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精英的傲慢:好的社会该如何定义成功?》(每个关心社会公平的人,请读一读这本书。哈佛大学教授、《公正》作者迈克尔·桑德尔重磅新作,反思美国梦的破碎,揭示教育的目的、工作的意义)迈克尔·桑德尔【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鎏旧
    鎏旧2021-09-11 05:58:01

    才德至上的社会至少存在两个重大的问题。第一,制度只提供了纸面上的机会平等,重视上升渠道的畅通,而这一切反而让阶级进一步固化。不止是美国,看看国内那些顶尖大学的学生,家庭背景占优的比例已经相当的高。第二个是,它让精英们淡化了回馈社会的意识,仿佛绝大部分的成就都来自于个人的努力与天赋。这不仅进一步加剧了分配上的不平等,而且还会削弱了从事普通工作里人的尊严-这恰恰是一个良好的社会平稳运作最需要的基石。就算美国现在对富人征收多一倍的税,他们就会带下一代移民到古巴吗?答案是显而易见。少了感激与谦逊,就再也难以在乎共善。个人的幸福不仅需要拥有向上流动的自由,还需要无论是否出人头地都能过上有文化、有尊严的生活。

  • 梵音
    梵音2021-10-02 11:37:39

    观点让我很受启发。但似乎整本书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压缩下可以薄很多。

  • ne一泥
    ne一泥2021-10-02 20:53:50

    书是好书,翻译不行,台版比这个流畅得多

  • 徐谌辉
    徐谌辉2021-09-28 21:39:58

    这书……美国很在意文凭,但是美国大学很贵,不仅贵,美国大学还很贪财。所以,不管前门,后门还是侧门……统统要钱……不同的是,后门的钱是落学校的,合法。前门的钱是用来做门面的,合法。但侧门……不行………[捂脸]

  • 安提戈涅
    安提戈涅2022-11-03 10:17:48云南

    是比较适合在大学语文课上提到的那类书哈哈:逻辑简单、结论粗暴,而且,关乎每个人对自己处境的(悲惨)理解。桑德尔在梳理别人的观点时,展现出一种天赋,所以《公正》读起来非常明快清晰,一鼓作气,但是在抛出自己的观点时,就显得拖泥带水、反复啰嗦,所以《精英的傲慢》像注了水一样,拧一把,发现核心观点就那么几个:优绩主义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反而加剧了人们对于名校学历的重视,加剧了对那些被视为不努力的人的蔑视;流动性也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应该去保障那些不流动也需要尊严生活的人……诸如此类,我想对于优绩主义的批判,实际上仍不是桑德尔的原创,应该是他对罗尔斯的改造升级。也许,优绩主义的出现,和近代社会个体化的崛起有关,由此,才有了一系列的“自救神话”与“奇迹笨小孩”叙事,但是桑德尔对此几乎没有着墨。

  • Justitia
    Justitia2023-10-22 22:23:18四川

    今年上半年某国家机构发表了“警惕福利主义养懒汉”的讲话,私以为该观点谬误至极。首先,完善福利制度是政府义务,不能因为有养懒汉的可能而逃避自身责任。第二,这句话极大地侮辱了工薪阶层,它是在暗示“你之所以需要福利制度,是因为你想偷懒”,当今中国有6亿人月薪仅1000元,这些人无疑需要福利制度,那请问他们的贫困都是由懒惰造成的吗?第三,这句话表现出特权阶层的傲慢,因为他们将贫穷的理由归为“懒惰”,这说明他们在内心深处将自己的成功全部归为自己的努力,而忘记了人生中运气、出生背景、基因彩票以及恰好出生在某国家某年代等命运的馈赠,如无命运的馈赠,他们能有多大概率再次过上现在的生活呢?人并非不能接受命运的馈赠,但应有感恩与谦卑之心。

  • 渡水崖
    渡水崖2022-03-25 18:10:10

    桑德尔&项飚对话来的,读了半本。只能说很中信,翻译干涩,知识密度小,车轱辘话来回说……

  • 逐日
    逐日2024-04-06 20:39:17重庆

    当代世界民粹政治乱象点评。 作者归根结底的结论就是“优绩主义”让全世界的精英人士脱离了群众。 东亚社会曾经的科举文化,美国社会强调的“美国梦”,本质都是优绩主义的体现,鼓励竞争,奖励成功者,但这样选拔式的教育让社会钟绝大多数人都成了“失败者”, 于是乎东亚人集体绝育,美国人选出了特朗普。 但事实上,“运气”和“天赋”都是上帝随机分配的,成功者的傲慢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归咎于努力,选择性忽略了“运气”和“投胎”。 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大学录取在一定分数区间之上靠抽签决定,不要无意义的卷简历和分数,全社会要重拾对劳动和工作的尊重,鼓励平民阶层参与公共事务决策讨论。 在我看来,就是“双减”政策+知识分子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 做个理杏仁
    做个理杏仁2021-11-09 16:20:38

    我现在有一点理解所谓的反智主义了,怎么说,这种傲慢确实无处不在,堵前门后门侧门都不是解决的办法。推演到极端的任何一种心态都很可能会造成某种狂热?这些年大家都在关注和思考“寒门贵子”“读书的料”“小镇做题家”,以及“娇惯的心灵”“优秀的绵羊”,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好像都在一定程度上和这本书讨论的问题交织在一起。何谓公平,何谓公,何谓平,是真实存在还是人类寄托虚妄的希望的一种伎俩?

