把一个需要识别的图片交给平台,平台会自己判断这个图片是否可以用人工智能识别出来,如果可以就交给人工智能处理,如果不行就会自动分发给API背后的工人,由他们完成识别。

  • 的的咔咔湖
    的的咔咔湖2020-11-18 12:08:36

    算法无意识的残酷,造成了看似灵活工作的机械性和去人性化。人工智能对世界的渊博知识需要依靠人类补充,那些“看不见”的人们也需要被关注。

  • 阿星JoJo
    阿星JoJo2021-01-12 23:14:46

    我评分的标准是是否想推荐给身边的人阅读。 我想这本书提出的观点确实十分新颖,让我意识到了人工智能和人类工作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需要依赖人类为机器学习等环节上帮助人工智能标记。由此引申出的外包工作的在线“幽灵”,从他们的工作性质、福利待遇、社交需求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现状,最后还提出了改善他们境遇的措施。 总的来说作为一篇学术论文很有借鉴的价值,但是并不是适合大多数人阅读,核心思想用不多的篇幅就可以概括。 以上是我粗浅的认知。

  • 劈头士》睁木
    劈头士》睁木2020-11-19 22:42:10

    已购。不读是想不到这一块的,照亮盲区~ 今天的人工智能远没有想象中先进,仍必须依赖人类的参与才能运行,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工作就是“人类计算”,而这些劳动力往往被故意隐藏起来,这样不透明的雇佣成为“幽灵工作”。幽灵工作平台和个人请求者井不认为自己造成了工人的痛苦。 Mturk、优步等公司都把工人当成纯粹的用户,工人只是出售自己的劳动力,就像他们可能会出售二手唱片或者出租一间闲置卧室一样。在提供幽灵工作的公司眼里,用户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访问网站。而且,作为用户,他们随时可以离开。同样,从公司的角度看,工人是成本和负债。用户则是自由主体,买和卖都由自己承担风险。然而,当工人不被认为是驱动曲灵工作和请求者之间的商业活动的关键引时,受害最大的是工人。其直接结果是,数百万工人的地位处于不确定状态。

  • Prunus d
    Prunus d2020-12-16 14:40:51

    首先《销声匿迹》这个题目不是很好,应该把「幽灵工作」这个概念强化起来,按照作者的说法,它是在互联网实现「帕累托优化」时代挑战传统的职业和服务业(各自都有不足),它自有自己的问题(劳工权益缺失,人性缺失,孤立性和缺少晋升渠道等),但它值得用新的技术和社会结构设计去克服的。比我想的基调要乐观,也值得更多互联网巨头借鉴

  • 热气球批发商
    热气球批发商2020-11-21 00:54:38

    我应该是第一个读到译本的读者吧!我是很希望中国早日出现书里写到的这类平台,虽然说中介平台必然偏向雇佣者,但还是很大程度减少受雇者的职业风险。平台的出现至少说明自雇打工人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被看到被承认价值,被利用也被服务,至于政治经济权利的争取都是后话了。

  • 李约
    李约2020-12-19 12:37:37

    现代科技究竟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它并不像很多媒体所宣称的那样夺去了人类的工作机会,事实上它还创造了工作机会,一个可能的改变在于工作的形式,长期、全职为一个公司工作的传统工作形式开始融入一部分随时随处可动手的灵活工作形式,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开始对这种工作形式的变化、人与算法共同工作的状态提出了思考,并且从社会、企业、个人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建议,不足之处它只考察了灵活工作的一部分,对于现在逐渐普及的“数字游民”以及在中国大火的“自由职业者”、“斜杠青年”则没有涉及,事实上,中国现在的劳动力状态和工作形式的多样性可能已经超过美国和印度

  • 文景
    文景2020-12-01 13:36:01

    好消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自动化永远存在最后一英里悖论。 坏消息!所有人都将被隐藏起来,成为信息机器上默默运转的齿轮。

  • Laputa
    Laputa2021-08-26 22:32:32

    最后一英里悖论,人类计算,算法的残酷,算法取代老板,技术创造新工作,分布式劳动,自动产一协作与茶水间式交流,重新恢复人性

  • 闲散人员小李
    闲散人员小李2021-02-24 00:44:43

    美国的自动化比中国的节奏要快,因此“自动化的最后一公里悖论”涉及的范围也要更广阔,从亚马逊将某种服务当成一种零售商品售卖(比如审核互联网信息,或是教人工智能认识图片之类各种各样的杂活)到互联网公司的员工也可以通过某个平台将一些数据统计工作外包出去(也就是我们理解的产品经理吧……)而参与零工经济的人竟然有一半以上都有本科学历或研究生学历。(软件抹掉“人”的特质同时,也给那些处在传统就业劣势的人比如印度低种姓人、女性提供了新机会)。也许未来中国的就业模式也会朝这个方向发展,而不仅仅是今天所集中的交通、物流。遗憾的是这本书还是论述观点较多,对工人“销声匿迹”的处境描绘较少,但文末提出的对零工经济就业模式的肯定,对人类智慧的肯定,以及全社会需要做出的努力,监督企业设置“两种底线”等等还是有一些启发。

