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文物中的物理》(中科院学者写给大众的文物科普,揭示文物背后的物理原理,再现中国古代的辉煌科技!)戴念祖【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后浪2021-02-24 13:53:12
中科院学者写给大众的文物科普! 一览领跑世界的古代科技,带你探索古人的发明创造与生活智慧
- 韧勉2021-03-04 09:26:33
切入点有趣,专业性深入浅出的科技考古大众普及读本,意外之喜,非常好看~
- 兕2022-03-22 10:20:47
这本书是在1999年东方出版社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图片的新版。作者是中科院研究员,著作颇丰。本书从力学、光学、声学、热学、电磁学等五个章节着手,为我们揭开古文物背后蕴藏的文化和物理知识。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涉及到中学教科书中的内容,比如光的折射、声音的传播、静电知识等,从而引申出古代的铜镜、编钟、司南等器具,让我们看到早在北宋时期就已经有完备的科技著述。像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的皮影戏、砚台、风筝、眼镜、香炉、弓弩、石拱桥、房屋建筑及家具中用的榫卯结构,无不凝聚着古人的智慧。
- will2021-12-10 22:55:19
多数读者看这本书应该是抱着科普的心态,但本书作者极为认真,各种考据、画图示意、量化计算……
- 天喔2023-11-25 14:50:25江苏
启O4-092/10003
- 书茗2023-01-10 16:40:04上海
2023.1.3 不感兴趣,弃读。
- 拟生态2023-01-29 19:42:21广东
实在没有“科学”脑,看得困顿。
- 甜橙2023-08-20 09:09:27安徽
看名字就知道是科普,却出乎意料的细致,跨学科的好素材。
- 磐礴斋老道2022-08-15 08:29:15
三星半给四星,印象里第一本跨文理专业的综合科普书,感觉很多地方是赶工之作,如果能进一步推敲,多出几版一定会成为经典作品的。
- 这么近,那么远2022-09-09 16:54:48上海
“一件工艺精湛的文物,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历史、文化、艺术水平,往往也是科技发展的结晶。用现代科学的视角去看文物,就能真正理解文物生产、运用中的科技原理,深入理解文物的价值与内涵,让你参观博物馆不再毫无头绪。”
- 普鲁托2022-05-08 12:37:02
很不错的科普书! 朱载堉算到小数点后25位,令人赞叹。 古代的钟有两个振动基频,近代的物理学家在未见之时都以为不可能;古代笙的自由簧片也领先西方近两千年,实在意想不到。 另外,管口校正的具体推导还得去查查书。
- newer2024-01-10 08:55:39北京
#book23-36#怎么说呢,贫乏的我没有读进去😭,还是自身这方面的造诣太浅了
- L.G.2024-02-12 13:25:11广西
该书曾名《文化与物理》,是一部将传统文化,历史与艺术同物理通识科普相结合的作品。 摘抄:眼镜传入中国后,成为文人墨客作诗赋词的对象之一。《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1648—1718年)在其40余岁时曾作五言诗《试眼镜》,其中几行写道: 西洋白玻璃,市自香山噢。制镜大如钱,秋水涵双窍。 蔽目目转明,能察毫末妙。暗窗细读书,犹如在年少。
- Raven2021-06-17 15:02:55
啊 太干了。。
- 叶东流2021-05-28 12:19:09
提供了一些科学史的切入点,有助于论文写作的问题寻找一阶段。
- 馬鹿燒韭Alice2021-06-10 00:05:30
角度蛮好,就是枯燥了点。
- 吕畅九2021-04-26 19:16:28
@2021-03-05 13:11:07
- 怪人村2021-07-23 18:28:38
在诚品看到,送侄女作生日礼物了
- 尤利西毛2021-05-14 06:58:17
这本更离谱点 现在唯一庆幸的是预售因为懒得注册账号没买 等到了微信读书…
- Crystal2024-06-14 23:47:55广东
跟《文物中的化学》一样的感慨,我们前人在科学技术方面领先近千年,咋沦落到被卡脖子的地步。考古学真应该好好往科学史研究方面走,比如,利用动量矩守恒原理的转轮藏,回转器始祖被中香炉,合瓦形编钟,十二等程率……直到现在都觉得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