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美食与文明》蕾切尔·劳丹【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陆钓雪de飘飘
    陆钓雪de飘飘2021-03-08 10:41:00

    曾在拜占庭受训的医生安提姆斯就“食物仪式”问题向法兰克国王致信,信中委婉地赞美了奶油、啤酒、蜂蜜酒、鲜肉和熏猪肉,同时暗示拜占庭饮食要优越得多。12世纪,来自中国的第二波佛教僧侣将面条、筷子和茶叶带到了日本。1275年,林洪写了烹调手册《山家清供》。14世纪,倪瓒写了《云林堂饮食制度论》。外国菜成功打入民族饮食之列,尽管很少是以其本来面目出现的。其中意大利面大概是最常见的一道菜了,波隆那酱变成英国最流行的周日美食,千层面则成了美国人餐桌上的主食。英国人有巴尔蒂咖喱,美国人有杂烩,日本人有咖喱饭,泰国人则有老挝菜。钓雪按:这本书太丰富了,非常喜欢。正如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区分人的差别,大多数人肯定更喜欢品味美食,但我更喜欢从史论上把握美食和从实践上烹调烹饪。当然二者不能完全分开,但我尝一口就够了。

  • 神威
    神威2021-03-03 11:09:35

    修行4th,主题为包括饮食结构,食材特点,饮食哲学与烹饪手法在内的各地饮食习俗的形成演变冲突融合,俨然一派饮食文明史。将文明发轫时的地缘影响,经济基础(购买力)的影响,社会结构阶级分化的影响,热量与健康的影响,宗教兴衰的影响,科技进步带来的影响以及强势文明饮食习惯通过硬征服与软扩散对弱势地区的影响都说的很清楚。对我这样一个读到“某某地的名菜是什么什么,原料是什么什么,有一个这样的故事blabla”这样简单结构组成的书籍都会开心的吃货读者而言,此书有点好的过分,并对《食物探险者》内容形成了很好的补充。但我不满在此书对南宋以后中国的完全忽略,中国只有作为古文明时才有排面,炒和火锅等烹饪方式居然一句不提,令我伤感,但总体而言,仍为好书

  • 北邙大鱼
    北邙大鱼2021-05-14 22:37:52

    作者真的是靠自己的想象写,第一章里面谈到中国西周的饮食,洋葱胡椒都出来了。真的作者敢这么写,翻译都不带校对一下,西周有胡椒和洋葱吗?

  • 虾米
    虾米2021-03-09 10:34:50

    技术与观念双研究,非常出色。全书围绕“吃(或不吃)什么,这样(或不能这样)吃”加以展开,并深入探索其内在的思想肌理。总的来说,饮食变革的引擎来自奢侈品而非必需品,高级饮食由资本、技术和交通运输作背书,低端饮食由于受地方本位主义束缚而被隔离于创新交流之外,而两端之间的中等饮食则要待19世纪下半期工业革命成熟、中产崛起、市场扩大、城市化工业化纷纷到位才能产生。在此过程中,饮食宇宙哲学也由传统的等级论和体液平衡观向现代营养理论过渡,并结合共和派、自由派、民族派等政治观念对专制主义的挑战,否定了“饮食决定和反映社会等级”的观念。作者对法国高级料理阴阳怪气的调侃说明作者是一个有脾气的人,而对当代饮食提倡所谓“纯天然”的讽刺则更发人深省。