  • Jimmy47
    Jimmy472020-11-30 12:32:26

    得到听书: 人工智能的发展让很多工作消失了,不过因为还存在着“最后一公里问题”,所以也带来很多标记数据的工作。MTurk这样的平台,就是通过分发这样的工作来提供服务的。MTurk这样的平台将更多的人连接到了全世界的协作网络中,但是同时它API的属性也把从事标记数据工作的人隐藏在了API之下。所以这些工人们其实正在以一种幽灵的方式进行工作,这种情况为这些工人们带来了许多痛苦和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最需要做的就是不要将这些工人看做是代码的替代品,而是把他们也当做是用户,让他们互相之间能够有更多的沟通和协作。

  • 盐少女
    盐少女2020-11-27 17:40:06

    以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速度与趋势,基本可以说gig economy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仔细分析目前主流的零工经济(或者说按需服务)提供商,会发现其模式看似为不便参与传统就业市场的人提供了收入渠道,但实际上却使弱势群体更加边缘化。所谓的独立合约人,承担几乎与全职员工同样多的工作责任,不能享受医疗、带薪假等相关福利,收入波动大,无法组织工会,没有相关法律保护,随时面临失去工作的风险,甚至所谓的灵活工时也只是一个“神话”。Uber,或者本书中的MTurk,实际上都在通过政策套利和劳动套利推动自身利润最大化。本书的研究团队构成很有趣,人类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联合写作,民族志调查和数据相结合,一定程度提高了分析质量。观点偏左,虽然从道德层面赞同,但认为经济市场中短期内难以实现。翻译一般。

  • 渝南
    渝南2021-03-06 16:00:41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去讨论隐藏在人工智能背后的人工因素。但是太啰嗦。

  • 比远方更远
    比远方更远2021-01-05 09:57:34

    在AI大潮中,与机器智能反向的“幽灵”(被遮蔽的人的机器化)广泛存在,且不断使职场时空(现场&全职)、劳动分工、职业体系、劳保立法、HR供应链及组织架构与商业模式、甚或家庭关系等均面临重构的挑战!当“劳动”这一核心的社会化行为渐趋“逆转”的临界线,固有的一切都开始加速松动:社会关系重组、自我重新定位、边界重新划分,但恰恰在这一极为重要的关键领域,却充斥着实践与学术的集体性“失明”和“失语”……

  • 野原新之助
    野原新之助2020-12-02 17:47:12

    自动化是人类的良好愿景,人们希望彻底摆脱繁琐枯燥的工作。但遗憾的是,这一愿景不可能成为现实,因为自动化永远需要人类参与。自动化一边解决问题,一边创造需求,并由此发展出了一个庞大的新经济模式,该经济的从业者帮助整个系统顺滑地运行,却被掩盖在系统的阴影之下,因此被称为幽灵工作(ghost work)/幽灵经济。幽灵经济是零工经济的一种,但不能完全划等号。在我看来,幽灵工作的核心是“可替代”,每个人都可以被转化成一个代码,他的工作可以完全交给另一个人来完成,并且两种情况不会有任何差别,因此人的性格、禀赋、生活经历和身体特征都无关紧要。但需要说明的是,幽灵工作的确消解了人的一些特征,让其中的人很难被重视、被鼓舞,同样也很难被歧视、被侮辱。这是一种自由选择,不需要同情,但需要理解、关心和支持。

  • Nelly.L
    Nelly.L2020-11-26 15:52:51

    今年读过的最有洞见的零工经济研究。

  • 哆啦大胖
    哆啦大胖2020-11-22 23:22:40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人工智能的发展让很多工作消失了,不过因为还存在着“最后一公里问题”,所以也带来很多标记数据的工作。MTurk这样的平台,就是通过分发这样的工作来提供服务的。MTurk这样的平台将更多的人连接到了全世界的协作网络中,但是同时它API的属性也把从事标记数据工作的人隐藏在了API之下。所以这些工人们其实正在以一种幽灵的方式进行工作,这种情况为这些工人们带来了许多痛苦和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最需要做的就是不要将这些工人看做是代码的替代品,而是把他们也当做是用户,让他们互相之间能够有更多的沟通和协作。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