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承认:一部欧洲观念史》(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一部关于欧洲社会核心观念的思想史,英德法三种思想传统的融合与碰撞) (思想剧场)阿克塞尔·霍耐特【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养鸡场客卿
    养鸡场客卿2021-07-19 01:39:32

    五星给写作技巧。这书是都应该读一读(迫真),读了,就明白应该怎样进行量产学术专著了。霍耐特精彩地展示了怎样进行道统的发明,他甚至时不时提醒作者,下面“我又要发明道统了”,俨然一个老方士提醒学徒,应该怎样用泥巴捏的丹药忽悠皇帝——糊上一层金色的壳。霍耐特远没有文本内容中展现的那样笨拙,作为叙事者的霍耐特是装糊涂,作为作者的霍耐特是真精明。作为作者的他其实已经在《主体间性的先验必然性》中洞见了一切的答案,但是出于故事效果,作为叙事者的他绝不会提前剧透。如果说霍耐特看起来将哲学还原成历史背景,那么他反讽的语气则提示并非如此;如果说霍耐特的文本充分说明了每部思想史都应该写两次(具体材料与抽象体系),那么他的写作实践则告诉我们,具体材料早已被巧妙地剪裁过。

  • ОЙМЯКОН
    ОЙМЯКОН2023-06-17 16:59:55浙江

    很有可读性的一本小册子,但是还是太简略了…

  • adrian
    adrian2021-06-02 14:45:20

    只读了第三章。译文质量比之前洛维特那本好一点。但明明有更加易懂和不易出错的英译版,不知为啥一定要从德文翻译,至少可以用来核对下。

  • 济贫院长正太喵
    济贫院长正太喵2021-09-18 20:34:48

    不错的哲学史研究。卢梭的自恋问题不止适用于法国贵族和布尔乔亚争宠的语境,更适用于市场经济中“人力资本”与“自我价值”的矛盾。

  • grantaireRR
    grantaireRR2022-03-12 00:11:03

    挺好玩的,最后一章没仔细读 记得再看看

  • zzcc
    zzcc2022-02-12 18:28:20

    对于自己的知识图谱来说,霍耐特这本书更多地是解释了,为什么我一直对哈贝马斯以来的批判理论有一种不满情绪。在三种承认的传统中,霍耐特认为要以黑格尔为“基石”“底座”,英国积极的承认传统能很好与此融合,但法国的消极承认传统则不能。最后,霍耐特勉强在德法之间作出妥协,认为法国传统能在反思承认前提的层面,填补德国传统,但终归还是要回到英-德传统。霍耐特对承认的三条谱系进行梳理,确实很有洞察力。然而,在这份不够详尽的谱系中,我对哈贝马斯的反感得到了意外解释。1. 法国的承认传统不仅是消极的,而且关注的是人的内在人格,这在英德传统中只是偶有闪光。2. 如果对社会的承认前提不认可,是否要采用暴力的方式推翻社会本身?英德传统都没有这条线索。所以,人格+制度前提批判被忽视了,但这在法国二战后却是最重要的。

  • pluszero
    pluszero2022-01-23 11:12:25

    法英德三种“承认”范式,理解困难度逐级上升……

  • Gouerwa
    Gouerwa2021-12-08 20:46:36

    理解“主体对他者的承认的依赖”或者说“主体间的相互依赖”有三种范式,也即承认的三种模型:在法国,承认的载体概念是“自恋”(amour propre),对他者评判的依赖导致本真性的自我丧失;在英国,承认的载体概念是“同情”(sympathy),他者与共同体的价值标准提供主体进行道德层面的自我控制的机会;在德国,承认的载体概念是“尊重”(Achtung),这种依赖被理解个体成为理性的、自我规定的存在的可能性基础。霍耐特试图以黑格尔的理论作为统摄,将三种文化特殊性的传统重新纳入总体性的“范式”,以明确承认对于我们的共同生活的构成性作用。当今这个时代明显更偏重法国模型,无论是卢梭的自然与社会契约论、萨特的存在主义现象学、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还是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是他者编织了主体的欲望。

