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未来吃什么:人类如何应对食物危机》【历时3年,深入11个国家,直击全球食品供应系统发生的惊人变化】 (方寸系列)阿曼达·利特尔【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木木夕
    木木夕2023-07-05 18:35:02云南

    由于是采访性调查报告,一些观点受到被访者的影响难免偏颇,尤其是有机食品和肉食问题,印象深刻的是有机食品因为昂贵,所以卖相不够好的就都被丢弃,令人欣慰的是这种公司在我国并不长久,以及美国人真的是靠经济剥削别国人好日子过多了,长得不好看的农产品都丢弃、保质期还有一周以上的商品也丢弃,是没有人买减价商品吗?想起了前两天听书里的日本便利店,明明卖不掉还要让连锁店订购更多量,而且不许临期打折,因为会降低产品内在价值,怕人家以后只买打折的,然后最终的结果就是全部丢掉。包括有机食品包括替代肉都有同样的问题,就是价格得下来,一边卖得贵一边还希望更多人吃那是不现实的。欧美的环保主义者感觉已经有点疯魔了,除了喊口号做的都是不环保的事,作者大多数观点还是很好的,也没有太偏激激进,还是有人需要考虑并讨论这些问题的

  • 那小海
    那小海2023-08-15 13:00:00上海

    我们了解和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仍然无能为力。我们吃着深加工食品,听着一个个骗术,看着过度肥胖或者营养不良的人,深知我们吃的代糖可能致癌,我们吃的转基因到底对身体好还是不好,全凭“专家”分析解读,我们看着环境越来越差,全球变暖,极端气候,我们吃的鱼虾里面有多少有毒含量,我们吃着大量零食,我们吃着包装食品,我们仍然吃着牛肉,而牛肉的碳足迹如此之高,我们吃着面包汉堡包奶茶火锅,我们现在能吃到纯粹的毫无添加的食品吗?完全不可能。即使自己种,土壤也不再是纯粹的土壤。我们能改变什么?不能。

  • 周猩驰
    周猩驰2022-11-18 20:05:17广东

    营养过剩的年代,常忘记“民以食为天”的本义。饥荒这种事,只能被封印,没法被消灭。机器人农场、有机农庄、转基因、动物细胞肉、水网……人类为这封印法竭尽全力。同时,也在解封的边缘游走。

  • 风檐公子
    风檐公子2022-11-17 06:01:27安徽

    #学习心得#粮食问题,最终归结于“吃得饱”与“吃得好”,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虽然地球上还有部分人群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但“吃得饱”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甚至有1/3的食物是在储存和运输环节腐烂或丢弃。我们致力于解决“吃得好”的问题时,气候变化、资源的过度消耗,使得“吃得饱”的问题又重新浮出水面。能吃就要多吃点,但不要浪费。

  • 云深不知处
    云深不知处2022-12-01 12:41:16四川

    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环境质量和资源数量每况愈下,未来有足够多的食物满足人类生存吗?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未来的食物种类更多,譬如转基因食物,成人代餐奶粉,个性化定制食物,人造蛋白质(人造肉、人造牛奶、人造鸡蛋等)其次,农业方式的进步,垂直农业,机器人农场,现代技术与传统农业相得益彰,最后,海水淡化,废水净化,水管实时监控技术保证了水资源的充足,堆肥和厌氧消化技术让我们浪费的食物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关于人造肉和功能性食物与社交性食物的区别还挺有意思的。

  • ⚡️
    ⚡️2022-11-05 16:44:13江苏

    未来的食物哪里来?事关个人生活、人类生存和生命存续。很庆幸,已经有很多人在进行很多不同的尝试,尽管大部分看起来和“美”食相去甚远,但过分拒斥技术革新并不是应对危机的良策。“敬未来!”

  • ✎❀
    ✎❀2022-11-06 14:26:38上海

    环保主义者的纪实报道集

  • 龟城摧塔客
    龟城摧塔客2022-10-15 16:59:31广东

    对于很少看新闻的人有一点补充作用。孟山都和转基因作物;自动化无人农场;植物人造肉;3D打印食品,确实是潮流和趋势,但作者没有人脉和资源去深入,不少被采访者都是从《杂食者的两难》找的,文笔的诗意掩盖了内容的贫瘠。

  • 光谱仪
    光谱仪2022-10-24 13:32:11浙江

    寻找古老植物、市内气雾栽培、细胞培养肉类......多种应对食物短缺的做法在各个领域持续进行着。窥见未来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也同意书中所讲:要把科学和传统相结合;要将行动的脚步辐射到各个职业领域;要提高环保意识,共同携手应对危机......不敢说未来在食上是一定光明、多姿多彩的,但总归是有路可走,有一份蓝图能清晰感知。

  • 连木木
    连木木2022-10-23 13:28:14北京

    与其说是给了我们答案,真的告诉我们“未来吃什么”,不如说是把当下关于食物的方方面面予以展开说明。无论是食品森林还是永续农业,无论是转基因还是工业化农业,任何一种方案都不可能完成全面解决。错误与微妙的选择往往与健康、安全、可持续……之间只有一线之隔。而无论是厨师、植物学家、工程师,亦或只是简单的消费者、吃货,都可以也必须有所参与,有所应对,有所选择。

