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切片,1900》雷颐【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malingcat
    malingcat2020-12-06 23:10:50

    举重若轻之作。上上个庚子年的一组病理切片。天津教案和义和团部分很精彩——仅有正义是不够的,民族主义的正义性,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悲剧性。

  • momo
    momo2020-12-06 17:09:52

    1900的内忧外患,慈禧为首的朝廷进退失据,管控失力,终成大乱。乱潮中义和团被利用又被抛弃,终成替罪羊。大臣们也是替罪羊,鲜有几个通权达变的保全性命。乱作一团,尽没有变好向上的可能,东南互保也是隐喻,全都只为1911-1912埋下伏笔。百姓苦。

  • danyboy
    danyboy2023-10-01 22:39:37北京

    作者关于1900年发生的几个事件的文章的合集,因此诸篇略有重叠,倒也有了不同视角关于同一事件的微妙态度。文章删繁就简,通俗易懂

  • 个人走舞王路线
    个人走舞王路线2020-11-27 18:39:47

    0202年了还有人在说“慈禧是顽固派”、“康有为有胆有识”??🙄

  • 枕流
    枕流2022-04-29 20:12:44

    这是雷先生长期关注的义和团问题的一本文集。这些年晚清著作井喷,这本书本身并不突出。但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和其它书一样走上为统治者鸣冤叫屈的路。变局再大、醒悟再难,被坑的最惨的还是老百姓而不是做决策的官员。

  • 梵高的左耳
    梵高的左耳2021-12-12 23:27:00

    主要讲述了广独分子孙中山,立场不坚定的李鸿章,以及结党私营的东南派系,公知康有为等人的事迹。以慈禧太后为中心的大清帝国,在改革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国外环境错综复杂,妄图颠覆大清政权。

  • 雁渡寒潭
    雁渡寒潭2020-12-19 17:56:08

    近代史的通俗写作,雷颐先生非常擅长。除了李鸿章与义和团部分之外,本书中最让人回味的还是天津教案的台前幕后。

  • jj
    jj2021-02-11 21:20:09

    代序:切片的意义。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人入华传教,由此引发的冲突时有发生。到天津教案发生时已近三十年,其间发生许多大小教案,但近三十年的时间清政府一直没有制定出一套经过冷静思考后得出的处理教案的模式。天津教案后果如此严重,却依然没有引起清政府的足够重视,因此三十年后的庚子之变,危机广度与深度比天津教案要严重得多,对清政府的打击更加巨大,使清政府遭遇了最为严重的合法性危机。

  • 假装在悉尼
    假装在悉尼2021-06-16 23:17:34

    关于辛丑条约前后的起因结果。听说原书本想命名为《义和团》或《辛丑条约》,但审核不过。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义和拳民真的就消失了吗?与其说落后就要挨打,不如说不遵守规则就要挨打,大清的灭亡不是没有道理的。现今,喊打喊杀声依然不绝于耳,当初的义和拳民结局如何呢?不妨看看此书了解下。

  • 海鹰
    海鹰2021-06-24 11:11:52

    一部薄薄的近代史小书,却承载了厚重的晚清中国积弊之滥觞

  • Jimmy47
    Jimmy472021-08-13 10:44:24

    得到听书: 从教案到庚子国变,清政府始终陷在一个怪圈里。它既没有实力驱逐外国侵略者,又总是挑动民间朴素的爱国热情,向列强挑衅;而一旦惹下了处理不了的事端,它又不得不向自己的国民露出残酷的嘴脸,巴望着靠镇压民怨来平息洋人的怒火。由于新旧两派的权力斗争,数十年间,清政府内部在涉及洋人的问题上始终没有达成共识,这使得它的政策总是朝令夕改,前后矛盾。从民间看来,官府一会儿号召大家反抗洋人,自己却缩在后面没什么动作,一会儿又在洋人面前卑躬屈膝,反倒把屠刀砍向了自己的老百姓。这样一个政府,当然是不堪信任的。就这样,清政府的合法性,在一起起教案中不断磨损,直到庚子国变,终于无力回天。

