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白牙》【上海译文出品!“英国青年一代作家代表”扎迪·史密斯代表作,21世纪最受瞩目的处女作,被誉为“新千年第一部伟大小说”!勾报》“年度十大好书”、《时代周刊》“百部最佳英语小说”】扎迪·史密斯(Zadie Smith)【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豆友1836183302024-04-04 00:24:43北京
开头惊艳,越到后来面越不知所谓,给人一种苍白虚假的感觉,连前头的英式幽默都没了。父母一代写的不错,给人印象深刻,子女一代的人物形象几乎个个立不住。故事和人物到后来呈崩塌状,接近于胡言乱语,缺乏起码的可信度,感觉就是单纯为了满足作者光怪陆离的杂烩式想象。但是开头写的确实好,而且作者又这么年轻,还是四星吧。
- 应物兄2023-04-09 11:11:51江苏
太牛逼了,24岁处女作,恐怖如斯。反观中国当代那些年近半百的七〇后作家,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作品吗?||之前因为有人说翻译很差一直没敢看,其实还好,没那么差。||两个移民家庭在英国的生活,宗教、历史、文化、身份认同,一锅大乱炖,野心极大,涵盖极广,但也确实都是点到为止。很奇怪,第一代写得极好,技巧繁复绚丽;第二代反倒垮了,对话噪杂凌乱;结尾也没写好。
- 捉迷藏的珠姜2023-06-14 19:37:40北京
有孟加拉伊斯兰教徒,有牙买加耶和华见证会信徒,有犹太无神论基因科学家,分分秒秒都是信仰与种族的混战,人类的伟大与荒唐并存。
- 荆棘海2022-12-21 00:15:27北京
一部出色的黑色喜剧。读到70%的时候感到书中每个角色都拧巴得不讨喜,但到最后我竟然被这个故事折服了。同样是移民文学,古尔纳的作品里有一种一生都在寻求认同的正常“次序感”,而这本书里的人物却是在对他者的厌恶与自我厌恶的混乱中误打误撞找到了一些或许能称为“自我”的东西。 首尾也呼应得很漂亮,从想要结束浑噩的人生,到被记忆中该死的存在主义再次点醒,阿吉帮助那只被决定了一生的“未来鼠”逃向不定和未知,而那些犹疑的无根的灵魂,倒是第一次找到了些许确定和公平。
- 王富贵2023-02-11 21:14:07上海
英国移民的故事,每个人都被过去所影响。 一代移民的身份认同,二代移民的文化认同。期间穿插爱,信仰,科学,自由,种族等话题。作者用流畅幽默的笔法描绘移民众生像。 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双胞胎不同的环境,所走两条相反的路,完全违背父母的预期,或许下一代都是如此。
- 二马仕2023-07-28 22:47:57北京
24岁就写下这个可以说是天才了,但是后面五分之一有点读不下去……
- Umonkeymonkey2022-11-30 01:10:39北京
伦敦这个多元文化的大粪坑,只有扎迪史密斯这种身份这种年纪这种天分的作者,才能四两拔千斤地把它的所有「芬芳」都倾吐出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一代移民的自我怀疑、二代移民的身份认同、老生常谈的性解放,只要她想讲,都能直指问题的核心。对扎迪史密斯的幽默和语感体会极深,她如果不当作家,那一定会成为伦敦最了不起的饶舌歌手。真是太灵了。
- 怪櫯櫯2022-09-20 16:25:03广东
阅读过程常常笑出大白牙,冷不防它猛地反咬我一口,舌头渗出嘲讽的血。 阿萨娜的可能是,可能不是; 阿吉的硬币正面,反面; 霍螣丝的世界末日,世界日常; 潘迪的革命先驱,革命炮灰; 热衷基因实验的萨马德,马库斯; 夏尔芬的被需要,不被需要; 艾丽的马吉德孩子,迈勒特孩子…… 都在最后一刻像极了抓紧上吊的绳子,两脚一踢,咯噔结束了。 把一堆时政新闻和移民家族情景喜剧同时吞了下去,嬉笑怒骂,要素过多,真是个适合做舞台剧的本子。
- 雨天2022-09-24 21:06:15湖南
正如艾丽所说的,为什么你们不能像别人那样,随遇而安,不会把自己的生活越弄越复杂。
- 宫胁咲良2022-11-09 09:13:51安徽