  • sojeuhe
    sojeuhe2022-12-11 19:37:30广东

    书的选题和作者的观察都很棒,但阴阳怪气中国的部分就很让人无语。另外书中提到的绝大多数我觉得都是现象,就算能治标但无法治本。现在世界却粮食么,巴西这种产粮国75%出口去满足欧美发达国家很多酿酒的需求,而本国人民还在饿肚子吃不上饭。欧美由于无尽的打压迫使俄乌冲突爆发导致乌克兰粮食要不然毁了要不然无法出口导致全球粮食紧张,所以书中提到的科技能解决么,可能不行。我看法可能比较悲观,粮食问题属于所有人都在拼命解决那问题的20%,剩下的80%目前无解。

  • 钟笑乂
    钟笑乂2023-02-07 07:58:42山东

    20231001我真是服了这种写法了,不知道在讲什么

  • 谢小漫
    谢小漫2023-06-07 09:11:49广东

    未来农业,未来食品,当前的发展,基因编辑。

  • 不是山谷Le
    不是山谷Le2023-06-21 10:43:34广西

    写的是什么啊……好乱

  • 小包子
    小包子2023-10-01 11:43:58上海

    “人最初不过是一个装食物的容器;其他功能和感官则更像是上帝恩赐的会在某个时刻之后才出现。一个人死亡,而后被埋葬,他的言语和行为最终都被遗忘,但他吃的食物,会在或健或腐的骨肉里以其实路径传承给后人。饮食的改变比改朝换代、信仰变换更为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们鲜少认识到食物的重要性。” 聊食物重要性和未来食物各种可能性,是个吸睛的话题,尤其在口罩后纪年除了大天朝哪哪哪的基础原料物价都在猛涨的2023年,往深了聊会是个无边界广义社会学范围的问题。无肉食和奶酪不欢的吃货萌新读着人造肉、智能粮、不腐不烂的未来蛋奶食谱忧心忡忡。我们不都在一个平和有序的生态系统内吗,此消会彼长,如果单向猛加调节副作用有做过临床三期试验吗,严肃脸存疑,还是从长计议吧。书已阅,打记号。

  • nnuu2002
    nnuu20022023-08-22 21:22:04北京

    翻译的非常流畅。通过本书,了解各种高科技的农业种植技术,如用克隆技术生产肉等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极端天气不可控,未雨绸缪,粮食安全需要重视、重视、再重视。

  • para
    para2022-08-16 09:41:21

    作为一枚非资深吃货,我是怀着一种期待而惶恐的心情打开这本书的,毕竟关心自己未来的口舌之欲能否满足。然而发现自己太过狭隘。通过关心未来吃什么,作者其实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呈现食物危机、呈现自然生命的力量、呈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为了进步和生存作出的种种努力。书中几个细节格外令人动容:那棵预感自己生命将尽为了延续后代而努力结出累累硕果的苹果树;为数不少的商业人士凭借对商机的敏感嗅觉,在开发新的养殖模式(三文鱼群)和生产方式(垂直农业)时,通过经济的力量催生了更为环保和可持续的选择。他们关注的的确是利润,但逐利的动机却同样成为探索新领域的动力。 环保主义者保罗霍肯的一句话非常契合这本书的内涵,也很符合长久以来很喜爱的方寸书系的选材:“请谨记,世界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位于方寸之间。”

  • 之暾
    之暾2022-08-14 14:19:46

    读“抗旱的种子”提问为何非洲持续饥饿与不富足,读“机器人的农场”思考为何漂亮国农业机械化程度如此高,读“传感器的灵敏度”思考为何我不愿意买有机蔬菜与粮食,读“调节高度”列数自己饮食中种类的数量并怀疑还能否持续到死,读“倾斜的天平”和“肉食上瘾”重新审视自家的饮食结构是否干净低耗能。总之是一本虽然对非专业人士而言只是长些没用小知识,但是能给吃饭的人些启发的书。

  • 糖糖candynight
    糖糖candynight2022-07-29 17:24:31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变的真理。

  • 基瑞尔
    基瑞尔2022-07-07 16:19:25

    方寸又一本轻阅读,还以为会划到「新知课」里面。探索粮食危机、全球变暖面前,人们在未来的饮食选项;十三个章节更像是对前沿趋势和热点话题的行脚观察,没有将视角陷于更专业性的解读和分析里。更宝贵的,或许来源于作者没有一味渲染危机将至的无力感或是立刻叫嚣植物肉是有多么必要,必须明天就吃起来的无解;智慧农场、参考以色列的水务系统、上海的有机农场…总让人想起《最大的小小农场》那般更乐观与充满信心的选项。她也承认自己对肉食有渴望,也希望可以更加“安心”地去追求食物;不仅仅是“瞻前”,在面对饮食需求的“顾后”同样重要。对传统食物的尊重、对土壤的保护...它或许是对食品话题更乐观的行动指南。【2022 #112】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