  • 以明读书会
    以明读书会2020-12-10 10:02:01

    作者通过对历史片段里社会各阶层的“病理”分析,让读者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一年时间虽短,但视角丰富:清政府、慈禧、大臣、军阀、绅商、农民、义和团……社会各个阶层在面对时代巨变时如何应对,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发了哪些新的矛盾?晚清社会结构的复杂变化,在这一年中可见一斑。

  • 🍎是最好的水果
    🍎是最好的水果2024-03-13 00:29:31德国

    中国切片 2023

  • hanshan
    hanshan2021-05-23 16:41:22

    很多地方没说明白,也缺少细节,比如为什么列强支持光绪,为什么朝廷重用陈国瑞。解释又无力,总是总结说清政府不行,对人物的分析评价还掺杂了些没有证据的猜想

  • 九
    2021-02-06 13:51:11

    对我思考近现代史连贯性有帮助,还有正好本书后记就是《历史三调》的前言,接下来确实该读柯文了

  • 高明的愚人
    高明的愚人2021-01-09 15:18:50

    文如其名,切片,将1900年切其一片,连带前后须筋,窥一斑而知全豹。己亥庚子辛丑,这几个耳熟能详的年号连起来,总能唤起中国人惨痛的集体情绪。书中所述对我这种历史小白而言,读起来确乎有种残酷的快感,不过正如切片一词所示,本书更多的是对史实的客观呈现,而少了些对历史的主观评述,因此也略显不够深入,其实还是很想要看到作者本人对这风云变幻的几年的个人观点的,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对于清王朝末期的种种屈辱,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未免太过矫情,只保持情绪上的愤怒也有失偏颇,但这样一个步步皆错满盘皆输狂妄自大又懦弱自卑的腐朽王朝,对文化对人心对精神的腐蚀是前所未有的,1911年的结局,早在1900年之前就已经注定。

  • 哆啦大胖
    哆啦大胖2021-04-04 11:24:13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孙中山对1900年发生的事有两个基本的洞察:第一,“皇权的威信扫地以尽”;第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中国切片》的作者认为,假如将1900年作为一枚中国历史的切片,那么孙中山的这两句话,就是对这枚切片最准确的病理报告。教案往往是小规模的国变,而庚子国变就是一场超大规模的教案。无论是义和团还是八国联军,都是被一股暗流推上了历史的舞台,这股暗流就是清政府内部的权力斗争。由于新旧两派的权力斗争,数十年间,清政府内部在涉及洋人的问题上始终没有达成共识,这使得它的政策总是朝令夕改,前后矛盾。今后在看待历史问题时,如果你能找到这样的变量,看出什么东西名存实亡,什么东西虽死犹生,那或许就是《中国切片》这本书带给你的一点点启发。

  • 夜儿乎粘苞米🌈
    夜儿乎粘苞米🌈2022-04-05 23:59:52

    他们没有名字,只有一个“代号”叫义和团。如果有从义和团个人角度讲述风云际会的那几年,应该也会很好看吧。什么刀枪不入,什么扶清灭洋,什么祸乱朝纲,什么民族危亡,兴亡皆是百姓苦。

  • Fal Conde
    Fal Conde2022-02-15 20:28:33

    作为庚子时期的通俗入门书算是不错,对晚清官场的风气、慈禧纵容义和团的动机、义和团为何发源于鲁西北、东南互保背后的晚清地方势力崛起等都有所论述。美中不足可能在于视角仍局限在清廷内部,缺少当时国际社会对此事的反应-报道和记忆塑造,另外可能是篇幅所限,对诸多论点和事件止于蜻蜓点水或付诸于“反帝”主流叙事,略显苍白无力

  • 罗远航
    罗远航2022-02-08 10:06:18

    最早察觉到1900年前后这一重大变化的人,可能是革命者孙中山。他在1895年和1900年的10月分别策动了两场武装起义。虽然这两场起义都失败了,但他敏锐地感觉到,在这五年间,国人对革命者的态度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在1895年的广州起义后,举国上下都把革命者视为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可是到了1900年的惠州起义之后,国人对革命者的恶评就不多见了,一些有识之士,甚至开始为革命的失败感到惋惜。事后,孙中山对这一年发生的事有两个基本的洞察:第一,“皇权的威信扫地以尽”;第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