  • 夏明明
    夏明明2021-10-10 21:39:26

    成功者成功但是不够正义也并不快乐;失败者失败同时无力而且屈辱。桑德尔教授的药方未必全部赞同,但是他的分析真的说服我。

  • 臬兀
    臬兀2024-03-25 23:46:58广东

    观点新颖也有说服力,只是很冗长,有种虎头蛇尾的感觉。

  • 空
    2022-04-05 12:25:51

    在这种人人对精英大学的趋之若鹜的社会里,看中的永远是分数,因材施教已经被遗忘。所有人只在乎,这个专业是否热门专业,是否好找工作,忘了教育的基本目的其实是教人思考的方式。 因为家庭环境导致教育的差异化,那些赢在起跑线上的,带着傲慢无视他人,在他们眼里,没有考上大学就是自己不努力,忽视了自己所得到的优势。 我们所想要的所认为的美好社会该是这样吗,不应该是不管哪个阶层都该得到尊重吗?生而为人,是得到了高等教育,赚到了很多钱的人才值得尊重吗?抛开了运气的偶然性,你所认为你的努力就是百分百自己过上了优越生活的理由吗?

  • 阅湖
    阅湖2021-10-10 11:20:07

    Sandel认为,以机会平等为表象的优绩制(meritocracy),助长了胜者的傲慢,加深了败者的羞辱,进而最终酿成民粹主义对于精英阶层的反噬。而与美国相比,优绩制在中国无疑有着更为深厚的根基,似也更为持久地维系了社会稳定。种种社会不平等现象,多被视作优绩制不足——而非过盛——的结果。但随着未来优绩霸权逐渐显露,其可能导致的社会割裂,不能不引人深思。近来教育领域的反内卷政策算是一种回应,但要真正实现百十年前孙中山“天下为公”之理想,恐仍是任重而道远。

  • Infinite void
    Infinite void2022-04-06 16:35:13

    前半部分观点还蛮吸引人的,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越到后面越无聊,有些地方写的比我日记还无聊

  • 把噗
    把噗2021-10-26 16:19:59

    揭示了优绩社会如何因个人主义(公平)损害公众利益(正义),也戳穿了上层人士所精心构筑的成功学谎言:只要努力,就能成功。成功最不需要的,恰恰就是努力。那么,为什么要构筑这个谎言呢?让普通人内卷式奋斗,从中攫取利益。

  • 无非
    无非2023-08-23 00:31:31浙江

    学红都是灌水王,以平克、韩炳哲和桑德尔为代表。“优绩至上的思维方式导致人们对遭遇不幸的人抱持苛刻的态度。痛苦越剧烈,人们就越怀疑受害者是自作自受。”虽然把优绩主义追溯到圣经和基督教增加了该理论的思想厚度,但桑德尔应该也有所耳闻,全世界最卷的地方在东亚呢。

  •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21-10-26 10:12:35

    桑德尔的作品常常兼具哲学思辨的力度和对现实的关怀。在这本书中,他剖析了当下公共文化中盛行的“优绩主义”——一种强调成功只与个人努力高度相关的文化。它造就了社会精英们的傲慢自负,也使得“不那么成功”的人承受羞辱。桑德尔秉承批判自由主义的一贯立场,旨在破除这种成功学的迷思,并呼吁人们建立一种新的看待社会贡献的价值观。桑德尔讨论的问题虽基于美国的语境,但对于我们反思教育、工作等问题均有不小的启迪。

  • 我即将沉没
    我即将沉没2024-08-12 02:21:41中国澳门

    唉,作者也得先成为优绩制的胜利者才能出书说这样不对

  • 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2022-04-01 21:34:55

    看完的体会:桑德尔真是一个好人,如果在偶像剧里他一定是个圣母女主。桑德尔批评优绩主义造成精英的傲慢以及失败者的屈辱,也没有完全发挥促进阶层流动和机会平等的作用,反而使成功者觉得自己的成功是deserve ,文凭至上让精英压力山大,竞争失败者无力挣扎绝望而死,由此造成民粹主义的后果-特朗普的上台以及英国脱欧。但是值得反思的是作者虽然指出优绩主义的缺陷,却没有提出一个更合适的替代方案,在价值多元的世界,仿佛只有市场才能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并不代表这个标准是完美无缺的)来衡量个人价值。难道中了基因彩票的精英就有原罪吗?上天或者永远不公正吧。政治是否需要追求共同善还是与道德无关是一个永远值得深思的问题。

  • disguiser
    disguiser2021-10-10 23:46:12

    精英主义的可怕惯性就是让所有人从为了面包到为了个人发展再到为了尊严,最后回到为了面包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