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王朝国家之路(九色鹿)》赵现海【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明代的王朝国家之路(九色鹿)》封面图片
书名:明代的王朝国家之路
作者:赵现海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译者:
出版日期:2022-12
页数:/
ISBN:9787522808048
6.7
豆瓣短评

当当正版

淘宝购买

京东图书

全网资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大部头的著作,涵盖了作者研究明朝长城沿线政治史至少十余年来的思考。全书以长城内外为中心,将明王朝的政治、军事格局鲜明、翔实地描写出来。书中作者提出了若干新颖的概念和观点,比如提出洪武初年的“内敛型王朝国家”、洪武时期王朝国家的“差序疆域”、仁宣时期“内政本位”取向与“收缩型王朝国家”等。在整个历史以及中西方比较的视角下,来看明王朝国家的地缘政治,有非常宏大的格局和视野。本书史料极为翔实,以《明实录》为例,基本已消化吸收了与相关主题的所有资料。

作者简介:

赵现海,男,1978年生,河南杞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明史研究室主任,2011—2012年韩国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入选2019年中央宣传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研究方向为明史、长城史与边疆史,著有《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明长城时代的开启》(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十字路口的长城》(商务印书馆,2018),合著有《瘟疫下的社会拯救》(中国书店,2004)、《北京城的明朝往事》(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中国通史大师课》(岳麓书社,2019),合编有《中国长城志·文献》(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发表论文数十篇。《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荣获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三等奖。

目  录:

导言从王朝国家发现中国历史/1

一近代西欧的民族国家之路/1

二“王朝国家”概念的提出/3

三古代世界的王朝国家之路/9

四中国古代的“天下秩序”与“王朝国家”/13

五中国古代的“差序疆域”与“边疆爆点”/19

六近代史的起点与明代中国的历史分途/24

七明代族群、边疆观念研究综述/26

第一章洪武初年的“内敛型王朝国家”取向/35

第一节蒙元“内北国而外中国”的族群立场/35

第二节元末明初“复宋”明流与洪武初年“汉人主体国家”的重建/53

第三节洪武初年明朝与北元南北分治的政治立场/71

第四节洪武初年划汉人疆域以自守的战略态势/81

第五节洪武初年明朝对西北边疆的隔膜/86

第六节洪武初年建立“内敛型王朝国家”的深层根源/96

小结/99

第二章洪武时期王朝国家的“差序疆域”/101

第一节洪武前期北疆两翼“复合边疆”的形成/101

第二节洪武前期漠南“缓冲边疆”的形成/117

第三节洪武中后期东北卫所、羁縻卫所“复合边疆”的形成/121

第四节洪武中后期漠南草原卫所、羁縻卫所“复合边疆”的形成/125

第五节洪武时期南方卫所、土司“复合边疆”的形成/140

小结/149

第三章洪武时期“中华亚洲秩序”的重建/151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中华亚洲秩序”/151

第二节洪武时期西域地区宗藩秩序的确立/161

第三节洪武时期“不伐海外”的对外立场/172

第四节洪武时期朝鲜半岛宗藩秩序的恢复/178

第五节洪武时期明朝与东南亚国家宗藩关系的恢复/189

小结/196

第四章永乐时期王朝国家的盛世危机/198

第一节漠南草原的农牧社会与族群融合/198

第二节洪武后期朱棣在漠南草原的核心角色/204

第三节朱棣“华夷一家”思想与“中华亚洲秩序”的辉煌时代/211

第四节永乐初年收复交阯及其军事代价/212

第五节永乐时期蒙古高原的“五征三犁”与漠南防线的内徙/219

第六节永乐时期明朝在青藏高原与西域地区的松散统治/230

第七节郑和下西洋与传统航海时代的后辉煌/233

小结/240

第五章仁宣时期“内政本位”取向与“收缩型王朝国家”/242

第一节中国古代边疆决策中的“内政本位”传统/243

第二节仁宗边疆收缩立场与北部边疆的防御观念/250

第三节宣德时期开平卫内徙的多重因素/254

第四节开平卫内徙后的阴山坦途与蒙古南下/263

第五节宣德时期“内政本位”观念下的放弃交阯/274

小结/283

第六章正统时期王朝国家的南征北战与军事灾难/284

第一节正统时期宦官崛起与“华夷无间”族群观念/285

第二节正统朝廷边疆政策的转变与“麓川之役”的发动/295

第三节“麓川之役”的政治争议与战役得失/301

第四节正统时期明朝对瓦剌的绥靖政策/310

第五节瓦剌蚕食明朝外围边疆的行动/321

第六节“土木之变”军事灾难的发生/329

小结/336

第七章明中期的河套危机与“搜套”行动/338

第一节“河套”释义及其“过渡阶梯”地位/338

第二节宣德以来蒙古进入河套与天顺年间的“搜套”行动/346

第三节成化初年毛里孩驻牧河套与明朝再次“搜套”/358

第四节成化二年杨信搜剿毛里孩、阿罗出无功/364

第五节成化六年朱永搜剿阿罗出的阶段性胜利/372

第六节成化八年明军驱逐癿加思兰、孛罗忽、满都鲁与“搜套”成功/386

小结/394

第八章明中期西北财政危机与移民河套的空想/396

第一节成化时期移民河套、固定控制的方案/396

第二节西北地区的脆弱生态环境与匮乏的财政状况/406

第三节“搜套”行动引发的西北动荡与户部的反对立场/420

第四节河套生态环境的变迁与成化时期移民河套的不可行/433

第五节明初空置河套的地缘政治根源/445

第六节明前期河套周边薄弱的防御体系/453

小结/462

第九章“内政本位”观念与榆林长城的修筑/464

第一节延绥镇巡抚的政治职责及余子俊与户部的渊源/464

第二节成化时期西北巡抚反“搜套”立场与长城方案的提出/471

第三节成化前期兵部的人事更迭与白圭的强势“搜套”/480

第四节榆林长城防御体系的建立/493

第五节榆林长城的示范意义与“明长城时代”历史潮流/508

小结/520

第十章明中后期王朝国家的四面楚歌与隆庆改革/522

第一节明中后期王朝国家失去河套/522

第二节明中后期蒙古的全面压制与多次求贡/539

第三节明中后期越过长城的汉人与“板升”群体/553

第四节“隆庆开关”与“俺答封贡”的历史变局/566

第五节明中后期边疆困局的延续/585

小结/594

第十一章晚明王朝国家的地缘危机与终灭亡/595

第一节全球化潮流中“中华亚洲秩序”的动摇/595

第二节长城的被动特征与“反噬效应”/597

第三节“看边”建州女真的军事叛乱/601

第四节明末陕北社会的“军事化”特征与军民叛乱/606

第五节“新农战史”的提出——以张献忠研究为例/611

小结/636

结论/637

参考文献/642

为您推荐