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深度解析心理学史上知名的罗森汉实验, 揭开现代精神疾病诊断背后令人震惊的秘密)苏珊娜·卡哈兰【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阳极-半导体
    阳极-半导体2021-08-07 20:58:25

    1973年1月,罗森汉教授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长达9页的文章《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他在文章中说,“事实是,我们早就知道,诊断没用,也不可靠,但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依靠诊断。现在我们知道我们无法区分正常人和精神病人”。三十年后,《神经与精神病人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说,罗森汉教授的结论“就像一把匕首插入了精神病学的心脏”。

  • 大句号
    大句号2021-08-13 14:33:35

    推荐给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相关从业人员。曾经在上Abnormal Psyc的时候,教授引导我们讨论了很多话题,包括但不限于:误诊,精神疾病的标签化,对于患者的诊断,手册的缺点,(美国的)戒毒所的利与弊,药物是否可靠等。大部分话题都在这本书里被提及。而至于书中提到的社会心理学研究造假一事,以2018年曝光的津巴多的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中伪造数据最为出名。而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相信一切会变好,但不能漠视“精神疾病患者”正承受的痛苦

  • 腰间盘很好
    腰间盘很好2021-08-10 09:55:58

    好像除了罗森汉以外,其他的病人确实是真的? 精神病学编年史+罗森汉实验揭秘(很多地方的用词用句像极了侦探小说)而已,对这本书的期望太高了,以为可以看到西方对仅按照DSM对精神疾病进行诊断进行了改进,但其实并没有。精神疾病的误诊率高、诊断过程中的实验者效应纵跨60余年依旧盛行。 罗列的事实和别人的话太多,总结性和分析性的内容少,导致读起来感觉散,甚至逻辑关系也不清晰。 翻译不好。 最后一章讲信任是治疗的基石,可能精神病学太年轻,太让人看不到希望了😂

  • 丁丁虫
    丁丁虫2021-09-14 23:20:40

    伪装成精神病人潜入医院,然后恢复正常人的举止,医生就应该马上放你出来?所以比方你说因为心肌梗塞紧急送往医院,进了医院大门自己苏醒过来了,医院就该马上赶你出门?

  • 小波福娃
    小波福娃2023-06-06 03:09:43上海

    完全不是一开始以为的学术科普书,写法太畅销书style了,虽然出发点可以理解也非常支持看到更多这方面的讨论,但咱就是不太恰当地说吧,有点像拿了茶水去参加尿检碰瓷的……

  • momo
    momo2021-08-17 17:56:37

    从开始的兴致勃勃到中期的感动不已,直至最后深感复杂,无论是罗森汉还是精神病学,对我来说都是需要敬畏的人与物,为作者孜孜不倦去寻找一个答案的精神而感动。如果罗森汉放弃名望而将所有真实数据展示出来,是不是精神病学界如今的发展会更趋近于完善?真是难以回答的问题。毕竟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击中了大部分人的心。

  • 桃花石上书生
    桃花石上书生2021-09-01 17:24:48

    这本书主题可说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作者去调查1973年著名的文章《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经过深入调研,最终遗憾地认为文章里的举例有很大的造假可能——虽然这篇文章对于提高患者的待遇、唤起人们广泛的人文关怀,有巨大的作用。从书里得知一种病:自身免疫性脑炎,体内产生了攻击自身脑组织的免疫性抗体,从而引起类似精神病的症状——作者被误诊过,也因此萌发了对精神病学的兴趣。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人体真是太奇怪了!

  • 私享史
    私享史2021-09-15 17:16:32

    本书前两部分作者故意误导读者,以为她是要借经典的罗森汉实验来抨击精神病学诊断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再往下读发现她要抨击的是罗森汉实验本身,因为它竟然是一个存在严重学术造假的研究!解密过程非常精彩,特别是罗森汉与罗伯特·斯皮策的相爱相杀,犀利的斯皮策其实早就发现了罗森汉实验的猫腻,却只是进行了学术批评而并未揭露其学术不端,因为他要利用这项轰动的研究来推动DSM-II的修订,于是造假的罗森汉实验换来了切实的学术贡献——把统治精神病学领域的精神分析玄学赶下了神坛,把同性恋从DSM中除名。在这条侦探破案主线之外,作者也确实指出了美国精神病学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多么希望有中国作者来关注我国精神病学领域的问题啊。不足之处是部分章节行文啰嗦,作者太喜欢扯一些无关宏旨的闲篇,正文没说够还加注八卦,毫无节制!