  • 单字一兔
    单字一兔2021-12-28 16:18:49

    12.28.21 清晰易读的概念辩证(道统发明),敲打出自恋-同情-尊重三家承认,然后把它们都扔进熔炉里,理路是便于理解的,可毕竟如前言所述,限于讲座篇幅,不然应该能写成更精微而有张力的思想史(日常吹捧萨弗兰斯基) 寒冬读书好容易困,缩在凌风中还好一点,这本读完手都僵了o(´^`)o

  • Agilulfo
    Agilulfo2021-11-04 00:58:12

    哲学一旦在法律国家上重建了领土,哲学家就成了哲学教授,不过德国教授靠奠基,法国教授靠契约,英国教授只凭惯例。无论德国哲学怎么梦想基础,资本主义唯一具有普适性的就是市场……法国人躲进小房间里决断本真自我的意志让他们总怀疑受赞美的评价无非是贵族争宠向上爬的手腕,英国人呢?帝国扩张的中心,占有式个人主义。希望看不见的手打压限制这些个人主义的苗头。市场=救星。有趣的是霍耐特一笔带过的细节:德国的文化人,手工匠、商人、教授的儿子们在政治上的无足轻重,使得他们悟到了在别人那里与自己一起的奇妙真谛……

  • 小小王2.0
    小小王2.02021-11-19 23:08:32

    霍耐特写的东西很像老师的教案,总是结构很清晰,要点很明确,就是很会梳理,很有条理感,看他的书倒是能更好地理解其他作者的作品。他总是喜欢把一个概念往伦理学和认识论方面拉扯。

  • 伊拉栖木
    伊拉栖木2022-04-19 01:33:17

    1.任何理性体系都有文化背景和前在的感情倾向 2.以德国人结构为底,英国人的积极动因和法国人的消极后果作为承认的阐述 总言之 方法论和思维过程的意义远远大于本书实质内容 德式严谨的思路导致了至少一半的重复 而不同语境的整合很有意义 我们应该少去学究的谈框架 而去提炼出一些实质性的内容

  • 。
    2022-12-10 19:24:14浙江

    什么叫瞌睡了就有人递枕头!

  • 寻找哈克贝利芬
    寻找哈克贝利芬2024-03-04 20:53:56上海

    2024-03-05

  • 长亭.
    长亭.2024-03-05 09:33:26上海

    有意思

  • 坚持从头走到尾
    坚持从头走到尾2024-02-16 14:12:59江苏

    身份政治/身份焦虑和认同相关。法、英、德德哲学家对于“承认”与各自所处社会文化、政治不同,侧重点不同。法,被承认的苦果是对本真自我追求的丧失;英,承认与自我控制;德,承认与自我规定,可以追求自我决定和个体自由。看得比较多的是法国,拉罗什福科到萨特,卢梭的《论不平等》节选放在当下语境还能对号入座

  • 珊瑚
    珊瑚2024-01-01 20:18:45浙江

    法国语境中,对社会地位或得到社会性保证的生存的个体追求导致了自我丧失的危险;英国语境中,从个体对社会赞同的需要中得出了进行道德上的自我控制的意愿;而在德国语境中,从相互承认的迫切性中得出的则是人的自我规定的可能性。通过对欧洲的不同传统进行综合理解,关于承认对于共同生活的构成性作用的理解已经得到了巨大扩展。

  • 南极旅行家
    南极旅行家2022-07-25 23:34:40

    法国(卢梭),英国(休谟-斯密),德国(康-费-黑)三条有关『承认』的理路,统合在黑格尔所谓两个理性者相互尊重,相互给予理由空间的“承认”概念上,认为能从这种“承认”开出一条建构原初规范性的路子。(有点话语商谈的味道?) 我不是很理解,包括那本不确定性之痛 霍耐特为什么这么执着于把黑格尔的东西搞成一种有关主体间性的规范性伦理,然后这种规范性伦理又具有一种根本性的地位(从源头上超越社会-个体的对峙),可以兼容比如共同体的承认(法)或者自我的认同(英)。

  • XTV
    XTV2022-08-13 13:12:00

    ca什么b书都不如我老师上课叨叨的几句有内容

  • Sleepless
    Sleepless2022-08-28 15:15:42北京

    可以将这本书的阅读作为承认理论研究的开始。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