  • danyboy
    danyboy2021-03-25 15:28:18

    4.5星。当以不同文明的传播与碰撞、社会结构的日趋复杂等眼光来看被记录在史料里的一次次宴会、一桌桌酒席,这些饮食的意义就变了。吃什么、怎么吃、谁来种植养育,谁来烹饪,不同的阶层分别吃哪些食物,能够反映出复杂问题,作者强调“帝国”,是因为帝国的疆域和多元文化并存,全球化可以视为一个当代“帝国”,只有在帝国里,饮食的交融、阶层分化、奢侈饮食的引领等才会发生。而古代帝国的解体与民族国家的诞生,又赋予了食物以民族性,哪怕这些食物及其烹饪其实是多元交融、技术传播的产物。书内容丰富,即使不考虑太多,只看“菜谱”也很有趣。缺点是我觉得格局野心太大,有些地方材料堆积但仍然缺乏深度;p12全书第一幅插图有翻译错误,《天工开物》一般认为是明朝,原文里的song,是作者宋应星的意思而非宋朝。

  • 临崖
    临崖2021-05-11 18:33:34

    后浪的水军太可怕了吧

  • 毋。
    毋。2021-05-25 17:37:53

    你不如直接给我贴百度链接算了。

  • 慌乱的钢琴家
    慌乱的钢琴家2021-05-06 15:34:48

    一本堆砌史料的饮食发展百科。 扣了三颗星分别在于:1.书籍封面,封面是用视觉语言展示书籍内容的载体,不明白这本书的内容和封面所展示的“中国风”有什么关系,如果只是为了一个好的视觉真的大可不必,贴合书籍内容与视觉表现力从来不是取一舍一得关系;2.开本,分上下两册,开本做小不好吗?为什么要做这么大?注释放在每页的下面或者侧面不方便吗? 3.内容上,饮食与文化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可惜作者没有深厚的文化沉淀,驾驭不了,比如在写法式高级餐饮拓展到全球的时候,乾隆没有接受,这里为什么不做文化上的分析了呢?另外吐槽一下这个翻译,看简介好像在史学方面很有研究,但是12页把《天工开物》翻译成宋朝这个太不严谨了,人家英文写的很清楚是17世纪的中国,那时候是明朝啊,而且这本书也是明朝写的。

  • 索多玛党组书记
    索多玛党组书记2021-06-02 20:53:43

    看到第三章,实在看不下去了,一边是美食,一边是文明,这两者都在作者的笔下书写,但是其间的关系讲述得乱七八糟,还有叙事的主线也是混乱的,可读性不强。后浪的书越来越贵,营销上的费用占比也越来越高了吧?

  • ly的读享生活
    ly的读享生活2021-03-18 13:15:16

    从技术角度,这本书就很用功。作者对于5000年以来主要饮食流派的发展脉络,包括种植、种类、加工、烹饪手段、观念、仪式、禁忌等,做了人类学式的梳理与描述。全面翔实,不是泛泛谈论,牢牢抓住一个核心,即社会地位与食物的联系,材料丰富而不冗杂。结合材料的文化观念阐析也很透彻,揭示了饮食所体现的社会分层的原理和机制。获取食物的权力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结构,塑造了人类文明。

  • 懋
    2021-03-17 19:09:32

    【2021036】从食物看世界史,古代不同食物(高等/低等饮食)代表的不同道德观、社会秩序。食物是不公正最显著的象征。谷物和热带饮食根茎作为主食的长期地位形成。资料丰富,解说古代烹饪的等级性、祭祀性、道德性。新烹饪技术、宗教传播、国家层面的推广、商人贸易,饮食的全球交流融合发展到近代形成新的食物观,自由主义、城市化、工业化、营养学下的中等饮食的扩张,现代思潮下美食的发展更多样。

  • 韧勉
    韧勉2021-05-19 11:22:17

    虽然烹饪对于我们所吃的食物,无论是多样性、品质、健康性,还是单纯的可口性都有所改善,但是直到最近,这些优点的分布仍是非常不平均的。那些平时做饭的人,生活中要不间断从事耗时费力而又艰苦繁重的劳动,当今世界仍然有很多人在过这样的生活。饮食哲学假设并巩固的是一个不公正的世界,而食物正是这种不公正性最显著的象征。由于能够激发烹饪创新的饮食哲学,通常都在关注如何为王室提供奢华的食物,或者为宗教精英分子提供高雅的食物,在改善大多数人口的饮食方面几乎毫无建树。甚至出于维持等级制的目的,富裕阶层本身的选择也是受到限制的。只有到了19世纪,伴随更具包容性的政治理论的出现,食品加工才被赋予新的职能,即为全体人口提供体面又吃得起的食物。工业化食品加工方法的出现,也是社会等级制度被削弱的必要条件,食物分野才被弱化。