  • 慢性鼻炎患者
    慢性鼻炎患者2022-04-01 23:59:15

    精神分裂症是被误用次数最多的医学术语之一 精神病人明明只是病人而已,只是生病了,他们没有罪,不应该被社会歧视,更不应该受到惩罚,因为他们才是受苦受难的人 很多时候医生无法区分正常人和精神病人,却能给病人贴精神分裂症、躁郁症和精神错乱的标签(恰好也正是我们所熟知的那几种病症) 我们能看到隧道尽头的亮光,但不知道迎面驶来的是一列火车。 以上是我学到的一些东西,其实还有更多重要的东西,但是越往后面涉及到的东西越专业(并且意料之外的情节层出不穷),读得挺吃力的也无暇记录了 看完书以后对精神病院多了一些新的认识(恐惧),不过总好过之前完全无知、仅靠影视剧强加给的那种偏见 另外学术欺诈的盛行真的是让人……虽然我只写过本科论文算不了什么,但我确实知道论文是怎么写出来的……突然之间一切似乎都不值得信任了

  • Lokina
    Lokina2022-03-24 19:56:12

    一个人的思想和态度不是从从某个时刻就确定的,而是边走边看,在发现与思考中逐渐发展的。这本书不是悬疑侦探故事,但是读完全本却发现并不比虚构故事乏味,相反,每当你自以为摸清作者的态度时,情况总会出现变化:从心向往之、幸运发现、迷雾重重、抽丝剥茧、最后的谜团……在这个著名学术研究的台前幕后,依旧是大块的科学空白和人性的狡黠,人的复杂性里未知远远大于已知。保持好奇、坚持学习、态度开发、接受变化。

  • 小赵🌈
    小赵🌈2022-03-27 15:39:23

    一般般,其实我是支持罗森汉的,即使他想要这本书的作者所说的有学术造假的行为

  • 小丸子
    小丸子2022-03-11 15:39:36

    震惊,模糊不清的地带bug就是多

  • 胡说
    胡说2022-02-20 22:15:21

    前半段没多大意思,高潮在后小半段,结尾,也走向了鸡汤吧,或者说,精神病学,真的庞杂到让人无奈。

  • 青山眉黛
    青山眉黛2022-01-21 23:24:28

    #读书笔记# 332 看到一半,主题变了,行吧。 审判一个已逝无法为自己辩护的人,没啥意思。何况罗森汉揭露的问题(病人会因为精神病标签受到不同的待遇)确实存在。而且即便面临出版社的官司,也没有出那本书,本身就是一种反省了吧。 揭露学术欺诈,可这书本身也挺不严谨的。作者怎么确认自己拿到了全部资料?甚至,她怎么确认受访者说的都是实话?罗森汉为保护实验参与者修改了他们的个人信息,有啥不能理解呢?作者几十年后寻访,找不到参与者,就非说实验是编造的?? 我其实一直质疑各项心理学实验,一方面参与人数太少,一方面真的怀疑实验参与者有倾向性。看津巴布的书就对监狱实验的真实性打问号,才5天啊,"异化"的也太迅速了。 至于精神病人应该如何治疗,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心理医生也一样不行啊,真没必要厚此薄彼。

  • 冬至
    冬至2022-02-20 19:00:50

    刚开始让人以为,作者想借自身经历和罗森汉实验批判精神病学诊断和医疗系统,结果读着读着发现罗森汉实验一堆疑团,甚至可能学术造假……这部分调查工作蛮可贵,而作者在专业知识上比较欠缺,论述到与该实验相关的核心议题上比较浅白,阅读体验上差了那股劲。

  • 张空空
    张空空2022-02-23 21:21:40

    精神病人也不全是精神病人 正常人也不会一直是正常人

  • fish
    fish2022-03-01 20:12:01

    触动还是挺大的。。。作者太厉害了,理性,客观,探索真相。虽然一直在被颠覆,却很稳的在接纳,再接纳。对精神病诊断,还有原来的精神病院的恐怖,包括罗斯玛丽肯尼迪的故事,都很让我震撼。好吧,无论何时,对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病人,对生命,要同样的尊重和敬畏。

  • 寒寒寒蛩
    寒寒寒蛩2022-03-01 12:28:48

    作者的核心贡献是发现了罗森汉的研究存在学术造假。不过严格说,证据链并不完备,因为作者只是没有找到最开始的研究的七位假病人,而无法证明其不存在——虽然在作者的笔下,几乎所有间接证据都指向了这一点。不过考虑到罗森汉本人已逝,想要找到直接证据,已不可能。作者算是尽力了。另,作者也未深入调查后续的一些重复性研究(据称复制了罗森汉的结果)。 不过,罗森汉实验的价值仍然值得重视,除了它引发了对精神病诊断的技术性讨论,它试图揭露的“贴标签”效应,以及蕴含的社会建构主义思想,都已不会因为其实验本身的造假而被驳倒。把罗森汉实验放到美国60年代末的大背景下看,会更有启发——罗森汉深受戈夫曼影响,他本人编的“空虚的幻听”也是那个年代盛行的存在主义思潮之反映,他的工作也可说与福柯遥相呼应。

  • 蓝狗的眼睛
    蓝狗的眼睛2022-03-14 12:54:58

    世界就是“正常人”生活在精神病地球。

  • 🌈SINE
    🌈SINE2022-02-15 16:41:37

    19世纪及20世纪早期的精神病学,诊断标准模糊,治疗手段落后。伪科学的手术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心理学家戴维·罗森汉曾伪装成精神病人,卧底精神病院,出院后发表论文,揭露精神病院对病人残酷的对待,质疑精神病学的合理性。这项研究深刻地改写了精神病学的历史。罗森汉实验后,精神病学转向科学和量化,但误诊率仍然居高不下。罗森汉实验对精神病学的社会信誉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是如今的精神病学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