「讲述这些漫长的故事和其他类似的故事一定会使人们更加相信这种鬼话,即:过去总是糟糕,将来总是完美。阿吉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也从未如此。也许审视当下,把旁观者分成两类,将会是一次很有意思的考察(哪种考察由你决定)。这两类人,一类的眼睛落在那个横躺在桌上流血不止的人身上,另一类则眼看着一只造反的褐色小老鼠逃之夭夭。」
- 争取早日进化🧬2023-02-02 21:37:59北京
评分这么高我以为多好看呢,反正是我不太喜欢的书。内容是想讲移民和其二代的生活是吧?但是总感觉乱糟糟的,没有读到我以为会有的生活融入、不同待遇、二代的认同等问题。目录中经常出现的和牙齿相关的名词,但也没搞清楚和故事的关联性。萨马德和阿吉两人都属于那种沉溺于过去,无法活在现在的人:絮絮叨叨重复讲述老故事、老祖先。在三个二代身份认同方面的描写很莫名其妙,反正我是没读明白。可能值得提的也就是萨马德那两个双胞胎儿子一个送回老家,一个留在身边,而导致的俩人不同的信仰?但本来他们俩性格也迥异,看不出文化的影响力。后来出现的夏尔芬一家,这家女主人就好管别人家孩子,不管自家的,有毛病。总的来说,可能就是想讲移民也还是无法完全逃离自己的原生文化、历史。故事性比较差,阅读体验不好。
- 请勿打扰2023-01-09 19:53:35新疆
就像过于高清的电影,或者摄影。 慢镜头,微距,变焦的戏剧性把戏,但总的而言我认为非实验性质的文学不能这样写。用在华彩段落没问题 一直这么来太折磨人了
- 小叶子2023-06-06 18:02:26上海
这种高频的、单一的趣味会在类似篇幅里经历急转直下的索然无味。因吹斯汀不能滥用喔~
- 布丁本丁2023-06-21 20:56:25上海
刚刚合上最后一页。竟然是史密斯的处女作,有点震惊。很多很大的话题能被她看似轻松地用幽默的方式照顾到,而很多很精彩的观点也潜藏在每一个角色的失控的想法中。可能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不断奔向未来其实还是在走向过去和传统与文化是那些欺骗性(或者说影响性)很隐晦的根。这两个观点其实是相呼应的,也是反复出现在文学作品里的。其实文字记录也是在做这些事情,有些事情需要被记录下来,就是为了被重新感受,一遍又一遍。这种重复的过程就是个人与集体反复在发展的途中返回过去的过程,只不过以不同的心境用了不同的方式。
- 鹅来鹅往2023-08-24 08:22:56上海
特别喜欢的一个移民故事。
- 闻夕felicity2023-03-31 15:40:50江苏
①读着读着仿佛回到伦敦东区,突然想吃咖喱、炸鱼薯条、炸鸡。要是早点读这本小说就好了,可以对那个街区有更深的理解。②以前一直很想知道非裔的头发到底是咋弄的,不好意思问,之前美剧里讲了一点,这本小说里算是揭秘了。种族的问题里的物质性问题——身体、尤其是女性的身体。③一边读这本一边在读《我身体里的人造星星》,结果在里面巧遇作者,最近这种梦幻联动的事情发生频率有点高。
- nearly2022-09-06 23:41:27云南
广角与微距切换自如,通过各种特写,四两拨千斤地道出种族、历史、政治、 文化、信仰与性等多元领域。 五光十色,知著显微,诙谐泼辣,耐人回味。
- x102022-07-22 21:28:45
不喜欢这种风格
- 子无皿2022-07-18 19:21:37
读完要缓一缓
- il tempo passa2024-01-17 15:30:26浙江
厚重的伦敦市民生活一览。小说的结构对称,尤其把人物关系列出来以后,给人感觉很舒适。有关移民命运的段落(424)写得动人,或许因为zadie smith自身的经历。从开头到结尾,宿命感被夸张的场景演绎出来,也贯穿了每一个人物的所有,战争和身份政治、宗教信仰、上世纪流行文化、“现代和科技”的弊病、中产者的虚伪与恐惧等等仿佛就是写入我们身体中的一串串基因序列,结局已定。然而无论是听从萨特给法国学生的建议,还是决定抛硬币,未来鼠总要在嘈杂混乱中奔向未来,奔向或混沌或悲苦的、芝诺悖论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