  • 方塘
    方塘2021-05-18 08:41:05

    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要为自己的国家选择信仰,参与竞争的有伊斯兰教、犹太教、天主教和东正教,最后胜出的是饮食宽容的东正教,其余三方因其饮食禁忌如禁酒、禁食猪肉或斋戒被淘汰。这个故事说明食物是文明认同和区分的重要标志。作者围绕从古至今5000年间食材、烹饪和饮食理念的演变展开叙述,并探索美食与文明的关系。 似乎强大的文明总能为自己的饮食背书,近代日本脱亚入欧,曾接受西方的牛肉面包以期改良人种,并在军队和学校中率先推广。但饮食传播从来不是单向的,新旧大陆之间发生的哥伦布大交换就是证明,相较于食材,烹饪方式更具文明辨识力,比如在巧克力从冰冷辛辣神圣的中美洲饮料转变成甜食的过程中,英国吉百利、美国好时两个家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 二赫
    二赫2021-08-02 15:30:15

    期待很多,失望也很多,主线并不清晰,而且叙述碎片化。这种讲故事的文风,显然只适合写大事件,不适合碎片信息。全书主逻辑差不多是《文明的进程》之备注,也就是文化传播的“中心-边缘”模式、“高层-大众”模式,饮食和饮食习惯一样,都是先在有资源有权力的人那里成型,再流转到大众和穷人那里,中产则是最终的粘合剂。为了避免种族主义,作者不想承认,饮食、帝国与国民性的关系,也对。但美食与文明的关系就变弱了,更加凸显整体信息的碎片化。作者写了这么多,没真正关注一个问题,那就是饮食的碰撞,饮食在碰撞与变异的边缘地带,尤其凸显两个群体的意识形态,这才是最精彩之处,可惜,没看到眼前一亮的东西。还有,少整点水军不好吗?

  • 冰淇淋小白
    冰淇淋小白2021-04-08 12:59:07

    蛮有趣的有一本书,自己买了之后又在微博上抽奖中到一本,于是送了书友一起阅读。从饮食的视角书写文明,很精彩~

  • 雾凇
    雾凇2021-04-11 22:07:05

    人类的烹饪技术、饮食方式及其隐含的饮食哲学的变化史。 吃什么、怎么吃,背后隐含着人类对人、神、宇宙的认知。

  • 阿遁
    阿遁2021-03-28 15:19:56

    就我所看过的书里面,这本应该是最全面的饮食历史类书籍了。从时间线的角度完整阐述了自公元前至今的饮食烹饪演变过程,其中还细分了不同地区、不同教派之间的饮食差异,从中能了解到食材选择,储存方式,烹饪方法,饮食习惯,各地人群口味差异等方面的内容,还有一些耳熟能详的菜品由来,是历史和美食的交叉。本书仅注释有近二十页,参考文献有近三十页,不可谓不全面。既推荐给历史爱好者,换一个角度了解历史或许也很有趣,也推荐给美食爱好者,除了食谱,追根溯源可能也别有一番风味。

  • sun_dl
    sun_dl2021-07-16 18:29:54

    劝大家别买了。顶配的食材,但厨艺不精。

  • WilliamJunkie
    WilliamJunkie2021-04-11 15:36:42

    喂饱这个世界,并不是简单地提供足够的热量而已,而是要赋予每个人饮食所蕴含的选择、责任、体面和快乐。

  • 萌萌记事本
    萌萌记事本2021-03-11 10:29:00

    i了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